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水母皮炎会自愈吗
扩展阅读
荨麻疹咽部 2025-05-10 19:24:12
疱疹鉴别方法 2025-05-10 19:17:02
去黄褐斑的简单方法 2025-05-10 19:14:12

水母皮炎会自愈吗

发布时间: 2024-07-20 08:26:17

❶ 福建厦门男孩在海边游泳突遭“电击”!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真相是游泳时被水母蛰伤,得了水母皮炎

男孩与父亲一起在海边游泳的时候,突然感觉严重的刺痛,经检查以后,这个男孩大腿两侧都出现了大片的红斑和丘疹,而且有剧烈的疼痛,而他父亲的手臂上也有同样的皮疹出现,随后父子紧急去了当地的儿童医院皮肤科,医生说是水母皮炎,并不是受到了电击,而是在海水浴场中接触到了水母,经过医生的专业处理父子基本痊愈。

夏季在海水中游泳,接触水母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所以在游泳的时候不要去偏僻的水域,要加强个人防护,而且不能用手直接抓取或者捞取海产物,在海面上遇到水母的时候,不要用手去推移。被水母蛰伤后要尽快就医,可以用淡水冲洗,也可以用10%的碳酸氢钠溶液敷在受伤的部位,并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❷ 厦门一男孩在海边游泳突遭“电击”!男孩的伤势如何

厦门有一个男孩子在海边游泳,突然遭到电击,真的很可怕。目前男孩的伤势已经得到了稳定,但是在当时上岸之后孩子是没有办法站立。相信盛夏时节,有很多人都喜欢带着孩子去海边消暑,看着平静和美丽的海滩,但是也隐藏着很多危险事件。当时这个男孩子在海边游泳,可是突然感觉身体有一种剧烈的疼痛。当父母发现之后,及时给他带到了岸边,发现孩子出现异常。

建议大家在外出游泳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干净的海水,千万不要去偏僻的水域,要做好加强护理。当感觉身体被刺痛,有一种电击感觉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游到岸边。特别是像海滩上这种不明的生物非常的多,大家不要随便去捡,也不能用手去触摸。在下雨的时候像这些野生物就比较喜欢在海边活动,大家就不要去海里游泳。一旦被蛰到之后,要在第一时间科学有效的去处理。

❸ 福建男孩在海边游泳突遭“电击”!男孩的现状如何

这个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之后,父母非常的心马上就把他带到医院去检查了,在经过治疗之后,孩子现在的况也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太多的问题了。有一些人肯定就要好奇了,去海里面游泳为什么会遭遇像电竞一样的感觉呢?难道是因为闪电打雷劈到人了吗?其实并不是这个样睁顷旦子的,在经过观看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小男孩的腿上有很多的红斑悉扰,而且他特别的疼,根本就没有办法站起来。当时他是跟父亲在滨海浴场里面游泳的,但是下去之后没多久他就感觉到这样的疼痛了。

❹ 请问海蛰是什么东西,听说很可怕

海蜇(see jelly) 为海生的腔肠动物,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海蜇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我国习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

海蜇的生活周期历经了受精椧宦蚜褩椄±擞壮镞一螅状幼体枣横裂体枣蝶状体枣成蜇等主要阶段。除精卵在体内受精的有性生殖过程外,海蜇的螅状幼体还会生出匍匐根不断形成足囊、甚至横裂体也会不断横裂成多个碟状体,以无性生殖的办法大量增加其个体的数量。

在近岸海域,这轻柔飘逸的动物,常引起人们极大的好感和兴趣。但是,可千万别下海纵情拥抱这样的动物,其后果和前景大都不是美好的。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其毒素由多种多肤物质组成,捕捞海蜇或在海上游泳的人接触海蜇的触手会被触伤,引致红肿热痛、表皮坏死,并有全身发冷、烦躁、胸闷、伤处疼痛难忍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困难、休克而危及生命。盛夏时节,正是海蜇生长活动的旺季,同时也是渔民在捕捞作业或游人在海滨游泳时易为其蜇伤的发病高峰期。我国沿海各海域均有海蜇分布,种类很多,其所分泌的毒素性质和危害不同。但由于人们个体的敏感性差异,故在海蜇蜇伤后轻者仅有一般过敏反应,重者可致死亡,所以必须注重有效的预防和积极的抢救治疗。

