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民间治神经性皮炎偏方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民间治神经性皮炎偏方

发布时间: 2024-05-13 07:22:22

⑴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外洗法来

皮肤外洗方(土荆芥、如意花、源毛主香、松树针各30-60克)水煎外洗。适用于神经性皮炎,皮疹潮红、痰痒,部分因搔抓而湿润或有血痴者。

2.搽药法

(1)百部配或10%的土模皮配外搽患处。适用于神经性皮炎病久,皮疹干燥肥厚者。

(2)雄黄酒:雄黄5克,骨碎补15克,大蒜头1只,共捣烂,加酒、醋各30毫升浸3日,取液外搽患处。适用于本病各证。

3.敷药法

皮炎平软膏涂敷患处。适用于本病各证。

4.发泡法

用斑鳌5克,75%的酒精100毫升,浸泡1周后,外涂患处,起泡后,停止用药,待水泡干涸结痂并脱落后,视其皮损是否痊愈,不愈者可重复用药,约2-3次发泡后可痊愈。适用于本病日久,皮疹干燥肥厚,状若牛项之皮者。

5.烟熏法

取大枫子、地肤子、蓖麻子、蛇床子、祁艾各30克,苏子、苦杏仁各15克,银杏、苦参子各12克,同研细末,用厚草纸卷成药捻子,点烧熏患者。适用于本病各证。

⑵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方有哪些

1内服抗组胺药(见荨麻疹)和镇静药,如安定5mg或舒乐安定1mg、多虑平25mg,每晚睡前口服。

2.封闭内治疗:泛发性神经性容皮炎可用0.25%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限型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可选用去炎松或强的松龙,并加入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皮下封闭。以强的松龙为例,每次用量不超过25mg,每周1~2次。

3.外用药物:可选用地塞米松煤焦油搽剂、地塞米松丙二醇、肤轻松醑、氢万等;各种皮质激素霜剂等;软膏:5%~10%糠馏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等;贴膏:肤疾宁、皮炎灵等。

4.中医验方:

当归、川芎、赤芍、牛膝各10克,生地、丹参、生苡仁各30克,白藓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药浴:可选用楮桃叶、苦参、龙葵各适量,煎汤泡洗。

外擦:可选皮炎宁酊、舒肤特、普癣水、皮癣水、斑蝥醋、羊蹄酒,外擦患处,每日2~3次;或鲜石榴皮,蘸明矾末,外擦患处。

中成药:可选用当归片、清解片、地龙片、乌梢止痒丸等。

【注意事项】

(1)生活起居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2)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尽量减少搔抓、摩擦、热水洗烫。

(4)勿滥用药,不喝浓茶。

⑶ 找神经性皮炎偏方

首先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祝你早日康复
方剂1
何首乌18克,当归、荆芥各5克, 胡麻、苦参、生地各15克,白芍
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剂。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2
生韭菜、大蒜各30克
制用法:共捣成糊状,微热。用力搽患处,每日2-3次,连用1周。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3
鲜丝瓜叶适量
制用法:洗净捣烂。搽患处至皮肤发红为度,隔天1次,7次为1疗程。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4
荆芥、防风、生地、当归、蝉蜕、 苍术、茯神、石膏、苦参、知母、
牛蒡子各10克,木通、甘草各5 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心烦失眠、夜间痒甚者,加煅龙骨或牡蛎30克;奇痒难忍者,加僵蚕或乌梢蛇10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5
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制用法:共为细末,用适量的米醋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每天可轻涂1次,涂抹后发疱即止,以防过度损伤。水疱应使用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6
斑蝥克,硫黄、雄黄、樟脑各10 克,乌梅肉5克,地塞米松片1.5
毫克,扑尔敏片40毫克,二甲基 亚砜10毫升,凡士林适量
制用法:先将斑蝥、乌梅肉、雄黄、硫黄、地塞米松、扑尔敏分别研末过100 目筛,共置乳体中充分研磨混合备用,然后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7
苦参50-70克,生地30克,蝉蜕、 荆芥、桂枝、丹皮、当归、川芎、
甘草各10克,细辛5克,羌活、 赤芍各15克,全虫25克,蜈蚣6 条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8
苦参、首乌、当归、白芍各15克, 生地20克,玉竹、小胡麻、秦艽
各9克,炙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血虚风燥证

