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夏的海拔是多少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2000米以下 南高北低 最高点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
2. 内蒙古最高的山是什么山有多高
内蒙古自治区最高峰是阴山的呼和巴什格(2365m)
位于巴彦淖尔盟 乌拉特后旗 巴音布拉格镇 呼勒斯乃阿木
3. 针叶林只分布在贺兰山东坡的原因
落叶松喜欢阳光充足而较干旱的环境,森林常较稀疏而阳光直达林下,冬季落叶后林下更是充满阳光,因此落叶松林是典型的“明亮针叶林”。
落叶松的根系较浅,可以在永久冻土上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是生活在最严酷环境中的森林。我国大兴安岭的森林就是东西伯利亚的兴安落叶松林的延伸。
特征
寒温带的针叶林又叫泰加林,泰加林原是指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针叶林,现在泛指寒温带的针叶林。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地区,泰加林几乎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分布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欧洲-西伯利亚的泰加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纬度几乎跨了半个地球。
由于跨度太大,欧亚大陆的寒温带地区在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等有所不同。最西部的北欧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年温差较小,泰加林只分布在接近北极圈的遥远北方,树木主要有云杉等较喜阴湿环境的树种。
4. 贺兰山地理构造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1]
贺兰山山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贺兰口、苏峪口、
贺兰山
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带西夏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有西夏陵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沙湖风景区。贺兰山东南端为青铜峡,峡谷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现建有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贺兰山西侧有内蒙重镇巴彦浩特,蒙古语为“富饶的城”。[1]
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类型较简单,植被覆盖度低,为野生动物提供的食物很有限,不能满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而马鹿、岩羊喜食的灌木枝叶和草本植物在贺兰山主要有小叶金露梅、绣线菊、虎榛子、忍冬等,由于野生动物的长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场的沙化。[2-3]
贺兰山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构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断层。地貌上看,贺兰山西侧平缓,而东侧陡峭险峻,有大量露出地表的断层,东侧与银川平原垂直落差根据2010年统计可达2000米。贺兰山北部以花岗岩为主,由于接近乌兰布和沙漠干旱少雨,所以物理风化强烈,贺兰山主体在贺兰山中部,山势陡峭,山体庞大,海拔较高,一般在2000-3000米之间,主峰敖包疙瘩就在贺兰山中部,海拔3555米,贺兰山中部东西宽度可达50公里。贺兰山南部山势相对和缓。有汝其沟、大水沟、小水沟、贺兰沟、插旗沟、苏峪口沟、三关口沟等50多条沟谷,沟道成V型,下部较为宽阔,沟底砾石遍布,沟口一般是碎石遍布的洪积扇。[2]
贺兰山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化石也比较丰富。自古生代至第四纪地层大都完备,仅缺失晚粤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积。前寒武纪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与麻岩片石英岩均有出露,见于柳条沟、大武口沟等处。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砂岩、页岩发育良好,分布普通。上古生界则以石炭与二迭系地层同等发育为特点,见于石炭井、苏峪口、石嘴山等地,以页岩、砂岩等为主,并含有煤层。中生界三迭系地层广泛分布,侏罗系次之,前者以砂岩、砾岩、页岩为主,为组成山体的主要地层;后者主要见于汝箕沟、古拉本等地,以各种砂岩为主,为本山区主要产煤地层之一。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都不发育。在山前地带和山间低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系冲积洪积、风积物和山麓堆积物等。[5]
