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是指由各种内、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性疾患的一个泛称,并非一独立疾病,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一般是接触到了过敏原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在患病的时候身体的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痒,风团,脱发等病症的现象。
而对于湿疹也就是一种皮肤炎症的反应。这种病症是由内外因素相结合而引发的剧烈瘙痒的病症。
建议:
一、忌搔抓;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二、忌热水烫洗;湿疹在急性期,由于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湿疹病人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
三、忌肥皂洗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湿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较小的硼酸皂。
四、忌刺激性食物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五、忌盲目用药皮炎、湿疹病程较长,易反复。
六、要搞好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同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为宜。
七、为了更好去除皮炎、湿疹的话建议你可外涂纯中草药的蕴矶霜来改善,每天两次,长期如此就会好转的。
⑵ 儿童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有什么区别
湿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特应性皮炎要缩到一个相对小的概念,是湿疹中最难治的一种,主要是指有过敏家族史的湿疹。和普通湿疹相比,特应性皮炎具有很强的遗传特性,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病史(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都得过特应性皮炎,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
另外,特应性皮炎的最大特点是反复发作,且症状比一般湿疹严重。特应性皮炎的表现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是剧烈搔痒,因此皮损上有大量抓痕继而感染,从而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第二是全身皮肤干燥,婴儿期就比较明显,儿童期达高峰,青年期则减轻或消失不同的年龄段。
第三,症状部位不同年龄段也有所不同。婴儿期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主要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儿童期皮损表现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膝盖窝和小腿伸侧。青少年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膝盖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第四,特应性皮炎可以伴随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等。
第五,特应性皮炎会合并全身过敏性疾病,常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生。
⑶ 特应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又叫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等,主要表现为湿疹样皮疹伴瘙痒、个人或家族中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其次是表现为皮肤干燥、血清IgE指标升高、皮肤感染倾向等。异位性皮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80%异位性皮炎患者除皮疹外有家族过敏史,环境中的多种过敏原,如尘螨、食物等可触发其特殊的免疫反应,使组胺和其他一些炎症介质释放,引起湿疹样的损害。
引起异位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免疫反应中所释放的炎性介质,二是患者脂肪酸合成的异常。异位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会使外部致敏因子更易于进入体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忙于对抗对一般人而言相对良性的外部因素而不能有效防御细菌感染的发生,因此异位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常有高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异位性皮炎的发生主要是过敏体质造成的。
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过敏是因为患者体内TH2(2型T细胞)活性过高从而产生过多的IgE抗体就形成过敏体质。而康敏元益生菌冲剂就受到很多过敏患者的关注,它的独特的专利抗过敏益生菌可以有效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 E抗体的生成并可以促进机体自身γ干扰素的分泌量使TH2(2型T细胞)的活性下降。康敏元益生菌冲剂解决过敏性疾病患者反复发作的难题,与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首先它的操作非常简单,随时都可以使用,具有普遍性;其次它不会像其他药物需经肝肾代谢,从而避免了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再是不同脱敏治疗相比,没有风险,对患者身心也没有任何性质的伤害。 因此,改善过敏体质就要及早使用康敏元益生菌。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关于益生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指出,“益生菌疗法是唯一可以彻底治疗皮肤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出现过敏免疫排斥的根本性治疗方法”。
