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来得时的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高于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来自临床研究的下列相关不良反应,按系统及器官分类,并以发生率递减的形式排列(较常见:>1/10;常见:>1/100,10;不常见:>1/1,000100;罕见:>1/10,000<1/10,00;极罕见:<1/10,000) 。在发生频率组中,按严重程度递减的形式排列。代谢及营养不良较常见: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特别是复发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长期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许多患者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早于神经性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征兆和症状就越明显。免疫系统不适罕见:过敏反应对胰岛素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是罕见的。对胰岛素 (包括甘精胰岛素) 或辅料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包括全身性的皮肤反应、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休克,有可能危及生命。胰岛素治疗可能诱发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在临床研究中,对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有交叉反应的抗体出现频率与出现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 (NPH) 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相同。在极少数病例中,由于上述胰岛素抗体的存在,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纠正高或低血糖的趋势。神经系统不适极罕见:味觉障碍。眼部不适罕见:视力障碍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由于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的暂时性改变,可能发生一过性视力障碍。罕见:视网膜病变长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然而因强化胰岛素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可能发生一过性黑蒙。皮肤及皮下组织不适与其他胰岛素治疗一样,在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营养不良,而延缓局部胰岛素的吸收。在某一注射区内经常轮换注射部位可能有助于减少或预防发生上述改变。常见:脂肪组织增厚不常见:脂肪组织萎缩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不适极罕见:肌痛。全身及注射部位不适常见:注射部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发红、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或炎症。多数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轻微反应,通常在数天或数周内恢复。罕见:水肿。罕见胰岛素产生的钠潴留和水肿,特别是用强化胰岛素疗法改善先前不好的代谢控制时,须加注意。有患者报告偶尔错误的使用了其他的胰岛素,尤其是使用短效胰岛素,代替了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
B. 贫血病分哪些种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症状有轻有重,取决于疾病性质、失血量为人体代偿能力。
护理要点
◆ 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
缺铁性贫血是因缺铁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引起缺铁的原因有三大类:①铁的需要量增加但没有及时补充,见于人体发育期、妊期、月经期和哺乳期;②失血,如消化性溃疡、钩虫病、月经过多和各种出血等;③铁的吸收不良,见于胃酸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和慢性腹泻等。
(1)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除原发病表现外,主要有:
1)贫血的表现 ①皮肤黏膜苍白,以眼睑、口唇和甲床较明显;②循环与呼吸系统:心悸、气急、心率加快、脉压增大等;③神经系统:头痛、头昏、耳鸣、注意力不集中、黑蒙甚至昏厥等;④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⑤泌尿生殖系统:少量蛋白质、月经失调等;⑥少数可有脾脏轻度肿大。
2)上皮与黏膜的变化 如毛发、皮肤干燥。缺乏光泽;反甲或称匙状指,易脆易折;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舌炎及舌痛;吞咽困难格胃炎等。
3)异食癖 较少见,如嗜食生米、浆糊、泥土、炉渣及砂子等。
缺铁性分血患者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减少;血涂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苍白区增大(故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订治疗措施是消除病因,如治疗钩虫病等。
补充铁剂也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党以口服为主,如硫酸亚铁0.3克,每天3次。服用铁剂时不能喝茶和牛奶,同服维生素C。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不能吸收,可用右旋糖酐铁肌内注射;亦可服用红桃K生血剂。
患者应进食高蛋折、高维生素及含丰富的饮食,以增加营养。
铁是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元素之一,多数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血红蛋白的组成物质。红血球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气体,其中血红蛋白起着重要作用,血红蛋白是氧的载体,把肺部所吸入的氧输送给组织细胞。血红蛋白是红血球中的主要成分,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铁缺乏时,血红蛋白生成减少,运输氧的能力减低,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氧,产生贫血的症状和体征。使用铁剂进行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铁剂有口服药和注射药2种,口服药比较安全,常用的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延胡索酸亚铁。为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在吃饭时或饭后服用。由于牛奶中含有较多的磷酸盐,影响铁剂吸收,不宜同服,碱性药物(小苏打、胃舒平等)可影响铁的吸收。常见副作用有烧心、恶心、腹痛、腹泻或便秘,多为功能性,不需特殊治疗。
注射用铁剂适用于:①口服铁剂不能吸收,如慢性腹泻或十二指肠手术后;②对口服铁剂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③慢性失血(铁)过多,口服铁剂不足以补充;④原患严重胃肠道疾病,口服铁剂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溃疡性结肠炎;⑤怀孕晚期伴严重缺铁性贫血,急需治疗。可用右旋糖酐铁做肌肉深部注射,常见副作用有头痛、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恶心、哮喘等。
C. 十二指肠炎症会使人消瘦吗
