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原因会造成小儿耳流液,外耳道湿疹严不严重
,手机刚开机就不停的在闪烁消息,打开一看,原来是"妈妈群"里有妈妈在紧急求助:"宝宝的耳朵成这样了,之前一直以为是眼泪在外耳结痂,今天发现积液和痂比较多,马上网络了一下,发现可能是外耳道湿疹,该擦什么药膏比较好?"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原因导致的宝宝耳内湿疹,其实是很好预防的。妈妈多一点预防,宝宝就会少一点伤害。比如说,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应防止耳朵进水,洗完澡要用棉球放在宝宝耳内轻轻沾水;提前去医院给宝宝查查过敏原,杜绝会导致宝宝过敏的物质喂养,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的饮食也要杜绝宝宝的过敏原;尽量不让宝宝躺着喝奶,以免乳汁流入耳内;另外宝宝平时穿的衣物少用化学制剂来清洗,尽量保持洁净。
宝宝少受罪,妈妈开心怀,一家其乐融融哦!
2. 外耳湿疹有哪些症状
根据本抄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袭主要分为风热湿毒型与血虚风燥型2种。
1.风热湿毒型
耳道或耳壳周围肤色潮红、灼热、痰痒,有水疙,溃后流黄水,而后糜烂、结黄色痴皮,可伴发热,婴儿睡眠不安,烦躁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滑而数。
2.血虚风燥型
病程日久,反复发作,耳壳、耳道等处皮肤增厚、粗糙、辍裂,上覆痴皮或鳞屑,一般痒感明显,疼痛轻微,搔抓后出现小血点,但很快结痂,可伴有面黄食少,身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缓。
3. 外耳道干性湿疹怎么治疗
耳湿疹指发抄生于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多见于婴幼儿。脂溢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均可表现为耳湿疹,外耳道湿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伤引起,感染的细菌多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发病部位:皮肤,耳患病比例:1-2%
发病季节:春季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易感人群: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耳湿疹。
耳湿疹的症状:斑疹脓疱疱疹斑丘疹红斑样皮疹剧痒慢性湿疹样变丹毒样外观皮肤湿毒鳞屑样痂皮耳漏湿疹。
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对食物或是环境中的某样东西过敏,有时也会加重耳湿疹的症状。故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如果有粘膜破损应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外耳湿疹怎样治疗
【概述】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以小儿多见。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外耳湿疹以外耳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好发于耳后沟及耳廓皱折上下,也可蔓延到外耳道内或耳周皮肤。西医学认为外耳湿疹多因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外用药物或其它过敏药物刺激所致,湿、热、化妆品、喷发染发剂、耳环以及鱼、虾、牛奶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也可引发。
中医将本病称之为旋耳疮,古代文献中又有黄水疮、月蚀疮、耳烂、浸淫疮等名称。将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为风热湿邪浸渍,慢性期多为血虚生风化燥。风热湿邪犯耳:脓耳之脓液、汗水、泪液等浸渍,或接触刺激性物质,湿热邪毒积聚,引动肝经之火,内外合邪循经上犯,蒸灼耳廓肌肤而发病。血虚生风化燥:患病日久,营血耗伤,耳窍失养,加之血虚生风化燥,不能滋润耳窍肌肤,以致耳部瘙痒,缠绵难愈。
【治疗】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为风热湿邪浸渍,治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主;慢性期多为血虚生风化燥,治以养血熄风润燥。
1.风热湿邪证【症状】耳部皮肤瘙痒、灼热感,数日后出现小水泡,溃破后流出黄色脂水,糜烂,甚至可波及整个耳廓及其周围皮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方一】消风散【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知母12克,苦参6克,胡麻10克,荆芥10克,苍术10克,牛蒡子10克,石膏30克,木通6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荆芥、牛子、防风、蝉衣祛风止痒;苍术、苦参、木通以祛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地、当归凉血散血。全方合用,可清热祛湿,疏风止痒。
【按语】本方用于风重者。【方二】萆薢渗湿汤【来源】《疡科心得集》【组成】萆薢10克,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赤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滑石20克,夏枯草15克。