⑷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炎症。
特应性皮炎病如何分类/分型/分期?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出生至 2 岁)、儿童期(2~12 岁)、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 岁)和老年期(大于 60 岁),这种分期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各阶段症状表现有所不同[1]。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意味着疾病严重程度不同。
会累及哪些部位或器官?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还会影响呼吸道。
会传染吗?不会。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本病很难治愈。
本病会复发。
会遗传吗?有遗传倾向。
特应性皮炎很常见吗?我国 1~7 岁儿童患病率达 12.94%,1~12 月婴儿患病率更是高达 30.48%[1]。
⑸ 特应性皮炎与湿疹有什么不同
湿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特应性皮炎是一个相对小的概念,是特殊的湿疹,主要是指有过敏家族史的湿疹。特应性皮炎相对严重,病程长,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皮疹表现,可以伴有免疫球蛋白IgE增高,异种蛋白过敏,嗜酸性细胞增高等。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与遗传、环境、免疫异常以及皮肤屏障的功能等有关。主要是因为本身的遗传过敏体质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因素的刺激,激发了体内过敏免疫反应。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性疾病,比如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小孩得特应性皮炎的几率是70%左右,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小孩的得病几率大概是50%,也有些特应性皮炎小孩的父母双方都没有过敏性疾病。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与特应性皮炎发病是同步增长的,越是发达国家,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越高。现在很多食品都含有很多添加剂和防腐剂;同时,环境污染比如汽车的尾气,装修房子挥发的苯、甲醛等,也会引发过敏反应。
⑹ 湿疹和皮炎的症状,要怎么区分
皮炎和湿疹症状比较相近两者都有红斑、丘疹、渗出。但是皮炎属于一种皮肤过敏是由于接触或食用某种东西后出现的这种情况,湿疹具有特征性的皮肤炎症的表现,对称分布,反复发作,具有明显的瘙痒。湿疹样皮炎的治疗,首先要寻找发病原因或者是诱因,去除病因是治疗和防止复发的有……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⑺ 皮炎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药
你好,湿疹是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袭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也是属于皮炎的一种,可从以下几点区分,可根据不同的症状用针对性的药膏,平时注意护理。
1、皮炎有比较明确的病因,也就是接触过敏原引起。这些过敏原中,一部分可以探明,但湿疹的直接病因难以确认。
2、皮炎部位为暴露处,即接触过敏原处,湿疹则较泛发。
3、皮炎损害集中,界限清楚,好似印出或画出的,湿疹皮疹分散,疹片、疹群常无明晰的界限,注意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对身体不好,容易得肠胃疾病。
4、皮炎病程短,复发少。而湿疹的病期长,反反复复。
⑻ 常见的湿疹特点是什么
(1)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又称为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即头、面、前胸、后背、间胛区、脐周及会阴部位的一种常见、表浅性皮肤炎症性损害,在红斑的基础上有油腻性鳞屑是其特征。发生在头皮部的脂溢性皮炎可以分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两种。炎症性者可见到红斑及油腻性脱屑。皮疹常扩张至发迹边及耳后部位,轻度瘙痒。非炎症性者主要表现为轻重不等的糠样脱屑,即平常所说的头皮屑,又称为干燥性糠疹,而见不到明显炎性损害。
婴儿型脂溢性皮炎又可分为三种。摇篮帽样皮疹发生在出生后3~4周,头皮出现红斑、腊样脱屑,在额顶部常形成厚痂。婴儿脂溢性皮炎也可以发生在面部,包括眉弓、双颊、躯干部、尿布区以及肢体屈侧,在上述部位出现红斑及油性屑。Leiner病又称为脱屑性红皮症,是一种泛发性婴儿脂溢性皮炎,全身弥漫性红斑,表面覆盖灰白糠状或叶状鳞屑,常见于有严重疾病,如贫血、严重腹泻及呕吐的婴儿。可分为家族性及非家族性两种。家族性常由补体C5功能不全引起,可以用抗生素及输血或新鲜血浆治疗。
(2)干性湿疹:干性湿疹又称脱脂性湿疹,是以皮脂减少、皮肤干燥、干裂及细小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湿疹。
