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荨」在「荨麻」中念 qián
“荨麻疹”和“荨麻”,虽然一个是病名一个是植物名,但前者取义于后者,两个“荨”字的读音应当相同。
荨麻(学名:Urtica fissaE. Pritz.):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四棱形,分枝少。叶片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裂片自下向上逐渐增大,三角形或长圆形,上面绿色或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柄密生刺毛和微柔毛。
托叶草质,绿色,雌雄同株,花序圆锥状,雄花具短梗,花被片在中下部合生,雌花小,几乎无梗;瘦果近圆形,表面有带褐红色的细疣点;8-10月开花,9-11月结果。
荨麻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中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约100米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该种茎皮纤维可供纺织用;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和止咳之效;叶和嫩枝煮后可作饲料。
② 荨麻疹的荨怎么读
楼上不要乱教。
2005版金山词霸解释:荨(qian2)麻是一种植物,荨(xun2)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这个字原本就是多音字。
③ 荨麻疹的读音
你好,
荨麻疹 读音: xún má zhěn
故,“荨”的正确读音是: xún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疹,俗称风疹疙疸。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④ 荨麻疹的荨怎么读
荨麻疹的荨读 xún
荨是多音字(读:qián、xún、tán)。用于植物名“荨版麻”时权读qián,用于病名“荨麻疹”时读xún,作为南方方言时义同“寻”。“荨麻”与“荨麻疹”在以前所有字典都是显示读qián。
可能因为现在的医生读的别字错别字居多,所以现在字典改了。事实上,“荨麻疹”是应为它的症状象碰到了荨麻后过敏的表现。
汉字释义
用于植物名“荨麻”时读qián,用于病名“荨麻疹”时读xún。在南方方言中,义同“寻”。
草名,即知母。--《本草纲目●草部一》
火势上腾。--《淮南子●天文训》“火上荨,水下流”
荨麻qianmá
〔~麻〕a.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对生,开穗状小花,茎、叶生细毛,皮肤接触时会引起刺
痛,茎皮纤维可以做纺织原料,亦可做麻绳;
b.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1)[nettle]∶荨麻科,尤其是荨麻属的植物,遍体多刺,人接触它们皮肤会起风团,并有刺痛和剧痒。
(2)[nettle fibre]∶该植物的纤维。
荨麻疹xúnmázhěn
此外荨在《唐韵》有“徒含切,音谭”,故《中华大字典》也收录了tán音。
⑤ 荨麻疹的“荨”应该念什么
荨是多音字读xún和qián,荨麻疹xún má zhěn(旧读 qián má zhěn),现在一般都读作qián,可参见网络
⑥ 荨麻疹读xun还是qian
荨麻疹读xun。
解释:一种过敏性皮疹,俗称风疹疙疸。
例句:除螨虫外,宠物身上寄生的跳虱叮咬也可导致丘疹性荨麻疹。
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
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荨麻疹
⑦ 荨麻疹 怎么读
xúnmázhěn
我的寻麻疹在历经一年的时间好了,
看过西医,中医,都不管事。我的方法回是吃盐酸西替利秦片,答痒了就吃,一定不要按时吃,然后尝试吃半片,四分之一片,八分之一片,吃后尽量拖延下次吃药时间,最后我吃八分之一片可以坚持3-4天,然后就好了
⑧ "荨麻疹"荨字的正确读音
应该读作qian的,但是2002年汉语大字典改为xun了,原因很让人崩溃:大多数人都读错为xun,所以改成xun了
⑨ 为什么荨麻念(qian),而荨麻疹要念(xun)
“荨”以前是念qian的,但是有太多人认为它是从艹音寻的字,所以错念,以后就约定俗成了。就像姓“盖”(gě)的,有的自己都念“gài”了。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语文出版社,1997年)有这么一段话:
荨
(一)qián(文)~麻
(二)xún(语)~麻疹
1963年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审“荨麻”一词,定“荨”qián音,并注:“也作‘艹燅麻’。”“荨,不取xún音。”此字审议中颇有争议。据云西北地方有这种植物,人如触之,皮肤刺痒,起疹。当地人也称“火麻”。
皮肤病“荨麻疹”即因此得名………《审音表·订本》(指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采取变通办法,因“荨麻”是自古即有之物,用“文读”qián音;“荨麻疹”是现代病名,用“白读(语音)”xún,以适应现代大多数人的念法。
(9)荨麻疹读6扩展阅读:
古代有专门的书籍对汉字的读音进行标识,这种标识法称之为反切。用前一个字“切”剩的声母和后一个字“切”剩的韵母组成发音。比如“寻”是徐林切,徐心切。就是用“徐”的声母 x 和“林/心”的韵母 in ,组合成 xin 为“寻”的发音。
xin 这发音不是“寻”的今天发音,这是因为今天普通话的“寻”和古代汉语发音不同。而且,“寻”在古代也不读xin,因为作为反切的“徐、林、心”古代发音也和今天普通话发音不同。
所以要研究古汉语发音,个人认为就应当从保留相应时间段古汉语发音最多的地方语言入手(这里主要是考虑宋明的古汉语发音),不能用今天的普通话来做基准研究古汉语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