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皮炎用中药洗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炎用中药洗

发布时间: 2024-05-18 17:26:57

㈠ 杩囨晱鎬х毊鐐庣殑涓鑽娌荤枟

杩囨晱鎬х毊鐐庢槸鎸囦汉浣撴帴瑙﹀埌鏌愪簺杩囨晱鍘熻屽紩璧风殑鐨鑲ょ梾锛屾偅浜嗚繃鏁忔х毊鐐庝細鏈夌毊鑲ょ孩鑲裤佸彂鐥掋佽劚鐨绛夌梾鐥囥傛偅涓婅繃鏁忔х毊鐐庯紝搴斿敖蹇鍘婚櫎鐥呭洜锛岄伩鍏嶅啀鎺ヨЕ鑷存晱鐗╂垨鍒烘縺鐗┿
🌿浼犵粺涓鑽
鎸囧兼剰瑙佸缓璁閲囩敤浼犵粺涓鑽锛岃嫤鍙傘佽佸叕鏍广佺孩娌℃爲銆佺敇鑽夈佹磱鐢樿強銆侀┈鑺疯媼绛夛紝杩欎簺浼犵粺涓鑽涓嶅惈婵绱犳垚鍒嗐
🌟涓夌淮娓呮晱淇澶嶈偨
鈥樹笁缁存竻鏁忎慨澶嶈偨鈥欏彲浠ラ挐鍖栬繃鏁忔簮锛岄樆鏂鎴栧噺杞昏繃鏁忓弽搴斿圭毊鑲ょ殑鍒烘縺锛屾縺娲诲厤鐤绯荤粺锛屾彁楂樺彈鎹熺粏鑳炵殑鍏嶇柅鍜岀毊鑲ょ殑鎶楃値鍙婇槻鍗淇濇箍鑳藉姏銆
🚫瑙i櫎鏈夋瘨閲嶉噾灞
鏈夋晥缁滃悎銆佽В闄ゆ睘锛圚g)銆侀搮锛圥b)/闀(Ca锛夌瓑鏈夋瘨閲嶉噾灞炲姛鑳斤紝瀵规縺绱犱緷璧栨х毊鐐庛佽繃鏁忔х毊鐐庛佹棩鍏夌殑鍏夋瘨鍏锋湁灞忛殰闃叉姢浣滅敤銆
🌞澧炲己鐨鑲ゅ厤鐤闃插崼鑳藉姏
澧炲己鐨鑲ゅ厤鐤闃插崼鑳藉姏锛岃╄倢鑲ゆ仮澶嶈嚜鐒舵併

皮肤病中药外洗九法

导读:夏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对于皮肤病患者,外洗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服药痛苦;另一方面,皮肤病局部用药能更好的吸收。(编辑/闫奇峰)

皮肤病中药外洗九法

作者/龚景林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药外洗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处淋洗、浸泡、湿敷或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古称“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礼记•曲礼》篇即载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外科精义》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火有药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棉蘸药水稍热溻其患处,渐渐洗溻沐浴之”张山雷氏说:“外疡既溃,脓水浸淫,以洗涤洁净为第一要义,庶几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则恶腐不除,必多滋蔓”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曾用苦参汤治疗狐惑病,狼牙汤治疗阴䘌。

洗剂在民间也常为人们所惯用,如用白矾水洗湿疮,花椒水洗痒疮,葱椒水洗冻疮,桂花叶水洗漆疮等。这些方法简便,而且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九法,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一、祛风止痒法

由于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客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去润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发病迅速,消退亦快,游走不定,瘙痒无度,多发于上半身或泛发全身,皮疹多为红色丘疹、风团、鳞屑或苔藓样变、疣目,损害为干性,不渗出,以及抓后起鳞屑及出血等,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如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治拟祛风止痒为主。

药用艾叶30克,摇竹消30克(我注:徐长卿),路路通30克,蚕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温热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钟。

临床上如寻常疣、扁平疣等,均属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皮损表现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肤,粟米至黄豆大小,色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肤色。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疗以祛风解毒为主。

药用木贼15克,苍耳子15克,败酱草30克,露蜂房10克,马齿苋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热湿敷患处,然后用水擦洗皮损,皮损以擦红发热为宜,每天一次。

