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皮炎水说明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炎水说明

发布时间: 2024-06-11 01:55:02

A. 999皮炎平说明书

999皮炎平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下面是我整理的999皮炎平说明书,欢迎阅读。

999皮炎平商品介绍

通用名:糠酸莫米松凝胶

生产厂家: 华润三九(南昌)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10

药品规格:(5g*5mg)10g

999皮炎平说明书

【商品名】999皮炎平 糠酸莫米松凝胶

【通用名】糠酸莫米松凝胶

【汉语拼音】KangSuanMoMiSongNingJiao

【英文名】Mometasone Furoate Gel

【成份】本品每克含主要成份糠酸莫米松1毫克。辅料为:卡波姆、三乙醇胺、药用乙醇、甘油、防腐剂(羟苯乙酯)、纯化水。

【性状】木品为乳白色半透明状凝胶。

【剂型】凝胶剂

【作用类别】本品为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

【用法用量】局部外用,适量涂于患处,每日一次。

【药理毒理】本品为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及减少渗出作用。

【不良反应】

1、使用本品的局部不良反应极少见,如烧灼感、瘙痒刺痛和皮肤萎缩;

2、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造成的不良反应有:刺激反应、皮肤萎缩、多毛症、口周围皮炎、皮肤浸润、激发感染、皮肤条纹状色素沉着。

【禁忌】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3、婴幼儿、儿童和萎缩的老年人,对本品更敏感,故使用时需谨慎。

4、用药7日后症状未缓解,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5、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

6、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7、如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请咨询医师处理。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倾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25℃以下密封保存。

【有效期】24个月

【生产企业】华润三九(南昌)药业有限公司

999皮炎平的功效与作用

999皮炎平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

999皮炎平服用常见问题

问:头部溢脂性皮炎能用三九糠酸莫米松凝胶吗?

答:病情分析:头部脂溢性皮炎必须使用:凝脂霜,治疗才能彻底。指导意见: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过多少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发物。

B. 鎮d簡鐨鐐庛佹箍鐤硅ュ備綍澶勭悊锛

鏃犺鸿韩浣撶殑鍝涓閮ㄤ綅鎮d簡鐨鐐庛佹箍鐤癸紝閮戒細鍥犲墽鐑堢殑鐦欑棐缁欐偅鑰呭甫鏉ヨ緝澶х殑鐥涜嫤锛岀敋鑷冲奖鍝嶅叾姝e父鐨勫伐浣溿佺敓娲汇傞偅涔堟偅浜嗙毊鐐庛佹箍鐤硅ュ備綍澶勭悊鎵嶅ソ鍛锛熼潚宀涘競涓蹇冨尰闄㈢毊鑲ょ戝緪鍏
🚫閬垮厤鍒烘縺
搴旈伩鍏嶅啀娆″埡婵灞閮锛屽敖鍙鑳介伩鍏嶇敤鎵嬫悢鎶擄紝涔熶笉瑕佺敤鐑姘存垨鑲ョ殏姘存竻娲楋紝鏇翠笉鑳界敤鍒烘縺鎬ц緝寮虹殑鑽鐗╂垨婵绱犵被鑽鐗╂秱鎶瑰眬閮ㄣ
📚浜嗚В鍩烘湰瑙勫緥
灏藉彲鑳戒簡瑙g毊鐐庛佹箍鐤圭殑鍙戠敓銆佸彂灞曠殑鍩烘湰瑙勫緥锛岄厤鍚堝尰鐢熺殑娌荤枟锛屾爲绔嬫不鎰堟箍鐤圭殑淇″績銆
🍴閬垮厤鍒烘縺鎬ч熺墿
閬垮厤椋熺敤涓浜涘埡婵鎬ч熺墿锛屽傝懕銆佸溿佽挏銆佹祿鑼躲佸挅鍟°侀厭绫伙紝浠ュ強鍏朵粬瀹规槗寮曡捣杩囨晱鐨勯熺墿锛屽傞奔銆佽櫨銆佽煿绛夋捣鍛炽
💊閫夋嫨鍚堥傝嵂鐗
鍥犵毊鐐庛佹箍鐤圭梾鎯呮瘮杈冨嶆潅锛岀敱涓撶戝尰鐢熸牴鎹涓嶅悓鐨勭梾鎯咃紝閫夋嫨鍚堥傜殑鑽鐗╀簣浠ユg‘娌荤枟銆

