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百科 » 南阳疙瘩方言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南阳疙瘩方言

发布时间: 2021-03-03 03:31:13

『壹』 南阳方言的人体部位

呼鞋顶儿---囟门
眼粘毛---睫毛
胳牢肢儿--腋窝
叠肚--直肠
膊牢盖儿-膝盖
耳根儿--耳朵
后座子---屁股、臀部
裸持股--脚踝骨
倒签皮---手指甲上方的倒刺皮
壳廊子--胸腔
肋巴---肋骨
捶头--拳头
鼻饹馇--鼻屎
耳似-耳屎
浓鼻沆---一直流鼻涕
圪蹴--蹲
解大手、屙屎-拉屎
小手-撒尿
喝汤---吃晚饭
蒸面条--卤面
肚摩脐儿--肚脐
毛尾---体毛
小虫儿----扁桃体 贼星:流星;铁掀,铁锹;冷子:冰雹;屎布:尿布;呈子:状子;洋油:煤油;坑:池塘;门面:商店铺子;胰子:香皂;大氅:棉大衣;后园:厕(chai)所;布袋:容量为50千克以上的长袋子;碓古舀儿:石臼;电把:手电筒;袼败:用细麻和面糊制成的做鞋底的原料;粿子:糕点的通称;黄香:松香;马扎儿:小凳子;末子:碎土,碎屑;灶火:厨房;瘴子:雾;蒸馍:馒头;油馍:油条。朴(po三声):椅子;三轮儿:三轮摩托车
在以上我们对南阳方言的举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南阳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南阳在历史上的地位,决定了南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错综复杂的关系。南阳方言词汇丰富多彩,表情达意准确生动,是南阳历史、文化、民俗的活化石,极富表现力。有许多南阳方言词在古书中就能找到。如“不识厌儿”(不知足,贪得无厌的意思),从《左传》中即可找到。如《左传》隐公元年:“(祭仲)对曰:姜氏何厌之有?”厌,就是足的意思,本句话的意思是姜氏有什么可以感到满足的?即姜氏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南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同实异名、同名异实、义项交叉三种情况。 同实异名:同一种客观事项或对象,南阳方言与别的地方的说法存在着不同。例如,薯:红薯(南阳)、白薯(北京)、红苕(四川)、蕃薯(广东)、地瓜(山东)等。南阳、北京、四川着眼于薯的颜色,故分别叫做红薯、白薯、红苕。广东着眼于薯的来源,故有蕃薯之称。山东着眼于薯生长的地方及其形状,故称其为地瓜。 同名异实:在南阳方言与别的地方话语比较中,同一名词概括反映的客观事物不同的情形是存在的。例如,“炒面”一词,在南阳方言中指炒熟的面粉,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则指面条的一种做法,大致相当于炒面条。炒面——炒熟的面粉,常常是南阳民间远行所不可缺少的干粮,至今还流行着这么一句歇后语:“刮大风喃炒面——张不开嘴。”该歇后语的意思是不好意思开口、难为情或有口难辩。此语到外地人耳中则可能产生不理解:刮大风照样可以吃炒面,有什么张不开嘴的?岂不知这个炒面不是炒面条,而是指炒的面粉。把面粉炒成黄褐色,香气四溢,色香味俱全,便于贮藏和携带。但由于是粉状,食用时,出口气就可能吹得炒面飞扬,更不用说刮着大风吃炒面了,所以才会有此说。再如油馍,南阳民间一般是指把面团加油盐后烙成的圆饼,多用未发酵的面做成。这是旧时南阳民间广泛食用的一种食品,因为当时民众生活比较艰苦,来客人时,没有现成的白面馒头,只好临时和面,因来不及发酵,所以多用死面。而现在城市称做油条的食品,油炸,发面,条状,在南阳民间亦叫油馍,虽然二者因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不同而在南阳民间不会混淆,这说明南阳方言有同名异实这一特征存在。 在南阳方言中义项交叉的现象也普通存在。与普通话相比,有些方言词义项多,除了具有普通话词语所有的义项之外,还有另外的义项。有些方言词义项少,普通话有若干个义项,而方言词只有其中部分义项。例如,甜,它除了具有“像糖或蜜的味道,幸福舒适”的义项外,还有一个与“咸”相对的义项:盐含量少。南阳民间若有人说这饭太甜了,不是指糖放得多了,而是指盐放得太少了。 南阳方言中还有些特别的词语,在其他地方的词语中是没有可直接对释的,同为南阳方言中的某些词汇包含着很强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例如,南阳方言中的“没腔”一词,普通话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词语可进行对释,只能解释为“没意思”、“尴尬”等。但这种解释又失去了南阳方言“没腔”的口气、语调、情味等。又如南阳方言“喃”,其含义可解释为吃,但它还包含着“贪婪地、大口地、豪爽地、潇洒地吃”的含义,有着吃者对食物的兴趣、吃时神态、说话者对吃者的或怜或嗔,或喜或讥的感情评价。 “瓦”在南阳方言中,除了名词表示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动词表示盖瓦之类的工作活动之外,还表示跑的姿势,“他瓦着腰跑”,身体前倾,腿脚也极力朝前,腰部微曲,其状如瓦的形体。它可以和其他词如“开”组合在一起成为“瓦开”一词。“瓦开”既指跑的形象神态,又指跑的速度,透露出跑者的神态、速度、形象等信息。普通话中就没有与此相对应的解释。该方言广泛存在于南阳地区的西部邓州、淅川等地。“老掌柜”也是南阳民间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它表示对父亲的称呼,但不是当面称,而是背地称,多流行于城区。“掌柜”一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旧时称商店老板或总管商店事务的人。”老掌柜一词的风行也再一次印证了前文所述南阳民间具有经商的传统。商风盛,店铺自然就多,商家子女背地称父亲为“老掌柜”便顺理成章了。一般人的子女或有想成为商人富贵家庭的愿望,或人云亦云,被商家同化,也沿用了这一称呼。“老掌柜”这个背称,有父亲的含义,也有自豪的情感,但无父亲的书面语体意义。这个方言词的通行范围以及通行的阶层也有一定的局限。这个词在普通话中是没有合适词汇与之对释的。“就窝儿”也是南阳方言中使用得较多的一个词汇,它具有“顺便”、“直接”和“马上”的含义。例如,“如果你来南阳,就窝儿(顺便)到卧龙岗玩玩。”又如,“他一接到通知,就窝儿(马上)去报道了。”在普通话中是没有“就窝儿”这个词的。 南阳方言词汇是一个宝库,我们要研究整理南阳方言,为南阳民俗文化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除广泛使用的词汇外,以上部分词语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情况不同,且很多已经变更。现在的南阳人(很多青少年都使用普通话,说南阳话也不知道那么多词汇)更多的是保留了读音,而大量使用普通话标准词汇。油馍youmò,油条youtiào又有什么区别呢,都被人们使用说出,重要的是乡土乡音还在。

