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神经性皮炎拔罐可以吗
扩展阅读
幼猫疱疹病毒 2024-10-22 06:15:42
亚索那个皮肤好看特效 2024-10-22 06:01:37
油疙瘩面 2024-10-22 05:41:56

神经性皮炎拔罐可以吗

发布时间: 2024-06-22 18:50:15

㈠ 神经性皮炎中医怎么治

  1. 局部治疗可选用纯中草药膏鲁济克炎王涂于患处,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止痒、消肿止痛的效果。它适用于各种皮炎的调理与养护。

  2.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为常见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精神因素目前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局部刺激、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希望可以帮到你

㈡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拔火罐治疗

拔罐法又称拔火罐,古称“角法”。是以罐子为工具,和用火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子疗法。 多用于痹证,刺血拔罐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部分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等。 拔罐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痹证(如腰腿痛、肩背痛),胃肠道疾患(如胃痛、腹痛),肺部疾患(如咳嗽、哮喘)。 刺络拔罐法适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某些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㈢ 神经性皮炎灸什么穴位能冶好

神经性皮炎以皮抄肤粗袭糙肥厚,呈苔癣样病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 艾灸穴位:选取下列两组处方,交替使用: 1.尺泽、风市、中府、期门、风池。 2.太冲、风门、肺俞、肝俞、膈俞。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赶到温热为度,哭不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注意:戒烟戒酒,戒辛辣食物,限浓茶、咖啡等。保持情绪稳定劳逸适度,睡眠充足。不要用手搔、摩擦或用热水洗泡来止痒,可用拔罐的方法来止痒。也不要自行涂擦刺激性强或者含激素的外用药。 我是销售艾灸用的艾条和灸器,你可以来了解一下。联系方式请见我的个人资料。

㈣ 你好,想麻烦问一下神经性皮炎可以用艾灸吗

神经性皮炎以皮肤粗糙肥厚,呈苔癣样病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
艾灸穴位专:选取下列属两组处方,交替使用:
1.尺泽、风市、中府、期门、风池。
2.太冲、风门、肺俞、肝俞、膈俞。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赶到温热为度,哭不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注意:戒烟戒酒,戒辛辣食物,限浓茶、咖啡等。保持情绪稳定劳逸适度,睡眠充足。不要用手搔、摩擦或用热水洗泡来止痒,可用拔罐的方法来止痒。也不要自行涂擦刺激性强或者含激素的外用药。
我是销售艾灸用的艾条和灸器,你可以来了解一下。联系方式请见我的个人资料。

㈤ 拔罐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各类皮肤疾病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临床表现为患处初感灼痒、紧张,数小时后出现红斑,迅速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疱,疱破后露出糜烂面,数日后干燥结痂,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浅瘢痕。附近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口腔黏膜、扁桃体、生殖器部位及臀部、会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阴交。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进入人体,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而发病。常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将要发疹的部位出现痒感、感觉过敏、灼热及疼痛。经约1~3日局部发生红斑,继之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一个或数个水疱群,数日后疱液破裂后表面干燥结痂,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斑。附近淋巴结肿大。皮疹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常见于胸部、面部、颈部、腹部皮肤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经痛为本病的又一特征。发疹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头部:太阳、阳白、下关、翳风、颊车、地仓。

2上肢部:曲池、外关、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

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基本特点是皮疹的多形性、对称性,易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如红斑、小丘疹、小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皲裂、鳞屑、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抓痕。这些皮损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或某些皮损为主。急性期皮损可有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病程较短。亚急性湿疹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偶有丘疱疹、小水疱。慢性湿疹皮损多表现为干燥、鳞屑、肥厚、皲裂、苔藓样变,可见色素沉着或脱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刺激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当皮肤受到强酸、强碱等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刺激后则在短时间内发病。轻者局部呈现淡红至鲜红斑片,轻度水肿,斑上有密集的针尖大红丘疹;重者局部呈现肿胀明显的红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疱,甚者出现大疱。当病变波及到或发生于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水肿明显,皮肤光亮,表面纹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痒,局部灼热或胀痛,若去除接触物,可痊愈。再接触致敏物可再发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池、曲泽、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药疹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临床表现有:①红斑类药疹,皮损以红斑、红斑丘疹为主。类似荨麻疹样、猩红热样、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②水疱类药疹,皮损以水疱、大疱为主。兼见红斑、斑丘疹、丘疱疹等。③皮炎类药疹,用药后加上光线照射,在皮肤裸露部位或其他处出现湿疹样皮疹。④固定性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斑或紫红斑,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可发生于口唇与口角、龟头、肛门、手背、足背、躯干、趾指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泽、内关、曲池、合谷。

2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皮损常突然发生,先有皮肤瘙痒,随即起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或皮肤色,风团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此起彼伏,皮损可随瘙痒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肠道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可有发热。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本病的损害,初期时为点滴状棕红色斑点或斑丘疹,表皮覆盖着多层银白色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边界清楚。损害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侧、肘膝关节、头皮和骶骨部位为常见。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飞扬。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以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红,略起白屑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其皮损多呈玫瑰红色,其上鳞屑如糠似秕,故称为玫瑰糠疹。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全部皮肤病的31%。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为多见。发病年龄相当广泛,多在10~40岁。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鱼鳞病