发病与皮肤表面油脂减少或功能不良有关。油脂减少可以是因冬季空气湿度低、干燥、寒冷或过度清洗引起。脱脂性湿疹还见于应用利尿剂的老年人,黏液水肿者及锌缺乏症患者。应用Ⅱ型组胺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也可引起脱脂性湿疹的报告。部分全身泛发的脱脂性湿疹可能与恶性淋巴瘤等肿瘤有关。
临床本病多见于冬季,老年人及洗浴过频者好发。四肢,尤其小腿伸侧多发。典型表现为皮肤干燥、细小的皲裂、脱屑,伴程度较重的瘙痒。由于搔抓而表现抓痕及血痂。如果疾病继续进展,可以出现明显的皲裂,严重者甚至可以出血,故又称皲裂性湿疹。
本病最初症状多在冬季出现,夏季好转,但最终发展为长期性,并发生明显的湿疹样改变。
(3)钱币形湿疹:钱币形湿疹又称盘状湿疹。由于其他型湿疹不排除出现圆形钱币型损害的可能,盘型湿疹也可出现不典型损害,故盘型湿疹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
本病15~25岁有一个发病高峰。无论男女,在55~65岁在另一个发病高峰。
皮损好发于手部及肢体的伸侧,以下肢更为多见。有瘙痒或烧灼感。急性期表现为钱币状圆形暗红斑基础上的密集薄壁水疱伴渗液、结痂。皮损通常由细小丘疹、丘疱疹迅速融合而成。亚急性期水疱减少,脱屑增加,中心可消退。慢性期表现为干燥、脱屑斑片。
皮疹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以融合成大片。由于搔抓而有抓痕、血痂等继发损害。继发细菌感染可有黄色渗液及黄痂。一般均为慢性复发性,多数在一年左右消褪,也有数年不退者。
临床上可分为手及前臂型、肢体躯干型及干燥型三种。手及前臂型多在手部局部创伤或炎症后,如局部烧伤、局部化学刺激性反应后出现湿疹样改变,随后在手部及前臂出现新的皮损。本型多见于有职业性刺激性皮炎史者、家庭主妇及从事秘书工作者,异位性体质者多见。
肢体躯干型多见于老年人、皮肤干燥症患者。皮损多先发于下肢,然后在对侧下肢、上肢及躯干出现新的皮损。
干燥型盘型湿疹不多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多发性干燥、脱屑性圆形或卵圆形斑片,掌跖部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散在水疱,轻度瘙痒。
皮疹可反复波动数年,难以治疗。
(4)手部湿疹:手部湿疹又称为手部皮炎,是发生于手部的湿疹皮炎类疾患的总称。一般所说的手部皮炎指局限于手部或原发于手部的皮炎,较少扩展至双上肢等其他皮肤部位。如果手部湿疹仅是泛发性湿疹的一个表现,应称为泛发性湿疹手部受累而不应称为手部湿疹。
国外调查患病率为2%~8.3%。在城市一般人群患病率为2%~8%。在某些特殊职业人群患病率可高达10%以上。目前报告患病率最高的职业人群为护士,患病率为18.3%。在接触性皮炎诊所,该病的构成比例可达37%。Knistensen对瑞典汽车工业工人手部皮炎的发病情况作了一次前瞻性研究,发现手部皮炎的风险性为4%。
①角化性掌湿疹:角化性掌湿疹并不少见,以掌部及手指掌侧皮肤片状肥厚、脱屑、皲裂为主要表现,病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银屑病难以鉴别,治疗非常困难,可试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角质松解剂及PUVA治疗。
②斑片性水疱脱屑性湿疹:斑片性水疱脱屑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双手不对称性不规则斑片,有小水疱及脱屑,发病部位不定,此伏彼起,累及甲周皮肤时可有甲损害。
以上分类并不能包括手部湿疹的所有表现,对于其他临床表现不能归入上述各类手部湿疹诊断中的患者,可以笼统地诊断为手部湿疹。
(5)瘀滞性皮炎:瘀滞性皮炎又称重力性湿疹、瘀滞性湿疹、静脉性湿疹及静脉曲张性湿疹,是继发于下肢静脉高压的一种皮肤湿疹。
近年研究认为与发病有关的主要因素是下肢静脉压增加而并不定非有静脉曲张。研究发现静脉高压患者毛细血管血压增加,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纤维蛋原漏出到毛细血管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阻碍了氧弥散及营养物质的通透,造成皮肤损伤。另外在静脉高压、静脉功能不全的情况下,移动到组织间的白细胞增多,释放蛋白水解酶也可造成皮肤炎症。
本病多见于下肢静脉高压患者,发病可急可慢。急性者多由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引起,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下肢迅速肿胀、发红、发热、浅静脉曲张,出现湿疹样损害。无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者多起病较慢,在小腿下1/3部分出现轻度水肿、紫癜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湿疹样损害多初发于胫前、小腿两侧及两踝附近,然后逐渐向近心端扩展。也有扩展至足部者。湿疹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伴程度不等的瘙痒。疾病逐渐进展由于含铁血红素沉着而变成褐色。由于脂肪坏死,皮肤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改变。局部也可出现萎缩。由于创伤或感染极易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疼痛明显。
这种溃疡边界清楚,相对来说比较表浅,愈合后遗留象牙白色硬斑块,周围有色素沉着。瘀滞性湿疹患者极易合并接触性皮炎。尤其外用治疗药物接触性皮炎。
(6)白色糠疹:白色糠疹又名单纯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通常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面部的脱屑性色素减退斑。组织病理学仅见棘层松解及轻度海绵形成。初起时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大清楚的淡红斑或正常皮色斑片,直径0.5~2cm大小,有细糠状屑,1~2周后变为轻度色素脱失斑,表面覆以干燥性细糠状白屑。皮损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见于面部,但也可出现在其它部位。
瘙痒轻或无。皮损可持续数日至1年以上,无特殊治疗。
