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湿热性湿疹
去医院看医生,或者用金银花和艾叶等量煮水洗湿疹部位
2. 宝宝五个月耳朵下有一块湿性湿疹都渗出液了,怎么办
你好,宝宝湿疹有渗液流出,最好是先使其结痂,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因回为湿疹会痒,抓后更会加重湿疹答,可以先使用冷湿敷,结痂后抹上针对性的药膏即可。
1、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锰酸钾会烧伤宝宝的皮肤),既使创面清洁,又起到杀菌收敛及氧化作用。
2、4~6层细纱布,以不滴水为适度,将湿纱布敷于创面,根据湿疹渗出物的多少来决定更换的时间和次数,当纱布吸收的渗出物已达半饱和程度,将纱布更换。每日二至三次。渗出物多时,湿敷时更应勤更换敷料,避免吸满渗出物的敷料久停留于创面上,刺激周围的正常皮肤,致使创面扩大。
3、对大面积的湿疹,应对药物的性质、浓度和湿敷面积的大小,给以适当的注意。
4、如创面红肿逐渐消退、渗液减少,创面已干燥,即可停止湿敷,改用糊剂。
5、冷湿敷时请注意,湿敷面积不能超过全身面积的1/3,以免过度的体表蒸发造成脱水。
3. 湿性湿疹要保湿吗
问题分析: 你好,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内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容,一般认为与过敏反应有一定关系。最好不要盲目涂药。
意见建议: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 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建议您立即到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尽早诊治。祝您早日康复。
4. 干性湿疹和湿性湿疹在症状上有什么区别
你好,湿疹一般是由于过敏引起,干燥性湿疹属于湿疹的一种,亦称皮肤缺乏性湿专疹,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空属气干燥、塞冷季节、热水烫洗过勤使得皮肤缺少水分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皮肤干燥。表皮角质层水分减少发生皲裂,容易引起刺激,致敏物质也就容易侵入,因瘙痒而抓,即可引起湿疹。
5. 湿疹与湿气太重有关吗
?中医湿疹的确与湿气在关,中医认为,湿疹病因系内湿和外湿两邪合而之为患;临床表内现有容水疱、渗出等湿的特点;病程即像湿一样重浊粘腻,缠绵难愈。故湿疹与湿气有着密切关系。中医称湿疹为湿疮、浸淫疮,并对不同部位的湿疹进行了形象的阐述,如对耳部的湿疹称为旋耳疮、阴囊湿疹称为绣球风、手部湿疹称为鹅掌风。
湿疹病因系内湿和外湿两邪合而之为患,内湿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外湿系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皮肤所致而发为急性湿疹。或素体虚弱,脾胃湿困,肌肤失养,或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而迁延不愈,成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清适敏在治疗湿疹时,主要从“健脾化湿、分水渗湿”的方法,治疗方法十分独特。
6. 得了湿热型湿疹怎么办
湿热型湿疹多数是脾运化不行引起的。
建议你可以用以下方法洗澡:
1、艾版叶洗澡:将新权鲜的艾叶晒干或者直接去药店购买干艾叶,取四珠的量,清水洗净去除杂质,放入大锅中加水煮开,然后小火继续煮5-10分钟左右,然后将艾叶捞出,将药汁导入澡盆中,水温降至40℃左右时,即可开始洗澡,一天洗一次或隔天一次。
2、野菊花洗澡:用野菊花20g,水浸泡15分钟,煮沸10分钟,使水温至28℃,清洗患处10分钟。继之用湿纱布湿敷处5分钟,每天2次。
3、马齿苋洗澡 :马齿苋50g加水1000ml,小火煎熬15分钟,过滤去渣,用消毒纱布浸湿药液清洗局部,每天2次。
最后在清洗患处后把蕴矶霜涂抹在湿疹患处即可,一日二次,连涂一个月左右就会好转的。
7. 湿气重和湿疹发生关系大吗
你好,湿疹多是有两种原因一起,一个是遗传的因素,另一个就是过敏,和湿气重没有太大的关系。
8. 风湿性湿疹怎么治疗
要根治湿疹,最重要的是病者必须和医师配合,从日常饮食入手,应戒吃能加内剧疾病及引致敏感的刺激性食品,容如酒、辛辣煎炸的食物、虾、蟹、牛肉等。有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令人体难以分解,如牛奶、豆类等,应少吃为佳。病者亦应避免各种刺激皮肤的因素,例如搔抓、用碱性强的肥皂或过热的水洗浴、不要让阳光直晒着患湿疹的地方等。
意见建议:有湿疹一定要及早治疗,湿疹能扩散,也比较顽固,防止其反复,症状加重,治疗困难,
9. 湿疹是不是不能湿水的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湿疹的发生:
1.个人清洁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要内保持皮肤清洁,常常容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使皮肤受伤感染。要定期洗澡,不要用太热或太冷的水,用了沐浴露要洗干净,拒绝使用有刺激性的沐浴露。平时穿的衣物要勤换勤洗,尽量选择一些柔软透气的衣服,比如棉质的衣服不会粘皮肤,也不会摩擦皮肤。
2.注重环境
居住环境避免阴暗、潮湿,保持干净卫生,温度不宜过高,空气不宜过干燥,要适时通风。外出时要做好防晒,不要长时间暴晒,会损害皮肤表层,使皮肤变脆弱。
3.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清淡为主,不要过油腻,多喝开白开水,营养均衡最重要。避免摄入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海产品。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时的运动可以改善体质。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可以避免内分泌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