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异位性皮炎输血能行吗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异位性皮炎输血能行吗

发布时间: 2024-01-09 18:47:05

① 常见的湿疹特点是什么

(1)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又称为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即头、面、前胸、后背、间胛区、脐周及会阴部位的一种常见、表浅性皮肤炎症性损害,在红斑的基础上有油腻性鳞屑是其特征。发生在头皮部的脂溢性皮炎可以分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两种。炎症性者可见到红斑及油腻性脱屑。皮疹常扩张至发迹边及耳后部位,轻度瘙痒。非炎症性者主要表现为轻重不等的糠样脱屑,即平常所说的头皮屑,又称为干燥性糠疹,而见不到明显炎性损害。

婴儿型脂溢性皮炎又可分为三种。摇篮帽样皮疹发生在出生后3~4周,头皮出现红斑、腊样脱屑,在额顶部常形成厚痂。婴儿脂溢性皮炎也可以发生在面部,包括眉弓、双颊、躯干部、尿布区以及肢体屈侧,在上述部位出现红斑及油性屑。Leiner病又称为脱屑性红皮症,是一种泛发性婴儿脂溢性皮炎,全身弥漫性红斑,表面覆盖灰白糠状或叶状鳞屑,常见于有严重疾病,如贫血、严重腹泻及呕吐的婴儿。可分为家族性及非家族性两种。家族性常由补体C5功能不全引起,可以用抗生素及输血或新鲜血浆治疗。

(2)干性湿疹:干性湿疹又称脱脂性湿疹,是以皮脂减少、皮肤干燥、干裂及细小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湿疹。

发病与皮肤表面油脂减少或功能不良有关。油脂减少可以是因冬季空气湿度低、干燥、寒冷或过度清洗引起。脱脂性湿疹还见于应用利尿剂的老年人,黏液水肿者及锌缺乏症患者。应用Ⅱ型组胺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也可引起脱脂性湿疹的报告。部分全身泛发的脱脂性湿疹可能与恶性淋巴瘤等肿瘤有关。

临床本病多见于冬季,老年人及洗浴过频者好发。四肢,尤其小腿伸侧多发。典型表现为皮肤干燥、细小的皲裂、脱屑,伴程度较重的瘙痒。由于搔抓而表现抓痕及血痂。如果疾病继续进展,可以出现明显的皲裂,严重者甚至可以出血,故又称皲裂性湿疹。

本病最初症状多在冬季出现,夏季好转,但最终发展为长期性,并发生明显的湿疹样改变。

(3)钱币形湿疹:钱币形湿疹又称盘状湿疹。由于其他型湿疹不排除出现圆形钱币型损害的可能,盘型湿疹也可出现不典型损害,故盘型湿疹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

本病15~25岁有一个发病高峰。无论男女,在55~65岁在另一个发病高峰。

皮损好发于手部及肢体的伸侧,以下肢更为多见。有瘙痒或烧灼感。急性期表现为钱币状圆形暗红斑基础上的密集薄壁水疱伴渗液、结痂。皮损通常由细小丘疹、丘疱疹迅速融合而成。亚急性期水疱减少,脱屑增加,中心可消退。慢性期表现为干燥、脱屑斑片。

皮疹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以融合成大片。由于搔抓而有抓痕、血痂等继发损害。继发细菌感染可有黄色渗液及黄痂。一般均为慢性复发性,多数在一年左右消褪,也有数年不退者。

临床上可分为手及前臂型、肢体躯干型及干燥型三种。手及前臂型多在手部局部创伤或炎症后,如局部烧伤、局部化学刺激性反应后出现湿疹样改变,随后在手部及前臂出现新的皮损。本型多见于有职业性刺激性皮炎史者、家庭主妇及从事秘书工作者,异位性体质者多见。

肢体躯干型多见于老年人、皮肤干燥症患者。皮损多先发于下肢,然后在对侧下肢、上肢及躯干出现新的皮损。

干燥型盘型湿疹不多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多发性干燥、脱屑性圆形或卵圆形斑片,掌跖部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散在水疱,轻度瘙痒。

皮疹可反复波动数年,难以治疗。

(4)手部湿疹:手部湿疹又称为手部皮炎,是发生于手部的湿疹皮炎类疾患的总称。一般所说的手部皮炎指局限于手部或原发于手部的皮炎,较少扩展至双上肢等其他皮肤部位。如果手部湿疹仅是泛发性湿疹的一个表现,应称为泛发性湿疹手部受累而不应称为手部湿疹。

国外调查患病率为2%~8.3%。在城市一般人群患病率为2%~8%。在某些特殊职业人群患病率可高达10%以上。目前报告患病率最高的职业人群为护士,患病率为18.3%。在接触性皮炎诊所,该病的构成比例可达37%。Knistensen对瑞典汽车工业工人手部皮炎的发病情况作了一次前瞻性研究,发现手部皮炎的风险性为4%。

①角化性掌湿疹:角化性掌湿疹并不少见,以掌部及手指掌侧皮肤片状肥厚、脱屑、皲裂为主要表现,病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银屑病难以鉴别,治疗非常困难,可试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角质松解剂及PUVA治疗。

