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去湿疹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你好,出现湿疹多见于过敏引起,另外也可见于接触其他异常物质导致。意见建版议:出现湿权疹可以使用润安舒洁.霜治疗,在某宝上买的,同时可以服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检查治疗,注意卫生,不要吃辛辣食物。放心呗。
Ⅱ 湿疹怎么治能去根
湿疹属于顽固类型的皮肤疾病,经常发作是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我们长期保持着一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的话,那么就会容易让湿疹发作,对于一些严重类型的湿疹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先去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做一下相应的检测之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的进行治疗和缓解,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利用正确的方法控制病情,因为相对来讲,医生还是比较专业的,特别是皮肤科的医生,对于这种疾病都是有很深的研究的。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当中想要很好的控制这种病情的话,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注意忌口
另外在饮食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现在我们不确定湿疹发病的主要病因是什么,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不忌口的话,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者复发的几率,所以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注意忌口,尽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平时的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
Ⅲ 血 虚 风 燥 型 湿 疹
血 虚 风 燥 型 湿 疹
经疹是指在月经期前后或行经期,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甚或数个融合成片,瘙痒难忍,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和消失。此病临床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认为,月经疹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则不外热盛风动、血虚生风以及经期外受风邪侵袭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型进行辨证治疗:
★ 血虚型
多由久病失养或产后失血过多,营血不足,经行阴血更虚,生风化燥所致。丘疹多在经后发作,瘙痒,入夜尤甚,月经量少,错后,色淡,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弱。治宜养血散风、消疹。方选四物汤加味,药用当归、熟地、川芎、黄芪、白芍、防风、荆芥、陈皮、蝉蜕、首乌、益母草等。注意忌食辛辣之品。
★ 血热型
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之品,使血分蕴热,经行则热盛风动而发。疹块多在行经前或经期出现,疹色发红,感风遇热后瘙痒加剧,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常伴有口渴心烦等血热之象,舌质红,苔薄黄或薄少,脉数。治宜凉血清热、活血祛风止痒。方选清经汤加减,药用地骨皮、白芍、丹皮、生地、赤芍、蝉蜕、牛蒡子、玄参、菊花、白鲜皮、栀子、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热之品。
★ 外风型
多因行经期间血失体虚,卫外不固,风毒之邪乘虚侵袭所致。疹块均在行经期间出现,疹色淡红,疹块融合成片,似风团状,瘙痒难忍,遇风加重,常伴身困头痛、恶风发热等风邪外袭之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厚腻,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除湿止痒。方选清风散加减,药用防风、蝉蜕、牛蒡子、金银花、当归、荆芥、生地、苦参、地肤子、川芎、连翘、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热滋腻之品。
月经疹虽与一般的皮疹近似,但治疗与之有异,在本病的辨证治疗中,应注意顾护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可过用寒凉、破瘀、驱风之剂,以免引起月经失调等。
Ⅳ 我是血虚风燥型阴囊湿疹患者。请问中药怎么治疗。
病情分析: 阴囊湿疹是湿疹中最常见的一种,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延及肛门周围,少数可延至阴茎。此病瘙痒剧烈,皮疹呈多形性变,容易复发,可以治疗,要达到根治的目的需要个人注意卫生,同时选择好的药物坚持治疗,避免传染家人。 意见建议:1.寻找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接触,禁食酒类及易过敏、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注意皮肤卫生,不用热水烫洗皮肤,不外用刺激性止痒药。积极治疗全身性疾患。 2.全身治疗:西药以止痒抗过敏为主,可选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中药以清热利湿的 草本霜 为主,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Ⅳ 中医对湿疹是如何分型的
1.急性湿疹
起病较急、发病较快,瘙痒剧烈。
