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狗狗丘疹性皮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狗狗丘疹性皮炎症状
引起狗狗出现丘疹性皮炎的因素很多,可能是花粉、香水、杀虫剂、食物等过敏引起的过敏性皮炎,或者是外伤、细菌、真菌、体外寄生虫等引起的皮肤感染。不同原因引起的狗狗丘疹性皮炎一般症状也会有些许差异,一般出现是过敏引起的可能性比较大。
主要症状是狗狗的皮肤瘙痒,导致狗狗频繁抓挠、啃咬甚至是摩擦患处及周围。感染会逐渐扩散,出现皮肤患处水肿、丘疹,有多个水疱,水泡破开后渗出,随后结痂。而慢性皮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皲裂,红疹、丘疹会慢慢减少。
狗狗丘疹性皮炎怎么治疗?
1、需要先带患病的狗狗及时到宠物医院检查,然后再对症用药,避免药不对症导致耽误皮肤的治疗。
2、用药前需要先小心剔除狗狗患处周围毛发,如果狗狗的丘疹遍布全身,可能需要全身除毛,然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如果狗狗丘疹出现的范围比较小,直接用碘伏清洗即可,然后再给狗狗用对症的皮肤药治疗。
3、外用药物治疗狗狗丘疹性皮炎期间,需要给狗狗戴上伊丽莎白圈,限制狗狗的行动,避免狗狗抓挠、啃咬患处,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
4、如果是过敏引起的丘疹性皮炎,需要筛查过敏原,减少狗狗与过敏原的再次接触。
狗狗皮肤丘疹用什么药
1、如果狗狗的皮肤感染的比较严重,可以先用消必可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对患处进行杀菌消毒,可以灭杀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化脓性细菌,缓解皮肤炎症。
2、然后在狗狗的皮肤患处使用肤诺恩皮肤喷剂,用于消炎抗菌,给皮肤建立保护层,改善皮肤功能。一般狗狗湿疹、皮炎、皮癣、过敏等都可以使用。
3、狗狗湿疹性皮炎可以使用氧化锌软膏,帮助皮肤抗菌抗感染,促进受损的皮肤收敛修复。
4、如果狗狗是过敏引起的引起的丘疹性皮炎,或者狗狗皮炎的瘙痒症状特别严重的话,可以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5、给狗狗适当补充维生素B,有助于提升狗狗的皮肤免疫,促进皮肤黏膜的修复,可以口服复合维生素片(普安特)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E等,均衡营养。
皮肤病用什么药" alt="狗狗皮肤病用什么药" width="790" height="714"/>
6、如果是寄生虫叮咬引起的皮炎,需要及时驱虫,可使用阿维菌素透皮溶液(普安特)进行一个月一次的体内外同驱,。
以上就是关于狗狗丘疹性皮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还要其他关于狗狗皮肤病的问题,可以直接咨询在线宠物医生。
2. 得了光感性皮炎怎么治啊
光感性皮来炎就是光敏性自皮炎,是跟紫外线过敏有关。
通常是在晒太阳之后,特别是在换季的时候,春季、夏季、秋季,在几个季节最常出现,因为这几个季节紫外线相对比较强。
照射紫外线之后,如果是紫外线过敏的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的过敏反应。
光敏性皮炎实际上是一种过敏反应,治疗第一点就是一定不能晒太阳,避免暴晒,出门要涂防晒霜,戴帽子或者打伞来进行防晒,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口服些抗过敏药,可以选用一些非处方药物,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片等抗过敏药物。
如果症状较轻,口服这些抗过敏药物就可以了。
如果症状较重,特别出现了红肿或者是糜烂、渗液的人,可能还会短期内使用激素药物,比如强的松或者注射地塞米松等药物。
第三点是局部外用药物,如果是红肿明显或者出现了渗液,首先应该是冷敷。
冷敷通常推荐生盐水或者是纯净水、矿泉水,用干净的纱布局部冷敷来减轻炎症反应。
如果没有糜烂渗液,只是表现皮肤红肿,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也可以用一些软膏,但这些软膏通常是含有激素软膏,可以短期使用。
3. 【小儿虫咬性皮炎多久能好】宝宝虫咬性皮炎多久能消掉
小儿虫咬性皮炎多久能好一般1~2周消退,如继发感染,则可迁延较久。
1、原因:
(1)虫咬性皮炎可采用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但治疗的时间长短需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决定。由于是过敏反应,如果不是对其过敏得很厉害,一般虫咬皮炎患者在使用抗过敏药物一周内就会好。
(2)虫咬性皮炎是因为虫子叮咬引起的过敏及炎症反应,一般源头为螨虫、蚊虫、跳蚤等昆虫。虫咬性皮炎患者的皮损部位和叮咬部位一致,奇痒难忍,严重程度和昆虫种类、数量和患者敏感性相关。
2、温馨提示:
患者朋友不要太过担心。
小儿虫咬性皮炎多久能好 治疗方法
1、外用药:
一般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激素软膏,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2、口服药:
有全身症状可用抗组胺药,如果非常严重,必要时使用激素治疗。
小儿虫咬性皮炎多久能好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及环境的卫生清洁,勤换衣被。
2、敏感季节,应该及时消灭周边的臭虫、蚤、蝨及其他昆虫。
3、不喝酒及进食 *** 性的食物。发病季节最好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
4、一有前驱症状或出现风团样损害就应及时用药,可减轻发作。
5、注意室内卫生,放置蚊帐、蚊香驱蚊。室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穿长袖衣服,适当喷洒驱蚊露。
6、草席应清洗晒干后再用,可以减少隐藏在草席中的螨虫而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
小儿虫咬性皮炎多久能好 注意事项
1、本病最常见于儿童,而且比较重,但多数儿童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会下降,即使发生,往往也比较轻,这是因为反复叮咬产生脱敏反应。
2、勤换和勤晒衣被,尽量不要养宠物,防止蚊虫叮咬,消灭跳蚤、螨、臭虫等。