依照地形上来看,可以约分为三段:北段为壮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岭狭窄。三关以北属之。三关至野猫子山为中段,地势平坦,孤山远布,为老年期之地形。野猫子山以南,在广阔的平顶山中,常有狭深的山谷,显为另一侵蚀循环的幼年期地形。贺兰山的地层,大部为华北式的,就是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所含化石,完全与华北所见地层相同。[6]
北段东坡山体根据2010年统计最宽处21公里,海拔不超过2000m,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边际有少量沉积岩,物理风化强烈,形成球状风化地貌,北部接近乌兰布和沙漠。[5]
中段是贺兰山主体部分,海拔3000m左右,最高峰沙锅洲即在此段中
贺兰山脉白雪皑皑
部偏南处。这里山体庞大,地势陡峻,峰峦起伏,峭岩危耸,沟谷下切很深。海拔2000m上下有一段相对较平缓的山坡,出现小型山沟洼地或山间台地,山坡风化物较厚,甚至出现小型山间积水洼地。中段东坡南狭北宽,2010年统计时最宽处21公里,以苏峪口为界,向南宽度不足14公里,山势较为和缓;向北则山体较宽,一般大于14公里,到汝箕沟一带可达20余公里。这是古生界末期以后中生代的地层发育,有优质煤炭资源。[5]
贺兰山东坡沟道极为发育,多数自西向东延伸,呈梳篦状分布,自三关口至苦水沟之间有沟道21条,概属黄河水系的外流区,其中最大者为大武口沟,集水面积为574平方公里。沟道一般在中、上部下切较深,呈“V”字形,沟道下部则较为宽阔,砾石遍布谷底。[5]
贺兰山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坡陡峭,山势雄伟,高差较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从而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截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也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使得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成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是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分界线。[1]
贺兰山的地质历史长达20亿年。20亿年的地质演变,不仅让贺兰山由一片汪洋挺拔为一座奇特的山脉,而且还留下了众多的矿藏资源。
距今约15.5亿年的中元古界,贺兰山地区断裂为大海,海底沉积了
莽莽苍苍的贺兰山脉
火山爆发时厚愈万米的碎屑岩,形成了贺兰山优势矿种——石灰岩。这种岩石,质密坚硬,有着‘贺兰山脊梁’的美誉。另外贺兰石、硅石,还有宁夏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微体古孢子也是那段时期的产物。
7亿年前的震旦纪,贺兰山地区出现了宁夏最古老的动物,在苏峪口至樱桃沟一带的山路上,捡到这样的一块蠕虫动物化石其实并不困难。震旦纪之前,贺兰山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大冰期,这时的海底地形崎岖,高差悬殊,气候寒冷,所以在山麓海滨发育冰川,并且形成了一系列与冰川作用有成因关系的贺兰山震旦系。
震旦纪大冰期结束后,气候开始变暖,生物也开始繁盛起来,曾经统治整个海洋的三叶虫就生活在那个时期。海侵作用将一些海洋生物的尸体带到了浅海区,动物尸体里的一种重要的有机物——磷和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了磷的化合物。那时候,苏峪口地区是一片浅海,但海水动荡不止,海洋生物的尸体在地层沉积不牢。苏峪口地区形成的磷矿层很薄且储量有限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5. 贺兰山为啥叫鬼山
数千年来,贺兰山总是与战争、悲壮和苍凉等字眼联系在一起,高大狰狞的高山并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由于埋葬了太多将士,有人也把贺兰山称为“鬼山”。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
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5)敖包疙瘩扩展阅读
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是宁夏平原西部屏障,最高峰3556米,平均海拔2000多米,巍峨壮丽,树木葱郁,青白如骏马,北方称骏马为贺兰,故名。山上林木蔽空,泉水潺潺,景色秀丽。在位于银川平原和内蒙古草原之间的贺兰山中部,还辟有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内集中有我国西北少有的大面积云杉林,约有15万亩,十分珍贵。丛林深处,还建有一座占地30多顷的养鹿场。保扩区内2000米以上高山处,阴坡生长有成片的油松林、云杉混交林,而在2400米的高山阳坡上,则生长着浅绿的山杨林或山杨、云杉混交林。
密林中劲风飒飒,松涛阵阵,犹如钱潮汹涌澎湃。“万壑松涛”与“贺兰睛雪”乃塞上奇景。
6. 中国有哪些山川
1:西藏: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境内。
2:新疆:乔戈里峰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在冬季攀登成功的8000米级独立山。
3:四川: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耸立于群峰之巅。
4:青海:布喀达坂峰,又称新青峰,位于昆仑山中段阿尔格山东端与博卡雷克塔山西头交接处,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境内,为新疆、青海的界山。
