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尿毒症引起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该咋么治疗
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原因 西医认为尿毒症毒素能使患者皮肤汗腺、皮脂腺萎缩,从而使毒素在皮肤沉积,刺激皮肤产生瘙痒;若病情严重,血中毒素浓度较高,势必会从皮肤排出,形成尿素霜对皮肤产生刺激。一般使用止痒水,或用扑尔敏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有一定的止痒效果。 中医认为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原因是湿毒内聚、血燥生风,主要采用化湿排毒、祛风止痒方法,使用地肤子散、防风通圣散、消风丸等进行治疗,止痒效果较好。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阶段,由于肾功能的损伤,尿毒症带来的身体的病变可波及全身五大系统,尿毒症往往伴随多种并发症,皮肤瘙痒也是其一。 如何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呢? 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止痒酒精外擦,有报道用紫外线照射也会有效果。 如用抗过敏药物疗效不确切,通过透析治疗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减轻瘙痒。口服活性炭,可去除多种毒性物质,几周以后可减轻症状,用量为6g/d。 如果各种治疗措施都难于缓解瘙痒,患者可考虑甲状旁腺完全切除。再得不到缓解,那就只有考虑肾移植了。 不过要想从根本上止痒,重点还是对尿毒症的治疗,如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加上血液透析等
『贰』 为什么慢性肾衰患者皮肤会出现瘙痒
肾病有很多种,肾衰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临床患者中,很多慢性肾衰患者专常哭诉皮肤属瘙痒,重者可烦躁不安,并影响睡眠,抗组织胺药物应用效果常欠满意,透析疗法亦不易缓解症状。肾病专家分析:引起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1)氮质代谢产物潴留对皮肤的刺激以及皮脂腺及汗腺萎缩,致使皮肤干燥,而引起瘙痒。
(2)由尿毒症神经病变引起的瘙痒,属于神经性皮肤瘙痒症。这种瘙痒经透析治疗无效。
(3)慢性肾衰患者的电解质代谢障碍,钙沉积于皮肤,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近年来有人报道,对尿毒症伴顽固皮肤瘙痒者,经甲状旁腺切除后,可以迅速好转,因此认为皮肤瘙痒症与甲状旁腺素水平过高有密切关系。
(4)有的肾衰患者易发生过敏反应,因而出现皮肤瘙痒,投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可得到缓解。
『叁』 透析病人身上痒怎么回事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和难以耐受的症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病率为60%—90%。随着透析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加重,使患者终日焦虑,十分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护理不当者会并发皮肤感染而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瘙痒症状,有效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电解质代谢障碍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排磷减少,血磷水平反复升高,血离子钙水平下降,从而刺激PTH(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而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研究表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迸可致皮肤瘙痒,其增高可引起高钙血症、皮肤钙化和刺激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因而PTH增高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致病原因。
二、氮质代谢产物潴留
氮质代谢产物潴留对皮肤的刺激以及使皮脂腺及汗腺萎缩,使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脱屑而引起瘙痒。患者皮肤外观像鱼鳞癣样,皮肤瘙痒难忍,经常搔抓,甚至抓破皮肤而不能得到缓解。
三、过敏反应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过敏反应主要因为肝素、软化血透管通路增塑剂及消毒透析器和血路环氧乙烷等可刺激透析患者的脾、骨髓及皮肤内肥大细胞增殖,导致血中组胺浓度增高而诱发皮肤瘙痒。可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得到缓解。
电解质代谢障碍、氮质代谢产物对皮肤刺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过敏反应,是引起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应对患者的不同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及实施Hp联合HD治疗(实行优势互补).患者瘙痒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肆』 尿毒症造成的皮肤瘙痒怎么治疗
尿毒症患者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其中皮肤瘙痒是患者最为不适、最难以忍受的症状内之容一,且会随尿毒症病情的加重而加重,那么尿毒症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皮肤瘙痒呢?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维生素A的浓度明显升高,可达正常的4倍以上,其原因是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减退。维生素A浓度升高的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较正常的明显升高。
提醒大家平常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啊。
『伍』 皮肤瘙痒怎么办这4个方法拯救你
天气干燥,常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而在尿毒症人群中,皮肤瘙痒也是非常常见的症状。
那为什么尿毒症人群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出现皮肤瘙痒后又该如何止痒呢?
尿毒症皮肤瘙痒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瘙痒,发生部位以背部、四肢、胸部和头部为常见。研究报告显示,尿毒症瘙痒发生率为22% 86%,已经透析人群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20% 90%,而终末期血透的糖尿病肾病发生顽固性皮肤瘙痒发生率更高,高达67% 90%!
尿毒症皮肤瘙痒原因十分复杂,包括高磷血症、继发性甲旁亢(SPTH)、透析不充分、血浆组胺浓度过高、皮肤干燥、原发皮肤病等。
出现瘙痒该怎么办?
1、控制钙磷代谢紊乱
钙磷代谢紊乱是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之一。尿毒症人群肾脏功能受损后,常会出现高磷血症、继发性甲旁亢(SPTH)等钙磷紊乱问题。
血磷升高会引起甲状腺旁素增加,骨盐释放增加,导致钙质流失,引发肾性骨病;而大量血磷的蓄积还会引起软组织钙化,引发皮肤瘙痒、皮疹甚至溃疡的情况。
因此,要严格控制血磷水平。饮食上要采用低磷饮食,避免高磷食物,如火腿、香肠、内脏、坚果、杂粮等;使用磷结合剂(司维拉姆、碳酸镧咀嚼片、醋酸钙等)降磷;充分透析等。
2、补水保湿
尿毒症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往往需要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导致皮肤里的水分消化殆尽,出现皮肤表层比较干燥,从而出现或加重瘙痒症状。
因此,要做好局部护理,补水保湿。可以使用保湿润滑剂(润肤露、保湿霜、甘油、凡士林等)、他克莫司软膏和盐酸普莫卡因洗液等外用药物局部保湿来减少皮肤表面水分蒸发,可达到缓解皮肤干燥的作用。
3、对症止痒
有些皮肤瘙痒到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先进行止痒治疗,在进行进一步的系统治疗。如抗组胺药物、阿片受体拮抗剂类等。具体用药可咨询医生。
4、充分透析
多项研究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缓解顽固性尿毒症瘙痒。对于某些肾友,控制血清钙离子,降低磷酸根离子和控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可以改善瘙痒症状。
因此,充分透析对于预防及改善皮肤瘙痒至关重要,要求血透的肾友一定要定期、及时去医院透析。
『陆』 血液透析后出现四肢瘙痒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原因不清楚,可能与尿素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有关,有人认为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因为切除甲状旁腺后,能立即解除这一痛苦的症状。此外,患者皮肤干燥、脱屑并呈黄褐色。皮肤颜色的改变,以前认为是尿色素增多之故,但用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查,证明皮肤色素主要为黑色素。在皮肤暴露部位,轻微挫伤即可引起皮肤淤斑。由于人体汗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因此在汗腺开口处有尿素的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
最主要的处理是:
1、加强血透(每周2-3次),并每周加做血液灌流1次(可以与血透串联)。
2、可口服赛庚啶1-2片/次,3次/日,葡萄糖酸钙片2片/次,3次/日。
3、局部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患处。
4、少用洗衣粉或肥皂等洗手脚。
5、可使用一些如甘油或润手霜之类的油性膏外涂手脚。
这些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