二、清热消肿法

不论外感邪热或脏腑实热,蕴阻肌肤,不得外泄,熏蒸为患。皮损多见红斑、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灼热痒痛。常见于急性湿疹及皮炎类疾患,如带状疱疹、丹毒、脓疱疮、过敏性紫癜、药疹、接触性皮炎及大疱性皮肤病、剥脱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治宜清热、消肿、解毒。

药用马齿苋30克,黄柏30克,千里光30克,大黄30克,煎水1500毫升,待温热后外洗或湿敷患处,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三、燥湿收敛法

湿有内湿与外湿之分,但以外湿为主,因湿邪侵入腠理,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而浸淫肌肤发疹。证见水疱,瘙痒糜烂渗液,水肿,浸淫四窜,汁水淋漓。常见的皮肤病,如皮炎、湿疹、脂溢性皮炎、天疱疮等。

治宜燥湿收敛。

药用马齿苋60克,苍术30克,侧柏叶60克,苦参30克,五倍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湿敷患处,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四、凉血解毒法

由各种“毒”所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的有药物毒、食物毒、虫毒、漆毒等。邪毒侵入皮肤,郁而化热,毒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证见红肿、丘疹、风团、糜烂等多种形态。常见的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药疹、中毒性红斑、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

治宜凉血解毒。

药用千里光30克,大黄30克,朴硝30克,山楂60克,扁蓄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五、温经散寒法

由于阳气不达,皮肉受寒,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皮损为紫暗或淡红斑,局部皮损红肿发硬,严重时可发生水疱、溃疡。常见的皮肤病有冻疮、血管炎。

治宜温经散寒。

药用透骨草30克,芫花10克,川椒15克,吴茱萸15克,煎水1000毫升,浸泡患处,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钟。

六、活血散瘀法

肝气郁结或外邪入侵,以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阻塞经络而致。证见皮损色暗红、青紫、瘀点、瘀斑、毛细血管扩张等。常见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红斑、硬红斑、过敏性紫癜、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

治宜活血散瘀。

药用鬼箭羽30克,红花15克,丹参30克,桃仁30克,香附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七、养血润肤法

由于血虚不能营养肌肤,肤失濡养,血虚生风生燥,逗留肌肤所致。其皮损表现为干燥、脱屑、肥厚、粗糙皲裂、苔藓样变。常见的皮肤病有神经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手足癣鳞屑角化型、掌跖角化过度症。

治宜养血润肤。

药用白芨60克,黄精30克,紫草30克,五灵脂30克,露蜂房10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后再外洗患处,每天一次,每次浸泡30分钟。

八、杀虫除䘌法

由于对虫体的过敏或虫的毒素侵入机体,日久蕴毒,发于肌肤所致。皮损为丘疹、风团、水疱、血痂、抓痕、糜烂等。常见的皮肤病有疥疮、丘疹性荨麻疹、桑毛虫皮炎。

治宜杀虫除䘌。

药用蛇床子30克,川椒15克,大枫子30克,硫磺60克,藜芦15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处,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

在临床上还有由霉菌所引起的手足癣皮损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

治宜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药用丁香10克,黄精30克,黄柏30克,川椒10克,枯矾15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与外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九、脱脂除垢法

多因内蕴湿热,外感风邪,蕴阻肌肤,湿热上蒸,或因湿热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皮损为潮红、渗出、糜烂、结黄厚痂、鳞屑(干燥或油腻的鳞屑)。常见的皮肤病有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

治宜清热利湿,脱脂除垢。

药用透骨草60克,侧柏叶60克,黄柏30克,皂刺30克,硼砂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处,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洗后头部不要另用温水冲洗,待头发自干。