5:云南:梅里雪山,是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云岭乡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
6:甘肃:团结峰,祁连山脉最高峰, 亦为甘、 青两省边界上最高峰。
7:台湾省:玉山,位于台湾省中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2.3公里,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8:陕西: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
9:宁夏:贺兰山脉主峰敖包疙瘩位于银川西北,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
10:内蒙古:贺兰山脉主峰敖包疙瘩位于银川西北,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
11:湖北:最高峰神农顶是大巴山东延的余脉,是大巴山脉的最高峰,也为华中地区最高的山峰,号称“华中第一峰”。
12:山西: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忻州市五台县。
13:贵州:主峰韭菜坪位于毕节市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为贵州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同时是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野韭菜花带、全国仅有的野生韭菜花保护区。
14:河北: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蔚县与涿鹿县交界处,是太行山的主峰,小五台山有5处制高点。
15:重庆:阴条岭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属于秦岭山系大巴山脉,是重庆市境内海拔最高点。
16:吉林:中国侧最高峰为白云峰,为中国辽东地区第一高峰。
7. 贺兰口的历史
“贺兰”一词据说是蒙古语“赫兰”的转音,其意为“骏马”。贺兰山一词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书·北狄匈奴传》 ,西晋太康五至八年(公元284—287年),由北迁内地的匈奴人约有十几万人,“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这十九之匈奴部落中,有一支叫“贺兰部”,随后这个氏族的名字便成了这座大山的名字。
贺兰山耸立于宁夏平原西部,它雄伟、峻峭,是“塞上江南”的天然屏障。几千年来,先后有匈奴、鲜卑、羌族、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居留、放牧。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地图上看贺兰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以山脊为中心,东麓为宁夏境,西麓为内蒙境。东麓和西麓的景色,各有各的神韵,各有各的奇妙。东麓有黄河,一条母亲河从境内横穿而过,有塞上江南之美称。而西麓却是高原、戈壁、大沙漠,有高原驼城的美誉。在明代,“贺兰晴雪”作为宁夏八景之首,留下了诸多题咏之作。如陈德武:“六化飞罢净尘裳,贵富家翁做意悭。满眼但知银世界,举头都是玉江山。严凝藉雪风威里,眩曜争光日色间,独有诗人怜短景,贺兰容易又青还。”清人胡秉正也赋诗曰:“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俯看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神秘的西夏王朝,就建都在贺兰山下。九百多年前,西夏党项族人与宋、金分庭抗礼、割据一方,建立大夏王朝,俗称西夏,疆域至整个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前后持续190年。他们仿汉人设官制,制礼仪,创建西夏文,拥有灿烂的文化。在公路上,就可以远远地看到西夏王陵遗址。西夏亡于蒙古的入侵,蜿蜒在贺兰山的巍巍长城,并没有真正地抵挡得住墙外奔袭而来的铁骑。西夏王陵就是在多次的战火中被蒙古人蓄意毁败的,仅剩下那一个个高起的圆形土堆,寂寞地座落在贺兰山下。残垣断壁、荒漠土冢,宛如西夏王朝的凄美绝唱。西夏文明留给后人的是不可捉摸的遥远、神秘和虚渺。置身其中,耳边竟梦幻般响起铁蹄铮铮,山鸣谷动。而今,战火硝烟已远去,空留王朝千年梦。那个曾经偏执一方的西夏王国,早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和茫茫戈壁中。只有这王陵遗址,在落寞地向人诉说着辉煌的往昔。
穿越西夏王陵遗址附近的三关口西行可达阿拉善的主要旅游景点北寺、南寺,历史上这里的寺庙建筑规模之大、僧侣人数之多、经典制度之完善、宗教级别之高足以和青海塔尔寺齐名。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得天独厚的秀丽风光。在这里观林海,登险峰,游古寺,朝观林海日出,暮看大漠孤烟。
西夏王陵遗址的北边,是“小滚钟口”,俗称“小口子”,地势尤如横卧的巨钟,面东开口,口内三面环山,形似大钟。中有孤立小峰名叫钟铃山,恰似巨钟的铃锤,滚钟口由此得名。这里曾是李元昊的行宫和民国期间宁夏军阀马鸿逵的避暑山庄。入春以后,满坡山花争奇斗艳,沟里泉水淙淙有声。放眼望去,山腰绿荫葱葱,山巅白雪皑皑,此即“贺兰晴雪”景色。口内有众多寺庙古禹王台、兴隆寺、晚翠阁,均为清代所建。这些寺庙楼阁依山临水,随势自然,布局巧妙,错落有致,与山、石、林、泉浑然一体。有台榭飞阁之胜,芳林花径之幽,令人流连忘返。
