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荨麻草是一种什么植物
[编辑本段]植物介绍【学名】Urtica fissa E.Pritz.
【英文名】Nettle
【别名】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防盗草、无情草、植物猫、咬人猫
【分类】荨麻科 Urticaceae,荨麻属 Urtica L.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60-100厘米,有的可达150厘米,生蜇毛(长约3—5毫米)和反曲的微柔毛。
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近五角形,长及宽均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近掌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有不规则牙齿,下面生微柔毛,沿脉生蜇毛;叶柄长1—7厘米;托叶合生,卵形。
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长约达10厘米,生稀疏分枝,在雌雄同株时生雌花序之下;雄花直径约2.5毫米,具4花被片;雌花序较短,分枝极短;雌花小,长约0.4毫米,柱头画笔头状。
其茎叶上的蜇毛有毒性(过敏反应),人及猪、羊、牛、马、禽、鼠等动物一旦碰上就如蜂蛰般疼痛难忍,它的毒性使皮肤接触后立刻引起刺激性皮炎,如瘙痒、严重烧伤、红肿等。特别适合庭院、机关、企业、学校及果园、鱼塘的防盗设施。
【习性】喜阴植物,生命旺盛,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温喜湿。
【生境分布】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在我国分布在云南中部、贵州、四川东南部、湖北和浙江。
生于山地林中或路边。
【繁殖栽培】播种繁殖。种子细小而坚硬,一般春季播种,夏播亦可,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一般在23℃以上。
播种前,土壤要深耕、整细、整平并施足基肥,然后将种子拌以细土,进行撒播,可不覆土。
出苗时间,以温度、湿度及深度的不同而异。为提早出苗,最好采取苗床育苗。当幼苗长至15厘米以上时,就开始有刺激功能,所以在移栽或定植时,应戴上帆布或胶皮手套,脚穿胶鞋,避免皮肤外露。在老株周围长出新芽后,随着新芽的生长,上部老茎陆续枯死,需要进行分株。
分株时间,可在冬春进行,整株挖起,剪下芽苗,随后按20厘米的株距栽植于田园四周,当年就可起到防护作用,第2年连鸡也不敢进入。为避免影响主要作物的生长及管理,可将其伸长的枝叶有计划的剪除,也可用木棍挡开该草的茎杆。
【病虫害防治】一般病虫害发生较少,在植株的叶片上若发现有刺毛虫,可剪除虫枝烧毁;也可喷洒40%氧化乐果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防治。
【用途】适合作庭院、机关、企业、学校及果园、鱼塘的防盗设施。
将鲜株或干品放在粮仓或苗床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故有“植物猫”之称。
营养丰富,枯死经霜或经人工处理后为优质饲料。
亦为重要纤维植物,古代欧洲人很早就采用其纤维纺织衣物,如《安徒生童话·野天鹅》(《格林童话·六只天鹅》故事亦类似)中的艾丽莎就曾采荨麻为她的哥哥编织衣物。
亦入药,详见后文。
【过敏治疗】触碰轻者,难受数分钟后可自行消失;重者,将患处对着明火烤热,并作伸缩动作,也可用温开水洗患部,约经半小时可解除痛苦。 [编辑本段]营养价值杂交荨麻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流行欧美。每100克嫩茎叶中含水分77.88、粗蛋白4.66克、脂肪0.62克、粗纤维4.34克、碳水化合物9.64克。还含有较高的铁、钙等无机盐及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含有的叶绿素也高于其它任何蔬菜。
杂交荨麻的根的醇提取物在欧洲特别是法国一直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其水溶性部位主要含有多糖类成份,能调解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阻止上皮组织癌细胞的分化与扩散。治疗前列腺肥大的植物药杂交荨麻素以其确切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极小的安全性,正逐步占领欧美主流市场。
杂交荨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地上嫩茎嫩叶供食用,其营养丰富,独具特色,素炒作汤、凉拌作馅,均可,还可速冻或脱水长期贮藏。
杂交荨麻新鲜特种蔬菜反季节生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每年每亩可生产蔬菜500-1000公斤,市场售价4-20元/公斤;种植30年可产鲜根6000公斤,干根3000公斤,市场售价4-10元/公斤。 [编辑本段]中药材【药材名】荨麻
【出处】《本草图经》
【别名】寻麻(《益部方物略记》),蝎子草(《人海记》)。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全草。夏、秋季采,切段晒干。
同属植物裂叶荨麻(分布西南及湖北、浙江)、宽叶荨麻(分布华北及东北)亦同供药用。
【源形态】
①麻叶荨麻,又名:焮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厘米,有棱,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轮廓五角形,长 4~12厘米,宽3.5~12厘米,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叶离生,狭三角形。雌雄同株或异株,同株者雄花序生于下方。花序长达12厘米,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雄蕊引雌花花被片4深裂,花后增大,包着果实,长达2.5毫米,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扁,长约2毫米,灰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路边、草原、坡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②狭叶荨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40~150厘米,四棱形,有螫毛,分枝或不分枝。叶对生,披针形或狭卵形,长4~10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尖锯齿,上面疏生短毛,下面沿脉上有疏生短毛;托叶分生,条形。雌雄异株,花序长达4厘米,多分枝;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较雄花小,花被片 4,在果期增大,柱头画笔头状。皮果卵形,扁,长约1毫米,光滑。
