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汗疱疹中间那个字拼音怎么读
【读音】:pào
B. 疱疹 不宜吃什么
1、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芥末等。
2、禁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内,如容肥肉,动物皮,牛乳,饴糖等。
3、性酸的水果不能吃,如石榴,柑橘,柚子等。
4、禁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榴莲等。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鱼,瘦肉,蛋及豆制品等。注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饮食清淡,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喝水。注意休息,不要熬夜,注意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肤。
(2)牛疱疹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年老体弱患者需及早就医,及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高龄老人,有糖尿病肝病肾病者,皮疹泛发但无疼痛者、局部疼痛十分明显难耐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预后稍差,宜早期足量规则综合治疗,尽可能住院治疗。
加强营养,劳逸结合。老年人应该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有效地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防止本病的发生。
注意消毒隔离:内衣裤要勤烫洗,不要与家人混在一起洗。
C. “疱”字拼音怎么读
【读音】:抄pào
D. 牛结节性皮肤病用什么药治疗牛结节病有什
结节性硬化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时间长,颇为棘手,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版疗方式。而有些结节权性硬化的患者,很多从婴儿期就开始出现癫痫,有1/3的会出现婴儿痉挛,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40岁以后人群是该症的多发人群。
对了得了结节性硬化症的人来说,一些并发症在所难免,例如色素脱失症在正常人群的发生率是4.7%,但是在硬化症人群里高达97%,而癫痫的发生率在80-95%。而研究发现80-10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损害,例如皮脂腺瘤。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在婴儿期可以发病的病种,而除此之外,成年人也可能发病。这种疾病会诱发内脏发生病变,会给患者带来截肢的危险,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发现疾病有异常,最好及时治疗。
E. 怎样防治牛恶性卡他热
本病又称牛恶性头卡他或坏疽性鼻卡他,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眼、口、窦、鼻黏膜剧烈发炎,角膜混浊,并伴有脑炎症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有零星发生或呈地方流行性,死亡率极高,小牛可达100%。
病原
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的牛疱疹病毒3型。该病毒在体外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不耐冰冻,常用消毒药都能迅速将其杀灭。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牛(奶牛、水牛和黄牛等)发病,无性别、年龄、品种的差别,但以2岁左右,4岁以下的牛较易感染。全年都能发病,以冬季、早春和秋季较多发,气候突变和饲养管理不良是诱因。一般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绵羊是本病自然带毒者,牛发病都与接触绵羊有关。病牛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但是,病牛与健牛接触不发生传染,因此传播方式尚未清楚。可能为呼吸道、吸血昆虫均有传播作用。
症状
潜伏期2~8天,有时可达3~4个月。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头眼型、肠型和皮肤型,以头眼型最多。
(1)最急性型
突然高热(41~42℃),稽留,结膜潮红,呼吸困难,间或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常不出现头眼型的特征症状。病程短促,多在1~2天内死亡。
(2)头眼型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高达40~42℃,稽留热。站立不稳,头下垂,流涎,精神萎靡,常卧地。无食欲,反刍停止。皮温不整,颌窦部及脚跟常发热,两角松动甚至角壳脱落。鼻镜干燥,表皮坏死、糜烂,形成大片干痂。鼻黏膜发炎,初为浆液性,后为脓性或纤维性,并带有血液和坏死组织,极腥臭,上有假膜,把假膜撕掉后出现溃疡和出血面。双眼严重发炎,结膜充血潮红,流泪,畏光,有脓性或纤维性分泌物。角膜从边缘开始呈环状混浊,逐渐向中央蔓延,严重者形成溃疡,甚至穿孔。口腔黏膜红,干而热,发生淡白色丘疹及糜烂,覆盖黄色假膜,口气恶臭;咽部发炎时则吞咽困难或完全不能吞咽。尿混浊,呈酸性反应,含有大量蛋白,间有血尿。体表淋巴肿大,白细胞减少至每立方毫米4000~6000个,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后期身体虚弱,低头耷耳,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少数病例肌肉颤抖,敏感,兴奋不安,磨牙,吼叫,向前直冲。严重病例在肛门及四肢内侧出现紫红色出血斑。病程一般5~14天,有时达3~4周。有的变为慢性,拖延几个月,体温则在正常范围内。全身症状反复出现,极度消瘦,多数死亡。
(3)肠型
高热稽留,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症状。
(4)皮肤型
在体温升高的同时,颈、背及乳房皮肤出现丘疹、疱疹、龟裂和坏死等变化。
剖检除上述病变外,在喉、气管、真胃和小肠等部位的黏膜上,也出现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相似的病变。实质脏器严重变性,肾皮质出现白色病灶,脑神经内出现包涵体。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以确诊。
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采用非特异性抗体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等,配合应用各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继发感染,能缓解症状。据经验,临床上发现本病,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预防
控制本病的最重要措施是立即将绵羊等反刍动物清出牛群,不让牛与羊接触,同时进行消毒。
F. 谁消灭了天花
拜托,是是英国人詹纳好不好?
