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拉拉秧的功效
拉拉秧,多写作“剌剌秧”,学名“葎草”有热解毒,利水消肿功效,但需与其它中药配伍,疗效才好,你可搜索“葎草”词条,网上有很多介绍。
㈡ 葎草据说可以治疗湿疹,八个月大的婴儿能用吗
小儿湿疹它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 轻度的以外用药为主,中度可以配合口服药治疗并预防感染,..,......
㈢ 葎草是什么植物
葎草是桑科葎草属的一种缠绕草本,在我国分布很广。其特点是在茎、枝、叶柄上有倒钩刺,叶片为单叶,掌状3-7浅裂;雄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雌花序球果状。通常生长在荒地、缠绕在其他植物上,在农田里通常作为有害杂草根除。用途主要是药用、纤维植物、种子榨油工业用等。
㈣ 葎草据说可以治疗湿疹,八个月大的婴儿能用吗有谁给宝宝用过吗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 皮损为由丘疱疹为主的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急、慢性期重叠交替,伴剧烈瘙痒,病因常难以确定。 起病大多在生后1~3个月,6个月后逐渐减轻,1岁半后大多数患儿自愈,一部分患儿延至幼儿或儿童期。 病情轻重不一,皮疹多见于头面部,逐渐蔓延至颈部、肩部、躯干、四肢。 如果发现宝宝起了湿疹,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并及时到医院请专业儿科医生做有针对性的开药(多见一些软膏)及治疗。 1、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只是母乳喂养时,母亲需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试着不喝牛奶、不吃鸡蛋,减少可能过敏源。 如果人工喂养,当宝宝出现湿疹后,除非证明确为奶粉加重婴儿湿疹外,不必禁食奶粉,适当考虑更换是可以的(因为宝宝的确需要更加适合自己的奶粉,这与湿疹与否无关)。 鸡蛋是婴儿湿疹过敏原检测阳性率最高的食物,建议数月内,不要喂食鸡蛋,可少量喂些水果蔬菜汁,以保证营养。 喂养不宜过饱,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2、皮肤清洗: 最好用温凉的清水轻试,尽可能较少选择一些沐浴等产品,适当减少沐浴次数,以免过度刺激皮肤,保证干爽卫生即可。 尽量避免户外的强光直射,太强的阳光对皮肤不好。 3、穿着: 尽量穿纯棉衣服(包括床单被褥等,也以纯棉为好),要柔软宽松,洗涤时要用宝宝专用的洗涤产品,不要用大人的,衣服不要与大人的一起清洗,要单独用宝宝自己的小盆。 勤洗勤换,衣服在太阳底下晒,有助于杀菌。 4、保持环境卫生,宝宝居住的房间,一定要注意清洁。 5、湿疹容易痒,尽量避免宝宝经常抓,可适当穿长衣长裤,避免背心短裤会暴露大面积皮肤,被宝宝抓破,家长在这段时间,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过于烦躁,情况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兼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㈤ 湿疹是怎么回事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机体内因、外因、社会心理因素等都有关。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主要包括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这些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遗传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最重要因素,不少湿疹患者都有程度不等的遗传因素,其中最典型的为特应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或特应性皮炎),研究发现双亲有特应性(遗传过敏性)体质者,所生子女中70%将会患特应性湿疹,如果一方为特应性体质者,则50%的子女将会患病。
免疫异常
湿疹患者往往有Th2细胞活化、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IgE水平增高等现象,进行过敏原检测时,往往有对应多种过敏原的lgE。
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某些慢性湿疹的女性患者,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皮损,这是由于患者对月经周期后期的内源性黄体酮产生了自身抗体的缘故,这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部分妊娠的妇女可发生湿疹样皮疹,瘙痒剧烈,可能是对孕激素过敏所致,产后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容易导致皮肤瘙痒和湿疹,有时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先有皮肤瘙痒,久之皮肤出现丘疹、斑片和肥厚斑块等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表现,一般抗过敏治疗效果差。除了皮肤瘙痒和湿疹外,还可有皮肤黏液性水肿(甲亢患者)、血管病变和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等其他皮肤表现。