生于山坡、林边或沟边。分布我国北方及东北地区。
【化学成份】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茎皮主要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
【性味】辛苦,寒,有毒。
①《纲目》:"辛苦,寒,有大毒。"
②《四川中药志》:"甘,微寒,有小毒。"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
①《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②《本草图经》:"疗蛇毒。"
③《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④《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⑤《黔书》:"可已疯。"
⑥《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⑧《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图经》:"误服之,吐利不止。"
【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麻叶荨麻适量,煎汤擦洗。
②治产后抽风,小儿惊风:麻叶荨麻少许,水煎服。
③治荨麻疹:麻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
④治毒蛇咬伤:麻叶荨麻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内蒙古中草药》) [编辑本段]附文陕西荨麻
你见过荨麻吗?它四海为家,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英姿。以川、陕一带山区和云、贵高原的山野生长最为繁多。我省三秦大地,不分南北,都有分布。当你挨着植株从下往上顺毛抓它,则平安无事;倘若由上而下逆毛抓或触上毛芒,即如蜂蜇,奇痛难忍,轻则红肿,重则溃烂。这是荨麻茎叶上的蜇毛,用以杀伤来犯的敌人而保卫自己的武器。
荨麻,俗称藿(huò)麻。古称毛藐或荨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荨麻,荨音寻”。又云:“荨麻又称毛薮。荨字本作薮。杜子美有除薮草诗,是也”。《辞源》说:“荨,草名。俗读如寻,本作薮”。又“荨麻,古谓之薮草”。《中华大字典》臼:“按古文薮字皆作寻,故薮通作荨”。陕南山民有称“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则叫它“咬人草”。
由于荨麻其茎叶有刺蜇人,所以许多人对它望而生畏,没有好感,因而对它的价值也就了解甚少了。
国内外的科研成果证实,荨麻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可供纤维、食物、药物和优质饲料。荨麻的茎皮纤维韧性好,拉力强,光泽好,易染色,可作纺织原料,或制麻绳、编织地毯等。
荨麻的茎和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的磷、镁、铁、锌、锰、硅、硫、钙、钠、钻、铜和钛等元素。其营养价值不亚于苜蓿、三叶草和豆类等饲料作物,对于牲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是优质饲料。每年夏秋,将荨麻收割回来,经晾晒,切碎,用开水煮过,拌些麸皮之类的精料,即可喂猪。不出十天半月,猪身上就油光发亮,开始明显地肥胖起来。盛夏,正值荨麻枝叶繁茂的时候,草原上的牲畜是不愿意光顾它的。可是,到了秋霜以后,特别是籽实累累的冬春时节,荨麻茎叶里的苦涩味大部分已消失以后,牛马驼羊却是竞相采食它。
荨麻全草可以入药,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宋代《图经本草》早有记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荨麻,……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上有毛芒可畏,触人如蜂虿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鱼。气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呕吐不止。蛇毒,捣涂之。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因此,农牧民把它视为珍宝。用荨麻捣碎外敷,治毒蛇咬伤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相当有效。幼株的干叶是一些药剂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许多疾病的医治都离不开这些药物。
荨麻还可食用。国外俄罗斯等国十分重视对荨麻的研究和利用,已取得很大成绩。除已用于纺织、榨油、饲料、药物外,还用荨麻的茎叶烹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菜肴。有凉拌、汤菜、烤菜、荨麻汁、饮料和调料等。荨麻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接近大麻、向日葵和亚麻等油料作物。荨麻籽榨的油,味道独特,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俄罗斯西伯利亚农科所科学家维克托·博加奇科夫,经过25年之久的试验研究指出:“荨麻是有价值的农作物,应当广泛用作饲料,大力开辟专门的荨麻种植场。”目前,俄罗斯及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有野生荨麻400多万公顷。
荨麻属荨麻科(Urticaceae),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春发冬谢,秋果累累。一般株高50~150厘米,茎直立,全株淡绿色,单一或有少数分枝,有四棱,全株密生蜇毛,触之奇痛。叶对生,托叶离生、条状披针,生有短毛和蜇。叶片卵形或宽卵形,三出脉,边缘有粗锯齿,有齿牙或人裂,两面密生短细毛,似大麻叶子。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瘦果卵形,藏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我国约有16种,别看它相貌不扬,它却全身是宝。
