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内热疱疹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内热疱疹

发布时间: 2021-01-30 01:53:51

疱疹用什么药

带状疱疹可以吃阿昔络韦片,病都灵,外用阿昔络韦软膏,按说明服用擦拭,一般一周左右就会康复的,还要忌口,如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就不要食用了

Ⅱ 嘴唇起泡和内火旺是一个病因吗,能涂什么

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嘴唇周围起小水泡,疼痛。中医则认为是内热过盛引起的。建议您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涂在水泡处,同时口服清热解毒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很好

Ⅲ 热疮怎么治

[病例 ]:热疮[综述 ]:热疮多因内热炽盛所致,以皮肤粘膜交界处发生成群水疱,痒痛相兼为特征。版相权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表现 ]:1 皮损色微红,其上簇集丘疱疹、水疱结痂,破后糜烂,自觉痒痛相兼。 2 常发生于热病后或抵抗力低时。易反复发作。 3 皮损多好发于口唇、皮肤粘膜交界处,和鼻孔周围、面颊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4 应注意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类型 ]:肺胃热盛 阴虚内热[治疗 ]:1 外治疗法可用紫金锭磨水外搽,或金黄散蜜调外敷,或黄连膏外搽。 2 西医疗法可选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或外用抗病毒类软膏。 [疗效标准] 1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可遗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 2 好转:皮损干燥,结痂,或消退30%以上。 3 未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Ⅳ 热疮怎么快速治

[


]:热疮来多因内热炽盛所源致,以皮肤粘膜交界处发生成群水疱,痒痛相兼为特征。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
[


]:1
皮损色微红,其上簇集丘疱疹、水疱结痂,破后糜烂,自觉痒痛相兼。
2
常发生于热病后或抵抗力低时。易反复发作。
3
皮损多好发于口唇、皮肤粘膜交界处,和鼻孔周围、面颊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4
应注意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
[


]:肺胃热盛
阴虚内热
[


]:1
外治疗法可用紫金锭磨水外搽,或金黄散蜜调外敷,或黄连膏外搽。
2
西医疗法可选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或外用抗病毒类软膏。
[疗效标准]
1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可遗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
2
好转:皮损干燥,结痂,或消退30%以上。
3
未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Ⅳ 疱疹用什么药好

疱疹大多是感染疱疹病毒引起的,一般都有刺激过度、内热、上火、交内叉感染有关。
此病的治疗一是容先用碘酊或者碘伏消毒,酒精脱碘,用无菌针头挑破疱疹中的水泡,放出疱疹中的水,再用碘酊湿敷三分钟,无菌纱布包扎,适当服用阿昔洛韦片,3天左右就能痊愈。

Ⅵ 为什么那么容易上火

为什么有的人很容易上火?因为长期吃辣所致!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经常上火,而且感觉特别难受,因为每个人体质的不同,上火所呈现的部位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上火会引发口腔溃疡,有些人表现为牙龈肿痛,还有些人表现为脸上长痘痘,其实身体上火与很多的原因有关系,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

对于经常上火的人,一定要清楚其原因在哪,主要有以下4种原因:

1.爱吃辣

从中医角度来说,我们的肠胃喜欢润而勿恶燥,只要是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姜葱蒜等,性质都偏温燥,经常食用,就会导致胃火的产生,因为爱吃辣会加重垃圾毒素代谢的时间,增加脾胃的工作和负担,导致大量的毒素垃圾堆积,对身体产生不利的作用,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的人,还会容易肌肉受刺激,这样会加速血液循环,如果吃得太多,就会导致身体上火,而且还会出现便秘和排尿烧灼的症状表现,所以,一定要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的摄入量。

2.爱吃坚果类

很多人爱吃坚果,比如瓜子,坚果等,但是却不知道经常吃坚果会造成身体负担,经常吃坚果会引起身体上火,肠胃难以消化,从而出现积食,消化不良等问题。

3.不爱喝水

有些人工作一天过于忙碌,也不爱喝水,如果说喝水太少会导致身体缺水,一旦长期缺水就会影响体内的正常新陈代谢,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身体处于缺水的状态,新陈代谢率也会迅速降低,这时候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4.吃太多肉类

饮食不规律以及人们口味的多变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肉类胜过蔬菜水果,经常吃肉的人,身体会缺少蔬菜和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取,这些元素的缺少,会导致身体上火的情况的出现,所以平时应该多吃蔬菜水果。

对于经常上火的人来说,经常吃一些降火食物尤为重要,比如绿豆

绿豆性凉,味甘,对于总是上火的人来说,可以多用绿豆熬粥或者水喝,绿豆清火降火的功效非常强,能够有效地帮助调节身体的上火体质,让身体内环境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内,只要想消暑,煮汤时将绿豆淘净,就可以

Ⅶ 老是上火,有内热怎么办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到底是什么?
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分析上火虚实,针对用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去火”:选药有讲究
常见上火症状有“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种,因此,降火选药也当对症。
“吃不进”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成人可选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受不了”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拉不出”是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甚至带黄。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另外还有“虚火”,也就是阴虚而热,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咽干舌燥,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干咳气短,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潮热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此时,可对症选服知柏地黄丸等药。

Ⅷ 如何治疗热疮

一、内治法

(一)肺胃热盛多发于颜面部,以口唇鼻侧多见,皮损为群集小水疱,灼热刺痒;伴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于,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鼻为肺之窍,胃经环绕面唇,风性上行,故肺胃热盛多发于面、鼻、唇。肺胃热盛,津液布散失常,则皮肤起小水疱;风热毒邪蕴蒸皮肤,则灼热;风盛则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肺胃热盛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二)肝胆湿热疱疹发于阴部,易破溃糜烂,疼痛明显;伴发热,大便于,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则见局部起疱疹;湿热蕴结,热盛皮腐,则易破溃糜烂;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热盛则发热;便于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大便干者,加生大黄以泻下通腑。

(三)阴虚内热病情反复发作;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分析:热毒久恋,耗伤朋液,致阴虚内热,阴虚则阴阳失调,故易为诱因引起发病;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增液汤加板蓝根、紫草、生薏苡仁等。

二、外治法
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干燥、收敛为主。皮损以丘疱疹为主,糜烂、渗出偏重者,以马齿苋水洗剂外洗或湿敷;皮损以糜烂、结痂为主,或向愈时,以紫金锭磨水,或青黛膏、黄连膏等外搽。

[预防与调摄]
1.对反复发作者,应除去诱发因素。
2.保持局部清洁,促使干燥结痂,防止染毒。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炙博、肥甘厚味。
4.杜绝不洁性交。
热疮的辨证论治

肺胃风热型【证见】 皮疹发生于上部(如口角、唇缘、眼睑、鼻孔附近或面颊部等),自觉轻度灼热和瘙痒,一般疼痛不明显。可伴有发热,倦怠不适,口干,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辛荑清肺饮(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辛荑花6克,枇杷叶、栀子、知母各9克,桑叶、黄芩各12克,金银花、白菊花、连翘各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肝胆经湿热型【证见】 皮疹发生于下部(主要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也有发生于臀部、肛门周围、大腿等部位),自觉灼热、疼痛较明显。常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弦滑数等。

【治法】 泻肝火,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

处方:龙胆草、栀子、黄柏、车前子、泽泻各12克,柴胡、木通各9克,生甘草5克,生地黄、土茯苓、板蓝根各30克,生薏苡仁15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包(4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Ⅸ 身上因为内热内火旺盛引起身上长出的疱疹病毒,也因为体质差免疫力低。

B4是医生叫你吃的?如果医生没叫你吃,你自己不可以乱吃,要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