方剂9
苍耳子15-24克,防风9-12克, 乌梢蛇、当归、赤芍、白蒺藜各
9-15克,丹皮9克,鸡血藤15 -30克,生地、地肤子、白鲜皮 各18-30克,蝉衣6-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

方剂10
泡参、沙参、白芍、红活麻各30 克,白术、茯苓、生地、地骨皮
各15克,陈皮、甘草各10克,当 归、丹皮、钩藤(后下)各12克,
黄芪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民间验方】
方1
组成: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方2
组成:樟脑、冰片各等份。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研为细粉,以75%酒精溶解,用棉球蘸药反复涂擦患部,干后再涂1次。完全干燥后用伤湿止痛膏贴于患处,隔3-4日换药1次。
方3
组成:荆芥、防风、艾叶、蛇床子各6克,苦参12克,川椒15克。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水煎,温洗患处,每日1-2次。
方4
组成:斑蝥3克,3%碘酒100毫升。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将斑蝥放入碘酒中浸泡7天,用时先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患处,再用上药涂搽,每天3-4次。
方5
组成:蓖麻子仁15克,冰片1.5克,紫皮蒜21克,葱白7寸,白糖少许。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共捣如泥,涂于患处。
方6
组成:鲜核桃皮适量。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擦患处,每日2-3次。
方7
组成:鸡蛋3个,米醋1斤。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用鸡蛋置瓶内,加米醋浸没,浸7-10天后取出,去蛋壳,将鸡蛋与米醋搅匀,装入有盖容器中,每天用此液涂擦患处2-3次,坚持一段时间,有良效。
方8
组成:五倍子、枯矾、炉甘石各6克。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水煎至60毫升,涂擦患处,每日4次。
方9
组成:鲜丝瓜叶适量。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揉烂后在患部反复摩擦,至皮肤发红为宜。每天1次,治愈为止。

⑷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处方有哪些

神经性皮炎多发生于人的颈、肘、脸前和股内侧,病程时间长,一般难治愈。

【处方1】

组成:陈醋,鸡蛋。

制作与用法:老醋泡生蛋,密封半个月。用蛋清涂患处,每日数次。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2】

组成:豆腐渣。

制作与用法:鲜豆腐渣敷患处。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3】

组成:松香2份,猪油3份。

制作与用法:松香2份、猪油3份同煮成糊状。外涂患处,1日数次。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4】

组成:茶叶,大蒜,韭菜。

制作与方法:泡过的茶叶捣烂外敷,使其角质层软化,然后用小刀削去角质层,再用大蒜、韭菜合捣烂敷患处。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5】

组成:生姜。

制作与用法:生姜切块。用姜片每日涂患处。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6】

组成:葱,蒜,白糖,冰片,蓖麻仁。

制作与用法:葱白2根、紫皮蒜2头、白糖25克、冰片0.5克、蓖麻仁12克共捣烂如泥。涂患处。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7】

组成:花椒,白酒。

制作与用法:花椒10克浸泡于50毫升白酒中1周。外擦患处。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8】

组成:桃树叶。

制作与用法:鲜桃树叶捣烂取汁外敷。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9】

组成:丝瓜叶。

制作与用法:鲜丝瓜叶洗净后捣烂。擦患处至皮肤发红,隔天1次,7次为1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

【处方10】

组成:大蒜,醋。

制作与用法:适量大蒜瓣捣烂,用纱布包好,浸入醋内片刻。取出纱布擦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

主治: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表现为剧痒,夜间尤甚,皮损逐渐苔藓样变,表面脱屑,间有抓痕结痂)。

【处方11】

组成:粳米100克,油菜。

制作与用法:粳米100克入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粥,快熟时加入鲜油菜(切碎)50~100克及水600毫升再同煮成菜粥。早晚温热服食。

