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疱疹名词解释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疱疹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6-11 06:14:25

⑴ R-H综合征 皮肤学名词解释

Ramsay Hunt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发病率仅次于贝尔氏面瘫。又称膝状神经节炎,1907年RamsayHunt首先报告因面神经膝状节疱疹性引起的一组特殊症状的病例,后被称为Hun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一侧耳部剧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听力和平衡障碍。本病由潜伏在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再活化引起,除侵犯膝状神经节外,还可累及邻近的位听神经。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发病有关。由于感染波及颅内引起局部脑膜炎,故脑脊液常有异常。本病通常使用激素及神经营养剂治疗。

http://ke..com/view/1117439.htm

⑵ 疱疹名词解释

疱疹包括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其抗原性质不同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Ⅰ型主要引起头面和器官的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的感染,二者之间存在交叉免疫现象。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眼、生殖器黏膜和破损皮肤进入人体。此病毒不仅存在于恢复者中,而且正常人约半数以上,为本病毒的携带者,可由口、鼻分泌物及粪便排出病毒而成为传染源,因此单纯疱疹可以传染。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亲神经及皮肤的特性,对本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被本病毒感染后经呼吸道黏膜进入体内,经血行传播,在临床上表现水痘或隐性感染。由于该病毒的亲神经性,所以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以后在某些诱因的刺激下,如感冒、发烧等均可诱发本病,因此理论上带状疱疹没有传染性,但是患者在某些诱因,例如抵抗力低下的时候也可以被传染。

⑶ Ramsy-Hunt综合征是什么

Ramsay-Hunt综合征或Hunt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指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伴有剧烈耳部疼痛或耳部带状疱疹以及内耳的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907年美国神经病学家James Ramsay Hunt( 1872~1937) 在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上发表文章,综述了文献报导的56例和作者自己观察的4例病例。该作者将这一综合征分为三种类型 : (1)单纯型 : 仅有耳廓 、外耳的带状疱疹 ; (2)稍重型 :单纯型加周围性面瘫 ;(3)最重型 :稍重型加第八对脑神经症状 。 近几年来, 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同时,一些少见类型的病例易致临床误诊, 具有耳痛、外耳疱疹及周围性面瘫等典型三联症的 Hunt综合征, 临床诊断不难,检查血清VZV抗体可协助诊断, 尤其对缺乏耳部疱疹, 有特发性面瘫伴感音性耳聋者更有意义。核磁共振显像 (MRI)可能有助于面瘫和听力损害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但由于病毒侵犯神经在位置及时间上的先后, 出现症状的次序则不一定有规律。因此, 临床上出现迟发性疱疹、无疱疹的带状疱疹、顿挫型疱疹等情况时, 易致误诊。以面瘫为首发症状者易被误诊为B ell’s面瘫的机率很高,后出现耳疱疹后才确诊为 Hunt综合征。临床上出现患侧耳、面部神经痛伴周围性面瘫,应考虑早期Hunt综合征; 对急性中耳炎伴发面瘫,应仔细检查外耳道及鼓膜, 或可发现疱疹痕迹而作出诊断;Hunt综合征可有听觉和前庭功能受损,而 Bell面瘫则无, 故对有面瘫表现伴客观性感音性耳聋, 但无耳疱疹者也应考虑本病可能。 目前, Hunt综合征主要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80mg/日,40mg/次、抗病毒剂及神经营养药、针灸中药等联合治疗。早期给予激素可以减轻炎症,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消除面神经水肿,促进面瘫恢复,并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Hunt综合征的预后相对较差 。

⑷ 带状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带状疱疹的名词解释
基本解释
拼音:dài
zhuàng
pào
zhěn
解释: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

