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笋壳鱼的繁殖是怎样的
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为暖水性经济鱼类,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在广东及华南俗称笋壳鱼。最大体长60cm,重达5--6kg。尾重 0.3kg达到商品规格。泰国笋壳鱼属虾虎鱼亚目,肉食、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常藏于石头缝隙、洞穴中,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适合水温25--30℃,适合pH值 7.0—8.5之间,适宜在池塘、水库、山塘网箱及温室养殖。笋壳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胜过海水青斑鱼。价格不会低于100—120元/kg,养殖成本相对很低。
1 鱼苗规格的选择
笋壳鱼体表鳞片比较特殊,是梳齿状的,反向摩檫很容易伤害皮肤诱发感染。苗种规格过大,鳞片发育比较成熟,在运输途中极易相互擦伤而感染引起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因此,养殖笋壳鱼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选择小规格的鱼苗,—般不超过2cm。
苗种运回后,立即用盆、桶等暂养2天。具体做法是:(1)20mg/L高锰酸钾浸洗1h;(2)然后用 10%聚维酮碘20mg/L加0.6%食盐溶液浸洗暂养 40--48 h;(3)若是高温季节同时使用20mg/L高锰酸钾对养殖池全池泼洒消毒,2天后放苗;(4)每亩放苗在2000--3000尾之间。
另外,必须设置鱼巢。用直径12cm无毒PVC管截成60cm左右,固定成“井”字状,安置在塘底。每亩30--40个“井”字。
2 饵料的投喂
笋壳鱼的特点是前期生长速度较慢,从2cm长到10cm需要60--70天时间。这段时间必须投喂活饵料。比较好的活饵料诸如野杂鱼的仔鱼花、淡水虾苗(南美白对虾淡化苗也可)。因为小鱼虾的生长速度快过笋壳鱼苗,因此分批投喂适宜规格的鱼虾苗对养殖成功极为有利。
我们的做法是:(1)当地鰟鮍鱼成鱼(5—10cm)放养繁殖,约20天后放入笋壳鱼苗。此时,仔鱼孵化出来适宜被笋壳鱼捕食;(2)放笋壳鱼10天后投放一批虾苗,2—4万/亩。(3)以后,每隔7—10天投放1次虾苗,直到笋壳鱼苗大部分长到10 cm左右;(4)10cm大的笋壳鱼苗可以摄食配合饵料或“死饵料”。具体做法是:当大部分笋壳鱼苗长到10cm时,在驯食前的10天投喂最后一批虾苗。之后,在池塘里设置食台,食台用40—60 cm的塑料框做成,下面悬挂重物,上面用泡沫或浮球支撑,使食台离池底20—30cm,每亩6—8个。然后,逐步投放少量的待投饵料(小杂鱼、配合饲料),准备投喂配合饲料前期用些小杂鱼剁碎掺和在饲料里,引诱笋壳鱼来摄食,以后逐步减少小杂鱼,直到没有。投喂时间为下午5:00后,因为笋壳鱼白天不摄食。驯食要有耐性,一般经过10--15天即可驯食成功。个别鱼苗会很长时间不吃料,饿久了,加上诱食成分的作用就可驯食成功。
3 疾病防治
笋壳鱼极少发病,最主要的病害是皮肤擦伤和体表寄生虫,最严重的是锚头蚤。如发现锚头蚤可用1.5—2.0mg/L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间隔7天再用1次,连续3~4次,并且在养殖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各用一个疗程。收获前30天停止用药以免产生药物残留问题。
4 习性介绍
笋壳鱼没有鱼鳔,进化成呼吸器,相当于前期的肺,而且皮下血管丰富能进行气体交换。因此,笋壳鱼在保持皮肤湿润的室温下可存活很长时间。只要保持皮肤湿润,远距离运输3—7天成活率可达100%。
