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痘的中药治疗
水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它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会出现全身性皮肤斑疹、丘疹、疱疹
及结痂等症状。儿童多见,经过一定阶段会自愈,结痂后便无传染性。多数患者恢复后可在体内形成抗体,不再感染水痘。
水痘治疗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皮肤瘙痒
者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疱疹未破裂的话,可局部涂擦炉甘石洗剂
以止痒,不要弄破,以防继发细菌感染。如果因为搔抓或挤压致疱疹破裂,可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患处。重症或有并发症者,可给予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等。疾病到一定阶段,皮疹会自然结痂、脱痂,水痘便会痊愈。
因为病程自限,有自愈倾向,治疗方法并不复杂,而且大多数终生免疫,所以中医治疗并不首选。
水痘的中医治疗反而比较复杂,包括口服以及外用。口服药物方面需要根据其具体的辨证分型而决定,如果是出现水痘伴有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这样毒热炽盛的证候,可以应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
如果伴有口淡不渴、神疲乏力、倦怠纳呆、舌淡苔白、脉滑等症状,考虑是由于脾虚湿盛所表现的证候,可以应用参苓白术散或者归脾丸进行加减治疗。
在外用药物方面可以选择皮肤康洗液或者复方黄柏祛癣搽剂进行湿敷,以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治疗目的。
本病预后良好,正确治疗痊愈后皮肤不留痕迹。
『贰』 百度如何治疗水痘
病情分析:
你好,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有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
指导意见:
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止.药方:黄芩5克,木通2.5克,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剂,其量减半.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或.三豆汤: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止痒药方:地肤子30克,僵蚕15克,白鲜皮15克,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矾9克,白芷9克,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叁』 哪些药方有益于治疗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4岁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常见于冬春两季,传染性强。中医称“水花”、“水喜”、“水赤豆”等。
【方一】桑菊饮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桑叶10克,野菊花10克,银花10克,薄荷(后下)6克,牛蒡子6克,桔梗3克,滑石(包煎)15克,苡仁10克,甘草3克。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渗湿。
【主治】水痘风热夹湿。
【方解】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桔梗、牛子清利咽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利咽喉、清头目,芦根清热生津,滑石、苡仁利水渗湿。
【药理】银花有抗病毒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煎剂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链球菌及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还有解痉、利尿作用。桔梗含桔梗皂苷、桔梗酸等成分。具有祛痰、抗炎、降胆固醇等作用。滑石所含硫酸镁有吸附和收敛功效,内服能保护肠壁。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银翘散。犀角地黄汤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水牛角(先煎)3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6克,生地黄10克,苡仁10克,甘草3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祛湿。
【主治】水痘邪热炽盛。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芍、牡丹皮、水牛角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苡仁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银花有抗病毒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赤芍、牡丹皮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知母含有多种皂苷、烟酸、黏液质,有抗菌、解热、镇静等作用。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水牛角有强心、降血压、抗炎、镇静、解热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银花10克,芦根30克,甘草3克。
【功用】清热解毒生津。
【主治】水痘。
【方解】银花清热解毒;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银花有抗病毒作用;芦根具有解热、镇静、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
【用法】水煎内服,日1剂,连服3~4日。
【方四】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野菊花10克,银花10克,紫草10克,甘草3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水痘。
【方解】菊花、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紫草清热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菊花、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性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并具有降压、缩短凝血时间、解热、抗炎、镇静作用;银花有抗病毒作用。
【用法】水煎内服,日1剂,连服3日。
【方五】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
【功用】清热燥湿,透疹止痒。
【主治】水痘。
【方解】苦参清热燥湿;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芒硝清热消肿。
【药理】苦参有抑制细菌和真菌、利尿、抗炎、抗过敏、镇静、平喘等作用;浮萍有利尿、解热及抑菌作用;芒硝所含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能使肠道引起机械性的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泄。
【用法】煎水外洗,每日2次。
【方六】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银花藤10克,车前草15克,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
【功用】清热解毒,渗湿利水。
【主治】水痘。
【方解】银花藤、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车前草利水渗湿。
