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抓痕性湿疹
扩展阅读
成人不长水痘 2025-05-13 21:40:05
小孩的湿疹是什么症状 2025-05-13 21:26:15
太原带状疱疹医院 2025-05-13 21:25:28

抓痕性湿疹

发布时间: 2022-06-05 19:13:33

湿疹是什么症状呢

患者在发病的时候抄会感袭到剧烈的瘙痒,皮试的范围会不断的增大,开始的时候是红斑,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嘴炮的密集成片,且会出现渗出液、境界不明而且周围还会上有小丘疹,可出现脓包或浓痂。如果患者处理适当的话病情就会有所减轻,同时2到3周之后,就可以消退。但是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转化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这个时候治疗起来就会非常的困难。

⑵ 湿疹具体/临床表现有那些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由多种原因造成,湿疹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因此要及时的治疗。不过许多人都没有及时的发现湿疹,到发现时已经很严重了,也比较难治疗。而想要及时治疗首先就是知道湿疹的症状,那么湿疹的症状有哪些?
渗出性。许多湿疹患者的患处都经常会有液体流出,而如果不流水的话就很难诊断这是湿疹。此外,湿疹在慢性期时,患处可能会比较干燥,不过急性期依旧会有液体渗出。
瘙痒性。相信许多人都知道湿疹会有瘙痒的情况发生,瘙痒是湿疹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湿疹患处会出现持续性的瘙痒,并且在人体处于静态的时候,这种感觉会加重。
泛发性。湿疹并没有固定的发生部位,在身上任意的一个部位都有可能会发生湿疹,湿疹大都是对称分布。常发地点是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
多形性。湿疹的形态有许多,不同的湿疹的形态也不相同,主要可以分为原发疹与继发疹。原发疹中有丘疹、水泡等形态,而继发疹中有糜烂、渗出等形态。而湿疹患者大都同时发生原发疹与继发疹。
上面详细介绍了一些湿疹的症状,相信大家对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在遇到上面的症状后,一定要及时的检查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不过大家不要胡乱的用药,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再进行治疗。

⑶ 湿疹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皮肤病炎症性反应。

⑷ 湿疹的症状及病程

1.急性湿疹的症状:皮损多形,可表现为丘疹、丘疱疹或者小水疱,基底潮红,瘙痒专剧烈。由于搔抓,出属现浆液渗出及糜烂面。合并感染时,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液渗出或者结黄绿色或污褐色痂。2.亚急性湿疹症状: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以后,或者未及时适当处理拖延而来。皮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数小水疱及糜烂,可有轻度浸润,自觉仍有剧烈瘙痒。

⑸ 湿疹分为哪几种湿疹要怎么治疗呢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内故名。该病病程迁延难容愈、易复发
1
、急性湿疹,发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境界不清,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
2
、亚急性湿疹,为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水疱及糜烂;皮损较为局限,瘙痒仍较剧烈。
3
、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抓痕、结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外周可散在有丘疱疹。
4、阴囊湿疹,该病是指局限于阴囊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复杂,常可能与局部不清洁、内裤过紧或不透气(化纤品)或过敏以及某些物理、化学性刺激有关,也可有精神因素有关。该病最突出的表现是阴囊局部奇痒难忍,局部因素搔抓留下抓痕,皮肤轻度糜烂或浸润肥厚,皮肤皱纹变深而阔。由于奇痒而搔抓导致越抓越痒,病程较长,可影响睡眠和工作。阴囊湿疹的关键在于仔细找出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而获根治。治疗方面建议你去“康美健康网”找在线专家帮你详细分析一下,能交流才能更接近治疗

⑹ 湿疹引起的抓痕怎么办

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抓痕、结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外周可散在有丘疱疹。 泰善堂的肤妍清有效的缓解痒处,止痒消肿。当天使用就可见效

⑺ 湿疹分成几种

湿疹是由多种来内外因素引起的自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容易复发。湿疹具有对称性、复发性、瘙痒性、渗出性及多形性等特点。临床上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

其中,急性湿疹表现为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明显。亚急性湿疹常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处理不当后发展而来。表现仍有丘疹,渗出较前减少,可有少量鳞屑。慢性湿疹是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轻度而持续的刺激引起的,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主要表现为暗红斑、丘疹、抓痕、鳞屑及色素沉着斑等。

⑻ 常见的湿疹特点是什么

(1)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又称为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即头、面、前胸、后背、间胛区、脐周及会阴部位的一种常见、表浅性皮肤炎症性损害,在红斑的基础上有油腻性鳞屑是其特征。发生在头皮部的脂溢性皮炎可以分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两种。炎症性者可见到红斑及油腻性脱屑。皮疹常扩张至发迹边及耳后部位,轻度瘙痒。非炎症性者主要表现为轻重不等的糠样脱屑,即平常所说的头皮屑,又称为干燥性糠疹,而见不到明显炎性损害。