安特·爱德华·詹纳,1749年5月17日出生于英格兰一个牧师家庭。13岁开始跟随乡村外科医生学习医术,21岁赴伦敦师从当时英国杰出的外科医生J·亨特。
18世纪,天花在英国肆虐.詹纳从伦敦回到家乡,多年的乡村行医的经历使他注意到:乡村里的牛患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被传染上天花。而且牛痘的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它从不曾令牛死亡,更不会令人死亡,况且人在感染牛痘痊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1796年5月14日,詹纳找来了一位患牛痘的挤奶女工,从她手指的疱疹中提取出一些液体,然后将一位8岁男孩的手臂用手术刀划破,把牛痘疱疹液滴在了上面。这位名叫詹姆斯·菲里普斯的男孩大声哭叫着,他无论如何不会知道他的哭声将挽救无数人的生命。48天后,詹纳将从天花患者脓疱中提取的液体再一次滴在了菲里普斯被手术刀划破的手臂上,菲里普斯的免疫系统抵抗住了天花病毒的侵害。
詹纳将他的实验结果写成文章,最初并不被出身于学府的医生们所重视。但是天花毕竟在导致着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于是,从欧洲到美洲,人们开始悄悄地实验着詹纳最终确定的牛痘疫苗接种法:将减毒的天花病毒接种给牛犊,再取含有病毒的痘疱制成活疫苗,此疫苗被接种进人体的皮肤后,局部发生痘疮即可对天花病毒产生免疫。到了1925年,美国人人都要领取一个钮扣大小的证章,上面写着:我已接种。而在俄国,第一个接受牛痘疫苗接种的孩子被起名为:瓦辛诺夫(Vaccinov,即牛痘),并由国家供他上学。至此,天花造成的大规模死亡停止了。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灭绝了这种可怕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只有四个实验室中保存着天花病毒以备不时之需。
G. GenBank公布的牛疱疹病毒I型Bartha Nu/67株核苷酸序列是多少
gC 是1311bp
gD 是1251bp
H. 琴纳对天花做了怎样的斗争
1749年5月17日,琴纳出生于英国一个牧师家庭。他曾跟随一位外科医生学习8年。之后又跟随当时最有名的英国医学家约翰·亨特研究医学。亨特为了观察淋病脓菌的病因,在自己身上感染了淋病脓菌。琴纳深受亨特献身科学精神的影响,并与亨特保持了终生的友谊。
获得了医学学士称号之后,勤奋的琴纳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开设了一家医院。当时,每年都要发生好几次天花流行病。眼看着天花病人痛苦地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琴纳感到很痛苦。所以开业不久,他就开始对防治天花进行研究,决心找到防治这可怕疾病的办法。
中国很早就发明了种痘术这种方法,之后传入俄国、土耳其、朝鲜、日本和欧洲一些地方。像土耳其人,他们把症状较轻的天花患者的疱疹液接种到自己身上,因此而获得免疫力。1718年,英国贵族蒙塔古夫人从土耳其旅行归来后,为她的几个孩子接种了生痘,结果她的几个孩子都未感染天花。这种方法逐渐传播开来,但它毕竟有很大的危险性。
琴纳对蒙塔古夫人的方法也许毫无所闻,但他确实听到家乡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即牛痘既可以传染给牛,也可以传染给人,谁种过牛痘,谁就不会得天花。他也观察到,只要得过一次天花,皮肤上留下了疤痕的人,再也不会得第二次天花,而且,挤奶姑娘和牧牛姑娘都未得天花。问题就产生了:牛痘和天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难道牛痘能预防天花吗?
琴纳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对家畜进行仔细观察,并对牛痘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最后,他终于发现,水疵病和牛痘,都是天花的一种,而且只要患过一次天花不死,就能获得永久对抗天花的防护能力。天花不仅危害人类,同样也袭击牛群,几乎所有奶牛都出过天花。挤奶姑娘和牧牛姑娘因为总是和牛打交道,感染上了牛痘,就具有了抵抗天花的防疫力。牛痘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接着,琴纳进一步仔细地阅读了有关种痘术的报告,并对牛得天花和人得天花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对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能给人接种危险的人类天花的痘苗,而只能接种不危险的牛痘疫苗。而且牛痘苗可以由一个人传给一个人。
之后,琴纳决定对人进行牛痘的人工接种,以此预防天花。1796年5月,琴纳亲自主持了这次人体实验。在当时,他从挤牛奶姑娘尼母斯手上取出牛痘疱疹中的浆液,接种到一个8岁小男孩菲普斯身上。两个月后,他再给这个儿童接种真正的人类天花浆液。结果,这个儿童没有感染上天花。为了慎重起见,琴纳还想重复这一实验。为了找到一个明显的天花患者,他不得不等待了两年。重复实验也获得了成功。实验证明,那个男孩确实获得了免疫力。琴纳终于发现了有效而且安全的预防天花的办法。
英国皇家学会对琴纳的发现的反应却是否定的,傲慢的会员们不相信一个乡村医生会作出如此伟大的贡献。琴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工作。他继续为人种痘,继续从事研究。他还认识到,牛痘苗只有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具有免疫性。
在实践面前,一切怀疑、反对都被粉碎。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而且在欧洲传开,英国皇室的人也终于接受了种痘。为了鼓励种痘,1803年,皇家琴纳协会成立,琴纳任该会会长。天花所引起的死亡在18个月之内就下降了2/3。之后,琴纳把获得的资金投入到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种痘法的实际应用中。
1823年1月24日,琴纳去世,终年74岁。
I. 琴纳对人进行牛痘的人工接种的故事是什么
琴纳决定对人进行牛痘的人工接种,以此预防天花。1796年5月,琴纳亲自主持了这次人体实验。在当时,他从挤牛奶姑娘尼母斯手上取出牛痘疱疹中的浆液,接种到一个8岁小男孩菲普斯身上。两个月后,他再给这个儿童接种真正的人类天花浆液。结果,这个儿童没有感染上天花。为了慎重起见,琴纳还想重复这一实验。为了找到一个明显的天花患者,他不得不等待了两年。重复实验也获得了成功。实验证明,那个男孩确实获得了免疫力。琴纳终于发现了有效而且安全的预防天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