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带状疱疹体征症状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带状疱疹体征症状

发布时间: 2022-07-10 01:31:48

❶ 如何用病理变化去解释临床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许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现发烧、头晕、无力、咽痛、关节疼痛、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称带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坏,到免疫系统功能再也不能维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时,多种对正常人不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会使患者发生条件性感染,引起脑、肺、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症状。一些恶性肿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而产生。艾滋病人的症状因为发生条件性感染的内脏和发生肿瘤的部位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主要为免疫力缺陷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

2.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3.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

4.并发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约30%艾滋病例出现此症状,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等,常导致严重后果。

本病潜伏期较长,感染病毒后需2~10年才发生以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为特征的艾滋病。

(一)急性感染部分病人感染后2~6周,可出现一过性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持续3~14天后进入无症状期,少数病人可持续发展。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出汗、不适、厌食、恶心、头痛、咽痛及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同时可有红斑样皮疹和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可减少,CD4:CD8比值下降或倒置。

(二)无症状感染持续1~10年,平均5年,无自觉症状,仅血清抗HIV抗体阳性。

(三)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包括腹股沟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持续三个月以上,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肿大的淋巴结多对称发生,直径1cm以上,质地韧,可移动,无压痛。部分病例4月至5年后,可发展为艾滋病。常伴有间歇性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和腹泻,肝脾肿大,亦可出现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症状。

(四)典型艾滋病(真性艾滋病、艾滋病全盛期)主要表现为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所导致的继发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的症状。

1.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且往往最初的临床表现。主要病原体有卡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念珠菌、组织胞浆菌,鸟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其中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最为常见,起病缓慢,以发热乏力、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而肺部体征不明显。血气分析常有低氧血症。诊断可作痰液检查及经支气管镜活检或肺泡灌洗,必要时开胸活检。其它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常呈多系统、播散性、进行性和复发性炎症,可引起肺炎、食管炎、肠炎、直肠肛管炎,皮肤损害、脑炎、脑膜炎、颅神经炎甚至全身性感染等,并常有多种感染及肿瘤同时存在,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2.恶性肿瘤

(1)卡氏肉瘤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隐袭,肉瘤呈多灶性,不痛不痒,除皮肤广泛损害外,常累及口腔、吸肠道、淋巴等。

(2)其它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脑淋巴瘤、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淋巴瘤和淋巴网状恶性肿瘤等。

(3)其它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等。

HIV感染者在5年内有20~50%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10~30%发展为典型艾滋病。一旦发生并发有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典型艾滋病,则预后极差。发病后1年病死率50%以上,4~5年几近100%。

===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现发烧、头晕、无力、咽痛、关节疼痛、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称带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坏,到免疫系统功能再也不能维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时,多种对正常人不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会使患者发生条件性感染,引起脑、肺、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症状。一些恶性肿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而产生。艾滋病人的症状因为发生条件性感染的内脏和发生肿瘤的部位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一.作为传染病.必须有和传染源密切接触史.这是前提条件.二.在具备条件一的前提下.出现发热.咳唢.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和免疫力下降相关症状.三.由于AIDS本身没有症状.所以.是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出现.其确诊必须有血清中的AIDS抗体阳性才可以

===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现发烧、头晕、无力、咽痛、关节疼痛、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称带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坏,到免疫系统功能再也不能维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时,多种对正常人不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会使患者发生条件性感染,引起脑、肺、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症状。一些恶性肿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而产生。艾滋病人的症状因为发生条件性感染的内脏和发生肿瘤的部位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体力差,瘦小等,你可以到艾滋病防治网去查一下.

