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对照一下脂溢性皮炎图片,看自己是否得了此病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6%AC%D2%E7%D0%D4%C6%A4%D1%D7&t=3
2. 鼻子脂溢性皮炎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脂溢性皮炎六招复轻松制搞定
1、注意饮食
脂溢性皮炎患者要切忌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能引起上火的甜食也不能食用。切忌饮酒,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苦瓜、菊花茶、绿豆汤都是不错的降火食物,可在患病期间食用。
2、作息规律
除了饮食之外,作息不规律也会妨碍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患病期间要按时作息,不要熬夜。
3、禁止抓挠
抓挠是脂溢性皮炎继发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切忌不要抓挠,容易引起其他皮肤炎症。
4、外用药物
内服配合外用药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建议使用纯中药的凝甫集力康宝霜,不含任何激素的产品。
5、放松心情
有时候工作压力等情绪紧张时,脂溢性皮炎较难治疗,这时就要自我调节可以出去爬山、游玩减轻压力。
6、患处清洁
头部患者,保持头部清洁,但不要常洗头,一周4次为佳。身上的脂溢性皮炎不要用刺激性的沐浴液和香皂等,可选用婴儿型的,相对刺激为零。
总之,脂溢性皮炎主要是因为精神紧张,护理,饮食等等原因造成。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尽量的避免。平常饮食上辛辣、发性的食物都是不可以吃的,注意作息时间不要经常性的熬夜,炎热季节不要让患处过冷过热的刺激。脂溢性皮炎对外界的温度是比较敏感的。
3. 脂溢性皮炎和酒糟鼻有哪些不同呢
脂溢性皮炎是指在脂漏性区域反覆发作的皮肤炎。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好发内于一容岁以下的婴幼儿、18至40岁的成年人及老年人。常见的脂漏性区域包括皮脂腺分布稠密的部位如头皮、眉毛、鼻侧、嘴边、耳朵及耳后,有时在眼皮、胸前、肚脐及会阴部也会发生,发作时头皮屑呈现大块落屑,其他患部也会有发红及脱皮的现象。
意见建议:你可使用鲁济克炎王治疗,具有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使用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问题的调理和养护。
建议你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快,学会自我调节,快乐生活.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养成每天排大便的习惯
4. 我鼻子上这种脂溢性皮炎已经五年时间了。我一个礼拜清理一次
这个叫黑来头,大多成年自人都会有的问题,具体多久清理要看它长的速度,如果是夏季或者长的比较快,可以5天清理一次,或者7天清理一次,冬季或者比较慢可以10天左右清理一下,平时要做好清洁,不要熬夜或者带妆睡觉
5. 头部脂溢性皮炎图片
近年来应用蛇胆苦柏爽肤洗液治疗成人脂溢性皮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6. 鼻子两侧脂溢性皮炎怎么治疗
到什么程度呢?是干性脂溢那种起皮么?另外,如果是男性,头部有没有出现脂溢版性脱发呢?
难。我权也有。要说去根,得改善生活习惯。包括但不限于合理饮食、合理睡眠、合理运动。
再有就是,洗脸频率要适宜,用的洁面品种要温和。
想外用点药膏什么的也可以,但是只能管一段时间。
还有就是,检测一下血脂这类参数是否异常。
我坚持了几个月健身配合中药调理,体重降了,血脂、血压也跟着降了,连带着鼻子两侧的干性脂溢都好了。
7. 脂溢性皮炎,鼻翼红。
脂溢性皮炎一般症状皮损主要出现在头皮、眉弓、鼻唇沟、面颊、耳后、上版胸、肩胛间区、脐周、外权阴和腹股沟等部位初期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之后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界限比较清楚、略带黄色的暗红色斑片其上覆盖油腻的鳞屑或痂皮自觉轻度瘙痒
可外涂纯中药克炎王
8. 我的鼻子两侧出现脂溢性皮炎怎么治
鼻子两边出现脂溢性皮炎,在治疗方面可以分为口服、外用,以及湿敷的方法。内湿敷可以应用中容药侧柏叶、透骨草、明矾、刺蒺藜、白藓皮、苍耳子、地肤子煎水冷湿敷一天两次,一次二十分钟,敷过之后再外用硼酸氧化锌软膏进行涂抹。通常两边鼻子处还可以寄生真菌感染,所以还可以涂抹萘替芬酮康唑软膏,或者是卢立康唑软膏抗真菌孢子的治疗。在上述治疗期间,如果伴有明显的瘙痒,可以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同时可以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一天三次,一次两片口服,治疗期间避免食用油腻性的饮食,避免大量的饮酒。
9. 脂溢性皮炎症状,谁给个图片
如果不确定疾病,可以来皮肤科检查一下,越早治疗越容易康复。
10. 脂溢性皮炎什么样子的求图
这就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防治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第二,药物内服治疗。可用维生素 B6、 B2或复合维生素 B,烟酰胺等。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第三,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硫磺、雷锁辛、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咪唑类等,可按不同部位不同发病情况选用不同剂型。
注意饮食调节,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吃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心情的愉悦。避免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早期的治疗有助疾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