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回族主食是什么
回族的主食,由于受地域的影响和所产食物原料的不同,其制作方法丰富多采,各具特色。米食的制作方法简单,花样较少,一般有白米、黄米、小米、玉米、高粱米,分别制作干饭、粘饭、稀饭等,还有白米与黄米混合作的干饭、粘饭,回族也称“二米子饭”。回族的米食最有特点的是肉米子粘饭、肉粥、切糕。肉米子粘饭,有用黄米做的,也有用白米做的。一般将肉了加葱段、调料一起炒熟并加适量水,水开后下米煮成粘饭。熬羊肉粥,一般用煮肉的汤加水。水烧开以后先下脱了麦膜的麦仁,后下大米或黄米并加调料,最后将煮熟的羊肉切成肉丁放进去或将羊肚、肺、
馓子
馓子也是回族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馓子源于中国汉族的饮食文化。早在汉代即以糯米煎制,分为盘馓与酥馓,名曰“寒具”,后来出现了“膏环”、“环饼”、“捻头”等别称。早在明代,北京的回民就开始吃油炸馓子了,之后回族聚居的甘肃、宁夏、云南、四川、河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都有了吃馓子的习俗。
当回族给亲友拜节时,要拿馓子送礼,家里来宾客时要端上馓子和盖碗茶招待。回族的馓子股细条勾,焦酥香脆。一般在面粉里放入适量的碱溶液,并加入红糖、蜂蜜、花椒、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再加进鸡蛋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放在盆中醒一会儿,当油锅热时,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伸长,套在筷子上下锅。四川、河南、宁夏、甘肃、青海等地的回民做馓子时,把面搓成均匀的长绳,对头折两个来回成八股,用手将两头捏在一起,即可放入油锅,炸出的撒子色黄、味香、质脆。
回族的麻花,制作也很精细,品种多样,有蜜麻花和淡味脆麻花两类。脆麻花又可分为三股麻花、绳子头麻花、大麻花、果料麻花、芝麻麻花、芙蓉麻花等等。这些麻花的原料成份略有不同。
酥合子也是回族传统的油炸食品。源于清宫御善房,后流传到北京街头。其制作方法为:用清油、水将面合成油酥面,擀成若干小张,再将白糖或红糖、果料、面粉、清油合成糖馅,用面皮包上糖馅,捏成合子形,入油锅炸熟即成,外酥内软,色泽金黄。
糖卷果、咸卷果
卷果分甜、咸两种,在面粉里掺入红枣、山药、桃仁等为甜卷果,用牛、羊肉作馅,加葱、姜、盐和淀粉为咸卷果,卷果一般制成长条,下油锅用文火炸熟即成。
油糕俗称“热粘糕”,是一种糯米或粘黄米、谷米糕。其制作法;是将糯米或黄米、谷米磨成面粉,合成面团,分成若干小剂,揉成圆形,上笼蒸熟后,再用清油煎炸至深红色后捞出。
回族还喜欢炸制油酥花茧、油酥脆花,以及各种花花、油圈、烫面炸糕、炸春卷、卷煎饼、油炸江米面麻团等等。
(二)馄馍、干粮模及其烙蒸食品
烧饼
具有回族风味的烙、蒸、煎、烤等食品品种较多。比较驰名的有宁夏回族的馄馍、干粮馍;甘肃平凉回族的锅盔;黑龙江宁古塔等地的干面馒头,戗面馒头;北京的开花卷,豆沙烧饼;甘肃临夏回族的小花卷;陕西的煎饼;河南、河北的咸酥烧饼,甜咸烧饼,以及整个北方回族盛行的糖火烧、咸火烧、肉火烧、烧麦、糖酥馍等等。
锅盔
甘肃平凉等地的干面锅盔,跟同心干粮馍的制作法一样,但锅盔中间薄,边上厚,平均厚度 2寸以上。每个锅盔约二至三斤重,保存时间较长。宁夏回族的花卷内喜欢加入香油、香豆子菜,吃起来有一股香料味。甘肃临夏的回族则在做花卷时用黄芪,这种香料对人体有滋补作用,既好看,又好吃。
油旋子,俗称叫花子抖皮袄,为回族烙饼中的佳品。作法为用凉开水发面,加入适量苏打揉匀,港成饼,抹上清油、洒上香豆粉和干面粉,卷成圆卷,切成若干份,擀成小圆饼,上面再涂上清油入锅烙熟即可。
蒸糕,是回族传统蒸货类中的佳品,多用于小孩满月和抓周。做法是将发酵面擀成直径依次相差一厘米左右的三个面张,分别抹清油和香豆粉、面粉,由大到小层层垒放,在第三层上用面制作九朵牡丹花,花心一般饰有红枣、樱桃、葡萄干等。“九朵牡丹花”取“久”之意。红枣、葡萄干、樱桃等象征生活甜蜜。
回族的小笼包子、烧麦、馅儿饼因各地使用不同的馅子和佐料,味道也不同,各有其特色。如北京回民的肉火烧外焦里嫩,味道酥香。
拉面、揪面、手擀面及其煮货
回族的面条、面片做法多样,名目繁多。如甘肃兰州回民的牛肉拉面,宁夏同心县的揪面,吴忠的炒糊饽,西海固地区的米蒿子长面,银川的羊肉臊子面,陕西回民的刀削面,新疆回民的拉条子,辽宁黑龙江等地回民的抻面、油拉面、水拉面等。