艾滋病:取自英文的缩写的音译名(AIDS)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因毒(AIDS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艾滋病的发病机理是浸入人体后专门侵害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从而使T-4淋巴细胞过早老化死亡,于是T-4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继而使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直至丧失造成人体对任何感染失去抵抗能力艾滋病:取自其英文的缩写的音译名AIDS。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后天性免疫失效缺损”症。汉语称之为“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病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此病菌1981年首先在美国报告首例病人,1982年正式命名,由其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命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惧,被称之为:“当代人类新瘟疫”、“超级癌症”、二十世纪新世界鼠疫“。目前已成为毒害面最广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至今为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几乎无一例处走向死亡,据有关方面介绍载止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47例,死亡356例,疫性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有关专家预计,到去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人。作为其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性病,近年来在我国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每年以年发率上升20—30%的速度增加。1、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病体携带者,目前的大量事实证明,艾滋病主要是通过体液加以传播,在实验室中已从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出艾滋病病毒,但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精液和血液,世界卫生组织上1986年12月公布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证实的传播途径:一、一感染者有过密切的性接触;2、被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3、受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新生儿(可由母体垂直感染);4、静脉注射毒品者,或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5、用感染者的器官、其他组织精液作为供体。未证实的传播途径:1、偶然的社交接触,包括日常工作、学校等中的接触;2、食物或水:3经空气、粪便或经口途径;4、昆虫。2、发病机理艾滋病病毒是当代最新发现的一种致命性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专门侵害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从而使T—4淋巴细胞过早老化、死亡。于是T—4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继而使个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直至丧失,造成人体对任何感染失去抵抗能力。3、感染上艾滋病毒不等于发病,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时间为6个月至5年不等,发病后的症状一般有以下几点:1、患者全身乏力,晨较为明显。2、发烧。3、夜里盗汗,有时白天也出汗。4、颈部,肩下、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肿大,但无疼痛感觉。5、纳差、身体很快消瘦,有许多患者一个月内最多消瘦15斤左右。6、皮肤出现斑点、疹子甚至水疱等症。7、大便不正常,小便次数增多。以后可有一段时间没有症状,经过2—5年即可出现卡波济氏肉瘤及机会性感染等细疱免疫缺陷的症状。4、病理分期: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艾滋病的病程可分为Ⅲ个时期,即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相关综合症,发展为艾滋病。4.1Ⅰ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已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但不表现出任何症状,血液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表现为一般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约有90%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不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或艾滋病,仅保持抗体阳性。4.2Ⅱ期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病人除腹股沟淋巴结外有2外以上直径大于1厘米的淋巴结,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而原因不明,同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腹泻、盗汗等症状。4.3Ⅲ期为艾滋病期空出表现是条件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和发生恶性肿瘤。根据条件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四种临床类型:一是肺型,肺部的感染约占艾滋病症状的一半,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约占80%病人缺氧、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多数患者死于本病。二是枢神经系统型,由多种病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或肿瘤,血管并发症及中枢N的脑损害等,引起头痛、意识阻碍、痴呆、抽搐,以及周围N功能等障碍。三为胃肠型。表现为高热、不适乏力全身淋巴结肿大。本篇文章共2页,此页为首页下一页5、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5.1、预防作为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艾滋病带来的灾害是深重的,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首先,是人们必须清楚其危害性,养成良好的性生活习惯,禁止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在未彻底治愈之前结婚和生育;戒除婚外性行为,即性交只发生在合法婚姻的夫妻之间,禁止同性恋、嫖娼等不正常的行为,其次,不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特别是不共用针头,可能条件下应使用一次性针具,决不能染上吸毒恶习,否则使用不洁针头和共用针头会增加感染的危险;不与其他人共用牙刷、须刀等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国外进口血液制品,即使国产血液制品,也需要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被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污染过的物品,应用次氯酸钠消毒。5.2治疗关于艾滋病的治疗问题,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无有效和治疗方法,而且尚无曾见到经治疗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者,目前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5.2.1抗病毒感染常用药物有苏拉明、三氮唑核苷、二氧磷基甲酸、HPA—23、d—干扰素、阴道西嘧啶、DOC类药物,美国合成叠氮胸苷(AZT)。AZT可抑制人体丁细胞中HTV的增殖。5.2.2提高和恢复机体和免疫功能:艾滋病均有细胞及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引起条件致病性感染和恶习性肿瘤,因此可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d—干扰素、r—干扰素、IMREG—1K号、2号、白细胞介素2、免疫球蛋白、蛋氨酸DM—CSF号药、胸腺素、转移因子等。目前日本正在试用中药如甘草、黄芪等以此提高免疫功能。5.2.3对症治疗各种条件性感染,可针对不同病源选用不同的抗生素,对卡氏肺囊虫肺炎可用大剂量复方新诺明。目前,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吕维柏教授为首的中医专家组,研制的中药中,以甘草制剂“克艾可”的疗效最好,另外,针灸疗法运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也有很大希望,国家科委在“九五”攻关课题中,已把中医药治疗AIDS列为六个重点之一。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关于“艾滋病”的问题:
据中国HIV检测中心发布,人体感染HIV需经过0.5--20年,平均7--10年才能发展为AIDS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脏器中含有HIV,具有传染性。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四期。
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1.淋巴结肿大--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2.全身症状--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3.各种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❷ 带状疱疹会发热吗要痛多长时间