慢性感染性病灶
一些慢性湿疹患者往往存在慢性感染性病灶,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咽喉部或鼻旁窦的感染灶等。这些患者的湿疹往往时好时坏,一旦这些感染灶被清除,湿疹往往随之而愈。
诱发因素
饮食习惯与吸入物
许多患者发生湿疹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有的患者对酒精过敏但不戒酒;
有的患者长期酗酒导致胃肠道和肝脏疾病,继发湿疹;
有的患者长期生活不规律,使机体正常的生物节律被打乱,导致湿疹和其他疾病;
有的患者偏食辛辣,导致湿疹或使湿疹加重。
某些食物有较强的抗原性,或由于消化道的通透性增强,或由于肝脏对异种蛋白处理及解毒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这些食物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
牛肉、羊肉、鸡肉;
海鱼(鳕鱼、龙虾、扇贝、带鱼等)、贝壳类、淡水鱼(鲑鱼、鲈鱼、鲤鱼等)、虾、螃蟹、田螺等;
桃、黄瓜、哈密瓜、草莓、苹果、柠檬、芒果、李子、杏等;
芋头、毛笋、小麦、香菜、花生、蒜苗、菠菜、茄子、西红柿等。
一些吸入物最易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偶尔也可引起湿疹:
动物皮屑,如狗毛、猫毛等;
真菌,如特异青霉、多主枝孢、烟曲霉、铰链孢霉、点青霉菌、黑根霉等;
螨类,如屋尘螨、粉尘螨等;
花粉,常见有柳树、杨树、榆树、桑树、梧桐树等的花粉;
矮豚草、蒿、屋尘、酒精、葎草等。
化学制品
可能会诱发湿疹加重的还有食品添加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包括人工色素、防腐剂及抗氧化剂,酵母、水杨酸、柠檬酸、安息香酸衍化物、酒精等,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于药品、口香糖甚至于牙膏中。
局部因素
创伤和皮肤感染部位可发生湿疹样病变,可能与局部微生物、坏死组织或药物等共同作用有关,表现为伤口或感染灶周围皮肤发红,有密集小丘疹,明显瘙痒。这些患者容易发生自敏性皮炎,即在远处也可发生湿疹样皮疹,特别是手、足的丘疹和小水疱。
此外,女阴湿疹往往由于月经和白带刺激而迁延不愈,一些皱褶部位的湿疹往往与汗液分泌过多和不易蒸发有关。
精神因素
不少慢性湿疹患者有长期失眠、焦虑、多梦、多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有的患者是在精神受到巨大创伤后发生湿疹,有些患者有皮肤行为症,反复用各种香皂、浴液甚至刺激性更强的洗涤剂清洗身体,久之导致湿疹。
这些患者的精神创伤与湿疹往往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在精神因素得到有效治疗后,湿疹可逐渐好转和痊愈。
㈥ 葎草和茜草的药用区别
葎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茜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㈦ 割人藤(葎草)有什么功效吗
割人藤这个名字的由来和这个植物的形状有关,用手摸会有扎手的感觉。在中医中被称为葎草,因为太常见了,路边、沟边湿地、偏僻角落里都有葎草的身影,在农村被叫做拉拉秧,常被用来喂猪。但它并不是杂草哦,能进《本草纲目》、《唐本草》的植物,想来都是一味良药。虽然葎草身披万千刺,但仍有一颗仁心。
㈧ 这是什么植物
葎草
植物简介
【植物名】葎草
【学名】Humulusscandens(Lour.)Merr.
【英文名】JapaneseHop
【分类】大麻科Cannabinaceae(或作桑科大麻亚科),葎草属
【别名】勒草、葛勒子、葛勒蔓、来莓草、金葎、山苦瓜、铁五爪龙、苦瓜草、乌仔曼、玄乃草、拉拉刺、拉拉秧、拉拉藤(不同于茜草科拉拉藤属的拉拉藤)、五爪龙、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穿肠草。
【分布】广布于中国和日本各地。为田间、野地常见杂草。
【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匍匐或缠绕。幼苗下胚轴发达,微带红色,上胚轴不发达。子叶条形,长2~3厘米,无柄。
茎:成株茎长可达5米,茎枝和叶柄上密生倒刺;有分枝,具纵棱。
叶:叶对生,具有长柄约5~20cm,掌状3~7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两面生粗糙刚毛,下面有黄色小油点,叶缘有锯齿。
花:腋生,雌雄异株,雄花成圆锥状柔荑花序,花黄绿色单一朵十分细小,萼5裂,雄蕊5枚;雌花为球状的穗状花序,由紫褐色且带点绿色的苞片所包被,苞片的背面有刺,子房单一,花柱2枚。花期5~10月。
果:聚花果绿色,近松球状;单个果为扁球状的瘦果。
鉴定特征:1.多年生或一年生之蔓性草本,茎粗糙,具倒钩刺。
2.单叶,对生,3~7裂片,粗锯齿缘。
3.单性花,雌雄异株;雄花成圆锥状的总状花序,花被5裂,雄蕊5枚,直立;雌花少数,常2朵聚生,由大型宿存的苞片被覆;子房1室,花柱2枚。
4.瘦果扁球形,宽0.5cm。
【用途】幼嫩时可作饲草,成株因有倒刺多数牲畜不喜食用。性强健,抗逆性强,可用作水土保持植物。入药,详见下文。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葎草是我国秋季花粉症的致敏植物之一,有花粉过敏史的人一定要远离盛花期的葎草!