【药理】银花藤、板蓝根、蒲公英有抗细菌和病毒、抗炎、解热作用;车前草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
【用法】煎汤外洗。
【方七】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薏苡100克,绿豆100克。
【功用】清热解毒,渗湿利水。
【主治】水痘。
【方解】薏苡渗湿利水;绿豆清热解毒利水。
【药理】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绿豆有解毒作用。
【用法】加水熬熟,加少许糖,每日2次服用。
【方八】验方
【出处】《儿科应用必备》
【组成】银花9克,连翘9克,牛蒡子9克,薄荷9克,桔梗6克,甘草3克,竹叶3克,滑石6克。
【功用】疏风清热解毒。
【主治】水痘。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桔梗、牛蒡子清利咽喉;薄荷利咽喉、清头目;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滑石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银花有抗病毒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桔梗含桔梗皂苷、桔梗酸等成分,具有祛痰、抗炎、降胆固醇等作用;滑石所含硫酸镁有吸附和收敛功效,内服能保护肠壁;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验方
【出处】《儿科应用必备》
【组成】银花5~15克,淡竹叶5~10克,甘草3克。
【功用】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水痘。
【方解】银花清热解毒;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银花有抗细菌和病毒、抗炎、解热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验方
【出处】《儿科应用必备》
【组成】忍冬藤15克,车前草15克,板蓝根15克,千里光15克。
【功用】清热解毒,渗湿利水。
【主治】水痘。
【方解】忍冬藤、板蓝根、千里光清热解毒;车前草利水渗湿。
【药理】银花藤、板蓝根、千里光有抗细菌和病毒、抗炎、解热作用;车前草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对化脓的水痘,亦可用本方清洗消毒。
【方十一】验方
【出处】《儿科应用必备》
【组成】银花9克,连翘9克,蝉蜕9克,甘草3克,紫花地丁6克,赤芍4克,板蓝根4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主治】水痘。
【方解】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蝉蜕疏散风热,透疹;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有抗细菌和病毒、抗炎、解热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验方
【出处】《儿科应用必备》
【组成】升麻6克,黄连6克,黄芩9克,石膏15克,生地黄9克,牡丹皮6克,银花9克,连翘9克,赤芍6克,甘草3克。
【功用】清热凉营解毒。
【主治】水痘。
【方解】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银花、连翘、石膏清热解毒;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银花、升麻有抗细菌和病毒、抗炎、解热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生地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赤芍、牡丹皮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肆』 在华佗论家传药方中是如何配制治小儿水痘秘方的
柴胡桔梗各一钱茯苓二钱生甘草黄芩各五分竹叶十片灯芯草一团水煎服。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有食者,加山楂二粒,麦芽三分,有火加黄连一分。
『伍』 阿昔洛韦治疗水痘服用剂量
我16岁上个月刚生完 医生说早中晚三顿饭过后吃(早饭不要太晚吃) 下午3点吃 晚上11点吃 我吃了4天还不知道5天 就结痂好的差不多了 多喝点水就行了
『陆』 水痘有哪些治疗方法
1.敷贴法复
贝母、南星、僵制蚕、天花粉、寒水石、白芷、草乌、大黄、猪牙皂角各等量,共为细末,以醋调之,敷贴患处,每日1次,3-5日为1疗程。适用于水痘疫痒。
2.药浴法
(1)苦参30克,浮萍15克,茫硝30克,水煎外洗,1日2次。适用本病各型。
(2)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10克,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5克,共煎汤1000毫升,对入温水中,洗浴患部(最好用烧开后放温的水),每日1-2次,3日为1疗程。适用于本病各型。
3.扑药法
(1)青黛30克,研末,用脱脂棉蘸之扑患处,每日3-4次,3-5日为1疗程。适用于本病各型。
(2)黄连、贝母、牡用各15克,糯米粉500克,共为细末,扑患处。适用于本病各型。
(3)地肤子30克,僵蚕15克,白鲜皮15克,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矾9克,白芷9克,为细末,取适量,扑患处。适用于水痘痒者。
『柒』 治疗水痘选用什么药效果最佳
水痘引起的搔痒治疗时可选用抗过敏制剂,如开瑞坦,敏迪,扑尔敏,版赛更定等,效果都不错,只是权有些药物会有些轻微的嗜睡现象,不影响使用。水痘治疗时,不需要用什么特殊的药物,一般不主张用激素,除给与对症治疗外,可口服抗病毒口服液,由于紫水难以除去,不主张使用,不要抓挠,以防水痘感染。
你不要吃鸡蛋,酱油,豆类的,蛋类的,要不然很难好的,也会留印,不要抓,吃虾可以以毒攻毒,我就是吃了虾很快好的,记住不要吃鸡蛋,酱油,豆类的,蛋类的
『捌』 水痘怎么治疗
编辑本段治疗
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该 阿糖腺苷
[2]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积极隔离病人,防止传染。对于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3ml/日,连续3天。 早期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龙胆紫液,继发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软膏。继发感染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发和加重。 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糖腺苷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每日肌注维生素 B12 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对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儿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脑炎等严重病例,应及早采抗病毒药物治疗。阿糖腺苷10mg/kg?d,静脉滴注。或无环鸟苷5-10mg/kg,每8小时一次静脉注射,疗程5~7天,或加用a-干扰素,以抑制病毒复制,防止病毒扩散,促进皮损愈合,加速病情恢复,降低病死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热型 症状:无发热或发热较轻,1-2日内出疹,先于躯干、头面部见红色小丘疹,疹色 牛蒡子