宁夏回族的米蒿子长面,也叫“过桥面”,主要讲究和面、刀工和臊子汤。这种面和面时要适当加进一些米蒿子面粉,以利面筋味香。回族在招待远方来客或在喜庆的日子时做这种面。如农村新娘子到婆家的第一天晚上或第二天晚上,要亲自做一次长面,这也是亲戚和婆家人检验她的锅灶能力如何的标准。回族吃这种长面,一般每人端一碗羊肉臊子,把长面捞到臊子汤里吃,所以也叫“过桥”面。过去农村有些青年定婚或结婚后,女婿去看丈母娘,丈母娘都要做这种长面,同时还要打上两个鸡蛋,鸡蛋窝在下面,面捞在上面,表示丈母娘喜欢女婿。农村回民每年新麦子下来后,还做凉拌长面。
炒揪面
宁夏同心的炒揪片,也是很有特色的。当把面揪到锅里后,另用一个炒锅倒适量胡麻油,将新鲜羊肉丁下锅烧干水分后,放入少量的大辣椒、蒜片、葱丁、黄花和调料,接着把面捞到炒锅里翻炒入味,最后少加鲜汤倒盘子里。回族炒揪面之所以好吃,一是面揪的好,又筋又滑;二是羊肉新鲜;三是用碟子不用碗,因碟子浅,揪面不宜粘结,保持面的筋韧度。
陕甘宁青回民的剁荞面和荞面饸饹,特别受欢迎。剁荞面,手艺要高,一般要手持两头有柄的剁面刀,双手操作。饸饹不用人擀面,而是用一种木制的床子压面,回族俗称“饸饹床子”,这种模具压出来的面与粉条一般粗细。回族群众无论吃剁荞面或是吃荞面饸饹,也要炒上羊肉臊子,把面捞到臊子里吃。
炒糊饽
炒糊饽,也叫“胡拨”。是回族传统的风味面食。相传在唐朝就流行在长安一带。现在西北地区仍很流行。糊饽是将热水和面烙熟的薄饼切成细条,上锅将新鲜肉加花椒、大料、茴香、干姜以及葱、蒜、辣椒面等调料炒熟时,置入切好的薄饼条翻炒,并喷上肉汤或水,盖上锅盖焖至汤干时,撒上香菜、韭黄、蒜苗等即可。
鱼儿钻沙,回族传统夏季食品。俗称“米和面”。即用小米和面条混煮的面食。夏天多食面易上火,而在面条里加上小米,即可中和。
(四)油茶及其流食
油茶,回族俗称“肉面子”,是回族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先准备好优粉面,再将羊肉或羊油切成肉丁。炒时将油、肉、面粉、盐等佐料依次下锅,用小火将面炒到颜色由白变黄即可。吃肉面子的时候,在碗内或缸子内放肉面子,然后用开水冲一下即可。
回族的油茶,色黄味香,冲后碗内没有疙瘩。一般可保存二至三个月不变质,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发霉。回族不仅出门带油茶,平时吃早餐时有的也吃油茶,有的回族在斋月封斋时来不及做饭或怕麻烦时,就用油茶代替。
甜醅
甜醅,是流行在北方回族中的传统食品。其特点是甘甜味美,解渴消暑,提神开胃。其制法是将莜麦或青稞的茸毛搓洗净,放在锅内加水烧开,再用文火煮至莜麦或青稞粒开口为止。待凉后将甜醅曲均匀地搅拌在一起装入瓦盆,放到热处,发酵至色明味甜时即成。吃时,盛在碗内与凉开水混合。
回族还喜欢食酸汤,早在元代就流行酸汤,当时的酸汤制法:乌梅不拘多少,加糖醋熬烂去滓核,再入沙锅,下蜜,后擂烂松仁、胡桃酪熬之,胡桃见乌梅醋必黑。现在回民做酸汤因地区不同,出现不同的酸汤做法。
北方回族在感冒有病时,还喜欢吃白面粥,回族俗称“拌汤”,即把面粉用冷水搅拌搓成面絮絮和小面疙瘩,然后下到滚水中,吃时加点醋和盐,青菜或咸菜即可。
『贰』 回民菜必点的菜
在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等10个少数民族普遍具有清真饮食习惯。这种饮食风俗源于伊斯兰教,但随着时代发展已渐变为这些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组成部分。清真食品特指依据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产、经营的含有动物肉类及其衍生物的食品。按照这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清真食品不含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等禁忌物。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地理气候和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清真食品的范围和标准不尽相同,而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征。但可以明确的是,凡不含肉类、动物油脂、乳类成份的食品,不应属于清真食品,比如蔬菜、水果、水、盐等等,也不应冠以“清真”字样,或以清真食品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目录
1 历史发展
2 规范管理
历史发展