表现为原发性及多形性皮疹,初起常在红斑基础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渗出。皮损常融合成片,且向周围蔓延,边缘区有少量多形性皮疹散在分布,境界不清。
如果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和脓痂,周围淋巴结肿大。感染严重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皮疹可分布在体表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手、足、四肢远端暴露部位及阴部、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
自觉瘙痒剧烈伴有灼热感,可阵发性加重,夜间加剧。饮酒、搔抓、热水烫洗等可使皮损加重。
患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皮疹泛发而严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低热和烦躁不安。病程长短不一。
常于数周后逐渐减轻而趋于消退。若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
2.亚急性湿疹
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
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及鳞屑,皮损呈轻度浸润、特征性地表现为点状糜烂。
瘙痒及病情逐渐好转。
遇诱因可再次呈急性发作。或者病情时轻时重,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而成,或起病缓慢,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
开始皮损炎症轻,散在红斑、丘疹、抓痕及鳞屑。部分皮肤肥厚,表皮粗糙,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斑、鳞屑及皲裂。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多见,常对称分布。
瘙痒程度轻重不一。
慢性湿疹因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可急性发作。
Ⅵ 湿疹应该怎样治疗
湿疹常易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相混淆,未确诊时勿用药。皮疹发作前,如有服药史,而过去又从未发过,可能是药物过敏。忌用手抓剥患处,否则会使其扩散,严重者可引起感染。忌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软膏(肤轻松、地塞米松等软膏),避免引发不良反应。避免用热水洗烫及过多使用肥皂、清洁剂。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油脂。不宜穿毛及化纤等制品,衣被勿过暖。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淋浴不宜过勤,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忌海鱼、辣椒、毛笋、虾、蟹等物,少吃荤菜。一些人对花粉、羊毛、羽毛、寄生虫、奶糖等过敏,故要细心寻找过敏物品,尽量避免接触。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饮食疗法。
(1)西医药治疗。
扑尔敏片,每次1~2片,每日3次;或息斯敏片,每次10毫克,每日1次。
(2)中医药治疗。
①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防风通圣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除湿丸,每次6~8丸,每日2次。
②徐长卿洗剂配方:徐长卿31克,加水熟煮,去渣。外洗患部。治疗急性湿疹。
③复方四皮洗液配方:桃树嫩皮、花椒树皮各100克,苦楝树皮90克,白藓皮、苦参、葛根各60克。上药加开水2000毫升,水煎30分钟,待温度降至30摄氏度时加入硫磺3克、明矾30克。每次用前加热水30摄氏度。外洗患处,每日1次,5日1剂,10日为1疗程。
④止痒祛湿洗剂配方:防风12克,地肤子、白藓皮、蒲公英各9克,金银花15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上药加水煎煮,去渣。乘热浸泡或涂擦患处,以能忍受为度。每日1剂,每剂可用2~3次,连洗3~5日。止痒消肿,消炎镇痛,治疗湿疹,脚气,脓疱疹等。
(3)饮食疗法。
①绿豆、粟米各30克,水煎加红糖温服。用于慢性湿疹。
②蕹菜30克,玉米须15克,荸荠10只,煎汤服。
③米仁、荸荠各10克,加适量白糖煮汤服。
④红枣10只,白扁豆30克,加适量红糖煮汤服。用于慢性湿疹。
Ⅶ 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有哪位知道解决的方法吗
血虚风燥型湿疹,最佳的治疗办法就是选择中成药养血、润燥,去风湿,这样才能彻底治愈的。
Ⅷ 湿疹用什么药
湿疹是由于体内外多种因素反复刺激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发病原因可能与过敏因素,感染因素,摩擦刺激,潮湿刺激,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原因有关。如果湿疹的范围比较局限的话,可以涂抹-药霜等药物治疗。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食物,不要吸烟饮酒,尽量避免摩擦刺激。
2、食物治疗
享受温水的沐浴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食物来治疗,比如可以用新鲜的莲藕和胡萝卜,将这两样东西都变成汁,然后添加蜂蜜饮食。这能够很好的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同时有助于润肠养肺。
3、注意穿着
湿疹常常爆发的夏季,因为这个季节比较湿热,细菌容易滋生在人体身上,所以对我们的穿着要求比较高,相信没人会在夏季的时候穿上棉衣, 也不要穿不透风的长袖,我们应该穿的是一些棉质和柔软的衣服,这样有利于避免皮肤瘙痒,通风透气的衣服在这个季节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