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荨麻疹风疹块,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看就会发现。但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由于症状的变化和其他皮肤疾病难以辨别,带来障碍的诊断。因此,在临床诊断时,或应仔细观察,仔细鉴别,以免延误治疗。
1、与瘙痒症的区别,瘙痒和荨麻疹是常见的,它与荨麻疹会被误诊之处,在于它的患处被搔抓后,会产生跟划痕症特别相似的一些痕迹;易于区分之处在于,荨麻疹,虽然有瘙痒,但患者搔抓后不喜欢瘙痒,留下明显的痕迹,可能不那么粗糙的皮肤瘙痒脱屑,
丘疹
,或长,小结节。
2、与多形性红斑,环形红斑,慢性游走性红斑的区别:风团有时因为外观发生变化而看上去仿佛多形性红斑、环形红斑,但两者最容易辨别的地方是,荨麻疹来得快去得也快,而这些红斑则会长时间赖,在人体上难以消失。
3、眼睑过敏接触性皮炎
,与血管性水肿的巨别:眼皮水肿,无法睁开,同样的症状,使得这两种疾病难以识别。不过,在病史上,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过敏接触性皮炎,多数有近期化学物接触史,并且伴有渗液和水疱以及脱皮,并且持续时间要比荨麻疹长很多。
4、与遗传过敏性皮炎的区别有,遗传过敏性皮炎发病时,患处皮肤潮红,瘙痒,患者常因搔抓后,局部肿胀和擦伤,易发生皮炎在婴儿身上,幼儿往往发生在急性荨麻疹,是很难诊断。
Ⅱ 请问这是什么皮肤病是荨麻疹还是远心性环形红斑病
不太像是荨麻疹。。你还是去正规医院看医生吧,不要自己乱用药。皮肤宝——网上医院
Ⅲ 环形红斑和荨麻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荨麻疹也有环形红斑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Ⅳ 懂的请指导下环形红斑荨麻疹的起因
这都是小问题,来看看我给你的推荐吧,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
安洛血等药物治疗回慢性荨麻疹。
可以答尝试用一下,
I上海,城市,皮肤科,医院I
我就是在这家医院看好的,所以说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这地址对你一定有帮助
Ⅳ 我想知道我是荨麻疹还是离心性环状红斑
你好,荨麻疹引起的原因很多。花粉。饮食。环境。化学物品染料等。都可以引起的。 建议你去医院给做过敏原实验,确诊是什么过敏。尽量的少接触。积极查找过敏原。你可以先间断性的口服药物治疗。维生素C苯海拉明糖浆等药物治疗。
Ⅵ 荨麻疹患者的求助
医生知道是荨麻疹,就应该知道怎么治疗的你可以在和医生沟通一下,荨麻疹也不是马上就看见效果的,治疗彻底不复发
Ⅶ 纠缠5年的怪病,请专家帮忙分析!【单纯性环形红斑或荨麻疹】
你最好不要再打激素药了,那样对身体副作用很大。我也得了六年的荨麻疹。版去年才好的到现权在都没反复。我当时吃的药告诉你希望对你有帮助“左西替利嗪片,肾上腺色棕片,复方丹参片,维生素C,这个按说明书一天早中晚吃。还有乌蛇止痒丸,当归片这两个半上午,和半下午吃。
Ⅷ 身上过敏,如图,请问这是什么症状荨麻疹还是环形红斑
建议你做一个详细的过敏源检验,检验结果会告诉你对什么过敏,要注意什么,现在都不知道对什么过敏别乱吃药,把胃吃坏了
Ⅸ 环形红斑发吗
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皮肤病
临床上皮损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疾病很多,有些疾病与环形红斑为主,有些可出现环形红斑表现,另有一些疾病在消退时呈环形皮损,应该结合初期皮损或其他症状做出诊断。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疾病,供同道们参考。
(1)持久性色素异常红斑(erythema dyschromicum perstans):奇形怪状的灰色或略紫红的色素斑出现于躯干、四肢或面部,有时夹杂色素减少斑,又称灰皮病(ashy dermatasis)。皮损呈圆形、卵圆形、多环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边缘较红而如红线,不隆起或略隆起,逐渐扩展,在数周或数月内褪色,而灰色斑片可持续1~2年之久。皮损无自觉症状或只轻微发痒。病人多半是青年,不分男女,原因不明。有的似乎同日光、虫咬或瑞尔(Riehl)黑变病有关。Techen认为在本病活动期具有苔藓样反应,导致色素失禁,可能与色素性扁平苔藓为同一或相关疾病。
