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类疱疹病毒的人体疱疹病毒
1.. 血清型:HSV-1和HSV-2。
2. 动物模型:小鼠、豚鼠、家兔等,多种原代人胚细胞、二倍体细胞以及动物细胞。HSV感染细胞后很快导致受染细胞的病变,表现为细胞肿大、变圆、折光性增强,可见有核内嗜酸性包含体。HSV的增殖周期短,约需8~16小时
3. 抵抗力:较弱,易被脂溶剂灭活。 1.流行病学特点:人是HSV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病毒可经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孕妇生殖道疱疹可在分娩时传染新生儿。HSV的感染十分普遍,呈全球性分布。
2.感染类型:
1)急性感染:引起感染部位的疱疹
2)潜伏感染与复活感染: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偶可潜伏在S2-3背侧感觉神经根;HSV-2则潜伏感染于骶神经节,当受到刺激时,病毒可被激活并沿神经纤维轴索至末梢,从而进入神经支配的皮肤和黏膜重新增殖,再度引起病理改变,导致局部疱疹的复发。
3.临床症状:初次感染虽多无临床症状,但常转变为潜伏感染。
1)口咽部疱疹:多为HSV-1感染所致,常发生于儿童,仅少数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黏膜疱疹和溃疡等。复活感染常发生于口唇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初有疼痛、烧灼感,继后局部出现水疱并破溃形成溃疡,一周左右病愈。
2)生殖器疱疹:多系HSV-2感染所致,多发生在成人。急性感染时临床症状较重,感染部位出现斑疹或丘疹,进而形成水疱、脓疱和溃疡,可伴有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病程约3周。生殖器疱疹易复发,但症状较轻,甚至无临床表现。此类疾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3)HSV-2与子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其依据为: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率高;子宫颈癌患者HSV-2抗体阳性率高;子宫颈癌组织细胞内可检出此型病毒的抗原;细胞培养中的HSV-2核酸可使地鼠细胞向癌细胞转化。
4) 疱疹性角膜结膜炎:两型HSV均可引起,以HSV-1为多见。急性和复活性感染发生在眼部,表现为树枝状角膜炎或角膜溃疡。重者炎症波及结膜基层,导致角膜混浊影响视力。新生儿可在患有HSV-2感染的孕妇分娩时获得感染,发生HSV-2疱疹性结膜角膜炎或新生儿疱疹。
5) 皮肤感染与疱疹性甲沟炎:HSV-1皮肤感染发生于皮肤破损者,如湿疹、烧伤或外伤,引起疱疹性湿疹、疱疹性甲沟炎等。疱疹性甲沟炎系手指皮肤破损后,HSV感染手指或指甲部位,出现疼痛性疱疹并形成脓疱,常被误诊为细菌感染。
6) 此外,HSV-1感染尚可感染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其病变可扩散至呼吸道、消化道、肠黏膜等,症状更为严重。HSV-1感染引起的散发性致死性脑炎,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免疫性强,可以持续多年。 病毒分离培养:水疱液、唾液、脑脊液、眼角膜刮取物、阴道棉试子等标本接种人胚肾、人羊膜或兔肾 等易感细胞,也可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和乳鼠或小白鼠脑内。
快速诊断:将宫颈粘膜、皮肤、口腔、角膜等组织细胞涂片后,用特异性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病毒抗原;Wright-Giemsa染色镜检,如发现核内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可考虑HSV感染。 1. 避免与患者接触或给易感人群注射特异性抗体,可减少HSV传播的危险。
2. 由于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高,在某些情况下(如羊膜未破时)可采取剖腹产,以减少新生儿与病损生殖器的接触。
3. 分娩后给新生儿注射特异性抗体或丙种球蛋白也可作为紧急预防措施。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 1. 所致疾病:水痘和带状疱疹
2. 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节
2)传播途径:呼吸道,也可通过与水痘、疱疹等皮肤损伤部位的接触而传播,可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
3)传染源:患者
3. 感染类型与临床特点:
原发感染:儿童多见,水痘的出疹突发,红色皮疹或斑疹首先表现在躯干,然后离心性播散到头部和肢体,继续发展为成串水疱、脓疱,最后结痂。病情一般较轻,但偶可并发间质性肺炎和感染后脑炎。免疫功能缺陷、白血病、肾脏病及使用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的水痘患儿,易发展成为严重的、涉及多器官的VZV感染。成人水痘症状较重且常伴发肺炎。
