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穴位按摩祛斑的二:内分泌型雀斑按摩手法
1、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是人体较重要的一项经络,可参看上述图内解。从足根部外侧开始容向上按摩,再从上至下按摩刺激5遍,在重点穴位,如三焦俞、脾俞、肾俞、心俞、肝俞停留数秒按摩之;
2、 再借用食指力度按压足小趾爪甲外束骨穴,按摩频率约1次/秒,按压10次即可;
3、 找准腰背部中线处督脉位置,推拿按摩的方式从上至下按摩5遍;
② 治疗雀斑的穴位有哪些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专的沟,一按就感觉到属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
自己取穴的方法: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拇指食指成45度。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手法:午饭前按摩膝血海穴,有利于祛除脸上的雀斑。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每天上午9~11点效果好,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处呈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
血海穴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能,能治疗一切血病和妇科疾病。能补脾健胃,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按摩一下是非常有好处的。
③ 治雀斑有哪些穴位按摩法
按摩疗法治雀斑:1.按擦膀胱经足跟外侧,由上而下刺激5次。
2.用拇指按压束骨穴,每秒1次,共5次。
3.在背部中线部位,由上而下做经线刺激5次,再以脊柱为中线,左右分别向外,用手掌或毛刷做局部刺激10次以上。
4.由双大腿内侧向双脚跟部,用毛刷刺激10次。
5.沿着肝经循行,从足至腿由下而上按摩,用毛刷或摩擦手掌柔和地做局部摩擦法5次以上。
6.用拇指刺激双膝内侧血海穴,每秒按压一次,共5次以上。
7.左、右肩胛骨之间由此而下做经线刺激5次,再从经线向外做局部刺激10次以上。
8.用手中三指指腹,沿面部下颏、双口角、双鼻侧、双眼球、额部、脸部,如此反复沿线按摩5次以上。
9.放松肩部,右手作甩手反弹向上时,右腕内侧经下颏弹向左肩上部,再甩手向后,反复做10次。
10.弯曲右手,并拢于右腰胁侧,手向肩摸作为基本动作,平衡地向后弯退,共做10次。
11.沿足少阳经,用手掌或毛刷由下而上做轻微的局部刺激。
12.用拇指腹按压三阴交60次。
13.肩胛骨之间至腰部之间的脊背中线,由上而下做经线刺激5次。然后,左、右双侧向外侧局部刺激10次以上。功效:调整脏腑阴阳,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说明:1~4按摩法对青春期前后、妊娠中或产后出现雀斑效果较好,对妊娠妇女动作不要太大,或请他人按摩。第5~10组按摩法则对中年妇女、更年期妇女、肥胖者针对性较强。11~13组按摩法则较适用于体质阴虚火旺、雀斑久治不愈的患者。
④ 化瘀通络、祛斑活血艾灸哪些穴位
也可以在复乳房上直接用制艾条做温和灸,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熏灸。除艾灸乳房部位外,还可以配合艾灸三阴交,太冲和天宗穴,这些穴位也是辅助治疗的一些常用穴位。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的繁琐程序,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才会有体会。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请不要选择艾灸。
⑤ 脸部哪个穴位袪黄褐斑
茄子祛斑★
①将一个新鲜茄子切片;
②用茄子的汁液擦皮肤有色斑的地方,或者直接用茄子皮敷脸。
效果:用这个方法一天擦三次,四五天左右就可以看到效果。因为茄子中含有维生素P,它有软化毛细血管的作用;同时茄子中还含有维生素C,可以抑制酪氨酸酶,阻止黑色素的生成,有美白、祛斑的作用。
★丝瓜祛斑★
①拿一条丝瓜晾晒,晒干以后将丝瓜研末;
②每晚睡前用丝瓜粉调的水涂脸,第二天早晨起床用温水洗掉就可以了。
③涂脸前也可以在丝瓜水中加入一些蜂蜜,这样可以去皱,不过就不能过夜,需二十分钟后洗掉。
效果:丝瓜内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抗环血酸,尤其是磷、钙、铁的含量非常丰富,此外还含有木糖胶和植物黏液等物质,丝瓜中含有的这些物质对皮肤都是有比较好的保健效果的,而且丝瓜还有漂白的效果。如果长期使用丝瓜水涂脸,可改善皮肤细腻白度、淡斑祛斑。
★西红柿祛斑★
①将新鲜的西红柿捣烂,变成番茄酱汁,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加一点蜂蜜搅匀;
②把压缩面膜纸放入番茄汁中浸泡;
③在泡好的面膜纸的其中一面涂上一些番茄肉酱;
④用涂了番茄酱的一面朝上,没涂的一面敷脸;
⑤二十分钟以后就可以摘下去洗脸了。
效果:一般刚敷完就可以感觉面部肌肤白嫩水润了些。因为西红柿含有谷胱甘肽,而谷这种物质可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从而使沉淀的色素减退甚至消失。如果能够坚持使用这个祛斑方法,就可以看到不错的祛斑效果。
★柠檬祛斑★
①将柠檬研碎,倒入适量的硼砂末和白砂糖;
②搅拌均匀,装入干净的瓶中密封存好;
③三天后,将瓶子打开,每天早晚各取少许冲水喝。
效果:这个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雀斑消退,如果本身没有斑的人,也可以让皮肤更加的白嫩。因为柠檬可以白嫩肌肤,防止皮肤血管老化,还可以消除面部色斑。不过这个方法会容易刺激皮肤过敏,所以敏感性肌肤慎用。
★香蕉祛斑★
①把香蕉去皮捣烂成香蕉泥;
②倒入一些牛奶和水;
③用配好的香蕉牛奶轻轻地拍打脸部,最好能敷在脸上;
④二十分钟后,就可以用温水洗脸了。
效果:香蕉面膜去除面部痤疮以及雀斑的效果非常好,坚持使用还可以软化角质、净白皮肤,使肌肤更清爽润滑,牛奶也有美白的作用。这个方法刚用完一般就能发现皮肤白皙了些
⑥ 按摩人体的哪些穴位能治雀斑
(1)按擦膀胱经足跟外侧
⑦ 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这些穴位原来藏的这么深
