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慢性荨麻疹和急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慢性荨麻疹和急

发布时间: 2022-01-25 15:13:55

A. 急、慢性荨麻疹的时间是怎样划分的

急性荨麻疹几个小时就消失或是几天就会消失,而慢性荨麻疹持续时间要一个月以上。

B. 慢性荨麻疹!!!!!!急!!!!

去医院做个过敏原检查 然后看情况考虑是否脱敏治疗

C. 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的区别

荨麻疹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病超过六周以上考虑为慢性荨麻疹,六周以内专是急性荨属麻疹。急性荨麻疹容易伴发一些危急症状,如果发病位置在消化道黏膜,可引起胃痛、胃胀、便秘等症状;如果发病位置在呼吸道黏膜,可引起胸闷的症状,甚至导致喉头水肿,引起窒息。但尽早使用抗过敏药,一般几天或者是几周就会痊愈,疗效较好。慢性荨麻疹治疗较困难,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D. 慢性荨麻疹和急性荨麻疹有什么区别

最先开始是急性 严重的 慢慢变为慢性 慢性就比较难治了

E. 怎样区分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专炎性充血与大属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治疗首先是祛除病因,西药可以用抗过敏药扑尔敏、开瑞坦、酮替芬或一些激素等。中药就需要进行辨证施治了。

F. 如何区分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风团”,是指皮肤上肿起来的部位,会以不同形状和大小出现。儿童荨麻疹一般很容易辨别,荨麻疹肿起来的部分中间凸出发白,边缘为红色,并且通常会发痒。荨麻疹疾病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年人身上,尤其是儿童、女性发病率较高,同时会伴随头痛症出现,如果出现的时间比较久,荨麻疹患者还会伴随低血压症状发生,荨麻疹疾病大多发生在面部,严重会出现水肿现象,那么,荨麻疹都有哪些特点呢?
1、多发于露出部位如颜面和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亦可受累。口、舌、咽部等粘膜部遇冷食物或冷饮亦可发生水肿,甚至腹痛。
2、接触冷水或其他冰冷物质后,受冷区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可消失。
3、常伴有头痛,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晕厥等症状,冷水中游泳或冷水淋浴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4、用冰块置于患者前臂皮肤上,两分钟后可在该部位引起典型的风团。
荨麻疹的致病原因有哪些?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定义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荨麻疹的发病原因不明,发作形式多种多样,常伴有皮肤瘙痒,少数患者可合并血管性水肿,甚至有时还会累及口腔、咽喉及胃肠黏膜。病因包括许多内外源性因素。最常见的是由特异性过敏性体质和食物过敏引起。
内因。所谓特异性过敏性体质,是指这类患儿的血清里面存在着一种高含量的特殊蛋白质——IgE免疫球蛋白,其含量高出正常人几倍到几十倍,这些都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此类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是患者发生急性荨麻疹的内在致病因子。
外因。荨麻疹的发生,必须有外在致病因子的作用,最常见的外在致病因子如:食物、药物,许多物理因素也可引起荨麻疹,寒冷、日光、压力、摩擦、搔抓和运动等都可以是致病因素。例如,冷空气过敏性荨麻疹就是过敏性荨麻疹的一种。
调节过敏体质,减少荨麻疹反复发作
研究发现,人体过敏疾病问题通常都是由体内菌群失衡引起的,决定因素是微生态的平衡。因此,可通过使体内菌群重新达到生态平衡来实现缓解与治疗的目的。而抗过敏益生菌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共同培养后,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过敏体质,减少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次数。目前,国际免疫学界一致认同的抗过敏免疫调节剂,抗过敏益生欣敏康康,可以介入过敏免疫反应的调节,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目前,免疫调节已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综合治疗,主要解决抗过敏西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荨麻疹过敏反复发作的问题,所以被越来越多的过敏性疾病所采用,轻松纠正过敏免疫反应,预防过敏复发。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降低体内的IgE抗体,通过刺激干扰素分泌来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从而使人体的免疫应答恢复正确,最终使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
荨麻疹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荨麻疹患者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种顽固的疾病类型,要想彻底的治愈这些疾病的发生,就要及时地寻找出发病因素,避免患者的病理比较复杂,在治疗中就会遇到比较大的麻烦,平时还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荨麻疹的保健措施。那么,荨麻疹的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荨麻疹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无规律、睡眠不好、月经异常、消化不良、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症状,故应注意。
2、 少吃海鲜、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3、 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要经常用温水和肥皂作局部清洗,以清洁面部皮肤,阻断感染因素,以免刺激油脂的分泌。同时不用油脂性护肤品或化妆品等。

