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防疫情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就是说出门的时候要戴口罩,然后要做好消毒等防范措施,然后勤洗手,然后说些好好写上洗手的具体步骤有哪些,然后大家要戴口罩,然后只要使用75度的酒精最佳消毒才是有用的。
B. 一年级怎样做健康常识卫生保健预防传染病文明校园的手抄报
又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预防疾病,人人有责。手抄报的主要内容:什么是甲型H1N1、预防小知识、传播途径、甲型H1N1基本知识、甲型H1N1主要症状、水痘的症状、如何预防水痘。aware天猫
C. 预防水痘的手抄报
预防方法
(一)严格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从出疹开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及孕妇接触病人。(二)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对易感儿童及孕妇可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减毒活疫苗也有预防作用。
疾病护理
1、隔离患儿: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其中上学或入托的小儿,一般可在家中隔离,家中如有其他未患过的水痘的小孩,应另择居住处或不与患者同住一房间。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2、避免用手抓破疱疹:特别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疱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指甲剪短,保持双手清洁。3、止痒:衣被不宜过多过厚过紧,太热了出汗会使皮疹发痒。清洁皮肤后,在长水痘的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4、注意消毒与清洁: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5、注意病情变化:注意病情变化,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到医院。6、定时开窗: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玻璃可阻挡杀灭病毒的紫外线)。7、物理退烧:水痘如有发烧情形,最好是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退烧法。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来退烧,以免发生可怕的并发症
水痘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可以自愈,但是仍需要严格注意,因为本病会伴随有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不注意的话,可是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D. 冬季预防手抄报内容
冬季来临,卫生室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活动。
各班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健康知识和习惯的宣传,教育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冬季传染病相关知识
1.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
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2.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包括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3.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也可形成大面积流行。
二、主要预防措施及健康习惯
1.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2.多喝水。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
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E.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手抄报样本
免疫力低下者为易感人群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春季流行的传染病有以下特点:①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病原体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②有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③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④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协同作用———
1、传染源:人所患传染病的传染源有人和动物,许多动物的传染病也可以传染给人。
2、传播途径:①空气飞沫传播。②经动物传播。③经水传染。④经食品传播。⑤经手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等。此外,还有经土壤、胎盘传染等等。
3、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免疫力低的人群。冬春季节,气候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户外活动减少,人体免疫力及呼吸系统抵抗力相对较低。
生活中导致免疫力低的原因还有:①身体劳累。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会加重植物性神经的负担,也会给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②饮食失衡。饮食混乱、进食时间不规律、挑食等都会使提供人体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不足。③消极悲观。会造成免疫力降低,保持心情舒畅很关键。④过度抗菌。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适应了过于清洁的环境,那么免疫力就会下降。⑤身体发育不成熟及老化。青少年儿童各种机能发育还没能完善和健全,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防御功能降低,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春季节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麻疹、水痘、风疹等;另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感冒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易引起暴发或大流行。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并有轻度鼻塞、流涕、咽痛、胸骨后灼热感、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主要体征是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化验检查显示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流感的传染性强,一旦发病,应至少隔离至热退48小时后。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如降温、补液,保护心功能等,并可酌情选用抗病毒药或干扰素。
普通市民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呢?