按摩穴位可以祛斑美容,选择一个穴位轻拍或按摩。没有必要每天按摩,秘方是坚持下去。只要你坚持按摩或轻叩穴位,你一定会得到美容、保健和养生的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这些穴位原来藏这么深,至于是哪些穴位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五个,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个,足三里,外膝在眼睛下方3英寸,胫骨外侧有一个横向手指。该穴位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强身健体、抗衰老、祛斑养颜的作用。 每天花几分钟按摩这些主要穴位,受益匪浅。
⑧ 雀斑怎样治
雀斑的话你可以用千白氢醌乳膏来缓解一下它的斑点。反正我身边很多姐妹都在用。
⑨ 脸部祛斑排于应该在什么穴位
胡萝卜汁
将鲜胡萝卜研碎挤汁,取10毫升~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脸后,用鲜汁拍脸,待干后用涂有植物油的手轻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萝汁也有去斑作用。因为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滑润、强健皮肤的作用,并可防治皮肤粗糙及雀斑。
番茄汁
每日喝1杯番茄汁或经常吃番茄,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鸡蛋祛斑
取新鲜鸡蛋一枚,洗净揩干,加入500毫升优质醋中浸泡一个月。当蛋壳溶解于醋液中之后,取一小汤匙溶液掺入一杯开水,搅拌后服用,每天一杯。长期服用醋蛋液,能使皮肤光滑细腻,扫除面部所有黑斑。
⑩ 拔罐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各类皮肤疾病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临床表现为患处初感灼痒、紧张,数小时后出现红斑,迅速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疱,疱破后露出糜烂面,数日后干燥结痂,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浅瘢痕。附近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口腔黏膜、扁桃体、生殖器部位及臀部、会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阴交。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进入人体,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而发病。常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将要发疹的部位出现痒感、感觉过敏、灼热及疼痛。经约1~3日局部发生红斑,继之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一个或数个水疱群,数日后疱液破裂后表面干燥结痂,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斑。附近淋巴结肿大。皮疹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常见于胸部、面部、颈部、腹部皮肤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经痛为本病的又一特征。发疹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头部:太阳、阳白、下关、翳风、颊车、地仓。
2上肢部:曲池、外关、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基本特点是皮疹的多形性、对称性,易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如红斑、小丘疹、小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皲裂、鳞屑、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抓痕。这些皮损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或某些皮损为主。急性期皮损可有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病程较短。亚急性湿疹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偶有丘疱疹、小水疱。慢性湿疹皮损多表现为干燥、鳞屑、肥厚、皲裂、苔藓样变,可见色素沉着或脱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刺激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当皮肤受到强酸、强碱等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刺激后则在短时间内发病。轻者局部呈现淡红至鲜红斑片,轻度水肿,斑上有密集的针尖大红丘疹;重者局部呈现肿胀明显的红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疱,甚者出现大疱。当病变波及到或发生于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水肿明显,皮肤光亮,表面纹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痒,局部灼热或胀痛,若去除接触物,可痊愈。再接触致敏物可再发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池、曲泽、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药疹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临床表现有:①红斑类药疹,皮损以红斑、红斑丘疹为主。类似荨麻疹样、猩红热样、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②水疱类药疹,皮损以水疱、大疱为主。兼见红斑、斑丘疹、丘疱疹等。③皮炎类药疹,用药后加上光线照射,在皮肤裸露部位或其他处出现湿疹样皮疹。④固定性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斑或紫红斑,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可发生于口唇与口角、龟头、肛门、手背、足背、躯干、趾指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泽、内关、曲池、合谷。