[编辑本段]杂草发生规律
葎草又叫拉拉秧等,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常见杂草,对农业生产等有不良影响。其匍匐茎生长蔓延迅速,常缠绕在农作物或者果树上,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另因其倒刺对人皮肤易造成伤害,也会妨碍人类生产活动。
一年生蔓性杂草。主要靠种子繁殖。黄河中、下游地区,于3月中旬左右出苗,6~10月份为花期,果实7~11月份成熟。单株结种子数千粒至数万粒,经越冬休眠后萌发。土深层种子不能萌发,经1年后即丧失发芽力。
防除方法
由于葎草抗逆性较强,常长成较大植株,耗去土地大量水肥,因此,在苗期要及时中耕除草。药物防除可在苗期喷2,4-D丁酯或二甲四氯等除草剂。
还可用天敌控制。黄蛱蝶的幼虫以葎草为食。黄蛱蝶幼虫会用葎草叶片搭建隐蔽所来遮风避雨、规避天敌,进食时才离开。
[编辑本段]入药信息
【药材名】葎草
【别名】剌剌秧、剌剌藤、五爪龙、簕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
【来源】桑科葎草属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
【制法】洗净,晒干,切碎用。
【考证】出自《唐本草》。
1.《名医别录》:勒草,生山谷。如栝楼。
2.《唐本草》:(LU草)叶似草麻面小薄,蔓生,有细刺。古方亦时用之。
3.《蜀本草》:《图经》云,(LU草)蔓生,叶似大麻,花黄白,子若大麻子。夏采叶用。所在墟野处多有之。
4.《纲目》:LU草;二月生苗,茎有细刺;叶对节生,一叶五尖,微似萆麻而有细齿;八、九月开细紫花成簇;结子状如黄麻子。
【性味归经】甘、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蛇咬伤则敷伤口周围。
【备注】
(1)用于肺热咳嗽,可配伍鱼腥草、鸭跖草、忍冬藤等药同用。
(2)对于湿热下注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或尿道刺痛,或尿中有血等症,可配合凤尾草、扁蓄、冬葵子、海金沙、乌蔹莓、白茅根等同用。
(3)用于肺痨咳嗽,午后潮热等症,可配合百部、黄芩、丹参、地骨皮等药同用。
(4)此外,还有用本品治皮肤湿疹或皮肤瘙痒等症,配合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治疗蛇虫咬伤、疮疡肿痛,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其它】花穗外用则可治肿疖、湿疹、肤炎;另有记载其种子可作开胃药。
㈨ 拉拉秧子学名叫什么在中医药草起什么作用
学名:葎草。
中药作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葎草,又称勒草、黑草、麻葛蔓 、葛葎蔓、葛勒蔓、来毒草、葛葎草、涩萝蔓、苦瓜藤、锯锯藤、拉拉藤、五爪龙、大叶龙五爪蛇干藤、蛇割藤、割人藤、拉拉秧(剌剌秧)、拉拉藤(剌剌藤)、拉拉蔓、五爪龙、洋涩巴蔓、涩巴勒秧、涩涩秧,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
株长1~5米,雌雄异株,通常群生,茎和叶柄上有细倒钩,叶片呈掌状,茎喜缠绕其它植物生长。3、4月间出苗,雄株7月中、下旬开花,花序圆锥状,花被5,绿色。雌株8月上、中旬开花,花序为穗状。9月中、下旬成熟。耐寒,抗旱,喜肥、喜光。夏、秋季采收。嫩茎和叶可做食草动物饲料。可入药。
㈩ 拉拉草别称叫什么名
拉拉草别称:拉拉秧、锯锯藤、拉拉秧、拉拉腕、娃娃拳、拈拈草、小活血、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拉拉缨、拉狗蛋、沙沙秧根等多个。
拉拉秧,桑科葎草属一种野生的攀藤植物,径上面有刺,俗称剌剌央(拉丁名: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中文学名葎草。
生于耕地,尤其在沟边,路旁和荒地,长势旺盛常形成单一群落,是麦田和果园中的主要害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华东、台湾等。
(10)葎草湿疹扩展阅读:
拉拉秧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或多年生常绿缠绕草本,长达4m多。茎枝和叶柄密生倒钩刺,茎淡绿色,有纵棱。
叶近肾状五角形,直径7~10cm,掌状5深裂,稀为3或7裂,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叶两面生粗糙刚毛,秋季开花,花小,果穗绿色,类似松球状,瘦果球形微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