主治: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

【处方12】

组成:鸽子,红枣,发菜。

制作与用法:鸽子1只洗净,与红枣15枚,发菜10克共炖热、加食盐少许调味。每日服1剂。

主治: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

【处方13】

组成:马齿苋60克,红糖适量,粳米50克。

制作与用法:鲜马齿苋60克洗净切碎,与红糖适量、粳米50克同入砂锅加水500毫升,煮成米花稠汤。每日2次,温热服食。主治:血热风盛型神经性皮炎(表现为皮损泛及全身呈大片浸润潮红斑块,间有抓痕血痂及苔藓样变,自感奇痒难忍)。

【处方14】

组成:穿山甲60克,土茯苓30克。

制作与用法:穿山甲肉60克、土茯苓30克与食盐适量煎汤。每天1剂、连服10~12剂。

主治:血热风盛型神经性皮炎。

【处方15】

组成:蚌肉,金针菜,丝瓜络。

制作与用法:蚌肉30克、金针菜15克与丝瓜络10克共煮汤,食盐调味。每日一剂。

主治:血热风盛型神经性皮炎。

【处方16】

组成:花椒,食盐。

制作与用法:花椒同食盐加水煎。用煎液洗患处。

主治:皮炎、皮肤瘙痒症。

【处方17】

组成:猪胆1个。

制作与用法:每日1次,连用10天。

主治:湿热外溢型脂溢性皮炎。

⑸ 民间偏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辨证】汗出当风,风邪客于肌肤。
【治法】活血散风止痒。
【方名】加减全虫方。
【组成】全虫9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白藓皮15克,蛇床子9克,浮萍6克,厚朴9克,陈皮6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赵炳南方。

提醒您: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⑹ 中医怎么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的皮疹以干燥、粗糙、肥厚、脱屑、瘙痒为特征,发病与风、燥、血回虚、血瘀关系答最为密切,放治疗亦以搜风、润燥、养血、活血化瘀治则最为常用,另外重镇宁神养心之药亦常用之,如珍珠母、代赭石、合欢皮、茯神、酸枣仁、龙骨、牡蛎等,对夹湿热者应佐加化湿清热之品,如土茯苓、生地、白鲜皮、苦参等。 神经性皮炎的外治方法很多,诸如前述的外洗疗法、外涂疗法、外擦疗法、发疱疗法、划痕疗法、药烘疗法、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梅花针疗法、艾灸疗法等对神经性皮炎均有一定的疗效,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应掌握适应症和用药不宜过量,以免引起毒副反应。 现代医学治疗神经性皮炎主要是应用镇静剂、抗组织胺药内服和外涂皮质激素类软膏,亦有采用抗组织胺药、普鲁卡因或皮质激素作局部皮下封闭。

⑺ 神经性皮炎,怎样才能彻底治愈

病情分析:
你好;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一种常见的以专阵发性搔痒和苔藓样属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指导意见:
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更、赛庚啶等抗过敏药物口服、静脉点滴;局部病损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ml/20mg与盐酸利多卡因4ml/80mg混悬液皮下注射封闭治疗;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硬膏及焦油等制剂,常用的有1%达克罗宁软膏、0.1%去炎松、10%的尿素软膏、卤米松乳膏;继发感染者可用抗生素类软膏。忌刺激性饮食如酒、浓茶、咖啡及辛辣食物;注意休息、均衡饮食、多饮水、多吃易消化营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

⑻ 神经性皮炎可以选择哪些药方治疗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颈项、上眼睑处,基本皮损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淡红、淡褐色或正常肤色,质地较为坚实而有光泽,表面可覆有糠秕状非薄鳞屑,久之皮损渐融合扩大,形成苔癣样变,自觉阵发性瘙痒,常于局部刺激、精神烦躁时加剧。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牛皮癣”、“摄领疮”等范畴。

【方一】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木鳖子60克,陈醋500克。

【功用】舒肝清热,疏风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木鳖子攻毒疗疮,消肿散结;陈醋杀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木鳖子具有抗炎作用;陈醋抑菌。

【用法】土鳖子去壳,烤干后研成细末,放入陈醋内浸泡7天,每日摇动2次。先用绿茶水清洗患处,然后用药液直接涂搽,每日2~3次。

【按语】对皮肤无刺激性,但有一定毒性,防入口。

【方二】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木槿皮、蛇床子、百部根各30克,五倍子24克,密陀僧18克,轻粉6克。

