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种痘是水痘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种痘是水痘

发布时间: 2021-11-30 10:24:47

A. 民间说的牛痘是指水痘还是天花

接种牛痘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明的一种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
由于1980年5月8日的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庄严宣布:危害人类达数千年之久的头号瘟神——天花已从地球上彻底根除了!全球消灭天花委员会确认,1977年10月在非洲索马里发现的一名天花患者,是人类传染病史上最后一例天花病案。
所以这以后出生人都没有再接种牛痘

琴纳——天花征服者
天花曾经是一种极为可怕的传染病,每四名天花病患者中,就有一人死亡,其余三人还会留下丑陋的痘痕。天花病的历史似乎与人类历史一样漫长,公元前1000多年保存下来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类似天花的痘痕。据说曾经强极一时的古罗马帝国,就是由于天花肆虐而国力日衰,最后走向灭亡的。这虽然言过其实,但也说明天花的危害之大。公元14世纪,天花在欧洲蔓延,死亡人数达1.5亿。天花就像一个可怕的妖魔,它不宽容任何人,上至皇帝贵族,下到平民百姓。若干世纪以来,天花就是死亡的代名词,人们谈“天花”色变。

天花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人一生只患一次,如果天花患者能侥幸活下来;那么以后他再也不用担心会患上天花了。能不能让人一辈子连一次天花也不患呢?

在古代,我国人民就从防病治病的实践中,认识到天花的这个特点,并提出了“以毒攻毒”的思想。公元10世纪的宋真宗时代,“以毒攻毒”思想得到了具体应用,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种痘术”。他们取天花病人的痘痂,用棉花蘸着塞入健康人的鼻孔,这个健康人就会感染天花的某些轻微症状,但从此永远也不会患上天花了,这个过程叫“种痘”。我国古代采用“种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是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创举,此法后来由我国传至亚洲其它国家,并经土耳其传至欧美。

“种痘术”的应用是中国人对免疫学的一大贡献,但遗憾的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种痘术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痘痂来源于人,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直到18世纪,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22)发明了“种牛痘”,才使这一古老的“种痘术”大放异彩,实际上“种牛痘”是在“种人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8世纪70年代,爱德华·琴纳对牛的一种疾病——牛痘发生了兴趣。所谓牛痘,就是一种温和的天花病,因为是在牛及其它牲畜体内发现的,故叫牛痘。

琴纳在他居住的乡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和农场牲畜打交道的人,大多不得天花,而那些挤牛奶的女工,从未患过天花,这件事既让琴纳吃惊又让他纳闷。

琴纳决心解开这个疑团。他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那些挤牛奶女工,并不是没感染过牛痘病,只不过症状很轻,手上长了一两个水疱,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罢了。琴纳想,她们不染天花会不会和她们曾经感染过牛痘——一种轻微的天花有关呢?

琴纳又观察了很多年,尤其是中国的种痘术传入欧洲后对他启发很大,琴纳最终认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认为挤奶女工曾经患过牛痘,这能使她们获得一种抵抗力,这种抵抗力能使这些挤奶工免遭天花的侵袭。他决心做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思想。

1796年5月4日,琴纳从一个正患牛痘病的挤奶女工的身上取下一些水疱里的痘浆,接着把这些痘浆注射到一个名叫菲普士的8岁小男孩身上,这个男孩以前从未患过牛痘或天花。过了两天,男孩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好了。

两个月之后,琴纳确信,小菲普士身上的抵抗力已建立起来,现在的任务是:用实验证明小菲普士对天花有抵抗力。琴纳从正患天花的病人的痘痂上取出一些脓液,注射到小菲普士的身上。

一星期过去了,小菲普士没染上天花。

一个月过去了,小菲普士仍旧安然无恙。

琴纳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是的,琴纳成功了,他第一次证明了在健康人身上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功啊!

两年之后,琴纳又找到了一个患牛痘的挤奶女工,他把上述实验重做了一遍,结果再次证明,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牛痘在医学上叫“Vaccinia”,这是拉丁语,意思是“牛”。琴纳这套给人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的方法叫“种牛痘”。“种牛痘”经琴纳公布后,很快传遍全球,从此,“种牛痘”所到之处,天花便消声匿迹了。

琴纳的工作使人类从此免遭天花的灾难,并发现了对付传染病的新武器——免疫。所谓免疫,简单地说,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继琴纳之后,一系列免疫学的重大成就相继获得,免疫学的基础被奠定了.

B. 古时如何种痘防水痘

要不要太油,要防水防汗。注意:我是痘肌!对了,有人说我,我油性痘肌选用不生粉刺配方的防晒霜就好了~~ 我军训的时候用的是依泉的防晒霜,一点

C. 接种过牛痘或出过水痘的人,即使受到水痘病毒的侵袭也不会被感染,这是因为他们的体内产生了()A.

由分析可知给接种的牛痘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专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属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天花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接种牛痘后,在人体内产生的是抗体.
故选B.