“小口子”再往北行,走进静悄悄的贺兰口,可以看到上上下下的巨石上,到处镌刻着岩画,有的是用石头对着岩石研磨出来的,像薄纸那样浅;有的是用骨器敲击划刻出来的,像雕塑那样生龙活虎……这些岩画上自天文,下至人文,包罗万象,人物、动物、太阳、狩猎、畜牧、舞蹈、繁殖、战斗……说贺兰口岩画是一部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绝不过分。
关于贺兰山,学术界还有一些争论,据了解,仅以贺兰为名的山,在我国就有好几座,除宁夏之外,山西、河北都有贺兰山。曾有人提出岳飞《满江红》中的贺兰山为河北的贺兰山。理由是岳飞从未到过宁夏的贺兰山,从历史上宋金时期战争的范围、当时南北通道的形胜等论述了河北磁县贺兰山与岳飞的关系,提出岳飞所踏之贺兰山当在磁县的论断。其实不然,宁夏的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边塞诗中,就有许多描写贺兰山的诗篇。唐代卢如弼有诗道:“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以生动形象而凝炼传神的笔墨,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艰苦和半夜激战的生动场景。就连田园诗人王维也写下了“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的诗句。王维是到过宁夏境内的,唐代另一著名诗人贾岛虽然没有到过宁夏,但也慕名写下了“贺兰山顶草,时动卷旗风”的诗句。可见贺兰山作为古战场,是多么的驰名了。岳飞作为一代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对贺兰山不会是陌生的。况且,岳飞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不仅要收复北宋失地,而且要光复他心目中的华夏河山,这就包括汉唐极盛时势力所极的东北,塞外,西北等地,彻底消除来自北方民族的威胁,这种愿望可从“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诗句中看出,这两句诗都有很广阔和极明确的地理所指,那就是位于西北的贺兰山,若指济济无名的磁县贺兰山,与“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磅礴气势颇不相称,因此只有宁夏的贺兰山才有资格代表广阔的中国北方地区。
“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据说,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出许多。敖包疙瘩是蒙古人在贺兰山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祈祷平安,幸福和美好的场所。
8. 贺兰山最高峰敖包疙瘩在什么地方
宁夏银川市向西60公里处
9. 中国3000米以上的山有哪些
我国地势整体上呈西高东低,一般称为三阶梯分布,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区还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一般把最高峰海拔超过3000米以上的山称为高山,海拔如果超过5000米,就称为极高山,海拔在1000米以上3000米以下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就称为低山。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那么,拥有海拔超过3000米以上高山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哪些呢?一共有几个?
因此,我国只有12个省份拥有超过3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6个组成西部青藏高原的省份拥有超过5000米的极高山,还有6个就直接下降到只拥有3000多米的高山,其中处于东南海岛的台湾省拥有的玉山接近4000米,是除青藏高原外的我国最高山峰,这个比较特别和出人意料。
10. 贺兰山的地质地貌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贺兰山山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贺兰口、苏峪口、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带西夏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有西夏陵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沙湖风景区。贺兰山东南端为青铜峡,峡谷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现建有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贺兰山西侧有内蒙重镇巴彦浩特,蒙古语为“富饶的城”。
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类型较简单,植被覆盖度低,为野生动物提供的食物很有限,不能满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而马鹿、岩羊喜食的灌木枝叶和草本植物在贺兰山主要有小叶金露梅、绣线菊、虎榛子、忍冬等,由于野生动物的长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场的沙化。
