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百科 » 后颈疙瘩痛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后颈疙瘩痛

发布时间: 2021-11-29 07:19:58

A. 脖子上起了一个非常大的疙瘩,很疼,怎么才能消除它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 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 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列举的以上10种疾病原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及时就诊、确诊及鉴别,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平时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脚长疖肿或受伤后发炎,腹股沟处也会觉得疼痛。仔细一摸,会在皮肤下触到一个或几个如蚕豆大小的“小疙瘩”,又硬又痛,那就是淋巴结。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血管内时,淋巴结这个“御敌哨兵”首先对细菌进行还击,以防止“敌人”深入。随着每一个淋巴细胞“吃掉”大量细菌后,它的“肚子”便越来越大,整个淋巴结会肿大疼痛。所以说,淋巴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结还是人体内的一个报警装置,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 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枕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淋巴结转移癌:这种淋巴结很硬,无压痛、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触摸到锁骨上的小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白血病:该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 淋巴瘤: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同时有一些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脏等处的损害。 淋巴结的肿大还可出现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再如过敏反应性疾病及毒虫蜇伤等。所以,对淋巴结肿大不容忽视,特别是发现淋巴结持续肿大时更应及早请医生诊治。 淋巴结肿大可分为疼痛性及无疼痛性两种。疼痛性肿大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时,感染处得到正确处理后即可消除。引起无痛性肿大的疾病往往较顽固且难以发现,危害较大。一般多见于结核菌感染、淋巴瘤、肿瘤转移至淋巴结、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在比较表浅的特殊部位才可触及。如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时在乳房周围及腋窝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正确的触摸方法是:将食指及中指并拢,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触摸,若感觉到皮下有圆的、椭圆的、或条索状,有鸡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结节时,应立即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诊断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自然防卫组织,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浅表的淋巴结群存在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膝盖后面以及耳朵前后。 孩子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肿大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头部感染会使耳朵后的淋巴结肿大;手或手臂感染会使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脚和腿部感染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孩子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母亲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这一部位,带孩子让医生检查后才能放心。 以大多数人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不过假如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你就 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肿瘤、囊肿或甲状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性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疹断。

希望采纳

B. 脖子后面长个硬疙瘩,按压疼

你好!我分析你这是皮下囊肿的可能性比较大,是由于炎症刺激引起的结果,可以做个热敷,外用点百多邦治疗

C. 脖子后面长了一片疙瘩 疼

痱子或湿疹去医院看,

D. 脖子后面起个筋疙瘩,很疼,怎样能好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可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于青年人,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有哪些 1. 颈型: 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特征是颈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神经根型: 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减弱,有时连拿杯都觉得没有力,病情严重时,整夜疼痛难于入睡。 3. 椎动脉型: 病人的征状是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 胸痛。每次眩晕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 4.交感神经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长期从事财会、写作、打字、办公室等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 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在坐姿上应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臀部和背部要充分接触椅面,双肩后展,两肩连线与桌缘平行,脊柱正直,两足着地。将桌椅高度调到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的最佳状态,使目光平视电脑屏幕,双肩放松。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屈或过度后仰,以减轻长时间端坐引起的颈部疲劳。 1. 坐姿正确 : 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确,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办公室工作者,还应不时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 2. 活动颈部: 应在工作1~2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使得颈椎关节疲劳得到缓解。 3. 抬头望远: 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4. 睡眠方式: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低。枕头:中央应 略凹进,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对着头颈部吹冷风。 5. 避免损伤:避免和减少急性颈椎损伤,如避免猛抬重物、紧急刹车等。 6. 防寒防湿: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时受风寒侵袭。颈椎病患者常与风寒、潮湿等季节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冬季外出应戴围巾或穿高领毛衫等,防止颈部受风、受寒。 7. 预防感染:积极治疗颈部感染和其他颈部疾病。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1.按摩百会 : 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最高处正中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功效:健脑宁神,益气固脱。 2.对按头部 : 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功效:清脑明目,振奋精神。 3.按揉风池: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颈后两侧凹陷处),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功效:疏风散寒,开窍镇痛。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4.拿捏颈肌: 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功效:解痉止痛,调和气血。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5. 按压肩井: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行。功效:通经活络,散寒定痛。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6.按摩大椎: 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按摩大椎穴(位于后颈部颈椎中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各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功效: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7.对按内、外关: 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掌横纹以上2寸,两肌腱之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内关穴对面),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功效:宁心通络,宽胸行气。 8.掐揉合谷: 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神。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9.梳摩头顶: 双手五指微曲分别放在头顶两侧,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动作20~30次。功效:提神醒目,清脑镇痛。 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 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1. 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 30次。2. 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3. 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 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4. 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5.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 力,互相抵抗5次。6. 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建议你用外敷膏药,也可以直接咨询专家

E. 颈部长了个疙瘩很痛是什么

可能发炎了.服些消炎药/

F. 后颈头发根部及皮肤有疙瘩并且痒触碰还痛是怎么回事

你好,后颈发际起疙瘩考虑毛囊炎的可能性比较大,要及时消炎治疗,防止感染扩散。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口服治疗。

建议:毛囊炎的局部治疗:碘酊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百多邦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口服复合维生素。

G. 脖子后面长了个肿块疼

你好!
你可以放心,没有任何肿瘤可能在短时间内长那么大。应该是炎症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吃点普通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如果肿块不消退或者持续长大,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为了放心也可以去做个淋巴结活检。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需担心。
祝好!

H. 脖子后面疼,摸着有疙瘩,会咯咯响

少看电脑,少看手机,多做活动,现在这种毛病大多都在年轻人身上

I. 脖子后面长了个小疙瘩,一碰很疼,是什么

估计是皮下脂肪瘤,去医院找个外科大夫看看,做个小手术,切了他,一般就没事了

J. 肩部突然起了很多小疙瘩疼痛,后颈部疼痛,头晕,为什么

这种情况要注意预防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另外由于出现了颈部疼痛或头晕的症状,我认为考虑存在颈椎病的可能性比较大,最好同时进行颈椎的ct的检,查看是否存在颈椎间盘突出。近期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头枕的高度需要控制在8到12厘米之间,切记超负荷劳累,由于出现了肩部皮肤疼痛的症状,要注意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来更换,查看是否存在皮肤过敏的症状。近期要注意清淡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类的食物,防止症状进一步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