C. 皮炎能用热水吗

日光性皮炎的患者要注意生活方面的护理,出现病症局部会有瘙痒等症状,千万不要用手抓挠,更不能使用热水来清洗,以免会导致病症的加重,应该是用生理盐水或冷水冷敷,这样能够减轻搔痒的症状,不要随意的使用药物治疗。
日光性皮炎也被称为是晒斑或晒伤,在正常皮肤受到阳光暴晒之后,会引起急性炎症性的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水疱、色素沉着或脱血等症,一般在儿童妇女当中比较常见,因为每个人的身体体质不同,肤色也会不同,症状的表现也会有轻有重,那么日光性皮炎能用热水吗?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日光性皮炎的生活护理。
首先,日光性皮炎的患者需要注意生活方面的护理,因为病症出现之后,局部就会有搔痒等症状,为了能够避免患处部位受到刺激,尽量不要抓挠,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冷水冷敷,将毛巾在水里浸泡之后提起,但是不能滴水放在患处,具有止痒的作用。
其次,用热水来清洗患处的部位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非但不会减轻症状,反而会导致症状的加重,导致毛孔的扩张,更不能使用肥皂水来清洗患处,也不要随意的使用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和激素类的药物,尽量不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葱、姜、蒜等。
最后,日光性皮炎是属于最为常见的皮炎性疾病,皮损的症状是非常严重的,患者想要治疗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的愉悦,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避免接触引起日光性皮炎的一切外界因素,比如热水、肥皂等,尽量不要在午后外出。
我们上面为大家介绍的是日光性皮炎能不能用热水的问题,因为日光性皮炎会导致皮肤出现瘙痒难耐的症状,有病的时候千万不要乱投医,更不能轻信一些小偏方,更不能使用热水来清洗患处,以免会导致搔痒症状的加重,影响病情的康复,最好是选择对症治疗,注意日常生活护理。

D. 皮炎平的使用说明书

【适用症】:
皮炎平用于药疹、湿疹、神经性皮炎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
【注意事项】:
1.长期大量应用可继发细菌,真菌感染,局部可发生痤疮,酒渣鼻样皮炎,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
2.婴幼儿慎用,孕妇慎用