(7)代谢型湿疹及系统性疾病相关性湿疹:代谢型湿疹指可能由机体营养代谢异常所导致的湿疹。如有报告在某些脂肪泻的患者可出现湿疹。这些患者在湿疹发作期间血钙浓度也较低。当血钙浓度正常后皮损也随之消退。由于大量湿疹患者并无临床可见的营养代谢方面异常,湿疹与营养的关系还不明确。营养异常也可能是湿疹患者为避免食入变应原或“发物”而长期禁食某些食物的结果。
湿疹与营养代谢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系统性疾病相关性湿疹指与系统性疾病伴发的湿疹。系统性病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低γ球蛋白血症、苯丙酮尿症等均可出现湿疹样皮损。烟酸缺乏症可出现光敏感性皮炎。Jung病是一种家族性免疫缺陷病,表现为复发性脓皮病及异位性皮炎,这类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白细胞化学发光反应异常及组胺代谢或白细胞表面组织胺受体异常。可用组织胺H1受体阻断剂治疗。Job病又名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这类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为复发性皮肤及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血清高IgE及慢性湿疹。这些情况说明系统性疾病与湿疹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8)创伤后湿疹:创伤后湿疹,如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大隐静脉供皮区出现的湿疹。在大隐静脉手术部位皮肤出现红色至棕黄色斑片,轻度脱屑结痂,偶有丘疹、丘疱疹。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效,但易复发。其他原因造成皮肤损伤致疤痕形成者也有出现湿疹的报告,可能与创伤造成神经受损也有关系。
(9)口周湿疹:口周湿疹又称为口周皮炎,是发生于口唇周围,但不累及唇红边缘皮肤的皮炎,皮损可累及唇沟、颏部,也可累及眼睑及眉间部位。曾有口周湿疹在外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妇女中爆发流行的报告。与日光、皮肤感染等因素的关系均未得到证实。
皮损以红斑、丘疹及脓疱为主,对称分布于口周,但不累及唇缘皮肤。可累及颏部及鼻唇沟。轻度瘙痒,少数病例可见眉间及眼睑受累。皮疹可以自愈,愈后不留疤痕,整个病程3周至1年半左右。
(10)青年足跖皮病:青年足跖皮病是发生于青少年足跖前部的一种干燥、皲裂性皮炎,又名干燥性足跖湿疹、足前部湿疹及趾周围皮病。我们认为本病应属于接触性皮炎。
本病是近30年新出现的一种湿疹,可能与穿用透气性差的鞋袜,汗液浸渍及运动摩擦造成的微小损伤有关。组织病理学为轻度非特异性湿疹,有时可见汗管堵塞。
本病见于3~14岁儿童,喜欢运动者及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足前部皮肤红斑、疼痛,检查可见皲裂。双足皮损对称,在受压部位明显,趾间皮肤正常。
⑼ 皮炎湿疹是什么
湿疹是内外因结合引起的过敏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引起湿疹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湿疹是由过敏引起。严重的湿疹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皮肤的破溃、红斑、流脓等。
⑽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的特征为患者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特应性”特点:①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高;④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典型的特应性皮炎具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和上述四个特点。又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Besnier体质性痒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临床分三期: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
病因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包括遗传易感性、食物过敏原刺激、吸入过敏原刺激、自身抗原、感染及皮肤功能障碍。
2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分为三期:①婴儿期:在出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病,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②儿童期:多数在五岁前发病。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③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
3诊断
根据个人或家族有“特应性”病史,皮损特点进行诊断:即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好发于面颊部及额部;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好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腘窝;或呈痒疹状,则好发于四肢屈侧。
4治疗
去除并避免可能的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包括润肤膏的常规应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的抗感染治疗、非激素类的局部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口服治疗、光疗、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