1. 名词解释 风团
斑块: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2、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cm。
3、苔藓样变:为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4、风团:为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
5、Auspitz征: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
6.、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性水疱(如天疱疮)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7,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能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8、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称为潜伏梅毒。
9.表皮通过时间: 新生的基底细胞进入棘细胞层,然后上移到颗粒层的最上层,约需14天,再通过角质层脱落下来又需14天,共28天,称为表皮细胞通过时间。
10.桥粒:是角质层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11.半桥粒:是基底层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主要连接结构,系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细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
13 一期梅毒的临床表现:硬下疳,硬化性淋巴结炎。
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主要包括:梅毒疹,扁平湿疣。
三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包括:结节性梅毒疹,梅毒性树胶肿。
梅毒药物治疗药物首选 青霉素类。
问答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2、简述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
3、简述湿疹的治疗。
4、简述重型药疹的治疗。
5、简述带状疱疹的治疗。
6、简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7、简述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1、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①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②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③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处方外用药后,应当给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2、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治愈后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以免复发。
①内用药物治疗 视病情轻重可内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②外用药物治疗 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3、应注意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发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及饮酒,避免过度洗烫。
①内用药物治疗 目的在于抗炎、止痒。
②外用药物治疗 应充分遵循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4、原则为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①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②防治继发感染;
③加强支持疗法;
④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
5、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1.内用药物治疗
①抗病毒药物;②止痛;③糖皮质激素。
2.外用药物治疗
①外用药:以干燥、消炎为主;②眼部处理。
3.物理治疗
6、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1)蝶形红斑;(2)盘状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尿蛋白>+++)或有细胞管型;(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除外由药物、代谢病引起);(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μl、淋巴细胞<1500/μl或血小板<100,000/μl;(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持续至少6个月的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三者中具备1项);(11)ANA阳
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11项中具备四项即可诊断SLE。
7、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①只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生反应;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甚至极小剂量的药物亦可导致极严重的药疹;③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约需4~20天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药,则数分钟至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可呈多种类型,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为主;⑤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
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1)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
(2)防治继发感染;
(3)加强支持疗法;
(4)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
2.固定型药疹的特点?
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和四环素类等引起。好发于口腔和生殖器皮肤-黏膜交界处,亦可累及躯干四肢,每次发病几乎均在同一位置。典型皮损为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色斑疹,常为1个,重者斑上有水疱或大疱,黏膜皱褶处易糜烂渗出。
3.尖锐湿疣与扁平湿疣的区别。
继续阅读
2. 我在家洗盆浴泡一下为什么屁股上会出现一块一块红块,连成一片很痒,请问为什么
你这是对热过敏,你感觉很奇怪吧,以后避免之就好了.其机理简述如下: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叫做[胆碱能型荨麻疹]:
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辛辣刺激性和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如果对这种化学物质过敏,可以出现过敏反应。
这类过敏反应除了无皮疹仅有针刺、剧痒感外,还可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是速来速去不留痕迹。轻型胆碱能性荨麻疹可发生在平常人青春期,一般在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故不易引起重视。整个过程可数月或数年不等,发作频繁者应及时去皮肤科诊治。经抗组胺药、抗乙酰胆碱的药物治疗,病情可减轻或缓解。
荨麻疹有寻常性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人工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类型。其治方法是一样的。
3. 皮肤病一般都有哪些
皮肤病是所有皮肤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带状疱疹、毛囊炎、手足癣、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
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而且多种内脏疾病也可以体现在皮肤上。按照不同的病因、表现分类,常见的皮肤病有以下几种:
1.病毒性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疣、风疹、手足口病等。
2.细菌性感染:如脓疱病、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丹毒、麻风等。
3.真菌性感染:如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4.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螨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虫螯伤或咬伤等。
5.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等。
6.物理性皮肤病:如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