『贰』 南阳方言咋说古时候

南阳方言怎么说古时候,唐河方言“没灶”。

『叁』 最难懂的南阳方言是什么

16、生孩子叫:添娃儿

17、摆小孩满月酒叫:带米面开(客)

18、春节叫:年下

19、那音儿:有一次或者上次

。。。。。。。

应该还有很多,欢迎大家讨论提供;南阳话的特色也是一种民俗文化。

以上内容由【南阳人的头条号:白河白】整理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的成长永远离不开南阳老乡的支持和关注!

有你我们才能做的更好!

『肆』 河南话的方言举例

写法不明的字用X代替。对词汇的注音按照河南话的实际读音,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由于河南话有尖音与团音的区分,所以表中的zi、ci和si不是子、刺和斯的读音,而是际、齐和西的尖音读音,普通话中的相应读音则直接用z、c和s表示。注音后面的数字是音调的调值,没有数字的为轻声。
(左侧汉字并非河南话中的写法)
平展(ping42 zhan)—— 形容东西很平,平坦(一般形容床单、桌布、衣服等)
XX(sí24 qī42)—— 食物有怪味了,变质了
治啥(31 sha31)—— 做什么? / 干什么?
弄啥(nong31 sha31)—— 干什么
X球(xin31 qìu42)—— 傻蛋
瓷器疙瘩(ci42 qi ge24 da42)—— 不可理喻
夜个儿(yer31 ge)—— 昨天
中(zhong24)—— 好、行
得劲(dai42 jin)舒服(河南话中“得”读dai)
顶帮(ding55 bang)—— 结实
安生(an24 sheng24)—— 老实,不乱动
X(kai42或tai42)—— 动词,抓,捉
恁——(nen55) 你;(nen31)副词,那么
冇(普通话发音:mǎo;河南地区发音:māo mōu mō mù 均有)—— 没有(粤语中的冇也来自河南话)
玉蜀黍 (yu31 shu55 shu南阳话叫包谷)—— 玉米
胡嘟(hu42 24南阳话叫包谷渗shenr24)——稠玉米粥
落瓜生儿(luo42 gua shengr24)—— 落花生
俺(an55)——人称代词,我,我们
抪拉——(bu24 la42)用手来回拨弄;(bu42 la)用手擦。例句:他魂不守舍地抪拉着手中的笔。‖他在朋友进屋前赶紧抪拉了一下桌子上的灰。
当故儿(dang24 gu-er42)——故意
当碗儿(dang24 wu er ) ——什么时候
扁嘴 (bian zuen)-------鸭子