总之以上九法初步概括了皮肤病中药外洗的法则,在使用这九个法则时,一定要根据皮损的部位、范围、性质以及患者皮肤的耐受情况辨证施治,合理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外洗方法,采取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法则进行洗浴治疗,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㈢ 怎样用药浴治疗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由于皮脂溢出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初起头皮出现糠秕样脱屑,产生成层的油腻性鳞屑,其后皮肤轻度发炎,伴有脱发;或表现为成片油腻而粘着的黄色结痂,间有渗液,发炎较明显。前者为鳞屑型,后者为结痂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痒感,病变可累及颜面、颈、胸背及上腹等处。
方一【组成】新鲜乌骨鸡蛋3枚。
【用法】鸡蛋打破后搅匀,加入水2 000毫升,取汤液浴头,每日1~3次。
【功用】养血润燥。
【适应证】头皮白屑。
【说明】鸡蛋性味甘平,功能滋阴养血润燥,近年药理学研究表明,鸡蛋所含的物质对体表炎症及烧伤有良好的愈合作用。
方二【组成】小麦麸50克,生姜30克。
【用法】将上两物同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杀菌。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小麦麸为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性味甘凉,能治疮痈肿毒。配生姜杀菌解毒,对脂溢性皮炎炎症较甚者颇为适宜。
方三【组成】新小胡桃6枚,牛乳100毫升。
【用法】将小胡桃去壳捣烂,与牛乳同煎成膏液,外洗患处。
【功用】润燥解毒。
【适应证】头皮白屑。
【说明】小胡桃即小核桃,功能润燥。牛乳性味甘微寒,有解热毒,润皮肤的作用。两者相配外用,对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头皮白屑增多颇有效。
方四【组成】杏仁、胡麻各适量。
【用法】将上两物捣烂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润燥解毒。
【适应证】头皮白屑。
【说明】杏仁,能治诸疮疥,消肿,胡麻即芝麻,有解毒润燥的作用。
方五【组成】艾叶、菊花、防风、荆芥、甘松、蔓荆子、地肤子各9克,薄荷、藿香各6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数沸后,倒入盆内,待温洗患处。每日1次,若多洗收效快。每剂可洗4次。
【功用】祛风,止痒,生发。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艾叶,能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故可治头风。菊花、防风、荆芥等均有祛风止痒的作用。
方六【组成】生地黄、首乌各30克,黑芝麻梗、椰树枝各5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数沸后,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熏时上盖头巾,以防热气散失。每日1剂,早午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洗后用干毛巾覆盖头部避风。5日为1个疗程。
【功用】养血滋阴,祛风生发。
【适应证】脱发(脂溢性脱发)。
【说明】生地黄、首乌、黑芝麻均为养血滋阴之品,方中用此意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椰树枝则有祛风凉血的作用。
方七【组成】透骨草、侧柏叶各120克,皂角60克,白矾9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0分钟,待温后洗头,每次15分钟,每周洗2次。
【功用】燥湿,除脂,止痒。
【适应证】脂溢牲脱发及脂溢性皮炎。
【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除湿,皂角亦有疏风气的功效;白矾燥湿杀虫,侧柏叶治疗脂溢性脱发有良效已为临床所证实,诸药合用,有燥湿、除脂、止痒功效。
方八【组成】桑白皮35克,五倍子12克,青葙子6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15分钟,待温后洗头。每次20分钟,每周2次。
【功用】祛脂,乌发,护发。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桑白皮功能行水消肿,青葙子功能祛风热,五倍子则有收敛生发的作用。
方九【组成】天麻、白芷、防风各S克,桑叶、羌活、银花、薄荷各3克,川椒2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温,去渣,洗发。每次洗15~20分钟,洗毕避风。
【功用】清热明目,洁发令柔。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天麻有熄风止痉,祛风通络之功效,配伍白芷、防风、羌活,则增强祛风之力;桑叶、银花、薄荷功能疏风散热,川椒祛风胜湿。诸药合用,祛风热,止脱发。
方十【组成】羌活、桑叶各4.5克,川芎、白芷、藁本各6克,天麻、甘菊花、薄荷各3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温,去渣,洗发。每次洗15~20分钟,洗毕避风。
【功用】清热祛风,洁发光泽。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本方作用与上方相同,仅增川芎活血凉血,藁本祛风,甘菊花疏热,故功效更强。
方十一【组成】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0克,苦参15克,明矾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盆,煎沸,洗前先剪短头发,再用小毛巾蘸药水反复洗头皮,每次洗15分钟,每日用药1剂,每天2次,隔3天再洗。
【功用】收敛,祛风,止痒。
【适应证】头皮脂溢性皮炎。
【说明】苍耳子有祛风散湿之功,能治一切风气。王不留行功能行血,能治风毒。苦参、明矾皆为清热燥湿之品。
方十二【组成】陈艾叶50克,雄黄15克,防风、花椒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洗1~3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艾叶功能燥湿祛风,其放置年久而陈者,燥湿之力更强。雄黄有解毒燥湿之功,防风、花椒则能祛风除湿。诸药合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故对脂溢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
方十三【组成】苦参、野菊花、白鲜皮各35克,硫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苦参性味苦寒,有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故又能治风杀虫。野菊花功能清热解毒,硫黄有燥湿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止痒之功。
方十四【组成】白芷150克,鸡子3个,川芒硝9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先煎白芷,滤去渣,待稍冷,纳鸡子及芒硝,搅拌均匀后,洗头。
【功用】祛风止痒,除屑洁发。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白芷祛风散湿之要药。能治疗头风及皮肤游走之风。芒硝清热燥湿,鸡蛋亦有祛风之功。
方十五【组成】黄连须、黄芩、黄柏、大黄各9克,龙胆草6克,枯矾12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煮沸待温,去渣,洗头。隔日1次。
【功用】清热泻火,去油护发。
【说明】黄连主治痛痒、疮疡、斑毒、疳痘而邪热有余者,说明方中黄连清热解毒为主药,再配伍黄芩、黄柏、大黄、龙胆草等。其清解之力更强。
方十六【组成】苦参310克,百部、野菊花、凤眼草各90克,樟脑125克。
【用法】先将前四味药装人大口瓶内,加入75%乙醇(或白酒)5 000毫升中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留液,再加入樟脑(研粉)溶化后备用。用时用纱布蘸药液,擦洗头皮,每日1或2次。
【功用】灭菌止痒。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凤眼草为臭椿树的果实,功能除湿止痒,樟脑气味芳香,功能祛风除湿,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外涂局部对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和止痒作用。苦参、百部、野菊花均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方十七【组成】苦参60克,百部15克,透骨草、白鲜皮、蛇床子、艾叶各30克。
【用法】上药煎水洗头,2日洗1次。
【功用】祛风,除湿,止痒。
【适应证】头部脂溢性皮炎。
【说明】本方所用药物均为祛风除湿之品,目前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因风湿所致的各类皮肤疾病。
方十八【组成】蔓荆子、防风、苦参、川椒各10克,火麻仁30克。
【用法】上药煎汤,趁热温洗头部。
【功用】祛风,润燥,止痒。
【适应证】头部脂溢性皮炎。
【说明】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火麻仁功能祛风润燥,能治发落。
方十九【组成】白鲜皮、白芷、野菊、大黄、九里香各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头部。
【功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九里香功能行气活血,祛风除湿,能止疮痒,去皮风、故民间常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疾病。
方二十【组成】透骨草65克,龙葵3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洗头。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头部脂溢性皮炎。
【说明】龙葵性味苦寒,能洗疥癞痒痛,祛皮肤风。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具有消肿止痒和微弱兴奋作用,药理学实验亦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方二十一【组成】透骨草、丹参、皂角刺各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每日1次。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润燥。
【适应证】脂溢性皮炎。
【说明】方中透骨草、皂角刺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丹参有活血润燥的功效。
方二十二【组成】苦参、侧柏叶各30克,荆芥、防风各20克,白芷、薄荷、雄黄各10克。
【用法】上药煎汤熏洗患处,每周1次。
【功用】祛风燥湿。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上述药物均具有祛风燥湿之功,对因风湿所致的各类皮肤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方二十三【组成】何首乌、苦参各30克,枸杞子、黄柏、旱莲草、龙胆草、干姜、地肤子各20克,白鲜皮15克,辣椒秸100克。
【用法】上药每剂煎2次,每次煎煮20分钟,将2次煎煮的药液相混以备外用。先用溶少许食盐的温水清洗头部,擦干后,用棉纱布蘸取药液反复涂洗脱发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洗后再用鲜姜汁或鲜姜芽汁涂于脱发处。
【功用】养血凉血,清热祛风止痒。
【适应证】脂溢性脱发。
【说明】方中首乌、枸杞、旱莲草滋补肝肾、补血生发;龙胆草、黄柏、苦参清泻肝火,滋阴降火;白鲜皮、地肤子、干姜、辣椒秸祛风止痒。诸药合用,滋补肝肾、益气生血、凉血清热,故使毛发复生。

