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荨麻疹与风重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荨麻疹与风重

发布时间: 2022-05-21 03:11:06

荨麻疹症状

基本损害为皮抄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❷ 得荨麻疹怎么办

荨麻疹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以时起时伏、反复发生的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为特征。在皮肤科这座舞台上,荨麻疹是一个“上镜率”颇高的角色。这种病的发病过程,主要就是各种各样的致敏物质,所引起的过敏反应。

荨麻疹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各种吸入物、各类病原体感染、各类药物、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等。另外,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刺激、日光照射等,也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荨麻疹症状是什么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接触性荨麻疹

接触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类型之一,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会出现风团和红斑的情况。另外,接触性荨麻疹也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应该对荨麻疹疾病有足够的重视,最好是能对荨麻疹疾病进行预防,这毕竟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

2.日光性荨麻疹

日光性荨麻疹最大的特点就是皮肤暴露日光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的情况。风团的出现,一般都是在暴晒之后的1至数小时消退。而若是合并皮疹的情况下,患者也会出现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等情况。但一般来说,这些不良反应在数小时内消失。

3.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疾病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就以现在来说,较为常见的就是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一般来说,前者是相对比较罕见,最大的特点就是染色体显性遗传。除此之外,寒冷性荨麻疹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的情况出现。

4.胆碱能性荨麻疹

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惟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5.丘疹性荨麻疹

主要的症状为皮肤症状,病发区域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起病初期皮肤会出现红豆大小的红色风团,中心和顶端地区会有小水泡,有自觉瘙痒感;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周围无红晕的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皮肤会有所改变,呈淡红色或淡褐色,患者在搔抓后呈红色风团肿大。

得了荨麻疹之后应该如何治疗?

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寻找荨麻疹发生的病因。对于一些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而言寻找到病因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疾病和人体的免疫状态,过敏原,饮食等方面有重要的联系。

第二,出现荨麻疹之后记得不要去抓挠,因为这种疾病你越抓越痒。当你在抓挠的过程中,会使得皮肤局部温度升高,促进皮肤血管组织的扩张。所以在荨麻疹出现之后,不要进行抓挠。

第三,调理过敏体质IGE。我们从荨麻疹发作的免疫学变化中找到了引起荨麻疹发作的根本原因---IgE致敏抗体,IgE主要在变应原入侵部位如鼻咽、支气管、胃肠道以及皮肤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合成,在各类免疫球蛋白中,-IgE是合成率最低的,如果自体合成-IgE的能力过高,与过敏原结合物就越多,引起的组胺等炎性介质就越多,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那么,控制-IgE的合成率就成了预防荨麻疹的关键!

荨麻疹除了发作时对症治疗外,研究证明:补充益生菌来提高游走全身黏膜性突出细胞的能力,就可以达到调节全身免疫功能缓解过敏反应改善过敏体质的效果。欣敏康益生菌可以定植于肠道黏膜,促进干扰素分泌量,调控T细胞的免疫反应,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生成,减少过敏反应相关细胞激素IL-5,改善TH2型免疫反应过度的过敏现象。由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成,相比单一菌株,组合菌株更具优势,欣敏康六大菌株相互协同,改善过敏体质,针对多种过敏问题,并且还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的作用!

第四,合理调理饮食。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要少食简单致使肌肤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豆制品等。日子中要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不良嗜好,适当补钙,增加富含维生素C生果的摄入量,增强体质。不要吃海鲜,辛辣等刺激性或者是过敏性的食物。

第五,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锻炼身体,治疗荨麻疹会更加容易。

❸ 荨麻疹怎么才能根治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的疾病,原因非常多,要想达到根治的目的,其实还是从调理患者专的体质入手,属具体如下:
1、西药主要是通过抗过敏的药物以及钙剂、维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才能有效的止痒、缓解病情;
2、中药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运用整体观念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达到改善过敏性体质的最终目的;不过需要一定时间,在发病早期,要积极的治疗,否则就容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荨麻疹而难以治愈;
3、患者自己同时要注意要避免辛辣发物、避免过度搔抓和过度的热水烫洗。因为有时候患者觉得热敷会缓解瘙痒的症状,但是热刺激会使血管的紧张素释放更多的阻碍而加重病情,患者还要尽量的避免各种过敏的原因。总之,一旦患者患病,就要及时就医,不要丧失信心,做到作息规律、合理治疗、适当锻炼,争取早日痊愈。