作为古汉语词汇,“清真”一词最初与伊斯兰教并无直接联系。早在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有“清真斋欲,万物不可移也”的语句,意为纯净朴实,无尘无染。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宋代词人陆游、辛弃疾,多次在诗文中使用该词,泛指做人的道德标准或高洁优雅。明中期以后,中国的伊斯兰学者以“清静无染”喻指伊斯兰教,并逐渐在中国伊斯兰教领域使用“清真”一词。时至今日,除“清真教”“清真寺”“清真言”等专用词汇外,在我国,“清真”一词单独使用通常专指已转变为相关民族习俗的清真饮食,一般不作限定词使用,亦不等同于国外伊斯兰教“Halal”(即“符合伊斯兰教法的”)。
规范管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实行尊重和保护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切实保障各民族群众的相关合法权利。国家一方面坚持从民族风俗习惯的角度来规范和管理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杜绝“清真不清”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明确禁止将“清真”概念泛化到食品以外的领域,防止出现以扩大出口或其他发展经济的名义,推动“清真产业”“清真行业”的提法和做法,不得借“清真”之名干预群众生活、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民族团结。
在我国,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依法依规开展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目前,我国有的地方制定了清真食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有的地方在其他地方性法规中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专门的条款进行规范,对于进一步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和维护有清真饮食习惯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叁』 回民胡辣汤的做法和配料
主料:牛肉(300克),圆白菜(50克),胡萝卜(30克),豆角(20克),土豆(30克),葱姜(适量)。调料:淀粉(适量),盐和鸡精(2克),浓汤宝(适量),五香粉(适量),花椒粉(适量),料酒(毫升5)。做法1、牛丸制作,准备原料。2、葱姜泡成葱姜水。3、牛肉剁成馅儿。4、加入花椒粉和五香粉各半小勺,盐和鸡精适量。5、加入料酒一大勺,葱姜水适量。6、加入淀粉,直至可以成形。7、搓成长条状。8、用手揉成指甲盖大小的丸子。9、锅中做水,下人牛肉浓汤宝,盐和鸡精调味,当然有牛骨头汤是最好不过的。10、水微开下人肉丸,煮上3分钟成熟即可。11、准备配菜,先下入豆角和土豆,再下入胡萝卜,煮基本9成熟,最后下人圆白菜煮一分钟左右即可。12、加入水淀粉,边到边搅拌,直至非常粘稠,有点藕粉的糊糊状,加入肉丸即可。
『肆』 回族特色小吃
回族的特色小吃有馓子、切糕、羊杂汤还有:驴打滚、艾窝窝、栗子糕、豌豆黄、面茶、糖卷果、牛肉粒、爆肚、牛肉罩饼、羊肉串、羊杂碎、手抓肉、油香、面果子、羊肉泡馍。
资料拓展: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
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伍』 回族的饮食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打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青海省西宁市,回族著名的万盛马糕点影响很大。河北石家庄的金凤扒鸡、保定的马家卤鸡和白运章包子,辽宁沈阳市的马家烧麦,义县的伊斯兰烧饼,陕西的牛羊肉泡馍,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汤圆、绿豆皮、牛肉米粉在当地都很有名气。盛行于宁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套菜驰名全国。“五罗”是指五种炒菜同时上齐,“四海”是指四种带汤汁的菜肴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分别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谥美之词。