继发感染:老年人、肿瘤患者、接受骨髓移植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潜伏的病毒易被激活,带状疱疹多见。儿童感染的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等部位,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如外伤、发热、受冷、机械压迫、 X线照射时,可诱发VZV的复活引起带状疱疹。一般在躯干,呈单侧性,成串的疱疹水疱集中在单一感觉神经支配皮区,疱液含大量病毒颗粒。 标本:疱疹病损基部的涂片、皮肤刮取物、水疱液、活检组织和血清。
分离培养:水疱液接种于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在接触传染源72~96小时内,高滴度免疫球蛋白对预防感染或减轻可能发生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这种紧急免疫预防的措施尤为必要。一种有效的减毒活疫苗已由日本学者研制成功,并推荐应用于1~12岁健康儿童的预防接种。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 EB病毒的核心由172Kb核酸序列组成,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研究转化细胞表达的病毒抗原显示,EBV抗原包括两组
1.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EBV核抗原(EBNA):存在于核内,出现在病毒核酸指导下的蛋白合成之前,这类抗原的存在表明有EBV 基因组。
潜伏感染膜蛋白(LMP),
2.病毒增殖性感染相关的抗原:
EBV早期抗原(EA):病毒增殖早期诱导的非结构蛋白,它标志着病毒增殖活跃和感染细胞进入溶解性周期
EBV衣壳抗原(VCA):病毒增殖后期合成的结构蛋白,与病毒DNA组成核衣壳
EBV(MA):是病毒的中和性抗原,存在于病毒感染的转化细胞表面,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1.所致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系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可导致肝、脾肿大,肝功能异。
2)非洲 Burkitt淋巴瘤和EBV相关性淋巴瘤:洲Burkitt淋巴瘤多见于5~12岁儿童,在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
3) 鼻咽癌:我国南方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2.病毒感染类型:
增殖性感染:EBV在受感染的B细胞内,其基因组在少部分宿主细胞内得以复制和完全表达,随着子代病毒的形成和释放,宿主细胞溶解死亡。
非增殖性感染:
1)潜伏感染:在EBV感染的B细胞中,病毒的基因组不能完全表达而于感染早期即处潜伏状态,不能表达病毒的结构蛋白和其他晚期蛋白。
2)恶性转化:系指少数EBV感染的B细胞在不断分裂增殖的过程中,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染色体异常改变,转变为肿瘤细胞。 病毒的分离培养:采用唾液、咽漱液、外周血细胞和肿瘤组织等作为标本,接种人新鲜的B细胞或脐带血淋巴细胞
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多采用免疫荧光法。核酸杂交和PCR或RT-PCR是临床常用的微生物基因诊断方法,分别可测定病变组织内的病毒核酸和病毒基因转录产物,PCR法比核酸杂交更具敏感性。
血清学诊断包括特异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两类:
1)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法检测病毒VCA-IgA抗体或EA-IgA抗体,滴度≥1:5~1:10或滴度持续上升者,对鼻咽癌有辅助诊断意义。
2)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即应用嗜异凝集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以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 1)95%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均能恢复,仅少数病人可发生脾破裂,为此应限制急性期时作剧烈运动。
2) EBV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而传播。应用病毒特异性抗原作主动免疫,有可能预防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发生,这一方法正处探索阶段。
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 1.所致疾病:巨细胞包涵体病
2.流行特征:人是CMV的唯一宿主,感染非常普遍,初次感染多在2岁以下,大多呈隐性或潜伏感染,但在一定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严重疾病。
3.感染类型:
先天性感染:初次感染的母体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患儿可发生黄疸,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性贫血,脉络膜视网膜炎和肝炎等,少数严重者造成早产、流产、死产或生后死亡。存活儿童常智力低下,神经肌肉运动障碍,耳聋和脉络视网膜炎等。
围生期感染:分娩时胎儿可经产道感染,多数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偶有轻微呼吸障碍或肝功能损伤。CMV还可通过哺乳传播给婴儿,此类产后感染通常也是良性的。