【功效】清热燥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柏、萆薢、滑石、泽泻、通草清热祛湿而解毒;茯苓、薏苡仁除湿和中;丹皮清热凉血。
【按语】本方用于湿重者。
2.血虚生风化燥证【症状】耳部瘙痒,缠绵难愈,可伴有面色萎黄、纳差,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缓等。检查:外耳道、耳廓皮肤增厚、粗糙、结痂、皲裂。【方一】地黄饮【来源】《医宗金鉴》【组成】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首乌1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玄参10克,白蒺藜10克,僵蚕10克,红花15克,甘草6克。
【功效】养血熄风润燥。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熟地、当归、首乌养血;生地、丹皮、玄参、红花凉血活血;白蒺藜、僵蚕祛风;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治血为主,而达治风的目的。
【按语】痒甚者,加蝉衣、地肤子、苦参等。【方二】①参苓白术散合②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①炒扁豆3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怀山药15克,莲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②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
【功效】健脾养血滋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四物汤滋阴养血。
【按语】本方适用于脾虚发病者。
5. 婴儿耳部湿疹怎么办
宝宝外耳道湿疹主要表现为耳朵痒,如果抓耳挠腮,烦躁不安,不能内安睡,就要注意宝宝容是不是得了外耳湿疹了。外耳湿疹好发于耳甲腔、耳后沟以及耳周皮知肤,外耳道。检查见耳廓前后皮肤、耳廓后沟或耳周皮肤,湿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黄色结痂等。宝宝外耳湿疹可能是由道于湿热、毛织回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
只要能经常地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并及时护理,婴儿外耳湿疹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最后,保持宝宝耳内的干燥,经常用棉球轻轻清理耳内。对于宝宝耳内的痂,妈妈答们可适量涂上山茶油或者芝麻油,软化一段时间再轻轻擦洗,这样痂很容易被去除的。
6. 婴幼儿外耳湿疹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外耳道、耳廓以及耳部周围皮肤的一种多形性皮疹。儿童以及成年人比较常见。
一般情况下。它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它的病因是由于长时间的掏耳道,外耳道进入脏水以及局部炎症刺激,或者是对某种物质过敏所引起的皮肤症状。
患者在急性期可出现外耳道局部搔痒疼痛,同时还会伴随着黄水样分泌物渗出,严重时则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相关症状。
在治疗上,患者在急性期需要口服抗过敏的药物,比如开瑞坦、氯雷他定,同时局部可以使用双氧水或者是艾洛松软膏进行擦拭,效果良好,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戒酒,同时避免反复掏耳道,避免接触到脏水,就可以逐渐好转。
7. 婴儿外耳道湿疹怎么办
你好,复外耳道湿疹主要表现为耳朵制痒,宝宝抓耳挠腮,烦躁不安,不能安睡。局部皮肤发红,可见融在一起的小丘疹,继而形成小水泡,破溃后流出黄水,或感染形成脓疮。如湿疹继发感染,可发烧,局部肿胀、出脓、邻近的淋巴结肿大。宝宝得了外耳道湿疹,一般可用4%的硼酸水洗耳,再用雷锌软膏或40%的氧化锌油或倍氯美松涂于患处。若已引起继发感染,则应用抗生素治疗。 经常保持宝宝耳朵的干燥清洁,对化脓性中耳炎要及早治疗,减少脓液、药液对耳道皮肤的刺激,过敏体质的宝宝应适当减少容易致敏的食物,如鱼、虾、蛋类及奶制品。做到这些,就可减少外耳道湿疹的发生。毕竟外耳道湿疹不是什么大病,对全身无严重影响,一般待宝宝两至三岁多能自行痊愈。
8. 小儿外耳湿疹怎么办啊
小孩子长湿疹主要是食物蛋白过敏引起的,饮食控制保持脸部湿润可以改善的,明显的话可以吃开瑞坦抗过敏治疗
9. 孩子的外耳道出现湿疹,怎么治疗会比较好
这种情况要带孩子及时去医院,让医生检查具体情况。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在耳廓以及周围皮肤弥漫性红肿、瘙痒、水疱糜烂等表现。以婴幼儿多见的皮肤疾病。此病主要特征就是瘙痒、伴有渗出。家长多因孩子哭闹、烦躁不安,而不能入睡前来就诊,也有因为孩子耳朵有异味,以及有分泌物来看病,这些症状都是外耳道湿疹。
婴幼儿湿疹多与过敏有关,孩子接触牛奶、鱼、虾、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是主要的过敏原。还有吸入花粉、动物皮毛、油漆、化学气体;接触某些化妆品、植物、碱性肥皂、热水等其他物质而引起全身皮肤过敏。
外耳应注意保护外耳皮肤破损,注意结痂脱落。如果渗出较多,可用3%双氧水清洗,渗出减少时,再重复护理。抗过敏治疗:要在医生的处方医嘱下服用抗过敏药物,渗出明显,湿疹严重可根据医生推进用药等。如果孩子对牛奶蛋白过敏,建议孩子改用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