1、坚持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是将流感病毒拒之于身体之外的根本。适度加强耐寒锻炼,早晚在户外运动,养成冷水洗脸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别总在封闭的空间里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大步散步、健身操、游泳等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2、每日摄入均衡营养。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这些食物富含胡萝卜素,能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要多喝水,白开水或是苹果水、梨水都可,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体内冲走。还可以生吃大葱、熟吃大蒜等。
3、食醋熏蒸防流感。将食醋加水稀释,温火加热到食醋蒸干。每日一次,连用三天,可以有效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4、远离传染源。流感流行期间暂停参加聚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要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家中发现有人出现发烧、咳嗽等流感症状后要尽可能注意隔离,毛巾、浴具等分开使用,经常洗手、经常擦洗家具和电器表面。
5、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9~11月份可以到各地疾病控制部门接种流感疫苗。
F. 春季预防疾病小报都应该写什么
腮腺炎、百日咳、肺结核、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在这个天气多变的季节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幼儿更应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采取综合性的预防保健措施,以有效地防止病情的发生或加重。下面就介绍春季预防疾病小常识。
这个时节的饮食应重在健脾壮阳,可适当增加营养。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对振奋人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B族维生素对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钙和镁能影响肌肉收缩和神经细胞的转换,有利于缓解精神的紧张。 所以应适当增加含此类营养物质的食物的摄入量,主要有瘦猪肉、动物内脏、鱼类、鸡蛋、牛奶、豆类及其制品、海藻、杂粮,蔬菜中的西红柿、胡萝卜、菠菜、青菜、水果等。
暮春时节气温日渐升高,各种病原性微生物容易孳生繁殖。为减少致病因子,应大力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室内外要经常打扫,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还可通过养殖花草等方式来绿化、美化、净化室内外环境,调节小气候。要常开门窗,使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照充足。
。。。。。。。。。。
G. 珍爱生命手抄报资料 关于防御疾病的
免疫力低下者为易感人群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春季流行的传染病有以下特点:①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病原体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②有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③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④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协同作用———
1、传染源:人所患传染病的传染源有人和动物,许多动物的传染病也可以传染给人。
2、传播途径:①空气飞沫传播。②经动物传播。③经水传染。④经食品传播。⑤经手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等。此外,还有经土壤、胎盘传染等等。
3、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免疫力低的人群。冬春季节,气候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户外活动减少,人体免疫力及呼吸系统抵抗力相对较低。
生活中导致免疫力低的原因还有:①身体劳累。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会加重植物性神经的负担,也会给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②饮食失衡。饮食混乱、进食时间不规律、挑食等都会使提供人体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不足。③消极悲观。会造成免疫力降低,保持心情舒畅很关键。④过度抗菌。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适应了过于清洁的环境,那么免疫力就会下降。⑤身体发育不成熟及老化。青少年儿童各种机能发育还没能完善和健全,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防御功能降低,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春季节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麻疹、水痘、风疹等;另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感冒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易引起暴发或大流行。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并有轻度鼻塞、流涕、咽痛、胸骨后灼热感、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主要体征是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化验检查显示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流感的传染性强,一旦发病,应至少隔离至热退48小时后。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如降温、补液,保护心功能等,并可酌情选用抗病毒药或干扰素。
普通市民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呢?
1、坚持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是将流感病毒拒之于身体之外的根本。适度加强耐寒锻炼,早晚在户外运动,养成冷水洗脸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别总在封闭的空间里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大步散步、健身操、游泳等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2、每日摄入均衡营养。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这些食物富含胡萝卜素,能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要多喝水,白开水或是苹果水、梨水都可,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体内冲走。还可以生吃大葱、熟吃大蒜等。
3、食醋熏蒸防流感。将食醋加水稀释,温火加热到食醋蒸干。每日一次,连用三天,可以有效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4、远离传染源。流感流行期间暂停参加聚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要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家中发现有人出现发烧、咳嗽等流感症状后要尽可能注意隔离,毛巾、浴具等分开使用,经常洗手、经常擦洗家具和电器表面。
5、接种流感疫苗。每年的9~11月份可以到各地疾病控制部门接种流感疫苗。
H. 防疫情手抄报上可以写什么
防疫情手抄报上写什么?最好是写一些在疫情期间,一些感人的故事,以及一些先进的人物,先进的感人的事迹,而且把它写在明显的位置上,既然是手抄报,肯定不是自己写的,抄别人的,那就把别人最引人入胜,最能引起人注意的事迹写在手抄报上,让人一目了然,而且语句通顺,这些都是在疫情期间可以写上去的东西,但是在抄写防疫情手抄报的同时,一定不能跑题,把所有疫情期间贯穿的内容全部抄在上面,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在疫情手抄报上写这些内容了,写完之后一定要写上,从哪里摘抄的不要把自己的姓名写在上面?那样就成为自己的了。
I. 预防春季传染病手抄报内容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