新生儿后感染:儿童和成人的CMV感染多是无症状的。在成人可引起单核细胞增生样综合征;在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潜伏的病毒可以复活并导致非常严重的感染
4.细胞转化与可能的致癌作用:CMV和其他疱疹病毒一样,能使细胞转化,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1)病毒分离培养:用人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但通常需要3~14天方可观察到CPE,一般需观察28天,病变组织标本涂片的常规 HE染色,也可直接观察CPE和核内嗜碱性包含体。
2)抗原检测:应用特异性抗体作免疫荧光,直接检测白细胞、活检组织、组织切片、支气管肺泡洗液等临床标本中的CMV抗原。
3)病毒核酸检测:应用PCR与核酸杂交等方法,可快速、敏感地检测CMV特异性的DNA片段。
4)抗体检测:特异性IgG类抗体需测双份血清以作临床诊断,同时了解人群感染状况;IgM抗体只需检测单份血清以确定活动性CMV感染。 1) 在输血或器官移植时,应避免CMV传播。
2) 人抗CMV免疫球蛋白已应用于改善肝、肾移植相关的CMV感染症状。
3) 避孕套的使用可以减少CMV性接触性传播。
CMV 疫苗正处在临床试验评价阶段。
❷ 疱疹病毒是什么样子的
带状疱疹是一块一块红色的疙瘩,痒并且很痛的,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❸ 疱疹病毒的8种疱疹病毒
疱疹病来毒主要侵犯外胚层自来源的组织,包括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 。感染部位和引起的疾病多种多样,并有潜伏感染的趋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1、单纯疱疹病毒1型(人类疱疹病毒1型)。
2、单纯疱疹病毒2型(人类疱疹病毒2型)。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3型)。
4、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
5、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5型)。
6、人类疱疹病毒6型。
7、人类疱疹病毒7型。
8、人类疱疹病毒8型。
感染后的常见表象为:神经节腺体、肾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热性疱疹;唇、眼、脑感染;生殖器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单核细胞增多症,眼、肾、脑和先天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婴儿急疹和其他一些如未知腹痛等病症。
❹ 人体常见的五种病毒
病毒是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目前能够感染人体的病毒有很多种,常见的种类有天花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以及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还有乳头瘤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鼻病毒、口蹄疫病毒、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拉沙热病毒、狂犬病病毒、汉坦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
病毒感染有非常的,据估计,我们的身体中有超过380万亿种病毒,统称为人类病毒群。但这些病毒并不是你经常听到的危险病毒,比如那些引起流感或普通感冒的病毒,或者像埃博拉或登革热这样更邪恶的病毒。许多病毒可以感染你体内的细菌,它们被称为噬菌体。
人体病毒有,第一种分类:蛋白病毒,DNA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蛋白质 病毒(如;朊病毒) 第二种分类:普通病毒、类病毒 。按临床和 感染 途径可分为呼吸道感染病毒、消化道感染病毒、 肝炎 病毒、乙脑病毒、神经病毒、性传播病毒等。
常见的有痘病毒科、疱疹病毒科(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以及腺病毒科,嗜肝DNA病毒(乙肝病毒)。
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病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疾病。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在全球大流行,全世界上亿人患病,2 000人死亡。另外,肆虐今日世界的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
❺ 什么是疱疹病毒疱疹病毒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男人小便复分叉,最常见的原制因是前列腺肥大增生。由于尿道从前列腺当中穿过,如果前列腺肥大增生,尤其是前列腺膜部增生,可以对尿道产生压迫症状,会导致小便时出现分叉的症状,这需要到医院做B超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的。男人小便分叉,也有可能是由于尿道狭窄引起的,出现尿道狭窄以后,由于尿路排泄不畅,会出现分叉的情况。男人小便分叉,也需要注意排除一下是否有尿道内的尖锐湿疣,尿道内有尖锐湿疣也会导致出现小便分叉的。
