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莘县疱疹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莘县疱疹

发布时间: 2021-11-30 05:38:29

『壹』 尤素夫·马本斋英雄故事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贰』 马本斋有什么贡献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 21 师第四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很快扩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10月,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1940年,马本斋指挥部队使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争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巩固了队伍。1941年,为了招降马本斋,消灭回民支队,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日军对马母威逼利诱,让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皇军”,享受“荣华富贵”,但马母坚贞不屈,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痛骂汉奸,并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光荣牺牲。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的壮语。
1942年6月,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移到冀鲁豫边区。后任八路军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他勇谋兼备,注意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鲁豫地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终年 42 岁。
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毛泽东主席敬献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总司令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同年,献县抗日民主政府将东辛庄改为本斋村。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将马本斋的故乡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县”。1954年将他的遗体迁至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附:马本斋《抒怀诗》欣赏
风云多变山河愁,
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儿空有凌云志,
不尽苍江付东流。
【注释】
l、霜天——寒冷的天,多指晚秋或冬天。
2、凌云——直L云霄。
3、付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多用来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赏析】
壮志未酬岂肯休
《抒怀》大约写于1932年,当时作者在东北当兵。“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两句述说了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动战争,人侵东北,致使祖国分裂,让作者感到愁闷忧苦;当晚秋即临,大雁在寒冷的天空惊叫的时候,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在这两句中,作者倾吐胸中的愁绪,表达了长期积郁在思想深处的痛苦感情,展示了他的热爱祖国的情怀。“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后两句抒发了报效国家、一腔豪情付诸东流的惆怅心绪,这对于一个志在救国救民的青年来说是不堪其忧的,可以想见他内心凄楚苍凉的程度。值得肯定的是,在这首感时伤怀诗的背后,可以明显感到作者御敌救国不肯罢休的情结。
《抒怀》一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直述胸臆,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感情。“风云多变”,国家残破,作者面对局势的突变,把自己的忧愁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山河愁”,也正是从广阔的社会背景着墨,写出了抒怀的由来。“不尽苍江”承载了无限的忧愁,也写尽了作者报国无门的复杂感情,把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内。已感受完完全全地坦露出来,使诗歌产生很大的感染力。

『叁』 历史上的马姓名人

马谡失街亭、马超、马 融:东汉右扶风茂陵人,著名哲学家。
马 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
马 援: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光平东北)人,东汉名将。
马 武:南阳湖阳(今河南省唐河南)人,一代名将,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归刘秀,被封为扬虚侯。
马 腾:右扶风茂陵人
马 超:字孟起,马腾之子,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
马谡:字幼常(190-228),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
马钧:扶风(治今陕西省兴平东)人,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而闻名,曾制造翻车,指南车等,其所用机械原理比国外早七、八百年。
马周:博州茌平(今属山东省)人,唐代大臣
马殷:许州鄢陵人(今属河南省),五代时楚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
马钰:宋代进士。
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
马 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画家,曾官至抚州巡府。
马 注:云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回族,对佛学和伊斯兰教义颇有研究,著有《臣权》、《樗樵》、《清真指南》。
马 欢: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航海家
马 荃:清女画家,字江香,江苏省常熟人,马逸妹,龚克和妻。
马 可:当代作曲家,音乐学家。江苏徐州人 。生于1918年6月27日,1976年7月27日卒于北京 。
马师皇:黄帝时代著名兽医,善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
马皇后: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后。
马瑞临:今江西省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
马致远: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肆』 马本斋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马本斋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马本斋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主席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在东北军当兵期间,写下了一首《抒怀诗》: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这首诗充分抒发了其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男儿情怀。
2009年9月14日,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详介马本斋生平
1、苦难少年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全家十三口人,靠租种别人的几亩薄地,打短扛活,维持生活。马本斋的母亲,心地善良,常给孩子们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的故事。母亲的言传身教,对马本斋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马本斋10岁时,母亲送他到本村私塾读书,学名马守清。后因家境日艰,只念了三年便中途退学。1919年,家乡遭大旱,为了生存,17岁的马本斋随父亲马永长外出做工,踏上了走西口的路,去谋求生计。起初,父子二人在张家口一带以炸油条为生。后来,又辗转来到内蒙古给人放马。“贩马贩马,四海为家”。这期间,他奔走于大草原和京、津、冀、鲁之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五四”运动时期风起云涌的学潮、工潮,使出身农家的马本斋耳目一新。
2、上下求索
1921年冬天,19岁的马本斋经朋友的介绍,加入了东北军张宗昌的部队。入伍的第一天,马本斋领到一支六五式步枪。他琢磨射击要领,爬冰卧雪,一练就是几个钟头。枪法越练越准。当时,军中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马本斋粗通文墨。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不久,又被提升为排长。
1922年,马本斋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几乎残酷的军事训练,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军事知识。
1924年9月,马本斋从讲武堂毕业,被提升为连长。回到部队,适值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他被任命为担负后勤运输的“杠子营”营长。
1928年春,马本斋率“杠子营”随刘珍年的部队开到胶东莱阳。在一次战斗中,马本斋运用强攻和奇袭相结合的战术,取得了胜利,被任命为团长。后来,随军驻防胶东牟平一带。1928年,张宗昌被蒋介石的北伐军击败。其将领刘珍年乘机脱离张部,割据胶东。马本斋所部归刘珍年节制。
1929年1月,少师张学良易帜拥蒋。自成体系的刘珍年在山东战胜张宗昌、褚玉良联军后,于同年5月接受蒋介石任命,任独立21师师长。马本斋任该部第四团团长。
刘珍年所部并非蒋介石嫡系,政工人员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李楚离、曾希圣、张霖之等都曾在该部任职,刘珍年的胞弟、政治处长刘锡九也是中共地下党员。马本斋通过与地下党员联系,了解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尚有真心实意为穷苦人谋利益的党派和军队。
1930年,由于21师的高级军官向蒋介石告密,刘珍年只得将已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礼送出境”。马本斋同中共外围组织的联系因而中断。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全境。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密令,一枪未发撤到关内,把东北数千万父老乡亲置于日军的铁蹄之下。蒋介石已制订“先安内,后攘外”的基本国策,忙于“围剿”红军;山东的韩复榘、刘珍年均各怀鬼胎,只图自保。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本斋的慷慨义举自然招致了上司的蛮横训斥。
不久,马本斋被免去团长之职,改任烟(台)威(海)汽车路局局长(仍为军职)。1932年秋,刘珍年在蒋介石严令催逼下,率部离开其经营多年的老巢胶东,开往南方“剿共”。马本斋遂毅然弃官离职,回归故乡。
3、奔向光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他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马本斋随即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2]
1938年初马本斋率队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1938年4月,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
马本斋在抗日战争中体会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和无私,他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他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
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马本斋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侵略军猛烈进攻,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这一次战斗,缴获大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
4、病逝
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