(一)胃十二指肠炎症。1、慢性胃炎,表现为上腹胀满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上腹部压痛等。2、胆汁反流性胃炎,呈上中腹持续烧灼痛、餐后加重、制酸药不能缓解,胆汁性呕吐、可伴有食物内容、吐后症状不能缓解,常有贫血、消瘦、舌淡、腹泻等。3胃溃疡,表现为胃(上腹)呈规律性疼痛,多为钝痛、胀痛、烧灼痛,典型发作时间为进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持续1-2小时缓解,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4、十二指肠炎、溃疡,症状和胃溃疡相似,均表现上腹不适、疼痛、上腹正中线偏右侧压痛,消化不良、出血等。十二指肠溃疡不同的是疼痛规律为进餐后3-4小时开始,再进餐后缓解,可在睡前或夜间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背、右腹容易造成大出血。
(二)炎症恶变。1、组织损害。①胃十二脂肠出血,主要症状为呕血或黑便,一般幽门以上出血常为呕血,多先有恶心感,也可有黑便,幽门以下出血多为排黑便,可先有乏力,心悸、眼黑蒙等,通常失血400毫升以上时,可有循环系统代偿现象,如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失血达800毫升,可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口干、心动过速、出汗、呼吸急速、皮肤湿冷等。②十二指肠壅积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粘连可造成该病。呈进食后出现喷射状呕吐,吐出带胆汁宿食,多于进食后1-4小时出现上腹闷胀、疼痛、痛可向右上腹、剑突下或背部放射,呕吐后俯卧或胸膝位可使疼痛缓解,也有嗳气、恶心、腹胀、肠鸣。发作时可见上腹膨胀、蠕动波、胃型或肠型、偶可扪及扩大十二指肠,有振水音。长期发作后有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偏头痛、荨麻疹等。③胃息肉。多见于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者。常见上腹部不适和疼痛,大多呈隐痛,同进食无关,服制酸剂无效,偶有恶心、呕吐、幽门梗阻及缺铁贫血征象。彩超、胃镜可发现息肉。大于2cm而无蒂者,恶变机会多。2、恶变癌症。①胃癌,a先兆症,慢性胃炎、溃疡长期不愈,原来上腹不适,疼痛性质、规律发生改变和加重,长期消化不良,逐渐加重的上腹、肝区不适、胀满疼痛等。B早期症,上腹不适或食后心窝部胀满,烧灼痛、轻度痉孪性痛、食欲减退、稍食即饱等。C不同部位癌症状,贲门癌见进食噎感,幽门癌则食后胞胀,甚至呕吐,胃小弯癌见恶心呕吐。D晚期溃烂症状,烂穿血管或血管破裂则发生呕血或黑大便,烂穿胃壁可发生急笥腹膜炎,出现腹部剧烈疼痛,腹壁硬如板状等。②十二指肠癌。早期多无特殊症状,晚期为上腹中部绞痛,呈间歇性、局部压痛、可触皮包块。发生在十二指肠乏特氏壶腹区可见进行性黄疸,并发皮肤搔痒,口臭、污秽舌、心动过缓、尿赤黄及陶土便等,可见消瘦、乏力、疲劳、贫血等全身症状。
胃十二指肠从慢性炎症到恶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及对采用美康寿综合调理技术彻底治疗慢性炎症,就能消除慢性炎症时健康的损害,避免恶变,减少死亡威胁。
D. 遗传基因有哪些罕见病
1、单基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连续遗传、无性别差异、家族性聚集等牲,如软骨发育不全、并指、多指、家庭性结肠息肉症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隔代表现、无性别差异,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镰刀型细胞贫血病、婴儿黑蒙性白痴等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连续遗传、交叉遗传、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的女儿均为患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为隔代遗传、交叉遗传和男性多于女性,如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症)、色盲症等。
Y染色体遗传病:表现为限雄遗传、连续遗传的特点,如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病
由多对基因控制,呈家族聚集趋势,难以预测,无很好的预防方案,如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体病
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而形成的;性腺发育不良,又称为特纳氏综合征,是女性X染色体少一条导致的,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异常形成了不含性染色体的雌雄配子与一个含X染色体的正常的异型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
克氏综合征:男性XXY,形成此种个体的受精卵可能是由一个含XX染色体的雌配子与一个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而成,也可能是由一个正常的雌配子与另一个含X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而成。
染色体结构异常疾病:如猫叫综合征就是由于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形成的。
4、细胞质遗传病
细胞质遗传物质只存在于线粒体中,因而细胞质遗传病就是线粒体基因病,常见病例有神经肌肉衰弱。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源于卵细胞,因而细胞质遗传病取决于母本,表现为“母病子女全病”的特点。
(4)荨麻疹黑蒙扩展阅读
由于罕见疾病的发生几率很低,它们所能获得的研究资源非常有限,一些药厂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对于投入罕见疾病的药品与食物研发、制造或引进也是缺乏兴趣,加上许多疾病的案例并不多,让这些疾病研究起来十分不易,即使研制出对症药品,由于患者市场相对较小,其价格也是高得惊人,绝非患者所能承受。
这些罕见疾病并不具传染力,不需要大家如此敬而远之。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国家颁布的罕见疾病法律,通过在药品生产、医疗保障、社会保险、个人权益等多方面的强制规定来确保患者的治疗救助和正常生活。
E.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高于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来自临床研究的下列相关不良反应,按系统及器官分类,并以发生率递减的形式排列(较常见:>1/10;常见:>1/100,<1/10;不常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极罕见:<1/10,000) 。在发生频率组中,按严重程度递减的形式排列。代谢及营养不良较常见: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特别是复发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长期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许多患者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早于神经性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征兆和症状就越明显。免疫系统不适罕见:过敏反应对胰岛素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是罕见的。对胰岛素 (包括甘精胰岛素) 或辅料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包括全身性的皮肤反应、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休克,有可能危及生命。胰岛素治疗可能诱发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在临床研究中,对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有交叉反应的抗体出现频率与出现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 (NPH) 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相同。