❻ 病毒性疱疹有什么症状
病毒性疱疹
病毒性疱疹(HerpesSimplex)是一种由病毒性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分单纯性疱疹和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herpessimplex)是一种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好侵犯于皮肤粘膜交界处,表现为局限性簇集性小疱,带状疱疹(herpeszoster)则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沿一侧周围神经带状分布的密集性小水疱及神经痛,局部淋巴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
病因学
本病是由DNA病毒的病毒性疱疹(HerpesSimplexVirus,HSV)所致。人类病毒性疱疹分为两型,即病毒性疱疹Ⅰ型(HSV-Ⅰ)和病毒性疱疹Ⅱ型(HSV-Ⅱ)。Ⅰ型首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脑)的感染。Ⅱ型首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感染。此两型可用荧光免疫检查及细胞培育法相判定。
人是病毒性疱疹的唯一天生宿主。病毒经喘气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残破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康乐粘膜、血液、唾液及得知获悉神经节细胞内。原发性感染多为隐性,大多无临床症状或呈亚临床显然示,仅有个人可浮现临床症状。原发感染发生后,病毒可长期隐匿于体内。健康人群中约有50%以上为本病毒的携带者。HSV在人体内不产生经久免疫力,每当机体相称力降值时,如发热、胃肠功效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和动机变卦时,体内隐匿的HSV被激活而发病。
研究证明,复发性病毒性疱疹患者可有细胞免疫缺陷。平常认为HSV-Ⅱ型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发病机理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引起,人体是其唯一自然宿主,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促进本病发生,病理上表现为表皮内水疱、表皮坏死、多核上皮巨细胞、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显著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炎症浸润。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这种病毒自首次感染患者后,长期潜伏于机体神经细胞中,免疫功能低下时诱发,其组织病理与前者相似,但后者炎症较前者重。
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在临床上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两种,原发型表现为疱疹性齿龈口腔炎、疱疹性外阴道炎、接种性单纯疱疹,疱疹性湿疹、播散性单纯疱疹、新生儿疱疹等,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全身用药
止痛剂:颅痛定、安乃近、卡马西平、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酰胺咪嗪、苯妥因钠、赛庚定、泰尔登等。
抗病毒剂:吗啉胍、阿糖胞苷、无环鸟苷等。
免疫制剂:转移因子、胎盘球蛋白、丙球免疫血清等。
外用
止痛剂:1%达克罗宁、5%苯唑卡因、1%磷乙酸、疱立消等。
❼ 疱疹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你好,生殖器疱疹发生于生殖器部位,患者部位先有烧灼感,很快在原来的基础回上发生成群的答小水疱,女性常见于阴唇、阴蒂、阴道、宫颈等处。水疱可逐渐变成脓疱,约6天左右破溃而形成糜烂或浅的溃疡,自觉疼痛。病人可发生尿道炎,出现排尿困难。多数人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发热、肌肉痛及脑膜炎症状。如发于女性宫颈者可形成溃疡坏死,阴道分泌物增多,可有下腹痛。应注意有无宫颈癌发生。孕期患生殖器疱疹时易致流产、早产或死胎,并易使新生儿感染,发生新生儿单纯疱疹。本病一般经过3周左右可以痊愈,但常有反复发作,一般原发疹后1-4个月内复发,症状较原发者轻,范围亦小,局限于生殖器部位,有时仅有1-2个疱疹,病程亦短,自发病至愈合8-12天。本病也可伴有生殖器以外部位的感染,如口唇、臂部及中枢神经系统。
❽ 病毒性疱疹有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病毒性疱疹,抄就要防治继续感染。症状如为细小的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数目增多,表面隆起,多数质地脆而硬,高低不平的疣状增生,临床上依其形态分为蕈状、鸡冠状、菜花状、乳头状。湿疣体表面显红色或污灰色或正常皮色,局部湿润,部分尖锐湿疣病人感到阴部瘙痒,由于自觉或不自觉的搔抓,可使疣体破损,形成糜烂,出现渗液而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