D. 种豆是什么疫苗

种痘应该是说的,天花疫苗
现在已经没有种痘的必要了,也没地方中豆了,天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绝迹。
种痘不是水痘,这种答案让人汗颜。。。
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回答来自“疾病防控专业团”

E. 什么是种痘

宋真宗年间,天花的流行比较严重。当时的丞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都死于天花,待到老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素。

王旦担心儿子重遭不幸的病害,于是召集了许多医师来商议,请他们提供防治痘疮的方法。当时有人提议,说四川峨眉山有一个“神医”,用“仙方”种痘,百不失一。

王旦立即派人把道士请回了府中。

医生对王素做了一番检查后,摸着他的头顶说,这个孩子可以种痘,次日即为他种了。第七天小孩身上发热,12天后种的痘已经结痂。

这次种痘效果很好,后来王素活了67岁。

这种“仙方”其实并不是什么神丹妙药,而是用天花病人身上的干痂研磨成的粉末。把这种含有天花病毒的粉末吹入小孩的鼻内,他就会染上轻度天花。这样,体内有了抵抗力,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古代把天花称为“痘”,把峨眉山“神医”的这种预防方法称为“种痘”。

F. 老一辈小的时候打疫苗都是说种豆,是什么意思

种痘应该是说的,天花疫苗 现在已经没有种痘的必要了,也没地方中豆了,天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绝迹。 种痘不是水痘,这种答案让人汗颜。。。 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回答来自“疾病防控专业团”

G. 宝宝种痘两年多了,种痘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红包是什么问题

这是正常和必须的,种痘其实就是把牛痘病毒植入孩子表皮下,让孩子自然生成永久性的人痘免疫细胞,然后杀死病毒,当然会发红发炎。 如果被接种者无免疫力,则接种后呈原发反应:种后3日左右局部出现红丘疹,5日左右丘疹形成疱疹,8日左右转为脓疱,12日左右形成棕色痂盖,18日后痂盖脱落,遗留瘢痕。 洗澡的时候不要沾到水,引起其它炎症。 如果长时间不消,可以带宝宝去医院看看。

H. 种痘”了,现在周围的人有感染水痘的,我还会生水痘吗

你种的痘和水痘没关系!是天花

I. 种痘是怎么回事小时候看到手臂上有花的人总是很羡慕

人痘接种术最早起源于我国

“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他说:“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同时他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3-26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天花”病的记载。书中还说:“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对于“天花”书中尚载有具体治疗药物方法。

公元九世纪时欧洲天花流行甚为猖獗,在日尔曼军队入侵法国时,兵士感染天花,统率者竟下令采取杀死一切患者的残忍手段。以防止其传染,结果天花照样流行,在印度则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办法,自然也无济于事。

我国则不同,不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疗,而一��扇≡し来胧�>萸宕�窖Ъ抑齑控旁凇抖徽疃�邸分屑窃兀�握孀冢ü�?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后来王素活了六十七岁,这个传说或有讹误,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产生人痘接种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得很明确:“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中也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又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这些记载说明,自十六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

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总之 ,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国至迟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已发明人痘接种术,到十七世纪已普遍推广。公元1682年时,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据康熙的《庭训格言》写道:“训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联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可见当时种痘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很快引起外国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载:“康熙时,(公元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这是最早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种人痘的国家。种痘法后经俄国又传至土耳其和北欧。公元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三年后又为自已6岁的女儿在英国种了人痘。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十八世纪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医宗金鉴》传到日本,种痘法在日本就广为流传了。其后此法又
传到朝鲜。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所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已传遍欧亚各国。公元1796年,英国人贞纳(E.Jenner)受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试种牛痘成功,这才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我国发明人痘接种,这是对人工特异性免疫法一项重大贡献。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写载:“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由此可见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特异性人工免疫法)在当时世界影响之大。
参考资料:http://www.enwei.com.cn/medicine/medical/dsptext.asp?lmdm=09110304&file=2001109091103040008.htm

J. 种痘是预防什么

种痘以预防天花 疫苗研制最关键的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要真正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必须经有关方面上百项的考核,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杭长寿指出一般来说一种疫苗要经过三代的检测。只是,疫苗研制出来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一劳永逸。 类似出血热疫苗,杭长寿研制的已经是第三代了,现在正等着国家有关方面最后批准。“更新的原因有很多种,类似同一疾病也可能会因不同的病毒引起,病毒的变异也是疫苗研究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除灭活疫苗外,一些研究组也在从事基因疫苗的研制工作。杭长寿此前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了基因工程的研制,后虽转到灭活疫苗的研制上,但他却认为基因疫苗是国际上疫苗研制的一个主流,类似禽流感等的疫苗研究都在寻求从这一突破口突破。 “通过DNA手段研制,是疫苗研制中一个新的途径。毕竟基因组合的方式是不同的,探清病毒的这些状况,就可以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杭长寿指出目前我们的疫苗研究已从传统疫苗发展更新到新型疫苗。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属于前者,基因疫苗则归入新型疫苗的队伍中。 种痘最早就是由中国发明的。这种方法在十八世纪初期引进欧洲。在欧洲疫苗研制史上值得称道的是英国医生金纳(Edward Jenner)”,杭长寿介绍,当年金纳偶然发现一位感染了牛痘的年轻挤奶农妇,她从自己手上挑取了痘苗接种到一名8岁男孩的手臂上。经过几个月的严密观察,金纳发现小男孩获得了免疫保护,一直没有感染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