3、对于易发生本病的患者,在春秋季节尽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
4、如果病因不能去除,原有皮损消退,还会有新的皮损出现。
5、儿童最常见,成人也可发生。
相关文章
小儿虫咬性皮炎怎么治疗
小儿虫咬性皮炎用什么药膏
小儿虫咬性皮炎是怎么回事
4. 听说赵桂荣药妆可以治疗激素性皮炎,治疗效果怎么样啊
总体来说,赵桂荣药妆治疗激素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挺好,我当初就是用赵桂荣药妆把激素专性皮炎治好了。据我所知,属这个赵桂荣药妆是纯中药研制的,一点副作用都没有,这点你可以放心。治疗激素性皮炎还是尽早治疗比较好,等到病情严重的时候,治疗起来会比较麻烦。像你这从来没接受过治疗的人,第一次治疗会比较容易,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治好。像我这样不知道被庸医害了多少次,最后治疗激素性皮炎的时候就显得特别困难。
5. 哪些药会引起药物性皮炎
1.解热止痛药类 常引起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剥脱性皮炎等损害。
2、砷剂版 几次注射以后,可权以出现药疹。由于过敏的急性中毒症状,有的长期应用以后,才出现药疹皮疹。皮损往往为广泛的大疱、丘疹、脓疱,严重时可引起剥脱性皮炎,少数人可引起副银屑病、扁平苔藓、玫瑰糠疹或点斑状色沉着斑等损害。3.安眠镇静药类 麻疹样红斑、血管性水肿、多形红斑、扁平苔藓样皮炎、固定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
3.中药 中药引起过敏反应逐渐增多。药疹最常见,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性药疹及口腔粘膜糜烂。
4.抗生素类 抗生素药疹尤其是青霉素的注射可引起过敏休克反应,迟缓反应表现瘙痒症,麻疹样红斑,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甚至剥脱性皮炎。
5.类固醇皮质激素类 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药斑狼疮样皮疹、固定性红斑,严重的是剥脱性皮炎、恶性大疱性红斑或中毒性表皮松解的表现。有的粒细胞减少症或固有障碍性贫血而死亡。
6.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制剂 常引起脱发,剥脱性皮炎、黄疸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性细胞减少。
6. 怎样区分脂溢性皮炎和激素性皮炎
发病原因:
激素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多与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品,如美白、祛斑等产品;或者激素类药物,如:肤轻松、艾洛松、皮炎平、派瑞松、皮康王、去炎松等激素软膏等产品有关,还有一些患者是由于选择了不正规的美容院进行美容项目所造成的。
脂溢性皮炎与皮脂分泌过剩、饮食、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如食糖、脂肪过多,饮酒,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内分泌功能失调,消化功能失常;代谢障碍,遗传因素,维生素B族缺乏以及物理、化学刺激;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细菌感染等,以及雄性激素分泌过多都可导致脂溢性皮炎。
发病部位:
激素性皮炎则无特殊发病区域,只要是频繁使用含有激素类化妆品或者药膏的部位,就都有可能发生。
脂溢性皮炎多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地方,如头皮、眉弓、鼻翼两侧、唇周围、耳、上胸和肩背部等部位。
发病症状:
激素性皮炎患者发病时会感觉瘙痒、灼热、疼痛、干燥、脱屑、紧绷感。面部皮肤出现潮红,反复发生红斑、丘疹、皮肤委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痤疮泛发,酒渣鼻样改变,且出现激素依赖现象,即停用激素治疗后皮损反复或加重,再次使用后症状缓解。
脂溢性皮炎的病变部位常附有淡黄红色斑片,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
7. 猫脂漏性皮炎症状是什么 该用什么药
猫患脂漏性皮炎会被毛干燥、无光泽、起鳞屑等症状;猫患脂漏性皮炎有营养失调、高温的环境、体表不洁等原因;猫漏脂性皮炎可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猫患脂漏性皮炎的症状
临床表现包括被毛干燥、无光泽、起鳞屑、结硬痂的皮脂溢碎屑、和/或皮肤油腻、带恶臭等。趾间、会阴、脸部、腋下、颈腹侧、腹下、皮褶处,这些部位常发病严重。动物搔痒从轻度到重度,外耳炎很常见。皮肤和耳朵常继发细菌、马拉色菌感染。猫患脂漏性皮炎的原因
1.营养失调、低脂肪性食物等。2.高温和低湿度的环境。
3.体表面不洁、梳理毛不足。
4.伴发于体外寄生虫寄生等(特别是蠕形螨病、疥螨感染和皮肤真菌病等)。
5.继发或并发于激素分泌异常(特别是生殖腺)、甲状腺机能低下、慢性肝脏疾病、特应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和过敏等。

猫患脂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1.控制并发及继发感染。在确定原发病之前,要治疗继发感染,采取对症治疗。治疗脓皮病,要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马拉色菌可以全身应用伊曲康唑治疗。除了解决任何继发感染,通常需要止痒和浴液治疗,以帮助控制皮脂溢,加速皮肤的康复。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肌肉或皮下注射强的松龙0.1~0.5mg/kg或地塞米松0.15~0.5mg/kg。也可外用肤轻松软膏、地塞米松或波尼松龙喷剂。
3.食物引起的情况:在食物中逐渐加大高级不饱和油和饱和脂肪酸(牛肉、猪肉和鸡肉)的量。除此之外,应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和B6制剂。先天性脂质缺乏患犬可能与遗传有关,应禁止用于繁殖。
4.内分泌性病因情况:①生殖腺机能异常为其病因时,有时可以通过去势、摘除卵巢或子宫可以见效。②每日应用1~3次甲状腺素粉末0.05~0.3mg,直至增加至T4达到正常为止。若连续用药6周后,皮肤仍未好转,要停止用药。