荨麻用途如此之多,分布十分广泛,资源甚为丰富,可惜过去人们对它不甚了解,造成荨麻自生自灭,白白浪费。在科学逐渐普及的今天,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了。应该积极开发利用这一宝贵野生资源,使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山区人民致富贡献力量。
㈡ 我的朋友在小时候得过一种病,在自身抽出200cc~400cc的血加上药在打回体内,这是什么病
自血疗法是将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抽出再注入其自体穴位或肌肉组织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现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疗
法。多年临床应用表明,该疗法具有取穴少而精、疗效可靠等优点,越来越受患者的欢迎。本文就1995年以来自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
五官科疾病
1.眼科疾病:王晖等[1]应用自血疗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溃疡25例(31眼),其中单纯性6眼,化学性12眼,外伤性6眼,沙眼性2眼,病毒性5眼。方法:患眼点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在患眼结膜下注射自血0.5~0.7ml,隔日1次,3~7次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23眼,好转7眼
,有效1眼,总有效率100%。黄祖烽[2]给病人球结膜下注射病毒唑50mg、维生素C100mg及自体血清1.5ml,隔日交替进行,以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溃疡。还有报道[3]对于反复多发性麦粒肿采用自血作足三里或三阴交穴位注射(根据中医辨证选穴),取得较好的疗效。
2.鼻科疾病。赖洪康[4]采用经络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2例,以大杼、风门、肺俞为主穴(左右交替使用),注入自血3ml与强的松龙1ml的混合液。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并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全部获效,其中痊愈24例,显效5例,好转3例。
3.口腔科疾病。张清[5]应用自血疗法治疗拔牙后干槽症22例,清创后取自体静脉血反复滴入至充盈整个创口,并配合全身抗炎治疗,成功率为90.9%。与碘仿纱条治疗组(10例)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更有利于减轻疼痛及加速创面愈合。陈辉[6]以药物配合自血疗法(臀部深层肌肉注射)并加局部按摩5~10min治疗复发性口疮6例,8天后患者症状消失,溃疡愈合。经长期追踪随访,未见复发。国外学者[7]比较肌肉注射“磁化静脉血”或静脉血在治
疗慢性疱疹性口腔炎的效果,发现磁化血更能使口腔上皮细胞的再生反应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提高。
皮肤科疾病
1.荨麻疹。张玉秋等[8]治疗60例居住于高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将自血5ml、注射用水4ml与1%利多卡因1ml混匀后,分别在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3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痊愈4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有2例复发。本法对高原世居、旅居以及各年龄段患者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邢菊芬[9]采用自血加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荨麻疹62例。取穴A组:合谷、曲池、血海;B组:委中、膈俞、天井。用自血5ml加地塞米
松磷酸钠注射液5mg(1ml)注入一组穴位,3日后同法注射另一组穴位,观察其效果并与针灸穴位治疗者作对照(选穴同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沈志忠等[10]通过对57例顽固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观察,予以自拟驱风消疹汤加减(荆芥、薄荷、防风、蝉衣、赤芍、白鲜皮、白术、牡丹皮、当归、生地、苦参、黄芪),并配合自血疗法(臀部肌肉注射)。结果痊愈39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87.7%,且无不良反应。
2.痤疮(粉刺、青春痘)。王占荣[11]用单侧足三里穴或曲池穴注射自血治疗青春期面部痤疮30例,治疗期间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结果治愈21例,6例好转,总有效率90%。王玉英等[12]治疗痤疮80例,并与中药组(五味消毒饮加减)及西药组(口服维生素B6片、灭滴灵)各80例对照。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自血疗法组为100%,中药组为68.75%,西药组为52.50%。郑建宇等[13]对50例痤疮患者采用穴位自血疗法(以曲池、合谷、肺俞、血海、足三里等为主穴),配合拔罐(大椎穴及膀胱经)进行治疗,并与对照组(50例,口服四环素片及维生素B6片)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2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8%。郑辉等[14]采用自血注入肺俞、大肠俞、脾俞,配合中药(黄芩、石膏、大黄)治疗痤疮153例,经15~45天治疗,治愈127例,显效4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8.7%。魏玉龙[15]采用自血疗法治疗痤疮65例,并配外用中药自拟消痤散(大黄、黄柏、滑石等),5次为1个疗程
。结果治愈48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6.9%。