【功用】舒肝清热,疏风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木槿皮、蛇床子、密陀僧、轻粉杀虫止痒,燥湿;百部根据有杀虫灭虱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木槿皮、蛇床子、百部、密陀僧、轻粉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五倍子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时以皂角水洗患处,再以醋调药粉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1次。

【方三】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首乌12克,牡丹皮4.5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9克,当归9克,红花、地肤子各4.5克,白蒺藜3克,僵蚕、元参、甘草各3克。

【功用】舒肝清热,疏风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牡丹皮、生地黄、元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且牡丹皮、当归、红花活血养血祛瘀,何首乌、熟地黄补益精血,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白蒺藜疏肝平肝祛风,僵蚕祛风化痰散瘀,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生地黄能抗炎、抗过敏;元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牡丹皮能抗炎、抑制血小板凝集,并对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当归有抗血栓作用,显著促进血红蛋白芨红细胞的生成;红花的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何首乌、熟地黄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地肤子抑制多种皮肤真菌,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白蒺藜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过敏;僵蚕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甘草能抗溃疡、抗炎、抗过敏、抗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细辛、良姜、官桂各1.5克,95%酒精100克,甘油适量。

【功用】温经散寒,通脉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细辛温经散寒,祛风通窍;良姜温中散寒,官桂补火助阳,温经通脉。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细辛能抗炎、抑菌、扩张血管;良姜具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官桂抑制真菌、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用法】前3味药研成细末,入酒精中浸泡1周,过滤后加入适量甘油即成。用此药涂患处,1日2次。

【方五】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生薏苡仁、珍珠母各30克,干地黄、白鲜皮各15克,当归、川芎、赤芍、防风、荆芥、五味子各10克。

【功用】舒肝清热,疏风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薏苡仁清热排脓;珍珠母安神;干地黄、赤芍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当归、川芎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防风、荆芥祛风解表;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地黄、赤芍、防风、荆芥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白鲜皮可抑制多种癣菌;川芎改善微循环,抗组胺作用;五味子提高免疫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山楂适量。

【功用】杀菌、散瘀、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山楂行气散瘀。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楂具有增强免疫、抑菌作用。

【用法】将山楂捣烂取汁,涂搽于患处,每日3次。

【方七】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山楂50克,野菊花、蒲公英、黄芩、黄连、银花各15克,地丁、大黄各10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山楂行气散瘀;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黄芩、黄连、金银花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楂具有增强免疫、抑菌作用;野菊花、金银花、黄芩、黄连抗炎抑菌。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栀子15克,柴胡15克,当归10克,香附15克,僵蚕10克,蝉蜕20克,刺蒺藜20克,白鲜皮30克,甘草15克。

【功用】清肝泻火,疏肝理气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牡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柴胡、香附、刺蒺藜疏肝解郁;当归活血调经;蝉蜕疏散风热;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牡丹皮、柴胡、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香附抑菌;刺蒺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陈茶叶、艾叶各6克,老姜50克,紫皮大蒜2头,食盐少许。

【功用】消炎杀菌。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艾叶、陈茶叶、老姜、紫皮大蒜有消炎杀菌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老姜具有抑菌抗炎作用;紫皮大蒜抗炎增强免疫作用。

【用法】将前4味煎汤,然后放入食盐。1剂分2日用,外洗患处。

【方十】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陈醋500克,苦参200克。

【功用】舒肝清热,疏风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陈醋杀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苦参抗炎抗过敏;陈醋具有抑菌作用。

【用法】将苦参入醋中浸5天,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抓搔,然后搽药。早晚各1次。

【方十一】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木槿皮、米醋各适量。

【功用】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木槿皮清热利湿,解毒止痒;米醋杀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木槿皮、米醋可杀菌。

【用法】将木槿皮火煅存性,研为细末,加入米醋调匀成糊状,涂敷患处。

【方十二】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陈醋500克。

【功用】舒肝清热,疏风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

【方解】方中陈醋收敛、固涩,杀菌之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醋可抑菌。

【用法】将醋入锅中熬至50克。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搽之。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