病情分析:带状疱疹一般不会出现发烧的表现的,但应注意有合并炎症感染引起的发烧的表现的,在控制后是不会再出现疼痛的表现的意见建议:建议结合体征及表现,在医院医师指导下应用头孢曲松、清开灵及阿昔洛韦进行输液治疗的,并注意多饮水及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冷凉及海鲜食物,避免烟酒刺激的,并建议联合阿昔洛韦膏进行局部涂抹治疗的。

❸ 带状疱疹会传染给家人吗

带状疱疹一般不会传染的,除了小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差的才会被传染,得了带状疱疹 应该及时涂抹 疱肤灵 就可以了

❹ 带状疱疹的治疗: 症状 体征 是否传染及后遗症

病情分析: 你好,疱疹是一种难治愈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一定要正确治疗.这种病毒相当顽固,要及时治疗,才能不留任何后遗症.
意见建议:建议你用传统中药穿山甲,川黄连,败酱草,赤芍,铁胆粉,海南沉,黄芪,板蓝根,野菊花,生地,茵陈等治疗,疗效确切,此方能使体内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可以彻底阻断体内病毒的复制,清除体内病毒,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用此方治疗好的快,花钱少无痛苦,不复发。

❺ 怎样避免带状疱疹后遗症

带状疱疹患者应注意加强日常护理、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提升机体免疫能力,一旦出现神经痛就应该及时与皮肤科、疼痛科或麻醉科专家联系并来院治疗。
引发带状疱疹的原因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神经痛疾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据我院的大多数临床问诊发现:很多人都是在发烧之后出现的带状疱疹,但是,发烧并不是带状疱疹的病因,它仅仅只是带状疱疹的一个初期症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带状疱疹的呢?
西医认为: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但机体抵抗力低下(如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时,潜伏在神经节中的病毒被激活,侵犯神经和皮肤,导致皮疹和剧烈的针刺样、刀割样或闪电样疼痛。其中,神经受损是引起带状疱疹疼痛和疾病转归的最重要因素。
中医解读:带状疱疹属于寒湿邪气被真阳驱赶外泛于皮肤的表现,仅有神经疼痛而无疱疹的,属于真阳无力将寒湿驱赶至皮外的表现,出现红疹或水泡的,属于真阳将寒湿邪气驱赶于皮表的表现。一般患者于疱疹发生前数天会有轻度发热、疲乏等症状,这就是真阳发动的表现。无疱疹的患者可以服用“白通汤”,使寒湿邪气加速表出,由干性快速转变为湿型或在体内通过其它形式排出;出现红疹或水泡的应该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助真阳一臂之力。如果服用疏风解表、清热燥湿的药物就会使寒湿邪气敛回体内,由湿型逐渐转变为干性,使患者痛苦难堪,以致病情加重或转变为其它阴盛阳虚的病症。因为患带状疱疹的人一定是禀素虚弱的人。
不良情绪也会诱发带状疱疹
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也可诱发带状疱疹。近年来,带状疱疹发病群体有年轻化的倾向,主要集中在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白领阶层。这类人平常缺乏运动,免疫力差,再加上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很容易激活机体内蠢蠢欲动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从而诱发带状疱疹。
在带状疱疹进行早期破坏的时候,如果机体的免疫力得以恢复,或者有外界“援兵”-医疗干预的救援,可使机体损害得以康复;但如果机体的防御系统久于疏漏,导致病毒长期“横行霸道”,造成机体的“司令部”-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损害,就会发生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的顽固性疼痛,这就是所谓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由此可见,早期治疗对带状疱疹非常重要!
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特点,就是剧烈的顽固性的疼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除后疼痛仍持续,轻微的刺激即引起疼痛发作,不刺激也会突然发作,为减轻衣服对身体的刺激,有人不敢穿衣,或把衣服撑起来,整夜的睡不好觉。如有病毒侵犯到相应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觉障碍。除疼痛外,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下面,我院专家就带状疱疹临床常见问题,向病友们做出以下解答:
一、问:带状疱疹怎么得的?好发于什么季节?
答: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春,秋季节,成年人比较多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病毒再度活跃,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生长繁殖,并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二、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什么回事?
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由以前的水痘病毒被再次激活而引起的,此病毒能够逃避身体的免疫反应,即使是现在治好了,也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复发,这种病毒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带状疱疹病毒就会被激活,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提升。严重神经痛是最主要引起急性与慢性病兆的原因。