(2)回状单纯红斑 (erythema simplex gyratum) :是不规则的环状或回旋的淡红或鲜红色线状红斑;在红色线环内,皮肤差不多正常。皮损的范围不定,多半发生于四肢,有时发生于躯干上,很难发生于面部、头部及掌跖部位;病人多半为20岁左右的青年,没有自觉症状。经过1~2天最迟7~8天就会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是新损害可陆续出现,病程往往延续数月之久。本病原因不明,食物、药物、月经失调或胃肠障碍可和本病有关。
(3)离心性环状红斑(erythema annulare centrifugum):是大小不定的环状及回状损害,初起时是丘疹,以后逐渐扩大,中央消退而成环状,边缘隆起,平和坚实,呈淡红或淡黄色。相邻的可相融合,因而皮损成花边形、弧形、多环形或回形;有时,中央部位出现新皮损,又逐渐向外扩展,因而成为同心环状。损害多半发生于躯干,形态不断改变,有的还有一些瘀点、毛细管扩张或少量鳞屑;病人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或是轻微发痒,长久以后才能痊愈,遗留暂时的色素沉着。
(4)匐行性回状红斑(erythema gyratum repens):初起皮损呈红色斑丘疹,逐渐扩展成环形,环内陆续发生新皮损并渐扩展,终于形成鲜红或紫红色同心环,彼此往往衔接,于是皮损成脑回状、图案状或波浪形等形态,广泛分布于躯干等处,引起轻微的痒觉。皮损边缘可略隆起而内缘常有菲薄鳞屑,边扩展,边消退,因而皮损形态不断变化甚至每日不同,消退处可遗留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显示皮肤及血液嗜酸性细胞增多,皮损和外观正常皮肤的基底膜区有IgG及C3沉积。本病和体内恶性肿瘤有关。病人往往于若干年月后发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支气管癌,其次是乳癌、咽癌、肺癌或卵巢癌等,在切除肿瘤后,本病即可自然痊愈。
(5)风湿性环状红斑(erythema annulare rheumaticum):又称边缘性红斑(erythema marginatum),可出现于风湿病的任何阶段,初起皮损是较小的红斑或斑丘疹,迅速扩展而中央消退,成为淡黄红或暗红色弧形、半环形或环形红斑,直径为1~2cm或数厘米,边缘可略隆起,相邻的皮损可融合成网形或多环形红斑,通常出现于躯干,尤其常见于腹部,也可发生于四肢近侧端,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或是仅有轻微的灼热感或痒觉。仅过数小时或2~3日后,红斑消失,但新皮损可陆续地分批发生而绵延数周至数月甚至1~2年之久。
(6)体癣(tinea corporis):是光滑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往往呈圆形或环形而称圆癣或环癣(tinea circinata)。常见的典型损害是干燥的斑性环癣。先是一个淡红色小点,逐渐向外扩展而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轻度炎症及细薄鳞屑,通常是一片或数片,有时较多而成播散状。
(7)环形梅毒疹(syphilid annularis):是若干扁平的斑丘疹或丘疹连结成环形、弧形、回形或匐行状,多半出现于二期梅毒的晚期,也可于消失后多次复发而为复发性二期梅毒疹。丘疹排列成串,有的几乎融合而难分辨,最常见于面部尤其口角、鼻唇沟、颏部及面部中央,也可出现于阴茎及阴囊等生殖器部位或别处,复发的损害往往较大较隆起,颜色也常较深。
(8)麻风:皮肤损害一片或数片红色斑块不对称地出现于面部、四肢或躯干,一般不发生于头皮、腋部、腹股沟及会阴部,皮损中央逐渐消退而平坦,颜色也变淡或近似正常皮色,而坚实的边缘缓慢扩展及隆起,常有鳞屑,往往呈弧形或环形,并有清楚的边界。结核样型皮损有显著的感觉障碍,触觉及温度消失,往往针刺时麻木不痛。
(9)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又称司威特(Sweet)病,皮损是略微隆起的水肿性坚实结节和斑块,呈暗红或褐红色,直径为0.2~2cm或更大,边界清楚,呈圆形或卵圆形,或是形状不规则,邻近的可以互相融合。有时斑块中央消平,有鳞屑及色素沉着,而边缘扩展成环状;斑块上也可有散布的针头大小的水疱及脓疮,以后糜烂结痂但不发生溃疡。