7.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如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8.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红皮病等。
9.结缔组织疾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
10.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
11.大疱性皮肤病:如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疹等。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如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如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秃发、多汗症等。
14.遗传性皮肤病:如鱼鳞病、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
15.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如维生素缺乏症、黄瘤病、肠病性肢端皮炎。
16.皮肤肿瘤: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皮肤原位癌、恶性黑素瘤等。
皮肤病是所有皮肤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带状疱疹、毛囊炎、手足癣、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
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而且多种内脏疾病也可以体现在皮肤上。按照不同的病因、表现分类,常见的皮肤病有以下几种:
1.病毒性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疣、风疹、手足口病等。
2.细菌性感染:如脓疱病、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丹毒、麻风等。
3.真菌性感染:如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4.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螨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虫螯伤或咬伤等。
5.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等。
6.物理性皮肤病:如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
7.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如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8.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红皮病等。
9.结缔组织疾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
10.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
11.大疱性皮肤病:如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疹等。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如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如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秃发、多汗症等。
14.遗传性皮肤病:如鱼鳞病、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
15.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如维生素缺乏症、黄瘤病、肠病性肢端皮炎。
16.皮肤肿瘤: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皮肤原位癌、恶性黑素瘤等。
4. 过敏反应原理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原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敏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2、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大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3、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4)简述荨麻疹扩展阅读:
临床表现:
1、过敏性休克反应: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气管和支气管痉挛及肺水肿引起。表现为胸闷、心悸、喉头有堵塞感、呼吸困难及脸色涨红等,伴有濒危感、口干、头昏、面部及四肢麻木。
(2)微循环障碍症状:由微血管广泛扩张所致。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畏寒、冷汗、脉搏微弱及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脑部缺氧所致。表现为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以及其它各种皮疹等。
2、血液病样反应。本组反应类型的区分主要取决于血象检验的改变。主要症状有:颗粒性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3、血清病样反应。其反应症状主要为血清病样改变,临床以突发的广泛性红斑及荨麻疹样发疹常见,并可伴发热、关节痛及淋巴肿大。
参考资料:网络-过敏反应
5. 简述过敏反应的过程(高中生物)
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当人体接触某些特殊的过敏原所发生的异常反应,发作较急促,多在1~10min后出现,但也有在几日后出现的。其可由多种物质引起,包括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某些动物蛋白(鸡蛋、羊肉、鸡、鱼、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动物毛皮,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及尘螨,以及油漆、染料、化学品、塑料、化学纤维和药物等,甚至淀粉也可导致过敏,以上这些物质均称为过敏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过敏原的数量并不呈正比,即症状的出现或严重程度与数量没有关系。
过敏原可以刺激人体B细胞产生一种物质,在医学上称作免疫球蛋白E(IgE),它与人体自身的肥大细胞和血清中的嗜碱细胞的Fc受体结合而变为致敏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毛细血管周围,当人们一旦再次接触这种过敏原,则过敏原与致敏细胞上的抗体结合,损伤细胞膜,使细胞脱颗粒,并释放出颗粒内的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活性物质。
组胺是过敏反应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中。由于抗原抗体反应或接触某些物质和物理刺激时,组胺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与各种靶细胞中的特异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即人们常说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腺体分泌增多,在症状上常可见到皮肤红肿、皮疹、荨麻疹、瘙痒、斑块,或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胃肠痉挛或水肿。在皮肤上的表现常称为皮疹、荨麻疹、神经过敏性水肿、湿疹;在胃肠道可见胃肠痉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呼吸道常见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全身症状可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水肿脉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6. 服用双黄连后的症状]
双黄连注射液主要成份为金银花、黄芩、连翘,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适用于病毒及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效果较好,但近年来临床上有些患者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后出现皮疹、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现简述如下。
1 荨麻疹
荨麻疹17例。临床表现为输液数分钟至10余分钟后周身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分布大小不等的鲜红色丘疹及红斑,继而丘疹遍及全身,瘙痒剧烈,伴发热、皮肤潮红、烦躁不安等,立即停药后一般可自行消退,必要时可肌注或静滴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此种过敏反应发生较多,但症状较轻,对机体损伤较小。
2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2例。临床表现为静滴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后先出现局部瘙痒、皮疹,继而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较严重的症状,当即拔掉液体,立即肌注地塞米松、非那根等抗过敏药物,并吸氧,加呼吸兴奋剂等,数分钟后症状逐步缓解。此种反应危害巨大,如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应高度重视,积极抢救。
3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1例。表现为输液后10余分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即可自行缓解。