3.其他皮肤病。陈小平等[16]用改良自血疗法治疗慢性皮肤病患者,以自血5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维丁胶性钙2ml作臀部注射。1~2个疗程后,瘙痒症患者18例中痊愈12例,显效3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4.4%;泛发性湿疹患者18例中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3.3%。另有报告用自血疗法治疗牛皮癣[17]、银屑病[18](配合背俞穴穴位埋线)、白癜风[19](配合紫外线照射)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其他疾病
1.内科疾病。
老昌辉等[20]应用自血混合丙球穴注治疗哮喘26例,以定喘、肺俞、风门、大杼为主穴,足三里、曲池、脾俞、肾俞、丰隆为配穴。3个疗程后,临床控制10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1%。钱宝延等观察了64例进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象,其中用自血疗法者26例(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捏脊拔罐疗法者18例、药物(利血生和鲨鱼醇)疗法者20例。结果自血疗法具有显著提高白细胞总数和维持白细胞数量的作用,自血与捏脊疗法对提高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的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说明其对改善人体的造血机能有积极作用,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施军平等[22]观察腧穴自血疗法(第一组为阳陵泉、曲池,第二组为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结合天灸疗法(第一组为大椎、双侧肝俞、至阳,第二组为关元、双侧期门、气海。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天灸药物由斑蝥、白芥子、麝香及红花等组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经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提高,SIL-2R水平明显下降,IgG及IgM水平下降,补体C3水平上升。提示该疗法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及清除HBV的能力;降低乙肝患者外周血SIL-2R水平,缓解其抗病毒免疫的抑制状态;对慢性乙肝患者异常的体液免疫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肝细胞损害程度的降低。2.妇科疾病。贺明远[23]运用自血疗法(臀部深部肌肉注射)为18名未婚女性治疗痛经,每周治疗2次,2周为1个疗程(不加服任何药物)。1个疗程后显效者8例,有效者10例;2个疗程后显效者12例,有效者6例,总有效率为100%。
3.伤科疾病。
谢荣兴等[24]以靳三针疗法为主,配合红外线照射、自血疗法(第1天选腰阿是穴,第2天选肾俞)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
结语
人们对医疗的要求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要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简单方便、经济实惠。自血疗法集中医传统疗法的针刺、放血、穴位注射于一体,通过针刺协调阴阳、调整脏腑经络功能;放血以祛瘀生新止痛;自血以有效的刺激抗原,引起不发热的蛋白应激作用,引起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反应,从而刺激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使免疫应答,促进细胞吞噬作用及抗体的产生,以抵御外来过敏原的干扰,加速疾病治愈。本法具有取穴(作用点)少而精、疗效可靠、安全、简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与慢性难治病痛。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时应严格遵循针刺、放血、穴位注射3种疗法的操作及适
应证,以免发生变证。
㈢ 荨麻疹去高原会有反应吗
高原反应是因为缺氧,皮肤方面的对高原反应没有影响,建议带上奥默携氧片,速效抗高原反应的保健品。
㈣ 荨麻疹加上血管炎能去西藏么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种),不宜进入3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旅行:
一、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律失常或静息心率大于100次/分,高血压Ⅱ期以上,各种血液病,脑血管疾病;
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度以上阻塞性肺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尘肺病; 三、糖尿病未获控制,癫痫、精神分裂症;
四、患重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或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下、但全身及呼吸道症状明显者;
五、曾确诊患过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血压增高明显的高原高血压症、高原心脏病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 六、高危孕妇。初入高原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禁烟酒,适量饮用酥油茶、奶制品、红景天等饮料可增强对高原气候的适应能力,不要奔跑和剧烈运动。
如果没有在以上的几种情况里,是可以去的,不过建议坐车去,找一个靠谱的自驾俱乐部,随走随听,可供适应高反的时间会充足很多,而且俱乐部的领队比较正规,有急救等专业技能的培训等等
㈤ 荨麻和蝎子草怎么区分啊
你见过荨麻吗?它四海为家,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英姿。以川、陕一带山区和云、贵高原的山野生长最为繁多。我省三秦大地,不分南北,都有分布。当你挨着植株从下往上顺毛抓它,则平安无事;倘若由上而下逆毛抓或触上毛芒,即如蜂蜇,奇痛难忍,轻则红肿,重则溃烂。这是荨麻茎叶上的蜇毛,用以杀伤来犯的敌人而保卫自己的武器。