海蜇毒液蜇伤人体后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如海黄蜂水母,刺丝可分泌类眼镜蛇毒,对人类危害最大,蜇伤后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僧帽水母蜇伤人体后,患者多日才能消除伤痛。我国沿海常见有随寒流漂浮于黄海一带的沙海蜇,能分泌肽毒。黄斑海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有一定毒性。真海蜇在黄海、东海、渤海都有,毒性较?4送猓�褂忻骝亍⑾己r氐龋�ǔG嗌�U荻拘越洗笮�?
我国海域广阔,每年7一9月均有相当数量的海蜇蜇伤病例发生,以前主要为捕捞海蜇的渔民,近来亦有在海滨游泳戏水的被蜇伤患者。如秦皇岛海滨近几年蜇伤病人达3400多人。据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医院统计,自1989年5年来,共收治被蜇伤病人3030例,其中引起暴发性过敏性肺水肿者占0.3%,有4例死亡(均伴严重休克)。

海蜇毒素在刺丝囊内贮存和分布,1克刺丝囊含有5500万个单刺丝囊,一般在捕捞后,经加工处理其毒性可迅速消失。动物试验证实,海蜇毒素对哺乳动物的心传情导系统,对甲壳动物的心脏均有损害作用,并可致鼠类小肠平滑肌收缩。研究发现,海蜇毒素为四氨络物、5一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织胺反应。其扩张血管及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较5一羟色胺分别大10及15倍,还可使平滑肌收缩,或发生超敏反应,导致严重的肺水肿及过敏性休克,人被海蜇蜇伤后因毒性大小和毒素多少以及个体敏感程度不同而症状各异。

人体皮肤薄嫩处最易蜇伤,一般可在数分钟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有红斑的血疹,痒而灼痛,轻者可在20天左右自愈。敏感性强的患者局部可出现红斑水肿、风团、水泡、瘀斑,甚至表皮坏死。患者全身表现可有烦躁不安、发冷、腹痛、腹泻、精神不振及胸闷气短。重者多咳喘发作,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并伴有脉数无力、皮肤青紫及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征象。若抢救不及时,这类蜇伤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预防海蜇蜇伤最重要之处在于避免与海蜇接触,尤其是作业渔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切勿麻痹大意。捕捞时尽量用工具而不直接接触海蜇须,有特异敏感体质的人应禁上下海作业。海滨旅游地在海蜇汛期应设浮标栏网,井在海边建立醒目宣传警戒标志,并配合防伤害的科普教育宣传广播,以提高游人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下海游泳或在海中乘船者若发现海蜇千万不可碰触,更不能捕捞,因在海上一旦发生意外,更不易抢救。一旦被海蜇蜇伤,伤者切不可惊慌,只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一般都能较快好转和痊愈。反之,如果被蜇伤者举措失当或大意麻痹,则易出现溺水、跌伤或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危险和加重病情。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海蜇还是一味治病良药。祖国医学认为,海蜇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归砚录》谓:“海蛇、妙药也,宣气化痰、消炎行食而不伤正气。故哮喘、胸痛、症瘕、胀满、便秘、带下、疳、疸等病,皆可食用。”。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其商品价值海蜇皮贵于海蜇头。

早在明代,渔家就已经懂得新鲜海蜇有毒,必须用食盐、明矾腌制,浸渍去毒滤去水分,方可食用。然而,古往今来,南粤海边渔家为贪海鲜美味,食鲜海蜇而引致中毒者也屡见不鲜。另外,海蜇也和其它海产品一样,很容易受到诸如嗜盐菌等细菌的污染,致食凉拌海蜇丝引致细菌性食物中毒。广东省江门市一家大酒店就曾发生过一起73人因食凉拌海蜇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事故。

夏季是肠道疾病容易发生和流行的季节。前车之鉴,生拌海蜇丝务应认真处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做好防蝇、防尘、防污染等工作,最好是切丝之后再用凉开水反复冲洗于净,晾干,以预防食物中毒。

在我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但是,由于迄今尚不完全了解的原因,其资源量年变动极大,有时多得来不及加工处理、任其躺在海滩上,有时却无影无踪无觅处。

from 网络

❺ 被海蜇蜇到了怎么办

海蜇皮炎(又称水母皮炎)是随着夏季到来而产生的疾病。海蜇的版触手上有大量刺胞权,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致痛剂、组胺等。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严重者可致死亡。