㈣ 怎样用药浴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起病缓慢而顽固。一般分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化和阵发性剧痒是本病的特点,以夜间和情绪波动时为重,好发于颈、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摩擦的部位。中医称本病为“顽癣”、“牛皮癣”、“银屑病”,认为是由于风湿热邪,蕴结肌肤,日久生风化燥,耗伤营血,皮失所养而致。
方一【组成】马皮100克。
【用法】将马皮烧灰存性,再调香油,搽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皮为马的外皮,以其烧灰,配以香油,外洗治牛皮癣,在民间流传,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方二【组成】芋头、生大蒜各数枚。
【用法】将两物共捣烂,取汁,洗涂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散结。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芋头性味甘辛平,功能祛风散结,能破宿血,去死肌。大蒜有解毒祛风的作用,善治癣疮。其浸出液经药理实验证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两者相配,对牛皮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三【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搽洗患处。
【功用】祛风祛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大蒜治疗牛皮癣,民间多用之,疗效较好。
方四【组成】野芹菜适量。
【用法】取其茎、叶揉成团,在皮损处反复揉擦,使药汁完全湿染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视皮损情况可反复使用。
【功用】清热,祛风,利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野芹菜又名旱芹,性味甘苦凉,功能清热利湿祛风。银屑病多为血燥风热之症,故用野芹菜擦洗,颇为适宜。
方五【组成】新鲜猪骨(带髓)适量。
【用法】将新鲜猪骨晒干,砸开骨髓腔,装入干馏器内,加热,收集馏液冷却后即得。搽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解毒疗癣。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猪骨治疮癣,流传民间。本方采用骨馏油系现代新工艺,能保持原有的功效,又方便卫生。
方六【组成】木槿皮、桑白皮、板蓝根、黄柏、金银花、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各25克,丁香、防风各15克,狼毒、蝉蜕各10克,生地黄20克,百部30克。
【用法】先将诸药加水煎3次,最后把3次煎好的药液倒在一起,用小火慢慢浓缩至500~700毫升,待温后用此药液擦洗患部(皮损区),每日擦洗2次。
【功用】凉血疏风,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木槿皮、桑白皮祛风利湿,是为主药;板蓝根、黄柏、金银花清热解毒;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燥湿;防风、蝉蜕、丁香祛风;狼毒、百部解毒杀虫;生地黄滋阴养血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凉血疏风、杀虫止痒之功。
方七【组成】木贼、麻黄、紫荆皮、白鲜皮、蛇床子各15克,苍术20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内服;另1剂加水倍量,煎沸再熬15~20分钟,过滤取汁备用。治疗时,1剂日分3次服;另1剂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熏洗15分钟以上。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银屑病)。
【说明】木贼功能去风湿、散火邪。诸药合用,燥湿止痒作用更佳。
方八【组成】地肤子、生大黄、大枫子、白鲜皮、鹤虱各15克,苦参30克,黄柏、生杏仁、明矾、朴硝、蝉衣、蜂房各9克,丹皮1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风散寒,杀虫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鹤虱,外敷疗疮痈,有杀虫解毒之功。至于地肤子、白鲜皮等均有祛风胜湿的作用,苦参、黄柏燥湿解毒,杏仁,蜂房亦能杀虫,蝉衣、丹参祛风止痒。
方九【组成】明矾、花椒各15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过滤,趁热洗浴,每日1次。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明矾有燥湿收敛作用,配伍花椒燥湿,朴硝、野菊花清热解毒,故对各期银屑病有一定疗效。
方十【组成】石菖蒲、黄连、黄柏、大黄、枯矾、艾叶、射干、薄荷、知母、百部各30克,狼毒2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沸5分钟,去渣取液。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熏洗,湿敷,并稍用力揉患处。每次洗浴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日,同时配合液氮冷冻,以棉团直接冻融患处。持续3秒,连续2次即为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
【功用】祛散痰湿,疏化瘀热。
【适应证】寻常型银屑病。
【说明】石菖蒲功能去湿逐风,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是为方中主药。再配伍黄连、黄柏、大黄清热解毒,枯矾、艾叶燥湿,射干、薄荷散邪,狼毒杀虫,故对该病有效。
方十一【组成】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黄芩、白矾各30克,川椒、艾叶各15克,冰片10克(分次冲化)。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沸入冰片冲化,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坐浴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均有祛风燥湿之功,黄芩、白矾清热燥湿,川椒、艾叶亦能祛风止痒。
方十二【组成】侧柏叶、紫苏叶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用法】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软化毛巾蘸汤溻洗,或溻洗后加热水浸浴。
【功用】清热,润肤,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侧柏叶功能祛风湿、散肿毒、凉血,外敷疗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紫苏叶能散血脉之邪。蒺藜秧亦有祛风清热的功效。
方十三【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一并装入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用软毛巾溻洗患处,或溻洗后再加热水浸浴。
【功用】祛风止痒,祛湿杀虫。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百部,善于杀虫。药理学实验表明,百部对多种致病菌、虫虱等均有杀灭作用。雄黄、狼毒亦有解毒杀虫的功效,苦参、蛇床子则能祛风胜湿止痒。
方十四【组成】透骨草、苦参各30克,红花、雄黄、明矾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取2 500毫升,待温后,用毛巾反复洗患处。每日3或4次,每次15分钟。