荨麻,俗称藿麻。古称毛藐或荨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荨麻,荨音寻”。又云:“荨麻又称毛薮。荨字本作薮。杜子美有除薮草诗,是也”。《辞源》说:“荨,草名。俗读如寻,本作薮”。又“荨麻,古谓之薮草”。《中华大字典》臼:“按古文薮字皆作寻,故薮通作荨”。陕南山民有称“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则叫它“咬人草”。
由于荨麻其茎叶有刺蜇人,所以许多人对它望而生畏,没有好感,因而对它的价值也就了解甚少了。
国内外的科研成果证实,荨麻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可供纤维、食物、药物和优质饲料。荨麻的茎皮纤维韧性好,拉力强,光泽好,易染色,可作纺织原料,或制麻绳、编织地毯等。
荨麻的茎和口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的磷、镁、铁、锌、锰、硅、硫、钙、钠、钻、铜和钛等元素。其营养价值不亚于苜蓿、三叶草和豆类等饲料作物,对于牲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是优质饲料。每年夏秋,将荨麻收割回来,经晾晒,切碎,用开水煮过,拌些麸皮之类的精料,即可喂猪。不出十天半月,猪身上就油光发亮,开始明显地肥胖起来。盛夏,正值荨麻枝叶繁茂的时候,草原上的牲畜是不愿意光顾它的。可是,到了秋霜以后,特别是籽实累累的冬春时节,荨麻茎叶里的苦涩味大部分已消失以后,牛马驼羊却是竞相采食它。
荨麻全草可以入药,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宋代《图经本草》早有记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荨麻,……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上有毛芒可畏,触人如蜂虿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鱼。气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呕吐不止。蛇毒,捣涂之。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因此,农牧民把它视为珍宝。用荨麻捣碎外敷,治毒蛇咬伤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相当有效。幼株的干叶是一些药剂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许多疾病的医治都离不开这些药物。
荨麻还可食用。国外俄罗斯等国十分重视对荨麻的研究和利用,已取得很大成绩。除已用于纺织、榨油、饲料、药物外,还用荨麻的茎叶烹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菜肴。有凉拌、汤菜、烤菜、荨麻汁、饮料和调料等。荨麻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接近大麻、向日葵和亚麻等油料作物。荨麻籽榨的油,味道独特,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俄罗斯酉伯利亚农科所科学家维克托·博加奇科夫,经过25年之久的试验研究指出:“荨麻是有价值的农作物,应当广泛用作饲料,大力开辟专门的荨麻种植场。”目前,俄罗斯及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有野生荨麻400多万公顷。
荨麻属荨麻科(Urticaceae),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春发冬谢,秋果累累。一般株高50~150厘米,茎直立,全株淡绿色,单一或有少数分枝,有四棱,全株密生蜇毛,触之奇痛。叶对生,托叶离生、条状披针,生有短毛和蜇。叶片卵形或宽卵形,三出脉,边缘有粗锯齿,有齿牙或人裂,两面密生短细毛,似大麻叶子。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瘦果卵形,藏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我国约有16种,别看它相貌不扬,它却全身是宝。
荨麻用途如此之多,分布十分广泛,资源甚为丰富,可惜过去人们对它不甚了解,造成荨麻自生自灭,白白浪费。在科学逐渐普及的今天,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了。应该积极开发利用这一宝贵野生资源,使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山区人民致富贡献力量。
龙门涧有一种蝎子草,谁的皮肤要是碰上,被草上的螫毛螫一下,就像蝎子螫了一样奇疼,要疼好几个小时呢。
提起蝎子草,还有一段故事呢:大约在辽、金、元代,鞑子兵驻扎在燕家台。燕家台的老百姓躲在龙门涧的石堂(崖洞)里,阴冷潮湿,经常感冒、嗓子疼,不少人都得了风湿病。
在龙门涧口外有一座道观,叫通仙观,供奉道教教祖太上老君,又叫老君庙。庙里老道进龙门涧采药,涧里的中草药可多啦,何首乌、党参、五灵脂、刺五加,有一百多种呢,老道走到仙泉一带见石头旮旯里有一只大蝎子,足有八寸长。老道很高兴,因为蝎子治风湿有特效,老道小心地把蝎子装进药葫芦里。等回到通仙观准备泡酒时,打开葫芦一看蝎子没有了,里边有半葫芦黑药丸。老道想,这一定是太上老君派蝎子精送的药,救穷苦老百姓的。老道给太上老君磕了头,谢过老君,就去龙门涧里给百姓们送药,有风湿病的穷苦百姓吃一丸病就好。
这件事被驻扎在燕家台的鞑子官知道了。鞑子官也有风湿病,叫鞑子兵去传老道。老道心想,治好你的病,穷苦百姓更遭殃了!老道不去。鞑子官又派鞑子兵抓老道,还要没收药丸。老道见鞑子兵来抓他,抱起葫芦就跑。老道跑进了龙门涧,鞑子兵追进了龙门涧。老道跑着跑着跑不动了,眼看着就要被鞑子兵抓住了,老道打开药葫芦,往龙门涧溪水里一倒,黑药丸就被溪水冲没了。
以后龙门涧里长出一种新草,螫人,治风湿病,人们管它叫蝎子草,蝎子草的种子随着清水河传播了出去,慢慢地门头沟、房山、河北省都生长蝎子草了,到了明代,李时珍把蝎子草收入《本草纲目》,说他治风湿、消渴病。《辞海》上说:“全草人药,用以治风湿病,糖尿病等”。
http://www.longmenjian.com/new_page_321.htm
㈥ 水土不服引起的皮肤问题怎么办
水土不服怎么办