❹ 我得了慢性荨麻疹,祛风的中药主要有哪些

据本人亲身经验,慢性荨麻疹用中药吃想过不好,祛风透疹的中药是发散性的,反正我是越吃越发。后来吃开瑞坦就好了。

❺ 风症块和荨麻疹一样不

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不是风团出现很快,高出皮肤表面,周围有红晕,不断扩大,消失也很快,消失后不留痕迹。可能与过敏有关,所以经常出现,比如与食物,特别是海鲜,还有药物等等。可以去医院查一下过敏原,然后尽量避免,可以使出现的机会少点。

❻ 风热型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伴有剧痒的暂时性、水肿性、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隐疹,俗称风疹块、风团、风它! 民间有很多治愈本病的绝招 1:拔罐疗法 处方:凡士林、酒精各适量,火罐一个 用法:先将凡士林一薄层于脐部,再将酒精滴数滴与火罐内,棉球引燃,火旺时将罐扣在脐眼侧位,5-10分钟拔罐,日拔3次。 ... 疗效:拔罐1天,有效率达96.1% 2:药酒疗法 处方:薄荷、苦参各30克,樟脑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7天后,去渣滤酒,加入樟脑粉混匀,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日3次 疗效:用药3天,治丘疹样荨麻疹,有效率100%。治愈率92%。 3:中成药疗法 药名:云南白药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险子1粒,日服3次。儿童用量酌减,不服保险子。 疗效:服药1-4天,有效率90.62% 4:熏洗疗法 处方:鲜红萝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浓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日洗1次 疗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愈率86% 希望你早日解除痛苦。

❼ 关于寻麻疹的疑问

1.营卫不和风恋证
反复风团发作6周,多见于青壮年。
辨证要点:除风团反复发作外,无其它不适,舌脉均基本正常。
治法: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加减
桂枝10g,白芍15g,甘草l0g,荆芥10g,防风1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生姜3片
2.卫阳虚弱风恋证 反复风团发作,色淡或白,瘙痒,畏寒肢冷,四肢不温,面色萎黄。
辨证要点:风团色淡红或白,畏寒肢冷,四肢不温。
治法:温阳益气止痒。方药:桂枝加附子汤
附子6g 桂枝10g,白芍15g,荆芥15g。防风10g,甘草6g
3.肺卫不固风恋证 反复风团发作,色淡红,瘙痒,乏力,易感冒。
辨证要点:风团色淡红,乏力,易感冒。
治法:益气固表止痒。方药:玉屏风散加减浮萍、当归、白藓皮、地肤子
黄芪30g 白术10g 防风10g 荆芥15g 蝉蜕8g 薄荷6g 甘草6g
4.风湿热蕴肤证 反复风团发作6周,多发于青壮年,剧痒,色红,遇热加重,遇冷减轻,迁延日久,口苦、咽干、纳呆,大便干或粘滞不爽。
辨证要点:风团色红而痒,遇热加重,舌苔黄腻或舌质红,苔腻,脉滑。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 散风除湿汤多皮饮大白地干桑茯苓,陈五扁丹当浮萍。
荆芥15g,防风15g,生石膏25g,生地黄15g,蝉蜕10g,苦参15g,牛蒡子15g, 茵陈、黄芩、川朴、蝉蜕、浮萍、防风、 栀子、益母草、白藓皮、地肤子、通草
5.血虚风恋证 反复风团发作6周,中年以上妇女多见。风团瘙痒,午后或夜间加重,面色黄白不华,月经量少,心悸乏力,头晕健忘,少寐多梦。
辨证要点:面色白或。黄白不华,月经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15g 白芍15g 生地15g 川芎10g 首乌15g 瓜蒌15g 麻仁15g 丹参15g 荆芥10g 防风10g 蒺藜20g 苦参10g 地肤子20gg 白鲜皮30g甘草6g。
6.血热风恋证 午后或夜间入被后瘙痒,多见于遇热加重之人。
辨证要点:午后或夜间入被后瘙痒,遇热加重皮损色红时起时消,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人工划痕族征 夜间先感灼热痒,抓后起红紫条块。凉血消风散。知石膏,白苦当生荆衣草。
治法:凉血活血通络止痒 方药:慢荨赤藤秦车皮,黄鸡生丹使欢皮,入被痒甚益母草,桑枝薄荷与蝉衣,风重荆防泽桂枝,咽痛山豆板牛子生地30g、当归10g、知母10g、石膏30g、赤芍10g、紫草15g、元参10g、蒺藜10g、荆芥10g、甘草6g
7.血瘀风恋证 由于瘀阻经遂,营卫之气不宣,风寒或风热相搏。 症四风疹块暗红,见于腰围、表带压迫部位,宜用活血散瘀汤或通经逐瘀汤。(归尾、赤芍、白蒺藜、蝉了、荆芥、桃仁、红花)(银花、连翘、赤芍、桃仁、刺猬皮皂角刺、地龙)