2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皮损常突然发生,先有皮肤瘙痒,随即起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或皮肤色,风团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此起彼伏,皮损可随瘙痒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肠道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可有发热。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本病的损害,初期时为点滴状棕红色斑点或斑丘疹,表皮覆盖着多层银白色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边界清楚。损害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侧、肘膝关节、头皮和骶骨部位为常见。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飞扬。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以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红,略起白屑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其皮损多呈玫瑰红色,其上鳞屑如糠似秕,故称为玫瑰糠疹。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全部皮肤病的31%。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为多见。发病年龄相当广泛,多在10~40岁。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鱼鳞病
该病为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疾病,由躯干、四肢有鱼鳞状鳞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发病,有家族史及明显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出生时症状往往不显著,生后数月,手背及四肢伸侧出现皮损,渐渐波及躯干、四肢屈侧,头皮可有轻度鳞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关元。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初发时,仅有瘙痒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只有瘙痒及因瘙痒而引起的继发性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老年及成年人,多见于冬季。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
2腹部:关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阴廉、阴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初起损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称为粉刺。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病程长久,发病缓慢,30岁以后病情逐渐减轻或自愈。痤疮以面、上胸、背部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颈部:风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内庭、厉兑、阴陵泉、三阴交。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种以鼻部发红,上起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形似酒渣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本病皮损常呈玫瑰红色,且形类痤疮,故又有玫瑰痤疮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现红斑、丘疹、脓疱、日久生有鼻赘为主要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面部:印堂、迎香、承浆、丝竹空、颧髎。
2上肢部:支沟、养老、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内庭。
雀斑
雀斑是一种以鼻面部发生褐色斑点为特征的皮肤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的斑点,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发于学龄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至青春期以后可达顶峰。女性多于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点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鼻面、颈、手背、肩背上方等处对称分布。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肾俞。
2下肢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黄褐斑片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妊娠妇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黄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称。因为黄褐斑的形状常似蝴蝶,所以又名为蝴蝶斑。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二者之比为3∶1~4∶1。妊娠3~5个月的妇女尤为多见。临床表现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上出现后天性色素脱失斑为特征的疾病。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指背、腕、前臂、面、颈、生殖器附近为多,皮损色素脱失处呈乳白色。白斑面积可大可小,大者可泛及全身。一般可以分为炎症型、神经型和自体免疫型3种类型。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