婴儿型脂溢性皮炎又可分为三种。摇篮帽样皮疹发生在出生后3~4周,头皮出现红斑、腊样脱屑,在额顶部常形成厚痂。婴儿脂溢性皮炎也可以发生在面部,包括眉弓、双颊、躯干部、尿布区以及肢体屈侧,在上述部位出现红斑及油性屑。Leiner病又称为脱屑性红皮症,是一种泛发性婴儿脂溢性皮炎,全身弥漫性红斑,表面覆盖灰白糠状或叶状鳞屑,常见于有严重疾病,如贫血、严重腹泻及呕吐的婴儿。可分为家族性及非家族性两种。家族性常由补体C5功能不全引起,可以用抗生素及输血或新鲜血浆治疗。

(2)干性湿疹:干性湿疹又称脱脂性湿疹,是以皮脂减少、皮肤干燥、干裂及细小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湿疹。

发病与皮肤表面油脂减少或功能不良有关。油脂减少可以是因冬季空气湿度低、干燥、寒冷或过度清洗引起。脱脂性湿疹还见于应用利尿剂的老年人,黏液水肿者及锌缺乏症患者。应用Ⅱ型组胺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也可引起脱脂性湿疹的报告。部分全身泛发的脱脂性湿疹可能与恶性淋巴瘤等肿瘤有关。

临床本病多见于冬季,老年人及洗浴过频者好发。四肢,尤其小腿伸侧多发。典型表现为皮肤干燥、细小的皲裂、脱屑,伴程度较重的瘙痒。由于搔抓而表现抓痕及血痂。如果疾病继续进展,可以出现明显的皲裂,严重者甚至可以出血,故又称皲裂性湿疹。

本病最初症状多在冬季出现,夏季好转,但最终发展为长期性,并发生明显的湿疹样改变。

(3)钱币形湿疹:钱币形湿疹又称盘状湿疹。由于其他型湿疹不排除出现圆形钱币型损害的可能,盘型湿疹也可出现不典型损害,故盘型湿疹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

本病15~25岁有一个发病高峰。无论男女,在55~65岁在另一个发病高峰。

皮损好发于手部及肢体的伸侧,以下肢更为多见。有瘙痒或烧灼感。急性期表现为钱币状圆形暗红斑基础上的密集薄壁水疱伴渗液、结痂。皮损通常由细小丘疹、丘疱疹迅速融合而成。亚急性期水疱减少,脱屑增加,中心可消退。慢性期表现为干燥、脱屑斑片。

皮疹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以融合成大片。由于搔抓而有抓痕、血痂等继发损害。继发细菌感染可有黄色渗液及黄痂。一般均为慢性复发性,多数在一年左右消褪,也有数年不退者。

临床上可分为手及前臂型、肢体躯干型及干燥型三种。手及前臂型多在手部局部创伤或炎症后,如局部烧伤、局部化学刺激性反应后出现湿疹样改变,随后在手部及前臂出现新的皮损。本型多见于有职业性刺激性皮炎史者、家庭主妇及从事秘书工作者,异位性体质者多见。

肢体躯干型多见于老年人、皮肤干燥症患者。皮损多先发于下肢,然后在对侧下肢、上肢及躯干出现新的皮损。

干燥型盘型湿疹不多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多发性干燥、脱屑性圆形或卵圆形斑片,掌跖部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散在水疱,轻度瘙痒。

皮疹可反复波动数年,难以治疗。

(4)手部湿疹:手部湿疹又称为手部皮炎,是发生于手部的湿疹皮炎类疾患的总称。一般所说的手部皮炎指局限于手部或原发于手部的皮炎,较少扩展至双上肢等其他皮肤部位。如果手部湿疹仅是泛发性湿疹的一个表现,应称为泛发性湿疹手部受累而不应称为手部湿疹。

国外调查患病率为2%~8.3%。在城市一般人群患病率为2%~8%。在某些特殊职业人群患病率可高达10%以上。目前报告患病率最高的职业人群为护士,患病率为18.3%。在接触性皮炎诊所,该病的构成比例可达37%。Knistensen对瑞典汽车工业工人手部皮炎的发病情况作了一次前瞻性研究,发现手部皮炎的风险性为4%。

①角化性掌湿疹:角化性掌湿疹并不少见,以掌部及手指掌侧皮肤片状肥厚、脱屑、皲裂为主要表现,病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银屑病难以鉴别,治疗非常困难,可试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角质松解剂及PUVA治疗。

②斑片性水疱脱屑性湿疹:斑片性水疱脱屑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双手不对称性不规则斑片,有小水疱及脱屑,发病部位不定,此伏彼起,累及甲周皮肤时可有甲损害。