三、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规律和体征表现?
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一个月者。该病症是困扰中老年患者的顽痛症之一。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一般病史均长达3-5年。
带状疱疹后遗症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害非常大,患者常以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发作,期间时常使患者寝食不安,大多数患者常常伴随有较明显的持续性烧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滞留在体内的病毒侵蚀破坏神经所致,应积极治疗。
四、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具体有以下几种:
①患部如刀割、针刺、撕裂般持续性疼痛。②疼痛的发作频率每分钟小于10次,每次持续几秒或十几秒。疼痛严重时,发作频率可每分钟大于10次。③通常患者对疼痛部位有超敏感的特征,只要轻轻触摸疼痛处,就会有剧烈的疼痛感。④通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在疼痛时都会有自杀的倾向。所以,如果家中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发病时一定要有人照看,以免患者做出不理智的行为。⑤通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都会有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每天心情极度郁闷,甚至对生活没有信心。所以,家人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让其保持愉悦的心情来对抗病魔。
五、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特点:就是剧烈的顽固性的疼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除后疼痛仍持续,轻微的刺激即引起疼痛发作,不刺激也会突然发作,为减轻衣服对身体的刺激,有的患者不敢穿衣,或把衣服撑起来,整夜睡不好觉。如有病毒侵犯到相应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觉障碍。除疼痛外,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六:问: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传染吗?
答:带状疱疹是散发性传染病,它不像水痘那样流行性传染,而且带状疱疹会反复发作,尤其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让人疼痛难忍。带状疱疹传染途径很多,且很多带状疱疹病人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当,而继发后遗神经痛。为防止其传染,大家出行时注意添衣保暖、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劳累过度可使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专家温馨提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个具有特有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的疾病。患者体征和致病原因不一样,临床表现也有较大差异,患者不要随意参照有关科普知识进行自诊,不可轻信偏方、秘方、抄方治疗,以免出现误诊误治、贻误病情。
七、问: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治疗容易吗?
答:由于该病特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一般技术条件的医院和医生都会遇到:
难点一:发病隐蔽,不易诊断。带状疱疹的病症虽然表现在皮肤,但是其发病是由病毒侵犯神经节而导致的炎症反应,且初期有较大的隐蔽性,仅表现为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从而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导致用药失误和治疗不及时而延误加重病情。
难点二:病症痊愈,遗留严重神经痛。当病毒侵犯神经时,神经炎性反应后纤维化导致持续神经痛,患者沿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出现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从发病就伴随持续性烧灼痛,疼痛剧烈,而神经细胞修复如不采用有效手段,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老年体弱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难点三: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接受正规医院专业治疗后,带状疱疹一般极少复发,但是传统单一治疗方式,治疗周期需要周4-6周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乏其他原因引起患者病情迁延加重,或者因带状疱疹而诱发其他疾病,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

❻ 怎么分辨肋间神经炎和带状疱疹

1 肋间神经炎多有明显诱因,如:各类急慢性损伤诱发;患者没有皮肤损伤;病程长的可有肋间皮肤的触觉减退及肌肉发僵、痉挛或挛缩的体征。
2 带状疱疹最典型的就是皮肤眼神经分布走形的水泡或疱疹。实验室可以检测病毒感染。