G. 急姓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表现有什么区别

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的皮疹一般仅发作一次或数次,病程不到6周。常见于年轻人和有过敏史的病人。它的发病多和进食某种食物、药物或病毒感染有关。治疗方面以对症止痒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查。 本型起病急,剧痒。随后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鲜红色风团。风团可为圆形、椭圆、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风团大时,可呈苍白,表面毛孔显著,似桔皮样。风团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窒息。 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发病率比急性荨麻疹稍低,风团时多时少,此起彼伏,反复发生,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4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程长达6月至10年,有少数患者病程甚至长达数十年。 军都医院皮肤科发现44%慢性荨麻疹患者每日发作。任何年龄都可能患慢性荨麻疹。但以40-65岁的女性最常见。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常不明显,只有少数患者能找到发病病因,有时即使明确了病因,治疗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慢性荨麻疹有时可累及内脏器官(如肺脏、肌肉和消化道)引起肌肉疼痛、气短、呕吐和腹泻等。
希望采纳

H. 如何分辨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建议日常生活要避免诱发因素,如易过敏的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I. 急性和慢性荨麻疹怎么治

急性

:发作较急,全身瘙痒,抓后有风团发生。风团可相互融合,或成地图样损害。粘膜也可受累,口唇肿胀,

喉头水肿

,致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新的损害。

全身可有发热,一般在39以内。肠道可有腹痛或胃脘胀痛。有的还可有腹泻。严重病人还可有

下降、

等症状,极少数还可发生

反应。应及时给予治疗。大多数病人仅有风团瘙痒症状,而无其他症状。急性荨麻疹建议摆脱过敏原(药物,食物,感染,环境因素等),立即就医。口服

,开思亭等),对症涂药(复方樟脑软膏),切记搔抓,否则越抓越多,越抓越痒。既不要热敷,也不要冷敷!如有憋气,呼吸不畅,胃胀腹痛,呕吐腹泻,

等急症,需要立即解开衣领,腰带,畅通呼吸道,右侧卧位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激素/肾上腺素治疗。

慢性荨麻疹:如果荨麻疹的发病时间持续在1个半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慢性荨麻疹。常见的原因有:

食物过敏:海鲜(尤其是带壳的海鲜)、牛羊肉、蛋、奶、花生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最常见。如果在过敏原检测中查到相应过敏的食物,一定严格忌口1-3个月,再轮替食用3-6个月。待再次检测的过敏原辛辣食品能加重症状,如辣椒、生葱、生蒜、元葱、蒜台、韭菜等。也应避免食用。

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

感染,包括病毒(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菌)、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我们床底犄角旮旯中的灰堆里及大风卷起的风尘里,含有较多的青霉菌,因此易感人群需经常清理室内的死角,外出时佩戴口罩。

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在床单、被褥上堆积的皮屑中,含有大量的尘螨,因此需要勤换床单。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

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当自身免疫力下降时症状会加重。治疗慢性荨麻疹,首先应查明原因,去除致敏因素和加重因素,服用脱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匹斯丁、咪唑斯叮等)药物,酌情提高免疫力(肌肉注射斯奇康,口服匹多莫德,转移因子。3个月1疗程。抗组胺药一直口服到至少连续2周无新发皮疹为止,减量至1周2次,坚持3周再停药。

胆碱能型荨麻疹: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如果对这种化学物质过敏,患者可以出现过敏反应。

治疗:首先应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不服含阿斯匹林的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如皿治林,开瑞坦,赛庚啶,每晚一片。

预防:应保持身体凉爽,避免出汗,避免受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

寒冷性荨麻疹:当暴露在寒冷的条件下,皮肤出现瘙痒及风团。皮损可以局限于暴露部位或接触部位,也可泛发,可累及口腔黏膜,甚至表现为头痛,寒战,腹泻以及心动过速等。冬季好见。应避免吃冷饮,寒冷的食品,避免游泳(偶有跳进泳池后引发荨麻疹发作,导致窒息死亡的病例)。治疗以消除病因(如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口服抗组胺药为主。

感谢您的阅读。

健康咨询微信:gcd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