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病理显示雀斑样痣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病理显示雀斑样痣

发布时间: 2022-07-04 13:33:10

雀斑与雀斑样痣有什么区别

雀斑是发生面部皮肤上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针尖至米粒大小。
雀斑常出现于前额、鼻梁和脸颊等处,偶尔也会出现于颈部、肩部、手背等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尤以夏季重,病变的发展日晒有关。
雀斑多在3~5岁左右出现皮损,女性较多。其数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可累及颈、肩、手背等暴露部位,非暴露部位无皮疹。损害为浅褐或暗褐色针头大小到绿豆大斑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散在或群集分布,孤立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夏季经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或消失。常有家族史。

㈡ 黑子皮肤镜像是什么意思

摘要 黑子又叫雀斑样痣,但与雀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色素性皮肤病

㈢ 雀斑是怎么回事,为啥别人都没有

雀斑为发生于面颊部位的黑褐色斑点,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经常有家族史。

雀斑一般在3-5岁左右出现,到青春期时加重,随着年龄增长有减淡的趋势。女性居多。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和两颊部,手背、颈与肩部亦可发生。色斑为针尖至米粒大,淡褐色到黑褐色斑点,数目不定,从稀疏的几个到密集成群的数百个,孤立不融合。无自觉症状。日晒可激发或使之加重,一般冬轻夏重。

表皮基底层黑素含量增加,黑素细胞数目并不增加。但是黑素细胞的胞体变大,树突增加,黑素小体数目增加,多巴染色增强。提示黑素细胞功能活跃。
需与雀斑样痣,日光雀斑样痣,颧部褐青色样痣鉴别。雀斑样痣又称黑子,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为1-2mm大小的褐色或黑色斑点。颜色比雀斑要深,数目较少,日晒后颜色不加深,数目不增多。病理表现为真表皮交界处黑素细胞数目增多,但无痣细胞团。颧部褐青色样痣为颧部散在的直径1-3mm大小的褐色,灰色斑点,对称分布。多见于女性,发病较晚,一般大于10岁。可有家族史。日光雀斑样痣又称老年性黑子,与长期日晒有关,是一种获得性黑子,发病很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有一型为雀斑样型,可见于所有曝光部位,颜色和数目并不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

注意事项:

1.防晒!此条非常重要!因为色斑最怕日晒。日光的暴晒或X线、紫外线的照射过多皆可促发色斑,并使其加剧。甚至室内照明用的荧光灯也因激发紫外线而加重色斑,所以可以认为色斑是一种物理性损伤性皮肤病。日晒可使黑色素活性增加致使表皮基底层黑素含量增多,色斑形成。夏季日晒充足,色斑活动频繁,斑点数目增多,色加深,损害变大;冬季日晒较少,斑点数目减少,色变淡,损害缩小。由此可知日晒是色斑发生的一必需因素,所以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日晒,尤其在夏季。[4]
2.防止各种电离辐射!包括各种玻壳显示屏、各种荧光灯、X光机、紫外线照射仪等等。这些不良刺激均可产生类似强日光照射的后果,甚至比日光照射的损伤还要大,其结果是导致色斑加重。
3.慎用各种有创伤性的治疗!包括冷冻、激光、电离子、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否则容易造成毁容
4.禁忌使用含有激素、铅、汞等有害物质的“速效祛斑霜”,因为副作用太多!可以造成上百种的副作用!导致严重毁容!
5、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
6、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草莓、桃等。
7、注意休息和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易致黑眼圈,皮肤变灰黑。
8、保持良好的情绪。精神焕发则皮肤好,情绪不好则会有相反的作用。
9、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刺激性食物易使皮肤老化。尤其咖啡、可乐、浓茶、香烟、酒等。吃得越多,老化会越快,引致黑色素分子浮在皮肤表面,使黑斑扩大及变黑。

㈣ 足底雀斑样痣

雀斑样痣原位黑素瘤:一项德国恶性黑素瘤登记中心2050例患者的研究(作者Y. Teramoto等)皮肤黑素瘤(CM)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皮肤癌,近几十年其发病率存在上升的趋势。肢端雀斑样痣原位黑素瘤(ALM)是CM四种主要的亚型之一,主要发生于四肢末端,尤以掌跖和甲下多见。白种人CM的发病率远高于有色人种,但是ALM的发病率却没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既往文献显示ALM的预后明显差于其他亚型CM,但由于ALM发病率较低,所有影响ALM预后因素的研究均是小样本队列研究,缺少更有说服力的大样本临床队列研究支持。本篇文章则主要报道了德国杜宾根大学皮肤科的Y. Teramoto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影响ALM预后的各种因素。