❼ 右侧乳房下长带状疱疹,请问会有什么全身症状体征

病情分析:带状疱疹的治疗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和局部对症治疗为主。如抗病毒药物用阿昔洛韦口服或静滴或阿糖胞苷静滴。用止痛剂药可选用消炎痛,卡马西平,双氯灭痛,芬必得等。 意见建议:亦可采用中成药元胡止痛片,七叶莲片止痛,蟾宝火龙净外敷或内服 ,或中草药清热解毒抗病毒治疗。也可以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外涂老...中医软膏。配合口服维生素B1,B12等。

❽ 神经痛是什么症状

一概述
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是躯体感觉系统病变或疾病所直接导致的疼痛,可分为周围性神经痛和中枢性神经痛。
二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疼痛科
三部位
全身
四常见疾病
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酒精性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臂丛神经痛、急性脊髓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
五检查
体格检查、肌电图检查、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磁共振检查、CT、X线摄片、神经活体组织检查等。
六常见原因
炎症、外伤、肿瘤、血管疾病等致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损害。
七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等情况,观察基本的生命体征。 2.神经系统检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对定位诊断极为重要。

❾ 有关泡疹的治疗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概述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角膜病致盲中已上升为首位。本病多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系原发感染后的复发,原发感染常发生于幼儿,表现为唇部疱疹、皮肤疱疹,或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冒、发烧、疲劳、月经、局部用皮质类固醇及创伤刺激之后,病毒活化,引起多种形式的角膜炎,并易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1.起病前常有感冒或发热史; 2.畏光、流泪、异物感或眼痛,视力下降; 3.树枝状角膜炎:溃疡呈树枝状或珊瑚状; 4.地图状角膜炎:由树枝状溃疡扩大加深而来; 5.盘状角膜基质炎:角膜中央区混浊水肿,上皮基本完整。

诊断依据
1.典型的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病源或角膜盘状混浊水肿; 2.有近期发热或抵抗力下降等诱因; 3.病变组织可找到单纯疱疹病毒。

治疗原则
1.抗病毒,预防感染。 2.清创疗法。 3.并发色素膜炎者散瞳。 4.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一般病情首选无环鸟苷滴眼液,也可选用其他抗病毒滴眼液。辅以抗菌素滴眼液及干扰素、维生素等。角膜上皮完整者可适当辅以皮质类固醇类滴眼液,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用散瞳剂。

辅助检查
一般病例做检查框限“A”即可确诊。不典型病例的检查专案应包括检查框限“A”和“B”,必要时可加查“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角膜溃疡愈合或混浊水肿消退。 2.好转:症状改善,充血减轻,角膜溃疡部分愈合,角膜混浊减轻.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专家提示
目前角膜病中病毒感染已超过细菌感染。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病程长,易复发。平时应注意增加体质,一旦患病,应频繁滴用抗病毒滴眼液,同时用抗菌素滴眼液预防细菌感染。在溃疡活动期不能为了缓解症状而滥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以免引起病情加重甚至角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病毒为一种生长在神经内的病毒,其可播散到皮肤,引起带状疱疹。即使带状疱疹可出现在面部或额部,但不一定都会危害眼睛。但是,如果第五对颅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受累,感染很可能播散到眼部。本病表现为疼痛、眼红、眼睑水肿。若角膜受累,角膜会出现水肿,遭到破坏和形成瘢痕。角膜后的组织也可发生炎症,这种情况称为葡萄膜炎。眼压可能升高,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带状疱疹感染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感觉减退和顽固性青光眼。

如带状疱疹发生在面部并危害到眼睛,可口服阿昔洛韦一周,以减少发生眼部并发症的危险。皮质类固醇药物,常配成眼药水滴眼,也有帮助。阿托品眼药水通常可用于扩瞳和防止继发性青光眼。有时在疱疹疖消失后仍可出现疼痛(疱疹后神经痛)。对于60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口服皮质类固醇2周,可预防这种疱疹后神经痛。
参考资料:中国衡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