日常食品
居住在城市的回族,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馍,或烙饦饦馍配炒咸菜吃,或配腊牛羊肉吃,还有的老人喜欢配炒花生米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馍的人也较多,还有很多家庭喜欢吃饦饦馍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较简单的家常菜,如莲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丝、醋溜西葫芦、辣子炒咸菜、炒辣子酱等。晚餐大多数都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碎面、长面、捞面、笼面等,也吃饺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饼等。 散居在各地农村、山区、牧区的回族,其饮食习俗多受居住地的影响。例如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民,以土豆、荞麦、莜麦、糜子、豌豆为主食,新疆阿尔泰地区回民吃马肉和奶食品,米面食品退居次要地位,这显然是受哈萨克饮食习俗的影响,居住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带的回民,主食与藏民一样,吃青稞、豌豆、三餐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区农村的回族饮食,最有特色者当属民间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 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显示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据统计,回族饮食中,面食品种达60%多,而其他品种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到面粉。拉面、馓子、饸饹、长面、麻食、馄饨、油茶、馄馍等等,经过回族人的制作,都会成为待客的美味佳品,甚至外国人也是一吃为快,好不留恋。 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欢吃甜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阿拉伯穆斯林妇女生下小孩后,用蜜汁或椰枣抹入婴儿口中,才开始哺乳;宁夏回族婴儿出生后,也有用红糖开口之俗。回族著名菜肴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里脊等。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凉糕、切糕、八宝甜盘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饼、糊托等,宁夏回族还把穆斯林的传统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调制面团时,给里边加入蜂蜜、红糖等。 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有关。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鸡鸭鱼等肉,禁戒猪驴骡及凶禽猛兽之肉。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饮食,所以养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又说“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伊斯兰教所倡导的食物,都是佳美的食物。所谓“佳美的食物”,马坚先生解释说,就是纯洁的、可口的、富于营养的食物,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以羊为例,性情温顺,自身洁净,其肉美味可口,同时还对身体有滋补食疗作用。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经常食用羊肉,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