5.浴液的使用,清洗皮肤和被毛,促进角质溶解、促进角质生成、润肤,止痒,或抗菌。浴液可以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和酵母总数,减少痂皮和皮脂,减轻瘙痒,而且也有助于表皮更新代谢。
8. 狗得了急性湿性皮炎怎么办
导致急性湿性皮炎的确切事件还尚不清楚,但任何能引起“抓痒”循环的物质都能导致急性湿性皮炎。这种疾病的常见潜在病因包括:过敏(跳蚤过敏、特异反应、食物过敏)、寄生虫病(疥螨和蠕形螨)、肛门腺疾病、修剪问题和梳理问题。不太常见的红点原因包括:癣(皮肤真菌病)、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病(身体无法识别自身成分并对正常组织产生攻击)和血管炎。
在临床上,急性湿性皮炎的损害是继发于自残创伤。奇怪的是,在一些狗身上,即使是严重的自我创伤也不会产生一个红点,而在另一些狗身上,最小的自我创伤可能会产生一个红点。
细菌在红点的扩散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清楚。一些急性湿性皮炎的病例似乎是由毛囊炎(即毛囊的炎症和感染)引起的,这似乎在圣伯纳犬和金毛猎犬中很常见。但其他受感染的狗似乎没有重要的细菌成分,为此对剪头发、清洁皮肤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没有反应。
相关症状或疾病
急性湿性皮炎的病症有:发红(红斑)、肿胀和掉毛。病变区域可能会渗出浆液,使狗疼痛。此病的进展是很快的。瘙痒通常是剧烈的,严重的自我创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损害。
急性湿性皮炎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包含重要的细菌成分,主要表现为表面溃疡斑块。第二种类型是除了溃疡斑块外,还有外周丘疹(即小的红色肿块),意味着存在细菌性毛囊炎。
常见的红点区域是后躯和耳朵下的侧面。后躯的损害通常是由潜在的跳蚤过敏引起的,而面部或耳部的损害通常与继发于过敏的耳炎(中耳炎)有关。
犬急性湿性皮炎的深入诊断
兽医会根据狗狗的病史和临床症状作出相应的诊断。重要的是要排除蠕变或疥螨这一潜在病因。因此,应该对一些深层皮肤进行刮擦然后用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助于鉴别细菌成分。如果存在细菌感染(脓皮病),常可发现退化的中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内含有细菌(通常为葡萄球菌)。
如果动物有很长一段急性湿性皮炎的历史,那么重要的是要确定潜在的病因。应该对跳蚤过敏和其他过敏进行诊断评估(比如:食物过敏的诊断试验)。
急性湿性皮炎的深入治疗
确定瘙痒的潜在原因是防止复发的一个重要的治疗部分。
1. 涉及病变区域的毛发应该被剪掉,然后用温和的防腐剂轻轻地清洗。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可用于清洗这些区域。收敛剂产品可以在发病的最初几天里用于干燥。含有氢化可的松、利多卡因或普拉莫辛的止痒喷雾剂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作用时间较短。
2. 类似可的松的药物通常只需要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另外,伊丽莎白项圈可以用来防止自我创伤。这些项圈是由大量的塑料材料制成的,环绕着宠物的脖子,以防止它们舔或咬自己的皮肤。
3. 在患有继发性细菌性毛囊炎的动物中,可能需要至少三周的抗生素治疗。
4. 在治疗红点时应避免长期注射皮质类固醇。
9. 辐射对人体危害大吗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然而,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周末报报道】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月1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座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在X光、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
有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医院态度:病人穿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记者查阅了《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诊断、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孕妇和幼儿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然而记者在医院遇到的真实情况却是:放射科的医生将患者领至仪器前面,要求患者胸部紧贴仪器站好,然后医生走出房间,关上厚实的防护门,进入被铅玻璃隔开的有安全保障的房间里操作仪器,留下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装备的患者接受X射线照射。
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打电话到几家大医院的放射科询问防护措施的事情。一家中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在接到电话后愣了一下,似乎对记者所提的问题表示惊讶。之后她劝记者放心:“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照射X光,并没有多大危害,这在医院里是常事。普通的病人来照X光一般都不穿防护衣的。况且现在的仪器比以前先进了,对射线光束的控制很精确,不会照射到非检查部位。只有孕妇才会对其腹部进行遮盖。”而另一家大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则对记者的提问感到可笑,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个规定”,认为“照X光必须身体紧贴仪器,如果穿了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国内胸透使用率为发达国家300多倍
记者通过调查证实了医院的违规操作确实普遍存在,看来,大多数人对于X光的危害的确相当漠视。