1 风湿热蕴肤证:好发于青壮年,风团大小不等,剧痒难耐,西药服则风团不出,停则很快复出,迁延日久。辨证要点是风团色红而痒,舌苔黄腻,或舌质红,苔腻,脉滑。治法为疏风除湿,清热止痒。散风除湿汤.药用浮萍、防风、蝉蜕、黄芩、茵陈、栀子、川朴、益母草、白藓皮、地肤子、通草等。兼卫气虚者,可加生黄芪。
2 血虚风恋证:好发于中年以上妇女。临床表现为风团,瘙痒,面色黄白不华,月经量少,心悸乏力,头晕健忘,少寐多梦。辨证要点是面色白或黄白不华,少寐多梦,月经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加地肤子白鲜皮.
3 肺卫不固,风邪留恋证:风团时隐时现,瘙痒,形体瘦弱或虚胖,易感冒。辨证要点是易感冒,感冒则不发热,或低热,常流清涕,平素乏力,动则心悸气短,面色不华,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或弱。治宜益气固表,疏风止痒。玉屏风散加浮萍、当归、白藓皮、地肤子、生姜、大枣、炙甘草等。
4 卫阳虚弱,风邪留恋证:风团常于夜晚出现,瘙痒,辨证要点是畏寒肢冷,易感冒,形体弱,面色不华,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弱,或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等。治法为温阳固表,疏风活血。药用制附子、桂枝、生黄芪、防风、白藓皮、地肤子、生姜、大枣、炙甘草等。
5 卫阳不足兼气血两虚证:病程已久,风团多于晚间出现,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或冬天易生冻疮,面色晦而无华。辨证要点是畏寒、手足不温,易感冒,面色不华,少寐多梦,月经量少,舌质淡,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弱或弱。治宜温阳益气,养血祛风。方用当归饮子加制附子、桂枝、生黄芪、防风等。
6 肺卫不固兼风湿热蕴肤证:风团反复发作,辨证要点是在风湿热蕴肤证的基础上还具有形体瘦弱或虚胖,乏力、易感冒、脉弱或虚等。治宜益气固表,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方用玉屏风散加浮萍、川朴、益母草、黄芩、栀子、白藓皮、地肤子、通草等。
7 卫阳虚弱兼湿热内蕴:风团反复日久,辨证要点是既有阳气虚亏证,又有湿热证,常见感冒多,形体虚弱,舌质稍红或淡,苔黄腻,脉弱或滑。治应温阳固表与除湿清热并投。药用制附子、桂枝、防风、黄芪、黄芩、栀子、川朴、益母草、白藓皮、地肤子等。
8 气阴两虚,风邪留恋:风团反复发作,兼见形体瘦弱,面色晦而不华,乏力,口干,少寐多梦,舌红少津或花剥,脉细弱。治宜益气养阴,疏散风邪。方选生脉饮加防风、秦艽、白藓皮、地肤子等。 9 营卫不和证:多见于年轻人。除了风团长久不愈外,无其他不适。舌脉大多正常。此多为营卫不和,宜调和营卫。方选桂枝汤加味。
李林诊治经验
风热相搏证 治以疏风清热止痒。用消风散或荆防方加减。
荆芥10g 防风10g银花10g薄荷6g黄芩10g丹皮10g大青叶12g蝉蜕6g浮萍10g 风团鲜红灼热者加生地紫草;风团泛发周身或大斑片相连者加石膏、知母以清解肌热。心烦口渴者加黄连、竹叶、麦冬;风团高起不消者加冬瓜皮、木通以祛湿消肿;痒甚者加白鲜皮。
风寒外袭证 治以疏风散寒止痒。用麻黄方和荆防败毒散加减。