『陆』 回民胡辣汤的做法和配料窍门
回民胡辣汤的做法和配料诀窍,因为他们做胡辣汤直接将鸡放在汤里面。做熬制经做成高汤,然后加入鸡蛋和海带即可。
『柒』 我们是回族灌汤包了怎么做我们两个都是回族
清真牛肉灌汤包灌汤包子与发面包子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定面(相对于发酵面);二是薄皮;三是馅中含汤。灌汤包子的和面方法,用行业术语说,属冷水面团。冷水面团的特点是:色泽洁白,质地细密,筋力大,韧性强,制成成品后,口感爽滑有咬劲。调制面团时,受季节影响,水量和水温都应做适当的调整。一般来说,天气凉、温度低时,加水量要比天气热、温度高时稍多加些水。用水量的基准是500克面粉加约225克水。水温不能超过30℃,否则容易引起面团性质的变化,使面团“掉劲”。冬季用低温水,夏季用纯凉水。有时夏季气温高,即使用冷水也出现“掉劲”问题。老练的行家这时会在和面时加一点盐,以增强面团的筋度,促使面团组织结合紧密。行话说:“碱是骨头盐是筋”,指的就是盐能增强面团筋力而言。另外调制面团时,必须分次加水,如一次加足水,不易对面粉吸水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查。面团揉到光润时,盖上湿布,饧约半小时,揉匀搓条,下剂子,擀成圆薄皮,包入馅子。 制馅的难度较大。过去汉餐的灌汤包子多用皮冻馅,皮冻加热后即形成汤。而清真灌汤包子不能用皮冻,那么如何形成馅中的汤呢?贾志亮通过研究和反复实验,在牛羊肉和骨头中,找到形成馅汤的方法: 第一,骨头汤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胶原蛋白质有较大的溶水性能。因而用骨头汤拌肉馅,其吃水量比水要多;所以加热后有较多的汤汁从肉馅中溢出,就形成汤包中的“汤”。由于肉的鲜味和调味品的味道溶于汤里,故觉汤汁鲜美。 第二,牛羊肉中也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其中的肌球蛋白质和胶元蛋白质一样,都是溶水性的,在有盐的条件下,吸水性增强。为了使馅心松软,鲜嫩有汤,拌馅时要有意保持馅中的水份。当包子入笼,蛋白质受热变性,失去持水性能,产生脱水现象,馅心里自然就充盈着汤汁。灌汤包子因馅料的不同而分为多种,目前,西安清真灌汤包子的品种有羊肉、牛肉、三鲜、鸡肉、素馅等。 灌汤包子的吃法很有讲究,包子上桌后,用筷子夹住包子上口,轻轻摇晃,然后夹起,放进调羹,再咬一个小口,往里轻轻吹风,待汤馅不太烫嘴时,将包子蘸上调料汁再吃!
『捌』 回民的菱角汤怎么做,怎么包
主料:西红柿两个,菱角适量。
调料:食盐3克,葱一小把,生抽少许,白胡椒20g。
步骤:
1.菱角洗净,对开成两片。
2.西红柿去皮后切碎。
3.用少量油爆香葱白,加入西红柿碎翻炒,边炒边用铲子切碎,炒成西红柿酱。
4.加入菱角片炒匀,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煮约10分钟至菱角熟透,加盐、生抽和胡椒粉调味即可。
『玖』 回民手拉面汤料怎么制作,要详细的
煮汤。最好用一个小布袋,把调料包起来,这样锅底不剩料。包起来的调料有,草果,桂皮(少),花椒。中国超市有的卖和生肉一起煮。我用的是国内的那种现成的已经用小袋包好的卤料之后除去血沫,一定要除得很干净,不能换汤,要保留原汤。 然后放白胡椒,很多,像平时炖肉放盐一样,很多,很多。盐是在最后放味精
『拾』 回民粉汤的正宗做法
主料
豌豆淀粉
400g
羊肉
300g
冻豆腐
1块
小白菜
1把
清水
2400g
辅料
盐
1勺
五香粉
1勺
胡椒粉
1勺
香油
少许
步骤
1.将大块羊肉放在足量的水中清煮,打沫后,放花椒、姜皮、盐、葱段,煮熟待用。来客时,取部分原汤,将切好的各色时令蔬菜及切好的粉块放入;
2.豌豆淀粉和水,1:6的比例,放锅里搅匀后,烧开,用勺子不停搅拌防止糊锅,小火煮5分钟后关火;
3.盛碗里,晾凉后,倒扣在菜板上;
4.凉粉切方块;
5.小白菜切段;
6.冻豆腐切块;
7.肉汤中加五香粉,胡椒粉,放胡椒粉以增辛辣;
8.加豆腐块,烧开;
9.再加粉块,烧开;
10.加青菜,盐调味,淋香油;
11.盛碗里即可。
小贴士
将大块羊肉放在足量的水中清煮,打沫后,放花椒、姜皮、盐、葱段,煮熟待用。来客时,取部分原汤,将切好的各色时令蔬菜及切好的粉块放入;
自制的凉粉,切方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