该病为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疾病,由躯干、四肢有鱼鳞状鳞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发病,有家族史及明显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出生时症状往往不显著,生后数月,手背及四肢伸侧出现皮损,渐渐波及躯干、四肢屈侧,头皮可有轻度鳞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关元。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初发时,仅有瘙痒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只有瘙痒及因瘙痒而引起的继发性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老年及成年人,多见于冬季。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

2腹部:关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阴廉、阴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初起损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称为粉刺。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病程长久,发病缓慢,30岁以后病情逐渐减轻或自愈。痤疮以面、上胸、背部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颈部:风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内庭、厉兑、阴陵泉、三阴交。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种以鼻部发红,上起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形似酒渣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本病皮损常呈玫瑰红色,且形类痤疮,故又有玫瑰痤疮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现红斑、丘疹、脓疱、日久生有鼻赘为主要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面部:印堂、迎香、承浆、丝竹空、颧髎。

2上肢部:支沟、养老、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内庭。

雀斑

雀斑是一种以鼻面部发生褐色斑点为特征的皮肤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的斑点,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发于学龄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至青春期以后可达顶峰。女性多于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点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鼻面、颈、手背、肩背上方等处对称分布。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肾俞。

2下肢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黄褐斑片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妊娠妇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黄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称。因为黄褐斑的形状常似蝴蝶,所以又名为蝴蝶斑。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二者之比为3∶1~4∶1。妊娠3~5个月的妇女尤为多见。临床表现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上出现后天性色素脱失斑为特征的疾病。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指背、腕、前臂、面、颈、生殖器附近为多,皮损色素脱失处呈乳白色。白斑面积可大可小,大者可泛及全身。一般可以分为炎症型、神经型和自体免疫型3种类型。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㈥ 拨火罐有哪些作用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拔火罐的方法
闪火法是用燃着的酒精棉球,快速排除罐内空气,立即贴于患处。
贴棉法是将酒精棉片贴放罐内,燃着后立即贴于患处。
拔火罐前可在患处涂一层薄薄的油质保护皮肤,增加吸附力。拔火罐治疗时间一般10~20分钟,或局部皮肤红紫后即可起罐。起罐时,先用手按住皮肤,另一手使罐子倾斜,形成一空隙让空气进入,火罐即脱落。起罐后用温热毛巾或软纸轻轻擦净皮肤上的油质,让病人卧床休息一会。
有时拔火罐后,皮肤可发生水泡,较小的可不加处理,较大的应用消毒的针刺放出泡内液体,并涂以龙胆紫,覆盖消毒敷料固定。

※※拔火罐原理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哪些病适合拔罐

拔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拔火罐:弄清痛因再下手

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白教授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呢?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后背等大块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吸力大,效果好。在拔罐的手法上,无论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蛮力去拔,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边缘的皮肤下压,待空气进入后轻轻拿下。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30分钟。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要视皮肤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两三天即可。

拔火罐时,还要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用火罐:三个误区要明白

拔火罐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来说,确实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还是对拔火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人们对拔罐疗法理解上和使用上的三个误区:

第一,拔火罐虽然对多种疼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对于拔罐器产品说明上的功能介绍,没有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无法证实其效果,患者对待这个问题要理性。

第二,针对市场上一些有磁疗功能的拔罐器,有人认为,人体自身带有非常微弱的磁场,附在罐内的磁铁磁力很强,会对人体自身磁场产生干扰。如果使用过多的磁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害大于利的。他认为,对“磁疗”的宣传和追捧更像是一种“时尚”,因为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对“磁”的功能只有零星记载,并未真正形成体系。

第三,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场所如洗浴中心等也会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务,虽然方便,但建议最好不要去,因为某些场所没有严格的消毒,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参考资料:www.changyitang.com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㈦ 我听说神经性皮炎可以拔火罐,请问怎么拔火罐,

神经抄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袭碍性疾病,以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苔藓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症。尤以夜间及安静时为重。
从中医学上来看,神经性皮炎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
1、血虚风燥:丘疹融合,成片成块,表面干燥,色淡或灰白,皮纹加深,剧烈瘙痒,夜间尤甚,女性或兼有月经不调。
2、阴虚血燥:皮损日久不退,呈淡红或灰白色,局部干燥肥厚,甚则泛发全身,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3、肝郁化火:皮损色红,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口苦咽干。
舌红。
4、风热蕴阴,皮疹呈淡褐色,皮损成片,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黄。
拔罐穴位:风池,大椎,曲池,委中,膈俞,皮损局部
血虚风燥:加脾俞,血海;阴虚血燥:加太溪,血海;肝郁化火:加行间,侠溪;风热蕴阻:加合谷,外关。
留罐:30分钟