以上分类并不能包括手部湿疹的所有表现,对于其他临床表现不能归入上述各类手部湿疹诊断中的患者,可以笼统地诊断为手部湿疹。

(5)瘀滞性皮炎:瘀滞性皮炎又称重力性湿疹、瘀滞性湿疹、静脉性湿疹及静脉曲张性湿疹,是继发于下肢静脉高压的一种皮肤湿疹。

近年研究认为与发病有关的主要因素是下肢静脉压增加而并不定非有静脉曲张。研究发现静脉高压患者毛细血管血压增加,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纤维蛋原漏出到毛细血管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阻碍了氧弥散及营养物质的通透,造成皮肤损伤。另外在静脉高压、静脉功能不全的情况下,移动到组织间的白细胞增多,释放蛋白水解酶也可造成皮肤炎症。

本病多见于下肢静脉高压患者,发病可急可慢。急性者多由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引起,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下肢迅速肿胀、发红、发热、浅静脉曲张,出现湿疹样损害。无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者多起病较慢,在小腿下1/3部分出现轻度水肿、紫癜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湿疹样损害多初发于胫前、小腿两侧及两踝附近,然后逐渐向近心端扩展。也有扩展至足部者。湿疹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伴程度不等的瘙痒。疾病逐渐进展由于含铁血红素沉着而变成褐色。由于脂肪坏死,皮肤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改变。局部也可出现萎缩。由于创伤或感染极易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疼痛明显。

这种溃疡边界清楚,相对来说比较表浅,愈合后遗留象牙白色硬斑块,周围有色素沉着。瘀滞性湿疹患者极易合并接触性皮炎。尤其外用治疗药物接触性皮炎。

(6)白色糠疹:白色糠疹又名单纯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通常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面部的脱屑性色素减退斑。组织病理学仅见棘层松解及轻度海绵形成。初起时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大清楚的淡红斑或正常皮色斑片,直径0.5~2cm大小,有细糠状屑,1~2周后变为轻度色素脱失斑,表面覆以干燥性细糠状白屑。皮损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见于面部,但也可出现在其它部位。

瘙痒轻或无。皮损可持续数日至1年以上,无特殊治疗。

(7)代谢型湿疹及系统性疾病相关性湿疹:代谢型湿疹指可能由机体营养代谢异常所导致的湿疹。如有报告在某些脂肪泻的患者可出现湿疹。这些患者在湿疹发作期间血钙浓度也较低。当血钙浓度正常后皮损也随之消退。由于大量湿疹患者并无临床可见的营养代谢方面异常,湿疹与营养的关系还不明确。营养异常也可能是湿疹患者为避免食入变应原或“发物”而长期禁食某些食物的结果。

湿疹与营养代谢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系统性疾病相关性湿疹指与系统性疾病伴发的湿疹。系统性病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低γ球蛋白血症、苯丙酮尿症等均可出现湿疹样皮损。烟酸缺乏症可出现光敏感性皮炎。Jung病是一种家族性免疫缺陷病,表现为复发性脓皮病及异位性皮炎,这类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白细胞化学发光反应异常及组胺代谢或白细胞表面组织胺受体异常。可用组织胺H1受体阻断剂治疗。Job病又名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这类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为复发性皮肤及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血清高IgE及慢性湿疹。这些情况说明系统性疾病与湿疹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8)创伤后湿疹:创伤后湿疹,如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大隐静脉供皮区出现的湿疹。在大隐静脉手术部位皮肤出现红色至棕黄色斑片,轻度脱屑结痂,偶有丘疹、丘疱疹。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效,但易复发。其他原因造成皮肤损伤致疤痕形成者也有出现湿疹的报告,可能与创伤造成神经受损也有关系。

(9)口周湿疹:口周湿疹又称为口周皮炎,是发生于口唇周围,但不累及唇红边缘皮肤的皮炎,皮损可累及唇沟、颏部,也可累及眼睑及眉间部位。曾有口周湿疹在外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妇女中爆发流行的报告。与日光、皮肤感染等因素的关系均未得到证实。

皮损以红斑、丘疹及脓疱为主,对称分布于口周,但不累及唇缘皮肤。可累及颏部及鼻唇沟。轻度瘙痒,少数病例可见眉间及眼睑受累。皮疹可以自愈,愈后不留疤痕,整个病程3周至1年半左右。

(10)青年足跖皮病:青年足跖皮病是发生于青少年足跖前部的一种干燥、皲裂性皮炎,又名干燥性足跖湿疹、足前部湿疹及趾周围皮病。我们认为本病应属于接触性皮炎。

本病是近30年新出现的一种湿疹,可能与穿用透气性差的鞋袜,汗液浸渍及运动摩擦造成的微小损伤有关。组织病理学为轻度非特异性湿疹,有时可见汗管堵塞。

本病见于3~14岁儿童,喜欢运动者及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足前部皮肤红斑、疼痛,检查可见皲裂。双足皮损对称,在受压部位明显,趾间皮肤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