在极少数病例中,由于上述胰岛素抗体的存在,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纠正高或低血糖的趋势。神经系统不适极罕见:味觉障碍。眼部不适罕见:视力障碍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由于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的暂时性改变,可能发生一过性视力障碍。罕见:视网膜病变长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然而因强化胰岛素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可能发生一过性黑蒙。皮肤及皮下组织不适与其他胰岛素治疗一样,在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营养不良,而延缓局部胰岛素的吸收。在某一注射区内经常轮换注射部位可能有助于减少或预防发生上述改变。常见:脂肪组织增厚不常见:脂肪组织萎缩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不适极罕见:肌痛。全身及注射部位不适常见:注射部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发红、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或炎症。多数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轻微反应,通常在数天或数周内恢复。罕见:水肿。罕见胰岛素产生的钠潴留和水肿,特别是用强化胰岛素疗法改善先前不好的代谢控制时,须加注意。有患者报告偶尔错误的使用了其他的胰岛素,尤其是使用短效胰岛素,代替了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
F.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低血糖一般是由胰岛素剂型选择不当、用量过大或/与饮食运动不协调引起的。脂肪营养不良若不经常轮换注射部位,可能导致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或脂质增生。过敏反应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如注射部位发红、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或炎症等。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的、暂时的,在继续治疗过程中会消失。全身性过敏反应比较罕见,可能危及生命。眼睛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可能发生暂时性的视力障碍。因胰岛素强化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低血糖发作时可能发生一过性黑蒙。但是,长期改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其他反应胰岛素治疗可能诱发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对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有交叉反应的抗体,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同的。在极少数病例中由于上述胰岛素抗体的存在,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纠正高或低血糖的趋势。罕见胰岛素产生的钠潴留和水肿,但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须加注意。
G. 贫血病分哪些种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症状有轻有重,取决于疾病性质、失血量为人体代偿能力。
护理要点
◆ 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
缺铁性贫血是因缺铁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引起缺铁的原因有三大类:①铁的需要量增加但没有及时补充,见于人体发育期、妊期、月经期和哺乳期;②失血,如消化性溃疡、钩虫病、月经过多和各种出血等;③铁的吸收不良,见于胃酸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和慢性腹泻等。
(1)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除原发病表现外,主要有:
1)贫血的表现 ①皮肤黏膜苍白,以眼睑、口唇和甲床较明显;②循环与呼吸系统:心悸、气急、心率加快、脉压增大等;③神经系统:头痛、头昏、耳鸣、注意力不集中、黑蒙甚至昏厥等;④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⑤泌尿生殖系统:少量蛋白质、月经失调等;⑥少数可有脾脏轻度肿大。
2)上皮与黏膜的变化 如毛发、皮肤干燥。缺乏光泽;反甲或称匙状指,易脆易折;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舌炎及舌痛;吞咽困难格胃炎等。
3)异食癖 较少见,如嗜食生米、浆糊、泥土、炉渣及砂子等。
缺铁性分血患者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减少;血涂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苍白区增大(故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订治疗措施是消除病因,如治疗钩虫病等。
补充铁剂也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党以口服为主,如硫酸亚铁0.3克,每天3次。服用铁剂时不能喝茶和牛奶,同服维生素C。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不能吸收,可用右旋糖酐铁肌内注射;亦可服用红桃K生血剂。
患者应进食高蛋折、高维生素及含丰富的饮食,以增加营养。
铁是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元素之一,多数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血红蛋白的组成物质。红血球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气体,其中血红蛋白起着重要作用,血红蛋白是氧的载体,把肺部所吸入的氧输送给组织细胞。血红蛋白是红血球中的主要成分,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铁缺乏时,血红蛋白生成减少,运输氧的能力减低,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氧,产生贫血的症状和体征。使用铁剂进行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铁剂有口服药和注射药2种,口服药比较安全,常用的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延胡索酸亚铁。为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在吃饭时或饭后服用。由于牛奶中含有较多的磷酸盐,影响铁剂吸收,不宜同服,碱性药物(小苏打、胃舒平等)可影响铁的吸收。常见副作用有烧心、恶心、腹痛、腹泻或便秘,多为功能性,不需特殊治疗。
注射用铁剂适用于:①口服铁剂不能吸收,如慢性腹泻或十二指肠手术后;②对口服铁剂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③慢性失血(铁)过多,口服铁剂不足以补充;④原患严重胃肠道疾病,口服铁剂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溃疡性结肠炎;⑤怀孕晚期伴严重缺铁性贫血,急需治疗。可用右旋糖酐铁做肌肉深部注射,常见副作用有头痛、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恶心、哮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