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疱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脉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以疏风透表,清热解毒,或佐以利湿。 方药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荆芥6克,竹叶6克,鲜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边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瘙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2.毒热型 症状:发热较高,或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或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脉洪数或沉实,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而少津。 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剂。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阴津耗伤甚,口干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单方验方 1.银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 甘草
服2-3天。 2.芦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连服2-3天。 3.黄芩5克,木通2.5克,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剂,其量减半。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 4.三豆汤: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黄芩1.5克,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适用于水痘轻症。 6.紫草0.3克,陈皮0.15克,为粗末,新汲水煎服。适用于小儿痘疮紫暗,发出不畅。 外治法 1.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 苦参
2次。 2.止痒药方:地肤子30克,僵蚕15克,白鲜皮15克,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矾9克,白芷9克,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3.青黛散: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为细末,撒布患处,或用麻油调敷,1日1-2次。适用于痘疹破溃,继感邪秽时。 针灸疗法 1.体针:治以清热疏风利湿。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 2.耳针: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脚端、神门、脑,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 推拿疗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经、开天门、推坎宫。 加减:毒热重证,加清胃经、清肺经以清肺胃实热;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龙、拿肩进以清热开窍。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庖疹破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并发肺炎、脑炎按肺炎和脑炎治疗 。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 2、抗病毒疗法 干扰素,10~20万μ/日,连用3~5天 ;其他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
食疗方法
疏风清热宜选用下列食疗方: 胡萝卜芫荽羹:胡萝卜、芫荽各60克;洗净切碎后,加水煮烂加冰糖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连服一星期。婴儿只服汤汁 金银花甘蔗茶:金银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银花水煎至100毫升,兑入甘蔗汁代茶饮可频频服之日1剂7~10天为1疗程 解毒祛湿宜选用以下食疗方: 苡薏红豆粥:苡薏仁20克、红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净共煮粥,熟豆烂拌,冰糖每日1剂分3次服完,适于水痘已出发热尿赤神疲纳差者 马齿苋荸荠糊:鲜马齿苋荸荠粉各30克,冰糖15克,鲜马齿苋洗净,捣汁,取汁,调荸荠粉加冰糖用滚开的水冲熟至糊状,每日1剂,适于水痘已出或将出发烧烦躁便稀溏 出疹过后,以下几种饮食可加快疾病的痊愈: ①膨鱼腮煲粥。 ②青天葵(也称乌青葵)加瘦肉、少量南杏仁和北杏仁煲汤,以清肺热。 ③解毒祛湿宜选用苡仁红豆粥,即苡仁20克,红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净共煮,粥熟豆烂拌冰糖。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完,此粥尤其适合水痘已出,但仍有发热、尿色赤、疲倦、胃口差的患者。
编辑本段预防保健
基本方法
该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止。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最近几年研制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 隔离患儿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尽量避免易感儿接触水痘,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后3日内接种仍然有效,故可给予正在进行激素治疗的接触者。 保护免疫低下易感儿,可在接触后尽早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2-5毫升,可降低发病率与减轻病情,正在使用激素者,应酌情减低用量或停药。
疫苗接种
水痘疫苗自1995年以来被人们所使用来对抗这种疾病。一些国家要求儿童在进入小学前接种疫苗。 但是疫苗保护不是终身的,在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五年后有必要再次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后的通常反应是: 注射后42天发烧至38.9℃ 注射后两天在注射部位疼痛、瘙痒 在注射后8到19天在注射部位出现皮疹,如果出现,便有传染性 在注射后5到26天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皮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便有传染性 当反应发生时应该做什么? 控制发烧及减轻不适,吃含有对
『玖』 急!水痘的治疗方法
可以口服西药可以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抗水痘病毒治疗水痘。
身上的皮疹用阿昔洛韦软膏外用。中成药可以用,抗病毒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
『拾』 水痘有哪些处方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感染所致,冬春发病率最高,多见于小儿。其表现为发热的当天版出现红色斑疹与丘疹,权24小时内变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部位表浅,大小不一,初起清澈如水,以后显混浊样,周围有红晕,伴有瘙痒。水疱1~3日内枯干,结痂,数日痂干脱落。水痘一般在躯干最多,溃破的水痘在口腔、睑结膜及阴唇黏膜等处也可以看见。
【处方1】
组成:车前子20克,川通草3克,马蹄(荸荠)5枚。
制作与用法:上料煮水饮。
主治:小儿水痘,小便不畅。
【处方2】
组成:花生仁,白豆,扁豆。
制作与用法:上料适量煮汤。大量饮用。
主治:小儿出水痘后面色青白,有轻微浮肿。
【处方3】
组成:莲藕5~6片,金银花17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煮水饮。
功效:解血热。
主治:患儿水痘的液体呈血色。
【处方4】
组成:金银花10克,甘草片5克,马蹄(荸荠)6枚。
制作与用法:上料煮水代茶饮。
主治:水痘发出3日,内热极盛,唇干口燥,眼鼻干痛。
【处方5】
组成:胡萝卜叶90克,香菜60克。
制作与用法:胡萝卜叶90克与香菜60克水煎。代茶饮。
主治: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