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颊炎在症状、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什么异同
疱疹性咽颊炎也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颊部和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的疱疹,主要出现软腭,需要压着舌头才能看到,手部、足部没有疹子。而手足口病为红色的皮疹,在手掌、足底、舌面、硬腭(严重时可出现在软腭,但较少)均可出现皮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在治疗上原则都一样,即对症治疗,如局部如果皮疹转为疱疹,抓破后出现感染时,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药;中低烧时采用物理降温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为防止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液体;发烧时小孩消耗体内组织蛋白、维生素比较多,可以给小孩吃些清淡的水果,高蛋白的饮食等。
❷ 疱疹性咽颊炎是不是手足口病的一种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1-7岁儿童发病多见,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疱疹性咽峡炎全年均可发生,一般夏秋季为高发季节。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以及直接接触传播。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天后自愈,重者可至2周。
02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包括三种传播途径:①消化道传播,通过粪-口途径传播;②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传播;③密切接触传播,生活中接触病人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牙具、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03
能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
疱疹性咽峡炎大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部分由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此类病毒对紫外线敏感!
04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常突起发热,热度高低不一,最高可达 40℃ 以上,甚至引起惊厥。常伴有头痛、腹痛或肌痛。年龄较大患儿自诉咽痛,可影响吞咽。婴幼儿表现为流涎、厌食、烦躁不安,伴发呕吐。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2-3日后红晕扩大,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表面覆盖淡黄色假膜。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在4~6天后自愈,很少有并发症。
❸ 疱疹性咽颊炎是手足口病吗
病情分析:疱疹性咽颊炎可以是手足口病的一个阶段
意见建议: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减轻不适的方法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马国妹—河北邢台桥东妇幼保健站
儿科
医师
❹ 想确定下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颊炎
您好!这两种疾病,我们临床上很多医师都容易搞错!
先纠正您一个错误,是咽峡炎不是咽颊炎!在医学上,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部位。区别如下:
手足口病的口腔疱疹,主要长在口腔前部(两颊部及舌,唇内侧,硬腭等)部位;可伴远端四肢-手足臀等部位的疱疹症状,其病原体主要是柯莎奇病毒(CA5、CA16、CA16)和新型肠道病毒EV71;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长在口腔后部(如:悬雍垂、软腭边缘部、舌根、腭舌弓、腭咽弓),警惕是否是疱疹性咽峡炎,该疾病主要有EB病毒和柯莎奇病毒的其他亚型引起,并不会引起手足臀等部位的疱疹;
区别这两种疾病,一定要找准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医学检验,对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或者免疫学检测以便明确诊断。
参考来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第二章 病毒学传染病 手足口病
❺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它主要通过胃肠道(粪-口)、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密切接触的某些物品进行传播。四季均可发,常见于夏秋季,大多数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
疱疹性咽颊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
此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悄悄地大量复制。
2.高烧期
此阶段表现为突发高烧38-40℃,可伴有咽痛、厌食等症状。
应对措施:如果孩子没有精神不振,严重疼痛等异常情况,可先居家观察,予以积极退热处理,以免发生高热惊厥。
3.疱疹期
此阶段表现为咽颊部位出现白色疱疹,症状明显,其他部位没有疱疹或皮疹。
4.溃疡期
此阶段表现为退热,咽颊处疱疹会破溃形成溃疡,宝宝会因疼痛而出现拒食、哭闹、流口水等症状,但也代表快要痊愈了。
应对措施:此阶段宝爸宝妈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给孩子喝凉白开,用温盐水帮孩子漱口,喂孩子吃一些解热镇痛药等,缓解孩子的疼痛感。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补充营养和水分,注意居家隔离休息和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如何区分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是一对“表兄弟”,它们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都是高发人群。但他们的临床表现却不尽相同。
疱疹位置不一样。疱疹性咽颊炎表现为咽颊部出现疱疹,而手口足病除了口腔外,还会在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发病风险不一样。疱疹性咽颊炎来势凶猛,常出现高热惊厥等临床表现,多数症状轻微,为自限性疾病,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一般病程在1-2周。而手足口病要更危险,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有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❻ 疱疹性咽颊炎已到高发季,感染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病症多发于夏秋季节(5-8月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传播速度快,疱疹性咽峡炎是特殊性的上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咽喉肿痛充血、高热、厌食、流涎、呕吐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通过粪便、口、呼吸道传播途径,感染性比较强,但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传染病。
医生建议,在疱疹性咽峡炎发病高峰期,应特别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室内环境,要做到勤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药,不要误认为是感冒而耽误了治疗。
❼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要如何预防和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体温通常会高一专些,但不是绝对。手足口病属的患儿会出现手心、脚心的皮疹,疱疹性咽颊炎有时也会在手、脚、臀部有一些类似疮的皮损。在治疗上原则都一样,即对症治疗,如局部如果皮疹转为疱疹,抓破后出现感染时,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药;中低烧时采用物理降温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为防止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液体。
❽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用药有什么区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在治疗上原则都一样,即对症治疗,如局部如果皮疹转为疱疹,抓破后出现感染时,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药;中低烧时采用物理降温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为防止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液体;发烧时小孩消耗体内组织蛋白、维生素比较多,可以给小孩吃些清淡的水果,高蛋白的饮食等。
❾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病,是一回事吗
确实,疱疹性咽峡炎常常和手足口病被提到一起,例如:
1)它们都会引起发热;
2)大部分手足口病也会有口腔疱疹表现;
3)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两者的病毒类型有重叠的。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 A 组(1~10、12、16、22 型),其中 A16 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另外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还有EV71,手足口病疫苗也是主要是防EV71病毒。
4)在流行特征方面,二者都是:传染源是患儿或隐性患儿;
5)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6)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特别是3岁以下;
7)四季均可发病,但每年6~9月份高峰。
8)潜伏期均是2~10天,平均3~5天;处于潜伏期的孩子,也是具有传染性的。另外如果孩子口腔疱疹长起来后会嘴疼流口水,孩子用手摸嘴周口水,然后再去碰玩具、书等,另外一个小朋友再接触这些物品,就有可能被传染。
这么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真的是“近亲”。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发热和口腔有疱疹的时候,家长更难区分。其实具体是否要区分这两个病,在临床上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护理方式都是一样的
❿ 疱疹性咽颊炎是手足口吗
疱疹性咽颊炎不是手足口病。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