『伍』 南阳方言kuozi

貌似指女生

『陆』 南阳方言的概述

南阳方言,属河南方言小片数种方言中的一种,其或以形象,或以意会专,皆不失字之原属义者,如“诳语”曰“吹”,“视”曰“瞅”,“佯视以物”曰“晃”,“性急”曰“毛躁”,“初起”曰“开头”,“本来”曰“压根”,“讨厌”曰“膈意”,“脏”曰“埋迹”等,虽为俗语而实有意义可寻者,此为方言的一大特色。其第二大特色,乃为一音可变数字,如六、禄、陆、绿等,此等文字之读音与京音和普通话相去甚远,诸如此类,不可枚举。南阳为周秦之际经济文化重镇,秦统一了六国文字,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因而许多古音古字古词得以保留于民间至今。南阳又是华中与南楚相沟通之地,文人墨客云集,故而使得相当一部分古词汇在当地民间得以保留,方言中既有浓郁的荆楚风味,也有鲜活的儒学色彩,其生活用语、歇后语、民谣的幽默风趣以及所体现的远古文化的质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柒』 南阳方言的介绍

南阳方言属于河南方言,分布在南阳辖区内的各个角落,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带有华北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

『捌』 学习河南南阳方言

膝盖=菠萝盖儿 小虫---麻雀 中---可以,行

踢拉板儿-------拖鞋 凳子====墩儿ner

捉迷藏====藏(qiang 2)老木 上午 -----前(qiang 2)傍儿

下午 -----后(hu 2)儿傍儿 晚上 -----黑(hei 1)了(liao

灶火()---- 厨房 夜儿黑--------昨天晚上

女儿----闺(gun)女或者妮儿 蹲------搁(ge)就

燕鳖虎--------蝙蝠 老鸹(LAO GUA)=乌鸦

没耳性------没记性 裤叉子-------裤头

肚脐=肚膜脐 蜍串=蚯蚓

讨厌----各(ge)意(应) 噘(jue 2)人-------骂人

蚂寂寥=知了 蝉 揍啥=干什么

撅,擦=滚 干什么=抓里
靠对----捉弄 戏弄 吃马儿=吃奶

蝎会---------壁虎 聊天=拍话儿

不中=想求里美 不粘弦==不行,不中

杂鲜(xuan 3)----滑稽可笑,花样多 ,路数稠

骗人----表人 叫毛”(jiao ma)---有意思

旮(ge)落(lao)”------角落

眼睫毛=眼眨毛 耳跟儿---耳朵

饺子=扁食 蛤(he)蟆(ma)==青蛙

赖毒=蟾蜍 长虫-----蛇

狗筛-----男人的乳房 笨蛋=信球 2球

很长一段时间===== 一蹦子 笨=木囊

愣中=看上了

日决---批评 好说假话的人=日帽
刺瓜---讽刺
。。。
。。。

『玖』 南阳方言与普通话的联系。。区别和联系。

南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中原官话--南鲁片方言,分布在河南南阳辖区内的版各个角落,是人们进行权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带有北方方言的语音特征,与普通话接近。但它又具有南鲁片方言的一些特点。
在语音的声母方面,塞音、塞擦音多存在清音不送气与清音送气之分而无清音浊音之分。大致古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平声字读为送气清声母。其次,在韵母方面,能充当韵尾的辅音较少。古塞音韵尾?-p、-t、-k?逐渐消失,古鼻音韵尾-m、-n、-?只保留-n、-?而没有-m。第三,声调方面,调类数目比较少,没有入声。古平、上、去、入四声中,平、上、去三个声调发展变化情形大致为:古平声字以声母清浊为条件分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仍归上声,全浊声母字则合并到去声中去,古去声字仍是去声。古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去。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古清声母入声字则分派到平、上、去各调类中去。
在词汇方面,有的接近字的原义:如"诳语"曰"吹","视"曰"瞅","佯视以物"曰"晃","性急"曰"毛躁","初起"曰"开头","本来"曰"压根","讨厌"曰"膈意","脏"曰"埋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