E. 神经性皮炎有什么金方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多发于青壮年,以颈项、肘、骶尾部等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阵发性瘙痒为特点,故中医称之为摄领疮、牛皮癣、顽癣等。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以局限型较常见,常局限于1~2处,表现为局部阵发性瘙痒,搔抓或摩擦后,逐渐出现成群粟粒大皮色、淡红色圆形、多角形扁平丘疹,较坚实,略带光泽,久而逐渐融合、扩大成片,形成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上覆以少许鳞屑,边界清楚,干燥粗糙肥厚,表面常有抓痕和血痂。发生于颈后及两侧,肘伸侧、骶尾部、腘窝、外阴等处也常见。部分患者皮损分布广泛,称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风癣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生甘草各9克。
【功效】养血和营,消风除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潜阳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生地黄、熟地黄、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当归、首乌、白芍各9克。
【功效】潜阳熄风,养血和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乌蛇驱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乌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白芷、黄连、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全虫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全蝎(打)、猪牙皂角、苦参各6克,皂刺12克,刺蒺藜、炒槐花各15~30克,威灵仙12~30克,白鲜皮、黄柏各15克,炒枳壳9克。
【功效】祛风解毒,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搜风解毒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土茯苓31克,防风、木通、金银花、木瓜、薏苡仁、白鲜皮、炒皂角子各9克。
【功效】祛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金蝉蜕衣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猪苓、防风、蝉蜕各9克,茵陈12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郁金、苍术、薏苡仁、大枣各6克。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四物润肤饮【来源】《中医皮肤病诊疗学》【组成】当归、胡麻、秦艽各9克,白芍、生地黄、首乌、石斛、钩藤、玉竹、山药各12克,沙参30克,刺蒺藜18克。
【功效】养血润肤,散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首乌饮【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何首乌15克,牡丹皮8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当归各10克,红花3克,地肤子、白蒺藜、僵蚕、玄参、甘草各5克。
【功效】祛风凉血,健脾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皮癣汤【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20克,当归、赤芍药、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10克,珍珠母3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当归、防风、知母、苦参、荆芥、白鲜皮、地肤子各10克,生地黄15克,生甘草、蝉蜕各6克,生牡蛎30克。
【功效】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养血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熟地黄、何首乌各15克,当归、荆芥、苍术、火麻仁各10克,白蒺藜、苦参各12克,炙甘草、蝉蜕各6克。
【功效】养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地黄饮子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20克,当归、玄参、牡丹皮、白蒺藜、白僵蚕各10克,红花、甘草6克,灵磁石、生牡蛎各15克。
【功效】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风癣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15克,玄参、丹参、当归、白芍、地肤子各10克,红花、生甘草各6克,苦参、黄芩、苍耳子、白鲜皮各12克。
【功效】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乌蛇驱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乌梢蛇、黄芩、金银花各12克,荆芥、防风、白芷、羌活、连翘各10克,黄连、蝉蜕、生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羊蹄根散【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羊蹄根末83克,枯白矾23克。
【功效】止痒。
【制法】研匀。
【用法】米醋调擦癣处。
【方二】白朱砂散【来源】《外科大成》【组成】朱砂、雄黄、煅象皮、硼砂各3克,蟾酥1.5克,煅白朱砂6克。
【功效】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生桐油调搽患处,火烘。
【方三】顽癣方【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川槿皮6克,轻粉1.5克,斑蝥、大枫子各7个。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水2盅煎减半,露1宿。
【用法】蘸涂患处。
【方四】顽癣必效方【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川槿皮120克,轻粉、雄黄各12克,百药煎4饼,斑蝥3克,巴豆(去油)4.5克,大黄、海桐皮各6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极细末,以阴阳水调。