5 鱼种越冬
笋壳鱼属暖水性鱼类,冬季水温必须保持在 10℃以上。通过建日光温室,人工辅助加温不难达到这个条件。并且,笋壳鱼可以高密度暂养越冬,注意预防水霉病和皮肤感染。
❷ 笋壳鱼耐寒吗
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砂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生活水层为2米以下。游泳能力不强,不能作快速和长距离游泳。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可钻到泥里1米深处达10小时。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2]
❸ 笋壳鱼吃什么会引起发黄
笋壳鱼肉质鲜嫩,含有比较丰富的钙元素,能够补充人体对钙的需求,对骨骼的发育有一定的帮助,能够保持骨骼健康。
❹ 笋壳鱼怎么吃,笋壳鱼的做法
原料:
笋壳鱼1条, 盐5克, 味精2克, 姜汁15克, 豉油王50克, 糖15克, 胡椒粉1克, 葱丝50克,植物油1000克
做法:
1、将鱼宰杀后用刀剖开鱼的背部,取出内脏,洗净,放入容器内,加盐(酱油)、姜汁酒、糖浸渍腌约十多分钟。
2、锅架火上,放入植物油,旺火烧至七成热左右,投入笋壳鱼,立即端锅离火进行浸炸,当油温逐渐下降后再端锅回到火上加热,待油温又升至六七成热时,再离火浸炸,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直到鱼肉嫩熟为止。每次浸炸时间以五六分钟为宜,油温也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出现鱼皮脱落,或外焦内生等现象。
3、将浸炸成熟的鱼捞出,控净油分,盛入盘中,在鱼的表面撒放葱丝及胡椒粉。
4、另用一锅架在火上,放入少量植物油,烧至八成热,浇在鱼表面的葱丝上,炝出香昧,最后淋入豉油王即成(也可用豉油王、味精和适量鲜汤加热成为味汁淋入鱼盘内)。
❺ 笋壳鱼表面长白毛,皮肤红肿是什么病
白毛是水霉病或绵霉病,菌丝寄生鱼体表损伤处,看上去像白毛。多发生在水温18-12度。用(每立克)0.5ml每立方米,间隔一天用一次。
皮肤红肿不好确定,要看红肿位置,大面积体表的,多为败血症,用高锰酸铁和过氧化氢,10到15天消毒一次
❻ 笋壳鱼的养殖注意
笋壳鱼养殖这六大关键必注意:
池塘消毒与肥水培育"水蛛"
培育足量适口的麦鲮等鱼苗
驯食
人工饲料投喂
分级
水质调控
❼ 笋壳鱼会不会咬人,听说它很懒,结果买回来想试着杀一下它就很凶猛
笋壳鱼是肉食性鱼类,所以垂死挣扎的时候会咬人的。
通常来说可以叫市场卖鱼的人帮忙杀,如果是自己处理,可以把鱼从高处摔到地上,把它摔个半死再杀。
笋壳鱼比较好吃,最好选择新鲜的活鱼来制作,不要选择死鱼。
准备时间:10分钟
烹饪时间:30分钟
主料
鱼适量
辅料
调味料适量
步骤一
笋壳鱼,还是清蒸最肥美,热量也低。可请菜场帮忙剖开,回来洗净摆好,放几片姜,倒一点点料酒,即可放在热水上蒸,8分钟即可。
步骤二
蒸鱼的时候,可以再切一点姜丝,且把葱划开。主要还是觉得这样比较好看,简单一些的话,就直接打个结。
步骤三
蒸好后的鱼,倒掉盘子里的水。旁边起热油锅,姜丝和葱油铺在鱼上,倒2勺李锦记蒸鱼豉油或生抽,油烧得极烫后,倒在上面,可听到美妙的咝咝声。
❽ 如何钓笋壳鱼
诱饵用小湖虾
每年的6月份至10月份是钓翘壳鱼的黄金季节,而黄金季节中尤其晚上最佳。因此选择夜钓。
钓前准备:1. 12V照明灯一部(连续照明时间不低于8小时,亮度越高越好)。
2. 小湖虾1斤。挑个体小的0.5斤用剪刀剪成0.5cm的小段放入塑料袋中,冰冻保存。其余的也放入塑料袋中在太阳下暴晒4小时。然后放到钓包中。
4. 摘钩器或镊子一把。翘壳鱼吃食猛,能把钓钩吞入很深。
5. 用窗纱做成10cm×10cm的小兜,留口。
钓组选择:4.5米轻便手杆一支,5号白色浮漂一支,3号主线2.5号子线。5号钩。选择粗线是因为钓翘壳鱼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大花鲢。