❽ 荨麻疹与风诊的症状有区别吗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近,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
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 清洁卫生,细菌继发感染。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❾ 荨麻疹(风湿疙瘩或鬼风疙瘩)的证状及如何诊治

荨麻疹又称风疙瘩,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一)病因和发病
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数是某些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或血管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常见的有关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2.吸入物,如各种花粉、尘土、烟雾等。
3.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血清、疫苗等。
4.各种感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5.内分泌障碍,月经不调,妊娠、更年期等。
6.物理化学因素,如冷、热、风、光及某些化妆品刺激。
7.动物及植物刺激,如臭虫、螨及荨麻、野葛等。
8.遗传因素,如过敏体质及免疫功能障碍。
(二)病人表现
多突然发病,先出现剧烈瘙痒,随即发生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红色、肤色或苍白色风团,皮疹迅起迅消,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于一天内反复多次出疹。皮疹可泛发全身,也可累及粘膜。若消化道受累,可发生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少数病人伴有发烧。短期发作即消失者,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荨麻疹。
(三)家庭养护
本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寻找过敏原,通过逐渐脱敏疗法,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目前许多医院已开展用不同食物、药物、动植物等做皮肤过敏试验,或用不同的化妆品、接触物做皮肤斑贴试验而查找致敏因素。荨麻疹患者如有条件,应首先去医院查找致病因素,以便除去或避免接触这些因素。
1.家庭用药
(1)内服药物:常用维生素C 0.2克,每日2次口服。路丁20毫克,每日3次口服。抗过敏药物,常用安太乐25毫克每日3次或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赛庚定2-4毫克,每曰3次口服。顽固者用扑尔敏4毫克,每日4次,与甲氰咪呱200毫克,每日4次,联合用药,效果较好。近年来应用的新药息斯敏10毫克,每日1次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皮损泛发者,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每日1次。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严重者,应立即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索0.5-1.0毫升。
(2)外用药物:常用1%酚炉甘石洗剂或1%博荷酊外涂,每日3-4次。
2.中药及偏方
(1)地肤子、浮萍各30克,蝉蜕9克,水煎服,每日 l剂。
(2)桃树叶、艾叶各30克,白矾15克,食盐9克,煎汤洗浴,每日1-2次。
(3)苍耳子,荆芥,防风各15克,葱白1根,水煎服,每日1剂。
3.营养和饮食
宜进清淡饮食,忌鱼、虾、蟹、羊肉、酒类等辛辣刺激食物。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平时要注意观察过敏原,如发现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对可疑致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则可引起皮损显著增多,瘙痒剧烈。
3.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服果导片2片,每日2-3次安番泻叶适量开水冲饮。
4.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禁放花卉,也不应该喷洒来苏,敌敌畏等化学物品,以免致敏。
5.病人在做脱敏治疗时,一定要在医院进行,同时要准备好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及氧气等,以便及时抢救。
6.司机、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期间禁用扑尔敏、苯海拉明、安太乐等抗过敏药物,以免因头晕、嗜睡而出现事故。
(五)预防常识
1.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植物及化学物品,减少过冷、过热及日晒的刺激。
2.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积极治疗胃肠及内分泌疾病。
3.尽早除去体内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虫等治疗。

更多请看:http://..com/question/351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