(10)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初起损害是一片或数片红斑或斑块,表面有些不易脱落的鳞屑,以后渐渐扩大,成为环形不规则的斑块,边缘发红,边界明显,往往略微隆起。鳞屑紧附在皮肤上,用力剥离可露出顶针般的扩张毛囊孔,鳞屑底面有很多刺状角质突起,盘性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面部、颈部、胸部及口部等处可有环形隆起损害,严重时起疱甚至坏死,可持续数周到一个多月之久,以后可屡次复发,很象多形红斑,但皮损处免疫荧光带试验阳性。
(11)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ubacute cua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SCLE):SCLE皮疹分布广泛,可表现为环型、多环型或丘疹、鳞屑型(银屑病样)皮损。通常出现一型皮损,好发于暴光部位。有时也可表现为多形红斑样、离心性环状红斑样或毛囊性红斑皮损,甚至呈剥脱性红皮病。85%伴光敏感,有时可有脱发、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等。50%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常出现抗SSA.和抗SSB两种抗体为其免疫学特征。患者的HLA—DR3和HLA—B8升高,并伴发明显的遗传纯合子C2、C4缺陷。
(12)环状肉芽肿(granuloma annulre):最常见的是局限性环状肉芽肿(localized granuloma annulare)。皮损是一个或数个隆起的坚韧结节,逐渐向周围扩展,直径由0.5厘米到5厘米左右,顶部扁平,呈淡红或苍白色或是正常皮色。中央逐渐消退而略为凹陷,外缘明显,而内缘渐向凹陷中心倾斜,因而皮损呈环形或弧形。多形性肉芽肿(granuloma multiforme)是丘疹扩展成较大的圆形或卵圆形斑块,在1年以内,斑块的直径可达15cm,高度达3~4mm,边缘隆起而中央略微凹陷,容易误认为结核样型麻风,相邻皮疹可以融合成多环型或地图型,长期存在而不消退。
(13)日光性肉芽肿(actinic granuloma):皮损是一个或数个淡红、暗红或正常皮色丘疹,逐渐扩展而成不规则环形,相邻的可相融合而成匐行状,最常见于面部并可扩展到头皮部位,也可出现于颈后、胸部、背部或上肢等处。环形皮损的边缘坚实发红并略隆起而成堤状,环内皮肤的色素可减少。表皮光滑,没有鳞屑 ,不溃破,也无自觉症状,往往误诊为类肉瘤病或环形肉芽肿。经过若干年月后,皮损自然消退而不留瘢痕。
(14)播散性嗜酸细胞性胶原病(disseminated eosinophilic collagen disease):临床表现不同,多种器官及组织可被侵犯而有各种体征,例如,发热、贫血、消瘦、器质性心脏杂音、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纤维形成、肝脾肿大及神经症状等。骨髓及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大量增加是本病一个特征。皮损的形态不定。红斑较为常见,可为弥漫而轻度浮肿的大片红斑,也可为环形或小片状红斑,或是多形红斑或麻疹样红斑,偶然是红皮病的表现。
(15)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初起皮损常是一片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被称为先驱斑,皮疹为两侧性,一般是玫瑰色淡红斑,表面有细薄的糠状鳞屑。形状不太规则,往往为圆形、卵圆形或环形;大小也不定,直径一般为0.5~5.0cm。卵圆形皮疹长轴的方向和皮肤张力线方向大体一致,在胸部皮疹的长轴方向和肋骨平行。以后,皮疹渐渐向四周扩展,而中央颜色变淡,因而成为环形,所附鳞屑也呈环状,鳞屑外缘往往附着于皮肤而内缘游离。
(16)环状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 annularis):在前臂等处,扁平丘疹可以互相聚合而排列呈环状,环的直径往往不到3cm;有时,相邻的数环互相连合而成多环形。发生于龟头、阴唇或肛门等处的环状皮损往往是由一个丘疹逐渐扩大而中央略微消退而成。
其他如荨麻疹、多形红斑、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疱疹样脓疱病等多有环形损害,但其他表现更明显,易于鉴别。
因具体病症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具体建议去医院查看。治疗有服用抗过敏药,患部涂擦药水药膏等,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