【功用】软坚,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红花活血化瘀,雄黄解毒杀虫,明矾有收敛软化皮肤角质的作用。
方十五【组成】槟榔9克,全虫、斑蝥、蝉蜕、五味子、冰片各3克,白酒150毫升。
【用法】将上药放入广口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浸泡1周,过滤去渣,取汁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拭干,然后用脱脂棉签蘸药酒,涂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涂洗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槟榔能敷疮,生肌止痛。药理学研究表明,槟榔所含生物碱有抗真菌、病毒作用。方中全虫、斑蝥、蝉蜕等虫类药物均有解毒的功效。
方十六【组成】公丁香、川椒、生半夏、生南星、生马钱子、生白附子各3克,雄黄、黄柏各2克,五倍子、斑蝥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酒250毫升,装入瓶内浸泡1周,密封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酒反复涂洗患处,直至患部皮肤有发热和痛痒感时为止。每日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公丁香、川椒芳香祛湿,生半夏、生南星、生白附子、生马钱子均有燥湿逐风之功,雄黄、斑蝥、黄柏则能解毒,五味子收敛。诸药合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故能有效地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七【组成】细辛、马钱子(生用不去毛)、生草乌、硫黄各3克,雄黄、生白矾各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浸入100毫升乙醇中浸泡1周,时时摇动,去渣取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擦洗1或2次,以愈为度。
【功用】解毒杀虫,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钱子功能散血热、消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番木鳖碱(士的宁)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八【组成】细辛、半夏、川椒各35克。
【用法】上药用95%乙醇5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日涂洗患处2或3次。用药时避免饮酒与吃刺激性食物,涂药后,夜间瘙痒减轻,甚至无瘙痒现象,涂洗1周,局部肥厚部分变薄,有轻度脱皮现象;经3~4周或较长一段时间即可痊愈。
【功用】止痒,收敛,镇静。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细辛,有除皮肤风湿、止痒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细辛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能止痛解热,抑制病菌生长。
方十九【组成】刺猥皮、枳实、车前草各10克,紫草、蒲公英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500~1 000克煮沸过滤得液,熏洗患处。
【功用】理气,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刺猥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一直以来用于治疗痔疮、牛皮癣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二十【组成】苍耳子、蛇床子、威灵仙、苦参、吴茱萸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苍耳子功能散风祛湿、止痛杀虫,其所含的生物碱有毒性,能使组织器官坏死,并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故对神经性皮炎有效。
方二十一【组成】秦皮1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洗患处。每天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
【功用】清热燥湿,平喘止咳。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皮主风寒湿痹,除热。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消炎、镇痛作用。
方二十二【组成】土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治疗湿热之蕴毒。临床常用本品治疗杨梅疮等恶性皮肤病。
方二十三【组成】楮桃叶、侧柏叶各25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凉血,祛风,利水。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楮桃叶性味甘凉,可治疮痈,瘙痒等症,侧柏叶亦有凉血祛风的功效。
方二十四【组成】徐长卿、地肤子、千里光各30克,黄芩、蛇床子、苍耳子、狼毒、白鲜皮各10克,槐花、木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方中千里光功能杀虫止痒,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徐长卿、地肤子、蛇床子等均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
方二十五【组成】秦艽6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艽,能祛风除湿。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止痛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感染、抑菌的作用。
方二十六【组成】苦楝皮45克。
【用法】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苦楝皮功能清热、燥湿、杀虫,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癣等皮肤病。
方二十七【组成】土大黄、雄黄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拌匀,使用时取药适量,涂洗患部,每日搽1~3次。
【功用】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进行期或静止期。
【说明】土大黄功能清热解毒,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配伍祛风杀虫的雄黄,对各期银屑病均可治疗。
方二十八【组成】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3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各15克,菖蒲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滤得药液,趁热用纱布蘸药汁搽洗患部,每次洗5~1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润燥,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祛风燥湿,配伍白芷、地肤子散风邪,金银花、菊花清热,黄柏、菖蒲利湿。诸药合用,既清热润燥解毒,又能祛风杀虫止痒,故对牛皮癣有一定疗效。

