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猪渗出性皮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猪渗出性皮炎又叫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或“猪油皮病”,是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急性接触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该病常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的断奶仔猪,典型病例表现为哺乳仔猪或刚断奶小猪的急性和超急性传染病,患猪全身性皮炎可导致腹水和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潮湿的春、秋季节较为多发。它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只,但主要侵害哺乳期的仔猪,其次为刚断奶不久的小猪,育成猪和母猪也偶有发生,该病一般是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更多的是在皮肤、黏膜、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葡萄球菌经过汗腺、毛囊和受损的部位,侵入皮肤,从而引起发病。严重病例通常会因葡萄球菌毒素导致死亡。母猪临产前几天,子宫内的细菌会大量繁殖,造成仔猪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
该病多呈散发,也可出现流行,若在无免疫力的猪群感染此病,则常会连续感染不同窝中免疫力差的小猪。保育舍仔猪发病率可达15%,其感染发病后的仔猪死亡率可高达65%,卫生条件差,特别是疥螨感染严重的猪场更易发生本病。
本病多见于2~6周龄的仔猪。病猪体质弱、发育不良、精神沉郁、呈湿疹性病变,病初首先在肛门和眼睛周围、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发生3~4毫米大小的微黄色水疱。迅速破裂,渗出清亮的浆液或黏液,与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干燥后形成微棕色鳞片状结痂,发痒。痂皮脱落,露出鲜红色创面。通常于24~48小时后蔓延至全身表皮。食欲不振和脱水是本病特征。患病仔猪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并迅速消瘦。一般经30~40天可康复,但影响发育。发病期间,猪群的生产性能可下降35%。严重病例于发病后4~6天死亡。
B. 猪皮炎有啥特效药
皮肤表面用双氧水和高锰酸钾进行清洗,再涂一些青霉素或者头孢
其次用免疫力管家和全面消炎素进行拌料食用
免疫力管家是抗病毒中药,含有牛磺酸、黄芪、板蓝根、天蚕素的有效成分,牛磺酸有提高猪体内细胞免疫吞噬功能,治疗猪病毒混合感染,唤醒病猪免疫力。
全面消炎素高效合成,酸化处理,吸收利用率高,专门针对敏感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入药级别的抗生素,安全级别高。进入细胞之后,直接穿透细胞膜。工艺进行酸化处理,肝肾毒性小。
C.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正确防治措施,养殖户快收藏!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性皮炎、皮脂溢性皮炎,俗称“猪油皮”。是一种仔猪全身性皮肤传染病,夏秋季节高发,严重危害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近年来由于生产规模化、早期断奶以及饲养密度大、空气污浊、卫生状况差等原因,导致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不少人对该病缺乏认识,甚至将其误诊为猪疥癣、皮炎肾病综合征、猪痘、湿疹、缺锌症等等引起的皮肤症状,延误了治疗时机而影响了防治结果。
临床表现症状
最急性型症状,全身皮脂渗出、湿润、体重迅速减轻并在24小时内死亡,也有的可拖到2-3天内死亡。急性型发生稍慢,皮肤形成水疱及脓疱,破裂后流出渗出液和皮脂,发生糜烂,消瘦、厌食、脱水,通常在4-10天内死亡。本病的其他症状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渴欲增加,但体温一般不高。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废食、迅速消瘦、脱水和濒临死亡。
预防
此病主要是由于皮肤损伤引起的,因此防治外伤是关键。要想彻底净化预防此病,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
1、产房要加强消毒,保持清洁重视母猪产后乳房的消毒。
2、确保卧床围栏表面的光滑,地面不可太粗糙。
3、初乳的被动免疫对仔猪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仔猪出生后要尽快吃组初乳。
4、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并严格消毒。
治疗方案
1、对病情严重的仔猪应隔离治疗,同窝或同群仔猪进行全身预防性涂抹,严重爆发时应注射3天以上的抗菌药物。
2、治疗时应采用内外兼治的原则,步骤如下;一清洗;二涂抹;三是打针加药,病情严重的仔猪注射敏感药物如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青霉素钠3万IU/kg体重,2-3次/天,;连用5天以防复发),在易感猪群料中加药预防,四是补充体液,对症状严重的仔猪灌服糖盐水加电解质多维加辅酶A。
3、体表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高锰酸钾水溶液浓度高一点(0.2%)且温热疗效较好。
4、中药疗法:取紫草50g烘干,,磨粉后混入青油拌匀,涂抹患处,每天3-4次,一般两天即可治愈。
D. 猪病上的油皮怎样治
猪场油皮病是比较常见的猪病之一,也称为仔猪渗出性皮炎,主要是葡萄球菌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进入体内的一种疾病,患上油皮病的仔猪死亡率达60%以上,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需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兽药产品对症下药方可起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一、症状