【用法】敷用。
【方五】秘传宁痒散【来源】《松崖医径》【组成】川槿皮30克,青娘子、红娘子各7个,斑蝥3个,贝母15克,槟榔2个。
【功效】发泡止痒。
【制法】水浸露3天,擂碎。
【用法】以穿山甲挝破,用鹅翎搽用。
【方六】银粉散【来源】《疡科会粹》【组成】轻粉、黄丹、白胶香、沥青各等份。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末。
【用法】麻油调,拭后搽用。
【方七】剪刀散【来源】《重订瑞竹堂经验方·疮肿门》【组成】梗树皮240克,剪草、白芨各120克,巴豆14个。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研细末。
【用法】新汲水调如糊敷患处。
【方八】五黄散【来源】《本草纲目拾遗》【组成】鸡心大黄、硫黄、雄黄、姜黄、藤黄各等份。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茶油调涂患处。
【方九】川槿散【来源】《鲁府禁方》【组成】斑蝥(去头足)7个,巴豆(去油)5个,川槿皮9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醋调搽。
【方十】效妙散【来源】《丹台玉案》【组成】雄黄、密陀僧各9克,白砒6克,枯矾15克,硫黄(火煅入烧酒煮过,埋土中1宿)30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煨熟姜蘸药擦。
【方十一】柳光散【来源】《丹台玉案》【组成】斑蝥(去翅足)、大枫子各6克,川槿皮、枯矾、轻粉各9克,白砒1.5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醋调搽。
【方十二】搽绿药粉【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硼砂90克,自然铜30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为末。
【用法】以黄瓜、茄子皮、生姜蘸药外用或配成10%软膏外擦。
【方十三】冰花散【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冰片15克,花椒60克,细辛3克。
【功效】辛凉止痒。
【制法】诸药入碗内,上盖玻璃板,以火加热,刮下玻璃板下药混匀。
【用法】撒布或以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酊外涂。
【方十四】顽癣散【来源】《千家妙方》【组成】樟脑0.6克,铅粉、雄黄、硫黄各0.3克,白砒0.15克,斑蝥1只,全蝎3只,生草乌1个。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先以新鲜羊蹄草根蘸醋擦患处至红,湿者撒用,干者香油调涂,日1次。
【方十五】搔痒洗方【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刺猬皮、枳壳、蛤蟆草(车前草)各9克,紫草、紫花地丁各15克。
【功效】除湿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熏洗。
【方十六】皮炎洗剂【来源】《北京市中草药制剂选编》【组成】透骨草、艾叶各6克,防风、马齿苋、蒲公英、黄芩、紫花地丁、羌活、独活各4.5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6天。
【用法】过滤,涂患处,日2次。
【方十七】雄黄明矾洗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雄黄、明矾、食醋各适量。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前2味为末,加醋调稀糊状。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方十八】炉赤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炉甘石(黄连水飞)、赤石脂粉各15克,甘油15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
【制法】上药加水合成100毫升。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九】羊蹄根酒一【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羊蹄根180克,75%酒清36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羊蹄根碾碎置酒精内浸泡7日,过滤去渣。
【用法】以棉棒或毛刷蘸药涂患处。
【方二十】羊蹄根酒二【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羊蹄根、土槿皮各180克,制川乌、槟榔、百部、海桐皮、白鲜皮、苦参各30克,蛇床子、千金子、地肤子、番木鳖、蛇衣、大枫子各15克,蜈蚣末9克,白信、斑蝥(布包)各6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诸药入高粱酒2.5升,密封大口瓶内,浸15~30天,去药渣。
【用法】用毛刷蘸药涂患处。
【方二十一】蒸敷酊【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苍术、黄柏、防风、独活、苦参、五倍子各30克,大枫子、白鲜皮各60克。
【功效】除湿祛风,止痒。
【制法】加白酒或75%酒精1.5升,浸泡1周。
【用法】外用。
【方二十二】止痒酒【来源】《常见药物制剂》【组成】白鲜皮、土荆芥、苦参各150克,白酒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前3味为粗粉,加白酒于容器浸渍7~14日,过滤压榨残渣,合并滤液和榨液。净置24小时,过滤,添加白酒至1升。
【用法】外用。
【方二十三】斑蝥酊一【来源】《疮疡外用本草》【组成】斑蝥24克,轻粉、冰片各3克,明雄黄9克。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烧酒或70%酒精400毫升浸药1日。
【用法】涂患处,面积不宜大,以3~5厘米为宜,起疱抽出内容物,包扎。
【方二十四】斑蝥酊二【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斑蝥15克,70%酒精100毫升。
【功效】发泡止痒。
【制法】浸泡1周。
【用法】涂患处,起疱抽出内容物,包扎。
【方二十五】土槿皮酊【来源】《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组成】土槿皮90克,柳酸25克,甘油25毫升,纯酒精3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土槿皮入酒精内浸泡7日,去渣,入柳酸(另用酒精溶解兑入)、甘油即成。
【用法】涂患处。
【方二十六】土槿皮酒【来源】《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组成】土槿皮30克,白酒3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浸泡后滤汁去渣,或醋浸。