㈤ 神经性皮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1、鲜丝瓜叶适量,洗净捣烂。搽患处至皮肤发红为度,隔天1次,7次为1疗程。
2、一般采用外涂形式治疗,局部使用霜剂或者乳膏对神经性皮炎的苔癣鳞屑消除效果明显,例如焕清吾源霜。
3、生韭菜、大蒜各30克。共捣成糊状,微热。用力搽患处,每日2-3次,连用1周。该方能够有效的治疗神经性皮炎。
4、荆芥、防风、生地、当归、蝉蜕、 苍术、茯神、石膏、苦参、知母、牛蒡子各10克,木通、甘草各5 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5、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6、樟脑、冰片各等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研为细粉,以75%酒精溶解,用棉球蘸药反复涂擦患部,干后再涂1次。完全干燥后用伤湿止痛膏贴于患处,隔3-4日换药1次。
7、荆芥、防风、艾叶、蛇床子各6克,苦参12克,川椒15克。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水煎,温洗患处,每日1-2次。
8、斑蝥3克,3%碘酒100毫升。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将斑蝥放入碘酒中浸泡7天,用时先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患处,再用上药涂搽,每天3-4次。
9、蓖麻子仁15克,冰片1.5克,紫皮蒜21克,葱白7寸,白糖少许。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共捣如泥,涂于患处。
10、鲜核桃皮适量。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擦患处,每日2-3次。