小猪通常在感染后4-6天发病。开始时,皮肤排除物多,呈红色或铜色。首先在腋部和肋部出现薄的、灰棕色片状渗出物,富含脂质,3-5天扩展到全身。患猪被毛粗乱,可出现口腔溃疡,蹄球部角质脱落。食欲不振和脱水是本病主要特征。发病严重的猪体重迅速减轻,并在24小时内死亡,通常在3-1天内死亡。病猪不出现瘙痒,发热也不常见。同窝仔猪发病表现和严重程度不同。耐过猪生长明显变慢。
二、预防
修齐初生仔猪的牙齿,保证围栏表面光滑,采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能降低发病率。母猪进入产房前先清洗、消毒,然后放进清洁、消过毒的圈舍。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及时进行治疗,有助于预防本病发生。
三、治疗
及早治疗效果好,严重感染则可能不见效。葡萄球菌对新型的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低,应作为首选药物,其他如庆大霉素也可考虑联用或单用,同时可配合使用维生素B1及维生素C,效果更佳。对仔猪用葡萄糖盐水输液进行全身性治疗,可降低皮肤病变的程度,使之仅发生浅层病变,并促进愈合进程。用发病猪场分离的菌株制成自体菌苗来免疫产前母猪,对仔猪可能有保护作用。
E. 仔猪渗出性皮炎怎么治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起,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常寄居于猪的皮肤、黏膜上,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肤、黏膜破损时,病菌便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一般多发生于仔猪,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睑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接着全身出现油性黏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黏液与皮屑、污物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像全身涂上一层煤烟,手触之黏手如接触油脂样感觉,故称之为“油皮病”。之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颤,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患猪常出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剖检病猪全身黏胶样渗出,恶臭,全身皮肤形成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黏液样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预防应注意搞好圈舍卫生,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先清洗、消毒,然后进入清洁、消毒过或熏蒸过的圈舍。母猪产仔后10日龄内应进行带猪消毒1~2次。
(2)接生时修整好初生仔猪的牙齿,断脐、剪尾都要严格消毒,保证围栏表面不粗糙,采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能降低发病率。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立即进行治疗,有助预防本病的发生。
(3)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猪,尽早治疗。皮肤有痂皮的仔猪用45℃的0.1%高锰酸钾水或1∶500的百毒杀浸泡5~10分钟,待痂皮发软后用毛刷擦拭干净,剥去痂皮,在伤口涂上复方水杨酸软膏或新霉素软膏。对于脱水严重的病猪应及早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并保证患猪清洁饮水的供应。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偏远地区猪场可尝试应用青霉素、三甲氧节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抗生素肌内注射,连用3~5天。
F. 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是仔猪渗出性皮炎呢
湿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引起的,在夏季和秋季更为严重。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上出现大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水泡和脓疱,最终形成溃疡。患病的猪常有局部感染、糜烂或肿胀,最后,猪体瘦弱,无感染、体温低、不规则丘疹、奇痒,急性病猪可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
猪的背部或周围有红色斑点和丘疹,一两天内会迅速蔓延到猪身上。疥疮和螨虫在皮肤上生长。在斗争中,皮肤上会有伤口。猪可能因牙痛、阉割和断尾时伤口的泻药消毒而患渗出性皮炎。因此,应更多地关注日常时刻,如每天清洁瓷器的排泄物,定期对瓷器进行消毒。当人们发现它会伤害整个身体时,这种伤害的特点是不同大小的葡萄鳞片呈球形,有一种粘乎乎的感觉。毛发随皮肤轻轻拔出,剥皮后会形成红色伤口,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发展成疲惫的病猪,皮肤上会出现斑点丘疹。丘疹开始出现红色,主要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并可延伸至下腹部和前肢。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覆盖身体的所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