㈧ 神经性皮炎临床表现为圆形的扁平丘疹,多发于青年、中年或老年人

导语:神经性皮炎患者常出现阵发性剧痒,常有烦躁、焦虑、失眠等伴随症状。本病多发于青年、中年或老年人,儿童少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精神神经因素、免疫与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功能障碍、饮酒、局部刺激等因素是本病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

一、神经性皮炎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医和西医对其认识有所不同,需了解

1、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外因风、湿、热邪侵袭,内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心火炽盛,血热生风,或嗜食肥甘厚腻,脾胃受损,湿热内生与风邪相搏,凝滞经络,日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发为本病。分型主要有风湿蕴肤证、肝郁化火证、血虚风燥证。

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在改善皮损,缓解瘙痒,调节情绪方面优势明显,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来治疗本病,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外用、针刺、拔罐等。

本病分为三型:风湿蕴肤证、肝郁化火证、血虚风燥证。风湿蕴肤证治宜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用自拟祛风止痒汤,由消风散化裁而成;肝郁化火证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用自拟疏肝泻火汤,由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成;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用自拟养血止痒汤,由当归饮子化裁而成。

2、西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西医认为本病属于精神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可能的暴露因素如生活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模式、生活习惯以及方式;精神心理情况,如睡眠质量、心理紧张、抑郁焦虑等。

3、中药治疗

中医的治疗重在辨证论治,鉴于临床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在自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收效甚好。肝郁化火之像明显加用龙胆草、泽泻、栀子等清热疏肝,患者心烦失眠严重可加用磁石、牡蛎等重镇安神;痒剧者加白鲜皮等祛风止痒。

风湿蕴肤证加用防风、荆芥、地肤子等散风祛湿止痒,兼有内热者,可酌加黄芩、茵陈、虎杖等清热利湿,乏力、倦怠气虚者,可酌加太子参、黄芪,炒白术等补气健脾;腹胀,纳呆者,可酌加炒麦芽、莱菔子等健脾行气和胃;大便溏,次数增多者,可酌加薏苡仁、茯苓等健脾止泻。

血热风燥者加用生地、玄参、茜草、大青叶、鸡血藤、牛膝、防风等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热邪耗伤阴血,心烦不寐,加酸枣仁、合欢皮等养心安神;火热伤津,口干,手足心热者,加用麦冬、玉竹、天花粉等滋阴润燥。根据皮损部位:在颈项者加用菊花、升麻、葛根等上行发表;在肘部者加桑枝、姜黄等引药达上肢;在下肢者加川牛膝、黄柏等引药下行。

二、了解不同中药的药物作用,以下这6种中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1、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的作用,小剂量的柴胡可以升提气机,中剂量可疏肝解郁,大剂量解表退热。味辛行散,苦能泄,本方中取其善于疏肝,条达肝气之功,《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促进免疫功能、保肝利胆等作用。

2、郁金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肺经。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之功。本药为纯阴之品,气性清扬上升,即可入气分,散肝郁,又可入血分,凉血破瘀,为行气活血凉血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郁金具有抗菌、消炎、保肝、降血脂、抗癌等作用。

3、佛手

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气味芳香,辛行苦泄,主疏肝理气,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本草从新·佛手》云之善于“治气疏肝,和胃化痰”,《本草再新》谓之:“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佛手柑内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和抗癫痫的作用,佛手挥发油有抗抑郁作用。

4、赤芍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之功,总体功效与牡丹皮相似,两者常相须为用,共奏清热凉血活血的作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赤芍长于活血散瘀。其外观色红,入血分,能活血化瘀,味苦性微寒。

能清血分之热,入肝经,调理肝经气血,使其疏泄有度。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赤芍化学活性成分有芍药总苷、鞣质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具有保肝、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抗肿瘤、神经保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5、丹参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除烦,凉血消痈。其气平而降,味苦微寒,破宿血,瘀去而新血生,《本草汇言》云:“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具有改善血管微循环、抗菌、抗炎及抗肿瘤作用。

6、地骨皮

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甘寒质润,可清虚热除蒸,尚能生津,本品入血分,可凉血热。《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骨皮及其提取物有抑菌、调节免疫、抗自由基、降血糖等作用。

三、患者除了科学服药之外,还需要注重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身心医学认为,心理与情绪对人体的生理有密切的联系,持久不良情绪会导致或加重疾病。神经性皮炎患者因皮损肥厚粗糙,病情缠绵,久治不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尤其发于面部颈项者,常因自身的形象受损,怕人嘲笑而自卑、抑郁。

不愿与人接触,长期治疗用药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使患者紧张、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加重病情,故导师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强调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经常宽慰患者,嘱其多进行室外运动,舒畅身心,可以更好的缩短病程。

结语:神经性皮炎患者常有紧张、压抑、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不仅是神经性皮炎发病的诱因,又能加重病情。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时,在情志护理方面通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嘱其多参与集体活动,多进行跑步、书画等活动使患者心情愉悦,减轻其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