㈥ 神经性皮炎用什么中药治疗

神经 性 皮炎 用什么 中药 治疗好呢?神经性皮炎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难以治疗的一种皮肤 疾病 了,下面就一起看看神经性皮炎用什么中药治疗好。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神经性皮炎用什么中药治疗,希望能帮到你。
神经性皮炎用什么中药治疗
1、神经性皮炎用什么中药治疗

神经性皮炎患者可用何首乌18克,当归、荆芥各5克,胡麻、苦参、生地各15克,白芍12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剂。

荆芥、防风、生地、当归、蝉蜕、苍术、茯神、石膏、苦参、知母、牛蒡子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樟脑、冰片各等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研为细粉,以75%酒精溶解,用棉球蘸药反复涂擦患部,干后再涂1次。完全干燥后用伤湿止痛膏贴于患处,隔3-4日换药1次。

2、神经性皮炎的病因

精神因素:目前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

胃肠道功能障碍、 内分泌 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 性病 灶感染等,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局部刺激:如衣领过硬而引起的摩擦, 化学 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3、神经性皮炎的分类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90%以上好发于颈部,其次为肘、骶、眼睑、腘窝等处,首先感觉局部 瘙痒 ,后出现集簇的粟粒至米粒大正常皮色或淡褐色、淡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稍具光泽,覆盖少量秕糠状鳞屑,进而丘疹互相融合成片,因痒常搔抓刺激皮肤渐增厚,形成苔藓样变,境界清楚,患处皮损周围常见抓痕,有血痂形成。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皮损表现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似,但分布广泛,累及头、四肢躯干等处,阵发性剧痒,尤以夜间为甚,影响睡眠,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由于经常搔抓可继发 湿疹 样改变或继发感染发生 毛囊炎 、疖病等。
如何预防神经性皮炎
1、饮食 健康

健康的饮食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此病的发病风险。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患者是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后而引发的疾病,一些重金属和化学毒物对于神经系统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2、环境因素

这种疾病的出现与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是有一定关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却没有得到控制,很多环境污染物都会共同作用而造成健康伤害。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危险因素,大家应该尽量远离。

3、勤加锻炼

老年人可以选择郊野公园或者绿化负氧离子高的地方进行锻炼来增强抵抗力,对于神经性皮炎患者来讲,尽量少接触重金属物质,不要涂抹一些化学成分较高的 护肤 品 化妆 品。老年人要多注意增强自身健康,延缓衰老。
神经性皮炎饮食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这些食品,辛燥温热,动风耗血,能使血热加重,症状加重。同时这些食品也有温阳高兴作用,能使 大脑 皮层高兴,精神激动,从而加重病情。

