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虚风燥型湿疹吃什么中成药
你好,血虚风燥型湿疹,可以吃四物合剂,养血润燥,祝你健康快乐!
2. 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有哪位知道解决的方法吗
血虚风燥型湿疹,最佳的治疗办法就是选择中成药养血、润燥,去风湿,这样才能彻底治愈的。
3. 我是血热风燥型湿疹,吃什么中药呢
你好,你的情况是可以注意不可以吃辛辣,上火的东西就可以的
4. 有无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中成药。冬季皮肤干
你好,你目前的皮肤的瘙痒不适,主要可能是过敏而引起的。你好,多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可以用氯雷他定抗过敏等处理。
5. 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 该怎么调理才行啊
血虚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
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
血虚风燥要怎么办?基本方药:
(1)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2)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4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
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
(3)克银二号方:生地30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l0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l0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的银屑病(主证:淡红色斑疹、鳞屑薄而少)。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剂。
血虚风燥要怎么办?调理方法:建议试试古方茶雪彦茶进行调理,它能补血补气生血、填精补血、祛瘀生新等。科学研究表明,古方茶雪彦茶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从根源上补血,对改善贫血、强身健体、美容养颜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补血效果的长久持续。气血双补,固本正源。
日常护理:
1.本证候多为全身泛发皮疹和瘙痒,故要劝告患者忌食腥发动风及辛辣酒酪饮食,性格要和顺,避免忧思恼怒。
2.患处不宜滥用刺激性强的外涂药物,不宜用热水、肥皂烫洗,避免日光曝晒或寒冷刺激。
3.适时进行矿泉浴、糠浴和淀粉浴,并外涂护肤油脂,可以保持皮肤的柔润,使之鳞屑减少,痒感亦可得到控制。
6. 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
你好,中医湿疹将湿疹症状一般可分为“湿热型和血虚风燥症”两种类专型。(血虚风燥型湿疹)属对所谓湿热,是指脾虚不能化湿、湿邪化热,在临床上,一般通过健、燥湿、清热、利水,利胆等方法可除去此症。饮食上,可多吃细米,白萝卜,马蹄,白菜这些清热利水的食物。血虚风燥型湿疹,多指血液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不够,失去濡养能力,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皮肤肤干枯,手指、脚趾经常起水泡,开裂,表现为假热真虚的症状。
7. 脾虚风燥型湿疹有什么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它相当于慢性长期的湿疹,宝宝皮肤表面干燥,长期长湿疹的地方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表面有鳞屑或血痂,到了晩上会感到很痒。最容易出现的位置是四肢的回弯处,中医成为四弯风。 很多湿热型湿疹反复出现的宝宝容易转化成这种类型。平时不爱吃饭,发育瘦小的宝宝也很容易出现这种湿疹。 护理时注意: 医生为宝宝的治疗重点以养血祛风为主,爸爸妈妈需要长时闻地配合医生帮助宝宝调理脾胃不和,可以给宝宝吃一些肉来调节体质,但烹调的方法不要是油炸,另外,过甜的食物最好不要给宝宝吃。
8. 血 虚 风 燥 型 湿 疹
血 虚 风 燥 型 湿 疹
经疹是指在月经期前后或行经期,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甚或数个融合成片,瘙痒难忍,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和消失。此病临床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认为,月经疹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则不外热盛风动、血虚生风以及经期外受风邪侵袭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型进行辨证治疗:
★ 血虚型
多由久病失养或产后失血过多,营血不足,经行阴血更虚,生风化燥所致。丘疹多在经后发作,瘙痒,入夜尤甚,月经量少,错后,色淡,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弱。治宜养血散风、消疹。方选四物汤加味,药用当归、熟地、川芎、黄芪、白芍、防风、荆芥、陈皮、蝉蜕、首乌、益母草等。注意忌食辛辣之品。
★ 血热型
多因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之品,使血分蕴热,经行则热盛风动而发。疹块多在行经前或经期出现,疹色发红,感风遇热后瘙痒加剧,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常伴有口渴心烦等血热之象,舌质红,苔薄黄或薄少,脉数。治宜凉血清热、活血祛风止痒。方选清经汤加减,药用地骨皮、白芍、丹皮、生地、赤芍、蝉蜕、牛蒡子、玄参、菊花、白鲜皮、栀子、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热之品。
★ 外风型
多因行经期间血失体虚,卫外不固,风毒之邪乘虚侵袭所致。疹块均在行经期间出现,疹色淡红,疹块融合成片,似风团状,瘙痒难忍,遇风加重,常伴身困头痛、恶风发热等风邪外袭之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厚腻,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除湿止痒。方选清风散加减,药用防风、蝉蜕、牛蒡子、金银花、当归、荆芥、生地、苦参、地肤子、川芎、连翘、甘草等。注意忌食辛热滋腻之品。
月经疹虽与一般的皮疹近似,但治疗与之有异,在本病的辨证治疗中,应注意顾护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可过用寒凉、破瘀、驱风之剂,以免引起月经失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