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为德国恶性黑素瘤登记中心(CMMR)。数据包括从198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有病理诊断为CM的病人。病例选择标准包括:原发性侵袭性CM(Clark分级≥Ⅱ级)、病理诊断为ALM、肿瘤原发部位为手足以及随访时间≥3个月,最终2050例ALM病人纳入该项研究。这是目前最大的ALM队列研究人群,针对这2050名ALM病人,研究者收集并分析以下参数与疾病特异生存曲线【disease-specificsurvival (DSS) curves】的相关性,参数包括: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溃疡形成、肿瘤是否有消退现象、曾经痣的病史、肿瘤厚度、Clark分级以及肿瘤播散(单个原发损害、卫星灶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情况。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ALM约占所有CM的3.8%,这个比例从1983年(4.3%)至2015年(3.3%)逐渐下降,并且ALM在所有CM亚型中预后最差。ALM平均确诊年龄为63.1岁,男女比例1:1.48。ALM原发肿瘤部位中,甲下部位最常见(35.6%),其次为掌跖(18.9%),手足背部则较为少见(7.6%),肢端其他部位(38.0%)未做详细区分。总体而言,足部ALM(82.1%)远多于手部ALM(17.9%)。ALM确诊时平均肿瘤厚度为3.08mm,77.4%为Ⅰ期或Ⅱ期的早期肿瘤,16.8%可见局部淋巴结转移,2.8%存在远处转移。由于CMMR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ALM患者溃疡形成、肿瘤消退及痣的情况记录不全,故剔除数据缺失的相应病人后,存在溃疡形成、肿瘤消退及与痣相关的比例分别为45.87%、6.8%和8.3%。在CMMR所有CM病人中,ALM病人肿瘤局部复发率(29%)远高于其他亚型CM(14.3%)。在对2050名ALM患者平均40个月的随访中,28%的病人在随访期间死亡,其中17.6%是死于黑素瘤。总体评估ALM整体5年生存率为78.9%,10年生存率为69.5%。

对以上各临床参数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溃疡形成、痣相关、肿瘤厚度、侵袭程度、肿瘤播散范围是影响ALM患者预后的特异性因素,而性别、肿瘤原发部位、肿瘤消退情况则是非特异性因素。与其他亚型CM相比,ALM确诊时平均肿瘤厚度更厚、溃疡形成以及肿瘤播散的比例更高,再加上ALM本身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导致ALM在所有亚型CM中预后最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临床诊断较迟的缘故。

本研究是目前规模最大的ALM队列研究,结果证明年龄、溃疡形成、肿瘤厚度以及肿瘤播散是影响ALM预后的独立因素,这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黑素瘤的分期依据相一致。因此,AJCC分期同样适用于ALM。此外,早期诊断ALM,

㈤ 4岁小女孩脸上长了好多雀斑样痣是什么原因

你好,痣是局限性皮肤色素异常,可以出生就有,亦可后天发生。健康人皮肤上通常可找到15~20颗痣,这些痣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毋须治疗。但有些痣长在面部,影响了容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除去 这个是色素 沉淀,一般是遗传 因素比较大,最好是多 补充维生素c,多吃果蔬,也可以冷冻或激光治疗。

㈥ 有知道临泉哪里看雀斑样痣相对专业的嘛,激光效果好不

雀斑样痣也叫黑子,临床表现是一种褐色的斑点,可以是小时候就有,成年以后出现,也可能是小时候有成年以后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和一般的色素痣,尤其是交界痣,或者是扁平的混合痔,在临床上容易区别不出来,在成年人身上可能需要和脂溢性角化进行鉴别。它的病理表现就是在真皮、表皮交界的地方,表皮基底部出现色素明显增多。治疗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或者是外科切除,激光可以选择二氧化碳激光,也可以选择一些美容性的激光,但是一定要明确诊断,要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进行鉴别诊断。

㈦ 雀斑样痣和雀斑有什么区别吗

雀斑是发生面部皮肤上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一般是遗传的,是不分男女的。

正确祛除雀斑的方法:

⑴用自制的祛斑面膜,如西红柿面膜等

饮食方面以清菜为主,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

⑵把草莓炸成汁放在碗中,再加上蛋清进行搅拌,要搅拌均匀再擦在脸上。

每2~3天擦一次

⑶把半只番茄用搅拌机绞碎,然后再加两滴甘油,最后放入冰箱冰冻一分钟取出敷在脸上,等干了洗净就好了,每天敷脸一次。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喝酒等。

避免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建议搭配使用密肌霜来改善雀斑,但是一定要坚持使用雀斑才会下去的。


ㅤ今天回娘家喝了排骨笋汤,要说这季节,这地方是没有笋的,不过老妈发现了卖南方笋的地方,买了好几个,吃起来就是不一样啊,好多年没有吃过老家这种笋了呢!结果回来这发现,电脑里竟然还有今年春天有笋的时候的菜没法了,赶紧写写吧!说不定南方的同学们可以做做。

材料

春笋,蒜末,豆豉香辣酱,盐,油,葱花

做法

1.春笋,或者别的什么笋,只要嫩就好。

2.笋切成滚刀块,准备些蒜末,准备点豆豉香辣酱。

3.煮开一锅水,放少许盐、油,汆烫一下切好的笋。

4.炒锅中放少许油,先把肉末炒散,然后放蒜末,炒香,再放豆豉香辣酱,炒出香味后,添少许水。

5.煮开后,然后把汆烫过的笋放进锅中,翻炒吧,到汤汁收差不多干就可以出锅了。

6.最后撒上葱花,OK啦!