游泳者裸露的肢体被海蛰蛰伤后,感觉刺痛、灼痛或刺痒,继而蛰伤处出现条索状排列的红斑、丘疹,亦可有水疱、大疱及瘀点、瘀斑。轻者1—2天皮疹可消退,多数患者1—2周皮疹结痂而愈。若全身多处被蛰伤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强的海蜇蛰伤,常在1—4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腹痛、倦怠、出冷汗,少数出现胸闷、口吐白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亡。

一旦被海蜇蛰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亦可用海水冲洗。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或碱性洗液冲洗或喷洒患处,如10%碳酸氢钠等。对皮损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❻ 我被水母蛰伤 奇痒难忍

建议医院就诊:
急救处理
(1)用碱性溶液于螫伤处冷敷,可用5%~10%碳酸氢钠溶液、明矾水或l%氨水。
(2)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等有一定作用。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蛰伤医疗
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立即予苯海拉明20 mg及地塞米松5 mg肌注或10 mg静滴,用药后数分钟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能明显缓解,入院后继续予激素、抗组胺药、维生素C、钙剂等治疗,局部5%碳酸氢钠冷湿敷,疼痛明显者予曲马多肌注,1~8天痊愈出院。

海蜇皮炎(又称水母皮炎)是随着夏季到来而产生的疾病。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致痛剂、组胺等。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严重者可致死亡。

游泳者裸露的肢体被海蛰蛰伤后,感觉刺痛、灼痛或刺痒,继而蛰伤处出现条索状排列的红斑、丘疹,亦可有水疱、大疱及瘀点、瘀斑。轻者1—2天皮疹可消退,多数患者1—2周皮疹结痂而愈。若全身多处被蛰伤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强的海蜇蛰伤,常在1—4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腹痛、倦怠、出冷汗,少数出现胸闷、口吐白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亡。

一旦被海蜇蛰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亦可用海水冲洗。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或碱性洗液冲洗或喷洒患处,如10%碳酸氢钠等。对皮损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❼ 被水母蜇了一下需要去医院吗

被水母蛰了,需要去医院吗?

建议还是去医院。因为皮损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死亡,所以建议患者紧急处理后还是要到医院去,取得进一步的治疗。

因为被水母蛰了,临床会诊断是刺胞皮炎,又叫水母皮炎。刺胞又称为刺丝囊。刺丝囊是所有刺胞动物特有的一种细胞器。这些含有刺胞的动物接触人体的时候,可以将刺胞刺入皮肤,并将毒素注入人体,引起皮肤损伤。

一旦被这些动物蜇伤后,一定要尽快去除附着在皮肤上的触手,以防止未发射的刺胞进一步释放而加重病情。

另外,用水冲洗时,切勿用淡水冲洗。淡水可以刺激刺胞的发射。当被蛰伤后,可以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附着在皮肤上的触手或者毒液。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擦洗,可以用海水冲洗。

如果有条件的话,赶紧用酒精或者碱性的溶液冲洗或者喷洒患处,或者用10%的碳酸氢钠溶液敷在局部,这样可以将残留在皮肤上,还没有放射出的毒液的刺胞触手或刺胞变性失活,能明显的减轻蛰伤的症状。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苯海拉明软膏、地塞米松软膏。

❽ 海蜇咬了怎么办

一旦被海蜇蜇伤,要立即用毛巾等物品刮除粘在皮肤上的刺胞。可以用海水版冲洗,要注权意不能使用淡水。因为渗透压骤降,反而会促使毒液释放进入人体。应尽快到救助站处理。救助者须戴手套,避免也被蜇伤。局部可以应用碱性溶液湿敷,像1%氨水、10%碳酸氢钠溶液、明矾水等,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被海蜇蜇伤,大多症状较轻,及时处理并留院观察,可明显缓解。

(8)水母皮炎会自愈吗扩展阅读:

因为海蜇蜇伤没有特效药,所以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预防策略:

1、第一,特殊体质者不要下海游泳。

2、第二,下水前提前了解公共浴场医疗救助站的位置,做到有备无患。

3、第三,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海蜇的接触:不到海蜇密集区域游泳;可穿防蜇伤泳衣;避免接触海蜇,包括已经死亡的海蜇。

4、第四,雨后不要下水。这是因为暴雨可将海蜇的刺胞冲刷至海水中,也可导致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