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可以出发了,在天黑前到达湖边选好钓位。
钓位选择在开阔水域,水深1.8----3米。选好钓位后开始找底调漂,因为要钓浮所以可以把漂调的高一些。找到底后把漂下调20cm,也就是钓钩至水底间的距离是20cm。
照明灯的安装:为防止小虫骚扰把灯放在距身体1米远的位置,用支杆把灯头挑高,(距地面0.5---1米)。
天黑后开灯对着浮漂,灯光应照在浮漂与杆头之间,距浮漂0.5米的地方。然后拿出晒过的
虾米装入用窗纱做成的小兜中,在放入一块小石头,封口后扔到钓点中。取出剪好的虾米先
化冻一部分。大约20分钟后将化冻的虾断挂在钓钩上,要漏出钩尖,抛到钓点,钓钩完全
到位后大约10秒钟的时间如果无鱼吃,就把漂往回带大约10cm,在等10秒,如果无鱼咬
钩再往回带10cm,如此反复操作,等把漂带出灯光外后,在提杆把钓饵抛入钓点,俗称逗
鱼。只至有鱼咬钩,鱼吃食的标准动作是黑漂或泛漂,也有半空截杀。
❾ 吃笋壳鱼有何好处
笋壳鱼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17.83±0.09)%,粗脂肪含量(0.25±0.02)%,水分含量(78.12±0.11)%,粗灰分含量(1.07±0.0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4.02±2.68)%(干样百分比),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29.34±1.17)%,占氨基酸总量的39.63%;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66,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6.12±0.84)%(干样百分比),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2.24%、4.74%,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泰国笋壳鱼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9)笋壳鱼皮肤怎么会变白色扩展阅读:
形态特征:
亚马逊笋壳鱼头大而尖扁,体形略延长、粗壮,中后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口上位,上、下颔齿多行,齿细小。眼小而高。体被栉鳞。腹鳍分离,背鳍Ⅶ,8~9,分为前后两个,胸鳍大,臀鳍较小,尾鳍圆形。其外部形态与泰国笋壳鱼相近,但其体色偏黑,体侧无斑纹,体色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
❿ 鱼身上长白毛怎么办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鱼身上长白毛是患了水霉病,也叫白毛病。原因是真菌感染造成的。最简单的治疗办法就是给水加温的同时下杀真菌的药。
大部分的鱼药是杀细菌的,但是,专治水霉的药里面一定要杀真菌的成分,比方说:水杨酸。特别简单,直接某宝(市场)买专治“水霉病”的成品药,按剂量来。同时保持水温>25℃以上。
一般在三天左右,会有明显改善。
(10)笋壳鱼皮肤怎么会变白色扩展阅读:
鱼长白毛的原因:
1、水温都不会太高,一定不会超过20℃,初秋降温的时候是高发期,毕竟这个时候秋高气爽。
2、鱼身上肯定有伤口。霉菌孢子会寄生于体表的伤口,这就是水霉孢子找到了靠山,体现它的腐生性。如果没有伤口,就算哪哪都是孢子,鱼也不会得水霉病。
水霉病适合的水温是10-15℃,而且是通过孢子无性繁殖。水温超过25℃,繁殖力明显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