2、忌食鱼腥发物:因为这些食物易聚湿生氮,助热动风,能使 风湿 热邪加重,从而使皮损症状加重。

3、忌饮刺激性饮料:因烟酒辛热,善于走窜肌肤,生热耗血,使血热更甚。同时可刺激大脑皮层,产生高度高兴,从而使病情加重。

4、忌食各种补气补血之品:因这些食物温热补阳能助热生风,使血燥更甚,使本病迁延难愈。

这些就是神经性皮炎饮食注意事项的相关介绍,专家称:神经性皮炎跟饮食关系比较大,在患了神经性皮炎以后,建议做好饮食的自我调节,避免进食需要忌口的事物。并且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做系统治疗,听从医师建议。

㈦ 日光性皮炎用什么药好

日光性皮炎中药方
药方一:患了日光性皮炎,可取生石膏15克,大黄12克,薏苡仁10克,知母6克,太子参10克,甘草3克。水煎3遍,共得煎液600毫升,冷却以后分3次服用,一般连服1~2周可愈。
药方二:取千里光50克,大黄30克,将上药放入70%酒精400毫升中浸泡一周后备用,用时可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天3~4天。适用于轻度日光性皮炎。
药方三:取苦参、川椒、白矾、地肤子、蛇床子各30克,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处,每天1剂,熏洗3次,每次约20分钟。适用于轻度日光性皮炎。
药方四:取石膏2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龙胆草8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苡仁米3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六一散(包煎)15克,天花粉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适用于重症日光性皮炎,孕妇禁用。
要预防紫外线过敏,首先,要经常参加室外活动,使肤色逐渐加深以增强皮肤对日晒的耐受能力,但要避免烈日曝晒。外出时可撑伞、戴宽边帽子、穿长袖衫等,在出门前15分钟外涂防晒用品。
其次,要多补充水分,多吃含维生素A和矿物质的食物和水果,以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对紫外线敏感的人应尽量少吃或不吃“三菜”即菠菜、芹菜、油菜,莴苣、无花果等光敏感性食物。同时,也不要用使用含光感物质较多的化妆品,如香料等。
最后,对于经过曝晒干燥的皮肤,即无皮损的皮肤,可适当使用护肤霜。
日光性皮炎的治疗要重视护理。大家多知道,日光性皮炎的治疗不可忽视护理。很多时候,瘙-痒是日光性皮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皮肤痒了就会产生搔抓,如果过-度搔抓会加重日光性皮炎。及时的涂抹参肤霜,疏风祛湿、清热解毒,适用于皮炎的调理养护。同时一些人可因食海鲜、狗肉、牛羊肉、鱼、虾、蟹、蚕蛹及各种刺-激性食品,如吃辣椒、花椒、大蒜、肉桂、韭菜等,或使其加重。因此,对过敏体质者来说,,饮食要清淡,可适当吃些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

㈧ 什么中药治疗皮炎

讨论,脂溢性皮炎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与遗传、免疫、皮脂代谢改变及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近年来认为系由马拉色菌、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引起皮脂水解,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产生的炎症反应。传统西医多用口服抗组胺药、消炎药、抗真菌药及B族维生素治疗,一时见效,但易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甚至扩展至全身,给患者身心造成一定障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发物及饮酒,致使湿热内蕴,上蒸头面及胸腹,形成本病。湿热久蕴,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更成瘤疾难愈。《医宗金鉴.夕卜科心法要诀:》:“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湿热盛者津黄水,风燥盛津血,痛楚难堪。”故中医多用蛇胆苦柏爽肤洗液以清热利湿,养血润肤,散风止痒涂抹治疗,蛇胆苦柏爽肤洗液可有效地抑制和杀灭皮肤上各类菌群的繁殖,从而减轻其分解产生的多种化学物质对皮肤产生的侵害,减少皮脂的溢出。蛇胆苦柏爽肤洗液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凉血、解毒、止痒的功效,既无刺激性,又无依赖性,可长期大面积使用。中药内服外治治疗脂溢性皮炎,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㈨ 皮炎偏方有谁知道用什么药可以治好皮炎

皮炎的药复物选择要根据皮疹制的特点来进行选择的,比如说以渗出为主,我们是不能擦一些药膏的,要使用溶液进行湿敷治疗,比如说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溶液湿敷,待皮疹干燥之后,再采用激素类 的药膏治疗,如地奈德软膏、氢化可地松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擦治疗。
待皮疹得到控制和大部分好转之后,可以改为他克莫司软膏或者吡美莫斯软膏巩固治疗,到最后也可以改为滋润保湿类的药物,如氧化锌软膏、布特软膏来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巩固治疗,不同时期 ,选择不同的药物,有助于病情的恢复,而且减少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