那么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一座千万人口城市每年有350人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的数据,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呢?记者就此专门请教了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放射防护科的科长于宁乐医生。
“其实放射学检查致癌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具有随机性效应,不一定摊到谁的头上。”于宁乐向记者解释,“350人致癌这个结果是用人口乘上一定的比率得出的。对于个体而言,因辐射致癌的几率是随机的,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但是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患病率的增高是可以肯定的。”
普通人最常接触到的辐射源就是X射线检查与CT检查。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X射线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尽管X射线中含有有害辐射,但是作为一种必须的医疗手段,X射线检查在国内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当患者的表面症状不足以确诊疾病时候,就需要采用X光和CT检查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用X光检查骨折是最常见的,此外它还能观察到肺、肝、肾、脾等内脏异常情况;能发现肋骨、锁骨、胸椎等骨骼肿瘤;还能发现胃溃疡以及肠胃炎引起的黏膜肿胀、肿瘤等。CT检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
于宁乐告诉记者,我国以前对于X射线检查是没有限制的,近些年来,在有关专家的呼吁下,国家开始重视医疗辐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没有被很好地实施。相比之下,国外在这方面要走在中国前面。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很多国家进行放射检查时,都要求必须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以使放射损害降到最低。医生如果有疏漏,都很可能因此被吊销放射执照。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也仅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
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在披露X光危害时提到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2004年,北京一家医院曾因为向澳大利亚发送未加防护拍得的X光片,受到澳大利亚检疫部门的警告。而一位外籍孩子在国内医院就诊拍X光片检查时,他跳下床拒拍,他认为在他们国家做拍片检查时,都给病人围上铅围裙。中外对受检者保护的观念差距可见一斑。
那么X射线检查的危害具体有多大呢?有专家曾经以最需要用X光检查的骨科手术为例,推算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接受照射的剂量。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检查的次数为:诊断时一次(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则要加做一次CT)、手术后检查骨骼复位情况一次(关节复位病人需要在手术中加做一次)、手术后一个月复查一次、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这是基本的检查次数,多则6次,少则4次,以后则按照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级医院转诊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码做到10 次以上。
拍摄一张X光胸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计量辐射度的单位)/小时,约为0.045毫西弗特/秒。以胸部肋骨骨折为例,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 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线检查,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按照六次X射线检查,一个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后总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以此推算,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将增加约为千万分之三点八的危险。
而对其他医学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为医学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
孕妇儿童在辐射高危人群之列
尽管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普通病人进行X光照射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但是对于孕妇,还是有所顾忌的,对其腹部进行遮盖。于医生建议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检查,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孕妇。因为此时是胎儿重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X光可能使这些尚未发育定型的细胞组织产生突变,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会增高。还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如果因头部受损伤做CT检查,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影响,而对空间识别能力则没什么影响。