4 循环神经系统循环神经系统1例。表现为输液后自感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心慌、血管疼痛等,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综上所述,我们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咳喘病、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腮腺炎及对本品过敏者慎用。(2)儿童(15岁以下)、50岁以上患者使用本品时应注意监护。(3)本品与pH<4.0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易产生黄芩苷析出,建议在使用时与氯化钠注射液或pH值高于4.0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4)与地塞米松同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时,影响疗效,使病程延长。(5)与环丙沙星同用,可产生沉淀。(6)如出现过敏反应时,请马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非那根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及硫酸阿托品等解痉药物进行抢救。(7)如出现药液颜色变深或混浊,有异物等禁止使用。
参考资料:http://literature.fx120.net/zz6/200512191212052498.htm
7. 简述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小儿皮肤娇嫩、免疫力弱,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皮肤病,比如湿疹、痱子、荨麻疹等,而有的皮肤病是传染病信号,家长识别这些皮肤病,可让宝宝更安全、安心。
小儿常的皮肤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小儿湿疹:
又叫奶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病。小儿湿疹往往从婴儿时期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以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
发病原因:小儿湿疹与皮肤娇嫩、辅食过敏、环境因素有关系。
应对方法:
1、宝宝皮肤比较娇嫩,日常要做好保湿护理,建议用乳香卵磷脂、VE乳或婴儿乳保湿。
2、轻微湿疹可以用丹皮酚、三参膏、炉甘石等,明显者可选用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乳膏、肤乐霜。
3、宝宝出现湿疹或过敏时,母亲也要忌口,避免过敏原通过母乳传给宝宝。
4、最好用母乳喂奶,若选择奶粉,应该把奶粉煮熟。尽量选择用完全水解类型的奶粉。
8种小儿常见皮肤病,图片辨析和发病原因、家长应对办法
小儿湿疹图片
二、痱子:
好发于夏季,表现为小丘疹、小水疱。痱子可引起瘙痒,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
发病病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排汗不通畅,使汗液长时间滞留在体表内,引起汗腺周围发炎。
应对方法:
1、居室环境通风凉爽,尽量减少出汗。
2、避免过多晒太阳,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可用金银花+紫苏煮水外洗,有助于消除痱子。
3、也可以用些痱子粉。
4、要给宝宝勤洗澡、勤换洗内衣。衣着柔软宽松,穿棉质内衣。
8种小儿常见皮肤病,图片辨析和发病原因、家长应对办法
小儿痱子图片
三、荨麻疹:
以过敏为基础的变态反应,以风团、划痕、水肿、红斑多见。
发病原因:可因喂养不当、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导致。
应对方法:
1、尽量母乳喂养,如果是奶粉喂养,奶粉应该尽量煮熟,或选择完全水解的奶粉。宝宝过敏时,母亲也要忌口。
2、注意起居环境卫生、通风,防尘防螨。
3、过敏时,不宜频繁洗澡,勤换洗内衣。衣着柔软宽松,穿棉质内衣。
4、轻微的荨麻疹可自行消退,平时注意皮肤保湿护理,可以用三参膏乳、乳香卵磷脂乳或VE乳护理皮肤。
5、症状明显时,可以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若不能缓解,则应该去看儿科医生。
8种小儿常见皮肤病,图片辨析和发病原因、家长应对办法
儿童荨麻疹图片
四、脓疱疹
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通过接触传染的浅表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发生水疱、脓疱,易破溃结脓痂为特征。
发病原因: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偶尔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中医病因: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
应对方法:
1、若有广泛发热伴有淋巴结炎,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
2、局部脓疱可消毒后抽吸疱液,外用红毒素、百多邦等。
3、中医治疗,内服清暑汤加减。
8. 从组胚学引角度 简述荨麻疹产生的原因
你好,
是的。荨麻疹只是一个外在表现而已,其实他的病根不在那里,只是人的整体功能紊乱造成的,还有就是你说的什么本身就有过敏体质,不会是生来都有吧,他为什么以前就没有啊,现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还有就是网上好多人说是由于什么过敏源引起的,更是无稽之谈,我想问问为什么你以前怎么不过敏啊,现在就过敏了,人本身是不会对什么过敏的,只是我们有了病才会和这些 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目前来说治疗类似的病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药疗法,因为西药他是激素,会在人体内有残留,而且 治标不治本,像你说的这种症状不是什么大病,不要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在本地找位老中医,进行一次全面的修复,内在好了,外在自然康复,再有就是你如果有条件可以经常去泡泡热水澡,会好很多.就不多说了,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再联系我!
9. 川芎茶调散有什么作用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细辛、白芷、甘草、防风组成,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临床常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临床应用发现,川芎茶调散还有不少新用途,现简述如下: 荨麻疹 有人用川芎茶调散治疗荨麻疹患者57例,结果经用药1~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者52例,有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8%。用法:川芎茶调散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7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颈椎病 有人用川芎茶调散治疗颈椎病患者94例,病程3~18年,结果经用药1~3个疗程后治愈者80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5例,总有效率为97%。用法:川芎茶调片每次6片,每日3次,饭后清茶送服,30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过敏性鼻炎 有人用川芎茶调散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83例,病程1~8年,结果经用药1~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者76例,有效者5例,总有效率为98%。用法:川芎茶调散每次9克,每日3次,饭后清茶送服,7日为1个疗程。 面神经麻痹 用川芎茶调片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36例,结果经用药10日后,其中临床治愈者32例,有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7%。用法:川芎茶调片每次6片,每日3次,饭后清茶送服,7日为1个疗程。 枕大神经痛 有人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枕大神经痛31例,经用药2个疗程后,治愈者18例,有效者10例,总有效率为90%。用法:川芎15克,全蝎、薄荷(后下)、甘草各5克,细辛3克,蜈蚣2条,荆芥、羌活、白芷、防风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内服,7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额窦炎 有人用川芎茶调散治疗额窦炎患者63例,效果满意。经用药1~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者50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5例,总有效率为97%。用法: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3次,饭后清茶送服,5日为1个疗程。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 眩晕症 有人用川芎茶调散治疗眩晕症患者113例,效果满意。经用药1~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者95例,有效者16例,总有效率为98%。用法: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3次,饭后清茶送服。7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汤头歌曰: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眩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