人的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均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气候、声音、饮食习惯等。但是,人也有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当人们由于改变了地理环境而发生的身体不适,如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好,甚至腹泻呕吐、心慌胸闷、皮肤痛痒、消瘦等俗称为"水土不服"。这种情况在旅途中非常多见。如从平原到高原,由于空气稀薄,气压下降而出现的不适;从南方到北方,由于温度、湿度的改变而产生的不适;从乡村到城市,对噪音、灯光不适应而出现疲乏、失眠,等等,均属于水土不服。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紧张,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由于环境突然改变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应。有的人只要休息几天,熟悉一下周围环境,让人体生理功能作相应的调整,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这些不适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如症状比较明显,长时间不能消失,可服用少量药对症处理。如睡眠不好,少量、短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物;如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可服用保和丸、多本科片等帮助消化,提高食欲;如呕吐、腹泻可服用胃复安,氟哌酸等;皮肤瘙痒可服用息斯敏等。只要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水土不服是可以克服的,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水土不服怎么办
近年来,到外地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许多人到了外地尤其是国外,常会出现失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的人甚至患上荨麻疹,满身起了红疙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
在异地,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土壤的酸碱度及有机物含量,与原居住地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的机体暂时不能适应气候、水质、饮食等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食物或水中的锌缺乏会影响食欲,铁过量会导致头晕乏力。另外,当地的水质及饮食结构还会改变人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类别及数量,破坏肠道菌群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胃肠道紊乱,使人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初到外地时,如果身体不适,不妨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睡前饮用蜂蜜。中医认为,水土不服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蜂蜜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因为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维生素以及磷、钙等物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促进睡眠。
而且,因环境改变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引起便秘,适当饮用蜂蜜也是不错的办法。
第二,常喝茶。茶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及时补充当地食物、水中所含微量元素的不足;茶叶还具有提神利尿的作用,能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致敏物质排出体外,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第三,品尝“风味特产”要适量,多喝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有助于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能最大限度避免胃肠道紊乱诱发的腹痛、腹泻等不适。如果不慎出现了腹胀、腹泻,必要时可服用吗叮啉或黄连素片,恶心呕吐者可服胃复安。
第四,很多人还会出现咽喉疼痛、口腔溃疡、鼻出血、便秘等“上火”症状。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作息正常;选择与原来口味相近的食物;少食辛辣,多吃清淡的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多喝水。
㈦ 寒冷性荨麻疹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什么好的药物什么地方治疗最好and最划算有什么注意事项或者忌
病情分析:寒冷性荨麻疹,建议口服西替利嗪片外,还可以输液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最好治疗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彻底治好,这样就不容易复发的
意见建议:平时注意避免接触冷水和冷空气等过敏原,避免食用鱼虾等发物
㈧ 请问红细胞过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白细胞高和红细胞高贺荨麻疹有关系吗
2.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万/mm【0.01】
女:(3.5~5.0)×1012L(350~500万/mm【0.01】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0.001】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不排除是荨麻疹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