除了孕妇之外,儿童也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之一。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如果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将来诱发癌症等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国家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严禁从事与放射工作有关的职业。
如果说患方只是偶尔接触X射线的话,那么作为医方的放射科医务人员受到辐射损害的可能性更大,尽管他们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卫生部法监司公共卫生处负责人表示,卫生部曾对国内 15个省市的医院进行监测,记录显示,医疗界人员接受辐射的程度居各行业之首,医学辐射是目前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医务人员由于接触射线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短,他们受辐射的强度比传统核工业的工作人员还要高。
医务人员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体浑浊继发的白内障;长期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则一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然而对于医疗辐射的危害,很多医生自己都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虽然医院也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医务工作者会因为麻烦而不愿使用。不少在X光机下进行骨科手术和手法复位的医生,手臂上的汗毛全部脱光,这表明辐射已经对身体产生危害了。
标准形同虚设 胸透遭到滥用
导致X射线辐射危害比率上升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其实问题并非出在缺少标准!”于宁乐认为,我国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已与国际接轨,并无什么两样。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标准却常常形同虚设,拍胸片享受到屏蔽保护的患者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有时体检时,医生为节约时间,甚至要求几个体检者同时进入拍片室,一人拍片其他人未加任何防护地在一旁等候。“医院可能认为患者是偶尔来做一次X光检测,即使没有防护,危害也不大。但实际上,医务人员并不能因为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检查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防护。”
“还要严格控制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于宁乐指出,接受辐射剂量的大小取决于放射科医师,而是否需要接受放射学检查,则完全由临床医生决定。有些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滥用X射线检查,本来病人完全没有必要接受X射线照射的,结果医生为了多收医疗费,无端让病人接受照射。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时刻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着想,能用B超检查的尽量别用X射线检查;非用不可的,也应该选择辐射剂量相对较小的X光片,而避免使用X光透视。
生活中明显滥用X射线检查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年孩子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从业检查、单位体检,没有一项能离开了X光胸透。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颁布的《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X射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也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每年的体检。”但在我国,尤其是生活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里的人群,“胸透”已经成为了体检的“保留节目”,而这种做法在国外早已被摒弃。
“患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于宁乐担忧,目前患者当中缺乏防护意识的人比比皆是,有些患者甚至自己当起了自己的医生,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地主动为自己选择X射线检查。还有就是患者的家属,没有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做检查,这样受辐射是完全不必要的。
不过,人们也不必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更不必为此连医院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拍胸片时,X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小时,距此两米处则为80微西弗特(1毫西弗特=1000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1/2000,此时的致癌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在距离中心点6米外的辐射为1.5 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五百万分之一,致癌几率更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