⑸ 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名词解释都有哪些

1. 免疫:是指对抗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
对抗体有力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
内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
的种类,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4. 异嗜性抗原: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5.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
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6.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7. 单克隆抗体:是指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值的子代细胞集团,即单一
纯系细胞合成的抗体。
8.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
所组成的酶反应系统,它包括多种因子。
9. 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NK细胞或部分Tc在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
诱导下,成为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细胞,称LAK细胞。 10.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11.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
小分子多肽。
12.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的所有细
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13.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
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14. 免疫耐受:是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
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16. 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在遭受胞内寄生菌或病毒以及某些真菌感染过程中发生的T
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
17. 类风湿因子(RF):自身变性的IgG分子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自身变性IgG的
自身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这类自身抗体以IgM为主。
18. 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于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抗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
应答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19. 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
20. 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21. 热原质:由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
热反应,故名热原质。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除去热原质的方法用特殊石棉过滤,最好办法是蒸馏。
22. 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生长,故
名细菌素。其抗菌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临床上主要用于细菌的鉴定。
23.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的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培养基本身必须
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24. 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当这种失调
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成为菌群失调症。
25.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26.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27.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无菌指灭菌后的无活菌状态。
28.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将其整合到自己菌体基因中去,从
而获取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特征的过程,称为转化。
29. 转导:以为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供体
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成为转导。
30. 嗜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
症状,称菌血症。
31.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抗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成为败血
症。
32. 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侵入的数量不多,或毒力较弱时,感染后
对抗体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
33. 袍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以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
可以萌发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
34. 真菌中毒症: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成长,人畜食用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
真菌中毒症,引起中毒的可以是本身有毒的真菌也可以是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35. 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其实是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复制
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可短暂独力存在的,具有感染性的微粒。
36.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种感染同一个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称为
干扰现象,干扰现象非常普遍,可以发生在同一种,型株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种型株之间还可以发生在活病毒与灭火病毒之间干扰作用发生的机制还不完全明白了病毒之间的干扰作用可终止感染,是宿主康复,接种疫苗时,应注意避免干扰作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7. 垂直传播:那病毒等病原体微生物由孕妇传给胎儿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38. 潜伏感染:某些病毒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可以在一定的组织细胞内长期潜伏,
但不产生感染性病毒,当某些条件打破了病毒和机体之间的平衡,如感染发热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机体的病毒可重新增殖传播,引起急性病变,如单纯疱疹病毒和谁都一带状疱疹病毒,平常隐藏在感觉神经节细胞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可反复发作引起唇疱疹和带状疱疹。
39. 慢病毒感染:是指某些病毒感染机体后,潜伏期很长,甚至长达数十年,一旦出现症状
即呈现亚急性进行性,最终多为致死性感染,如HIV的感染。
40. 干扰素:是细胞在受到病毒物质的诱导下,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
蛋白质,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41. Done颗粒:是一种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HBV颗粒存在于HBV感染者的血液中,1970
年done用电镜首次观察到,故名为Done颗粒

求采纳

⑹ 带状疱疹的名词解释

带状疱疹

⑺ 名词解释:CPE[医学方面】

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细胞病变甚至死亡的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整个细胞都发生改变,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胞核及整个细胞都发生肿胀,胞浆呈颗粒样变化,胞膜边缘不整齐;其二是,整个细胞皱缩,变圆直至碎裂,脱落等,多见于肠道病毒、痘病毒、呼吸病毒、鼻病毒、科萨奇病毒;

2、细胞发生聚合,如腺病毒;

3、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即多数细胞发生相互融合而成“巨细胞”,但各个细胞核仍然能分辨清楚,如副粘病毒、疱疹病毒;

4、细胞仅产生轻微病变,如正粘病毒、狂犬病毒、冠状病毒、逆转录病毒以及沙粒病毒。

(7)疱疹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细胞繁殖方式

1、有丝分裂

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的90%~95%,分裂间期中,细胞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2、无丝分裂

直接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血细胞中看到。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叫做直接分裂。

3、减数分裂

这种细胞分裂形式是随着配子生殖而出现的,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都有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正常的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在于减数分裂时进行2次连续的核分裂,细胞分裂了2次,其中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

4、二分裂

细菌等多数微生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在分裂过程中菌体细胞的长度先延伸约两倍,中部由胞浆和细胞壁形成分隔,染色体分裂,分配到两个细胞中,最后形成两个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的子细胞,其增殖速度以 的几何级数增长。

⑻ 感染的名词解释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一种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也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增生,感染急性发作而出现症状。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 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由于机体免疫力底下、劳累、环境、内分泌和辐射等因素影响,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和粘膜,引起口唇单纯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同样可引起潜伏感染:在儿童初次感染后,引起水痘;而潜伏在体内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觉神经节中的病毒,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导致潜伏病毒激活,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上皮细胞,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多发于胸、腹、背和面部,局部剧烈疼痛,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⑼ 名词解释慢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是指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此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常导致死亡 。

如:艾滋病;疯牛病; 亚急性硬化性脑炎等。

慢病毒包括8种能够感染人和脊椎动物的病毒,原发感染的细胞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感染个体最终发病。

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该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

在感染能力方面可有效地感染神经元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从而达到良好的的基因治疗效果,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9)疱疹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研究慢病毒的作用:

1、对于一些较难转染的细胞,如原代细胞、干细胞、不分化的细胞等,能大大提高目的基因转导效率,而且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就为RNAi,cDNA 克隆以及报告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途径。

2、进行稳转细胞株的筛选;

3、为活体动物模型实验提供高质量的包含目的基因的病毒液。

⑽ 水疱名词解释

水疱是指高出皮肤的疱疹,内含有水液。水疱的形成大多是由于炎症反应的结果,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疥虫)或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常见有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带状疱疹等。

疱疹的皮损特征,是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大水泡,并有表皮剥离,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多见中年人患病。疱疹样皮炎,带状疱疹则为多形性皮损。
希望能帮到您答题不易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