贺兰山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构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断层。地貌上看,贺兰山西侧平缓,而东侧陡峭险峻,有大量露出地表的断层,东侧与银川平原垂直落差根据2010年统计可达2000米。贺兰山北部以花岗岩为主,由于接近乌兰布和沙漠干旱少雨,所以物理风化强烈,贺兰山主体在贺兰山中部,山势陡峭,山体庞大,海拔较高,一般在2000-3000米之间,主峰敖包疙瘩就在贺兰山中部,海拔3555米,贺兰山中部东西宽度可达50公里。贺兰山南部山势相对和缓。有汝其沟、大水沟、小水沟、贺兰沟、插旗沟、苏峪口沟、三关口沟等50多条沟谷,沟道成V型,下部较为宽阔,沟底砾石遍布,沟口一般是碎石遍布的洪积扇。
贺兰山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化石也比较丰富。自古生代至第四纪地层大都完备,仅缺失晚粤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积。前寒武纪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与麻岩片石英岩均有出露,见于柳条沟、大武口沟等处。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砂岩、页岩发育良好,分布普通。上古生界则以石炭与二迭系地层同等发育为特点,见于石炭井、苏峪口、石嘴山等地,以页岩、砂岩等为主,并含有煤层。中生界三迭系地层广泛分布,侏罗系次之,前者以砂岩、砾岩、页岩为主,为组成山体的主要地层;后者主要见于汝箕沟、古拉本等地,以各种砂岩为主,为本山区主要产煤地层之一。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都不发育。在山前地带和山间低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系冲积洪积、风积物和山麓堆积物等。
依照地形上来看,可以约分为三段:北段为壮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岭狭窄。三关以北属之。三关至野猫子山为中段,地势平坦,孤山远布,为老年期之地形。野猫子山以南,在广阔的平顶山中,常有狭深的山谷,显为另一侵蚀循环的幼年期地形。贺兰山的地层,大部为华北式的,就是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所含化石,完全与华北所见地层相同。
北段东坡山体根据2010年统计最宽处21公里,海拔不超过2000m,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边际有少量沉积岩,物理风化强烈,形成球状风化地貌,北部接近乌兰布和沙漠。
中段是贺兰山主体部分,海拔3000m左右,最高峰沙锅洲即在此段中部偏南处。这里山体庞大,地势陡峻,峰峦起伏,峭岩危耸,沟谷下切很深。海拔2000m上下有一段相对较平缓的山坡,出现小型山沟洼地或山间台地,山坡风化物较厚,甚至出现小型山间积水洼地。中段东坡南狭北宽,2010年统计时最宽处21公里,以苏峪口为界,向南宽度不足14公里,山势较为和缓;向北则山体较宽,一般大于14公里,到汝箕沟一带可达20余公里。这是古生界末期以后中生代的地层发育,有优质煤炭资源。
贺兰山东坡沟道极为发育,多数自西向东延伸,呈梳篦状分布,自三关口至苦水沟之间有沟道21条,概属黄河水系的外流区,其中最大者为大武口沟,集水面积为574平方公里。沟道一般在中、上部下切较深,呈“V”字形,沟道下部则较为宽阔,砾石遍布谷底。
贺兰山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坡陡峭,山势雄伟,高差较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从而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截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也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使得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成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是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贺兰山的地质历史长达20亿年。20亿年的地质演变,不仅让贺兰山由一片汪洋挺拔为一座奇特的山脉,而且还留下了众多的矿藏资源。
距今约15.5亿年的中元古界,贺兰山地区断裂为大海,海底沉积了火山爆发时厚愈万米的碎屑岩,形成了贺兰山优势矿种——石灰岩。这种岩石,质密坚硬,有着‘贺兰山脊梁’的美誉。另外贺兰石、硅石,还有宁夏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微体古孢子也是那段时期的产物。
7亿年前的震旦纪,贺兰山地区出现了宁夏最古老的动物,在苏峪口至樱桃沟一带的山路上,捡到这样的一块蠕虫动物化石其实并不困难。震旦纪之前,贺兰山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大冰期,这时的海底地形崎岖,高差悬殊,气候寒冷,所以在山麓海滨发育冰川,并且形成了一系列与冰川作用有成因关系的贺兰山震旦系。
震旦纪大冰期结束后,气候开始变暖,生物也开始繁盛起来,曾经统治整个海洋的三叶虫就生活在那个时期。海侵作用将一些海洋生物的尸体带到了浅海区,动物尸体里的一种重要的有机物——磷和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了磷的化合物。那时候,苏峪口地区是一片浅海,但海水动荡不止,海洋生物的尸体在地层沉积不牢。苏峪口地区形成的磷矿层很薄且储量有限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