㈧ 雀斑这种是啥,不能除去吗

你好,她可能是雀斑。需与雀斑样痣,日光雀斑样痣,颧部褐青色样痣鉴别。雀斑样痣又称黑子,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为1-2mm大小的褐色或黑色斑点。颜色比雀斑要深,数目较少,日晒后颜色不加深,数目不增多。病理表现为真表皮交界处黑素细胞数目增多,但无痣细胞团。颧部褐青色样痣为颧部散在的直径1-3mm大小的褐色,灰色斑点,对称分布。多见于女性,发病较晚,一般大于10岁。

㈨ 怎样正确鉴别雀斑

雀斑是一种浅褐色小斑点,针尖至米粒大小,常出现于前额、鼻梁和脸颊等处,偶尔也会出现于颈部、肩部、手背等处,可查看雀斑图片。雀斑除有碍美容以外,并无任何主观感觉或其它影响。有些人认为雀斑影响美观,有些人则认为雀斑可以使女孩显得活泼可爱,并使成年女性显得亲切、自然,欧美国家常把雀斑看成女性美的一个标志。

经脉不通,导致瘀血内停,阻滞不畅,心血不能到达皮肤颜面、营养肌肤,而皮肤中的代谢垃圾、有害物和黑色素就不能随着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排出去,逐渐沉积就形成了雀斑。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脸上斑块,体内瘀块,有斑必有瘀,祛斑必化瘀。

怎样正确鉴别雀斑,不但要了解雀斑的症状知识,还要对易混淆的疾病有所了解:

1、颧部褐青色痣;颧部对称分布的黑灰色斑点,界限明显。

2、雀斑样痣;发病年龄在一岁或两岁左右,颜色较雀斑深,无夏重冬轻变化,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病理示黑色素细胞数目增加。常一侧,一般表现为密集。

3、着色性干皮病;雀斑样色素斑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点大小不等,深浅不匀,分布不均。见有萎缩性斑点,光敏突出。

4、面正中雀斑样痣;罕见,常在一岁左右发病,褐色集中在面中央,伴有其它畸形,如癫痫、低智等。

5、色素沉着-肠道息肉综合征;色素斑为黑色,口唇颊黏膜多见,不受日光影响,常常伴有息肉。

6、黄褐斑;淡褐色到深褐色的色素斑对称分布面部,不累及眼睑和口腔。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有时呈蝶翼状。

㈩ 她脸上的瑕疵多吗

这张图片不够清晰,可以看出女孩子是化了妆了,如果是评判素颜时的瑕疵,用这样一张图不谨慎更不科学。如果单独从这张图来判断是否瑕疵多,即使图片很糊,但依稀可以看出皮肤状态很好,很光滑。另外,我们对瑕疵的定义可以会不太一样,我认为有一些痣、斑点啥的并不算是瑕疵,而是脸部特色。

以下是网络上大众觉得的瑕疵:


(1)雀斑
发病原因:本病发生在日晒部位皮肤上的淡褐色点状的色素沉着斑。中医称为“雀斑”、“雀卵子斑”等。
临床表现:此病发病率为18.7%,女性居多,通常在5岁左右出现皮损,青春期加重。皮损常发生在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尤以鼻颊最为常见。重者可累及手背、颈、肩等部位。表面为浅褐色或深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边界清楚,直径一般在2mm左右,表面光滑,孤立而不融合,分布疏密不一,无任何自觉症状。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且与日晒关系明显,其色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日光照射的程度及个体对日光的耐受性;夏季雀斑的数目多,形体大,为深褐色;冬季则减轻。
分型与诊断:
单纯性雀斑样痣:多见于儿童,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数目较少,颜色较雀斑深,呈黑褐色至黑色,与日光无关,病理显示表皮基底层黑色的细胞密度增加。
面正中雀斑痣:罕见。常1岁左右发病,褐色斑集中于面部中央,且伴有其它先天性畸形和病患。
青色性干皮病:可有面部和暴露部位的雀斑样黑褐色素斑点,但通常大小不等,深浅不匀、分布不均,还伴毛细血管扩张,白色皮肤萎缩,疣状增生等,光敏现象极为突出。
(2)黄褐班
致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内分泌变化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并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黄褐斑患者具有相同家族史者要占50%以上,而男性患者具有家族史的比例更高。
日光照射:由于日光中的紫外线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黑色素细胞分裂因素,可以使照射部位的黑色素细胞增殖,加重皮肤色素沉着,因而经常照射太阳光,会诱发黄褐斑。
妊娠:妇女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使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黑色素增多,诱发黄褐斑的产生。
服用药物: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会诱发黄褐斑。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肝脏病、慢性酒精中毒、结核、内脏肿瘤、甲状腺疾病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特别是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患者常常出现黄褐斑。这可能与卵巢、脑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有关。
应用化妆品不当:这可能与化妆品的某些成分如氧化亚油酸、香橼醛、水杨酸盐、金属、防腐剂和香料并直接刺激皮肤或发生过敏反应有关,尤以劣质化妆品更为有害。
临床表现: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以面部对称性呈蝴蝶状,或局部性淡褐色或褐色斑片为特点,以女性多见,尤其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男性也可发生,皮损常对称分布,尤以颧部、颊部、及鼻、前额、颏部为主,一般不累及眼睑和口腔粘膜,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也无自觉症状,临床将其生长部位的不同分为三型:(1)面部中央型(2)面颊型(3)下颌型。
(3)红血丝(良性血管性病变)
致病原因:局部长期使用皮质激素药物,引起面部皮肤毛细血管持续扩张,且表皮细胞较薄,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一般与长期、频繁皮肤护理、接触风、冷、热刺激时间较长有密切关系,同时,长时间洗浴蒸桑拿及情绪易于激动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呈红色斑块、点状、线状或星芝状皮肤损害,其分布为局限性或广泛性,双侧或单侧,常见于颧部、颈部、鼻翼两侧,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灼热感或刺痛感。常在幼年时即出现,生长缓慢,细小的血管直径由0.1-1毫米,甚至肉眼看不到血管而仅见红斑,初期不被患者重视,日后不断扩大而影响美观。
(4)外伤性粉尘
致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多发生在特殊职业者如煤矿工人,基建工人及某些爆破作业人员等,也可发生于外伤性皮损患者。根据粉末的性质和颜色以及进入皮肤的深浅不同所致的损伤程度也各不相同。煤粉引起者主要呈青黑色,泥沙引起者呈蓝灰色或黑色,火药引起者呈灰黑色。
(5)毛孔粗大
致病原因:天生的毛孔粗大,主要是由于皮肤油脂分泌比较旺盛造成的,一般是特油性皮肤,油脂分泌比较多,皮脂腺较发达引起。污物堵塞也是造成毛孔粗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皮肤的表皮基层不断制造细胞,上层的老化细胞,一般都会自然脱落,但是毛孔堵塞者,新陈代谢会不顺畅。皮脂腺也容易与空气中的灰尘、污垢产生一些反应,堵塞毛孔造成毛孔粗大,另外,长期使用低质化妆品及碱性洗面奶或美容皂,也是造成毛孔粗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一般分布在鼻周(三角区)、下巴等部位,主要表现为毛孔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孔呈现黑色或白色物状堵塞毛孔。
(6)皱纹
产生原因:皱纹是皮肤老化的正常的生理性变化,其产生的原因很多,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皱纹与人体内在脏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机体衰老,皮肤是机体的一部分,当机体衰老时,皮肤也不可避免地老化,从而出现皱纹。内脏功能失调,人体面部与其他部位一样,需要营养,而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是通过内脏功能产生的。所以,内脏功能失调必然导致营养物质的缺乏,使面部肌肤失去血气滋养而导致早衰,出现皱纹。同时,其它因素,如:生活习惯、遗传、精神不正常、日晒、风吹及寒冷,面部表情过度夸张也是导致过早出现面部皱纹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25岁以后,皮肤的老化过程开始,皮肤会形成皱纹,随着年龄的增加,皱纹会不断加深,皱纹的出现顺序一般是前额、上下眼睑,眼外眦、耳前区,颊、颈部、下颌、口周。
(7)酒渣鼻
致病原因:病因可能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关于毛囊虫感染在酒渣鼻发病原因中的地位得到大多数患者认可。此外,嗜酒,辛辣食物,高温,高冷刺激及精神紧张,内分泌障碍等均可作为促发和加重的因素。
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年人,以女性为多。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及其两侧,其次是眉间和颊部,偶尔侵犯眼睑,结合膜和角膜。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红斑期:颜面中部特别是鼻部,两颊,前额,下额等部位发生红斑。红斑初为暂时的,继而持久不退,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呈细丝状。r/>丘疹脓疱期:在红斑基础上成批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无粉刺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更明显。
鼻赘期: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使鼻尖形成鼻赘,期表面凹凸不平,皮脂腺口明显扩大,毛细血管显著扩张。病程慢性经过,无明显自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