【用法】外搽。
【方二十七】牛皮癣一号酒【来源】《皮肤科方剂药物手册》【组成】白芨、土槿皮、槟榔、生百部、川椒各500克,大枫子仁250克,斑蝥60克,水杨酸、苯甲酸。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前5味碎置渗滤器中,另将大枫子仁、斑蝥捣泥置其上,加白酒或60%~75%酒精高出药面数厘米浸泡5~7日,最后在渗滤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扬酸、10%苯甲酸搅拌溶解。
【用法】涂患处。
【方二十八】复方蛇床子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蛇床子、白芷、百部各9克,白酒100毫升。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6天。
【用法】涂患处,日2次。
【方二十九】复方黄连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黄连30克,肉桂9克,斑蝥、全蝎、蜈蚣各5个,白酒500毫升。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7天。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方三十】复方斑蝥酊【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斑蝥12个,全蝎16个,乌梅肉30克,皮硝12克,75%酒精480毫升。
【功效】止痒,软坚。
【制法】将药直接浸泡10天,过滤。
【用法】外用日数次。
【方三十一】神经性皮炎药水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紫荆皮、山甲珠、皂刺尖、白芷片、桂枝、雷丸、雄黄各31克,斑蝥3克,樟脑15克,50%酒精1升。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除雄黄、樟脑外,余药酒精浸泡20天,过滤去渣,再入雄黄、樟脑。
【用法】摇匀外用。
【方三十二】神经性皮炎药水二【来源】《全国医药产品大全》【组成】羊蹄根、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半夏各100克,蟾酥、闹羊花、荜茇各80克,土槿皮酊320毫升,细辛50克,50%乙醇适量。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制为棕色透明的醇溶液。
【用法】擦患处,日2~3次。
【方三十三】神经性皮炎药水三【来源】《中草药制剂选编》【组成】生草乌、生半夏各3克,生天南星、细辛各1.5克。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研粗粉,入60%来苏儿200毫升浸泡1周过滤。
【用法】擦患处。
【方三十四】蛇槿酊【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6)
【组成】蛇床子50克,川槿皮、苦参、牙皂、白鲜皮各30克,川椒、大枫子各15克。
【功效】清热燥湿止痒。
【制法】入25%酒精1.5升,浸泡7天。
【用法】擦患处,日2~3次。
【方三十五】皮癣水【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土槿皮620克,紫荆皮、苦参、樟脑各310克,苦楝根皮、生地榆各150克,千金子50粒,斑蝥(布包)100只,蜈蚣30条。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土槿皮等5味打碎入瓶,入75%酒精5升,并将斑蝥、千金子等加入密封浸泡1~2周。滤渣加入樟脑溶化。
【用法】涂于皮损处。
【方三十六】神效癣药【来源】《饲鹤亭集方》【组成】斑蝥15克,百部60克,槟榔、土槿皮、枫子肉、白芨、川椒各30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以烧酒浸泡。
【用法】外搽。
【方三十七】大枫子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大枫子油6250毫升,硼酸310克,冰片30克,麝香0.3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外用。
【方三十八】斑蝥醋【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甲:土槿皮180克,蛇床子、百部各125克,斑蝥(布包)3克。乙:硫黄125克,樟脑、白信、轻粉各18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先将甲药入米醋5升内浸泡1月去渣,再入乙药。
【用法】毛刷蘸涂患处。
【方三十九】斑蝥醋浸剂【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全蝎16个,斑蝥12个,皮硝12克,乌梅30克,米醋500克。
【功效】软坚润肤止痒。
【制法】将药醋浸泡1周。
【用法】涂患处。
【方四十】复方红粉醋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红粉、樟脑、密陀僧各6克,冰片2克,醋适量。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调和成稀糊状。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F. 皮肤止痒水

皮肤止痒水能够消炎、止痒。用于皮炎、痱子、皮肤瘙痒等。

止痒效果好的药水种类是比较多的,比如中成药物、收敛止痒洗剂等,依据局部的外观形态来选择不同的药物,才能够既达到止痒的效果,又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当人体的皮肤表面出现糜烂、渗出样改变时,适当使用除湿止痒洗液等中成药物的外用制剂来清洗或者湿敷,可以使局部瘙痒的症状迅速缓解,并且可以使局部糜烂的症状逐渐消失,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代表药物为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干燥、止痒的效果,对于水疱破裂前的皮肤损害或者是荨麻疹引发的风团损害等。

复方醋酸氯己定喷剂:

复方醋酸氯己定喷剂,属于一种外喷的药水剂型,具有较好的止痒效果,对于湿疹、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疾病有较好的功效,但是只有止痒的效果,没有治愈的功效,所以还要搭配一些口服的抗组胺药来进行治疗,比如西替利嗪片、非索非那定片等。

当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症状时,建议遵医嘱用药,且用药前要明确是否对该类药物过敏,以免导致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