②斑片性水疱脱屑性湿疹:斑片性水疱脱屑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双手不对称性不规则斑片,有小水疱及脱屑,发病部位不定,此伏彼起,累及甲周皮肤时可有甲损害。

以上分类并不能包括手部湿疹的所有表现,对于其他临床表现不能归入上述各类手部湿疹诊断中的患者,可以笼统地诊断为手部湿疹。

(5)瘀滞性皮炎:瘀滞性皮炎又称重力性湿疹、瘀滞性湿疹、静脉性湿疹及静脉曲张性湿疹,是继发于下肢静脉高压的一种皮肤湿疹。

近年研究认为与发病有关的主要因素是下肢静脉压增加而并不定非有静脉曲张。研究发现静脉高压患者毛细血管血压增加,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纤维蛋原漏出到毛细血管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阻碍了氧弥散及营养物质的通透,造成皮肤损伤。另外在静脉高压、静脉功能不全的情况下,移动到组织间的白细胞增多,释放蛋白水解酶也可造成皮肤炎症。

本病多见于下肢静脉高压患者,发病可急可慢。急性者多由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引起,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下肢迅速肿胀、发红、发热、浅静脉曲张,出现湿疹样损害。无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者多起病较慢,在小腿下1/3部分出现轻度水肿、紫癜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湿疹样损害多初发于胫前、小腿两侧及两踝附近,然后逐渐向近心端扩展。也有扩展至足部者。湿疹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伴程度不等的瘙痒。疾病逐渐进展由于含铁血红素沉着而变成褐色。由于脂肪坏死,皮肤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改变。局部也可出现萎缩。由于创伤或感染极易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疼痛明显。

这种溃疡边界清楚,相对来说比较表浅,愈合后遗留象牙白色硬斑块,周围有色素沉着。瘀滞性湿疹患者极易合并接触性皮炎。尤其外用治疗药物接触性皮炎。

(6)白色糠疹:白色糠疹又名单纯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通常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面部的脱屑性色素减退斑。组织病理学仅见棘层松解及轻度海绵形成。初起时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大清楚的淡红斑或正常皮色斑片,直径0.5~2cm大小,有细糠状屑,1~2周后变为轻度色素脱失斑,表面覆以干燥性细糠状白屑。皮损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见于面部,但也可出现在其它部位。

瘙痒轻或无。皮损可持续数日至1年以上,无特殊治疗。

(7)代谢型湿疹及系统性疾病相关性湿疹:代谢型湿疹指可能由机体营养代谢异常所导致的湿疹。如有报告在某些脂肪泻的患者可出现湿疹。这些患者在湿疹发作期间血钙浓度也较低。当血钙浓度正常后皮损也随之消退。由于大量湿疹患者并无临床可见的营养代谢方面异常,湿疹与营养的关系还不明确。营养异常也可能是湿疹患者为避免食入变应原或“发物”而长期禁食某些食物的结果。

湿疹与营养代谢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系统性疾病相关性湿疹指与系统性疾病伴发的湿疹。系统性病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低γ球蛋白血症、苯丙酮尿症等均可出现湿疹样皮损。烟酸缺乏症可出现光敏感性皮炎。Jung病是一种家族性免疫缺陷病,表现为复发性脓皮病及异位性皮炎,这类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白细胞化学发光反应异常及组胺代谢或白细胞表面组织胺受体异常。可用组织胺H1受体阻断剂治疗。Job病又名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这类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为复发性皮肤及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血清高IgE及慢性湿疹。这些情况说明系统性疾病与湿疹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8)创伤后湿疹:创伤后湿疹,如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大隐静脉供皮区出现的湿疹。在大隐静脉手术部位皮肤出现红色至棕黄色斑片,轻度脱屑结痂,偶有丘疹、丘疱疹。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效,但易复发。其他原因造成皮肤损伤致疤痕形成者也有出现湿疹的报告,可能与创伤造成神经受损也有关系。

(9)口周湿疹:口周湿疹又称为口周皮炎,是发生于口唇周围,但不累及唇红边缘皮肤的皮炎,皮损可累及唇沟、颏部,也可累及眼睑及眉间部位。曾有口周湿疹在外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妇女中爆发流行的报告。与日光、皮肤感染等因素的关系均未得到证实。

皮损以红斑、丘疹及脓疱为主,对称分布于口周,但不累及唇缘皮肤。可累及颏部及鼻唇沟。轻度瘙痒,少数病例可见眉间及眼睑受累。皮疹可以自愈,愈后不留疤痕,整个病程3周至1年半左右。

(10)青年足跖皮病:青年足跖皮病是发生于青少年足跖前部的一种干燥、皲裂性皮炎,又名干燥性足跖湿疹、足前部湿疹及趾周围皮病。我们认为本病应属于接触性皮炎。

本病是近30年新出现的一种湿疹,可能与穿用透气性差的鞋袜,汗液浸渍及运动摩擦造成的微小损伤有关。组织病理学为轻度非特异性湿疹,有时可见汗管堵塞。

本病见于3~14岁儿童,喜欢运动者及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足前部皮肤红斑、疼痛,检查可见皲裂。双足皮损对称,在受压部位明显,趾间皮肤正常。

② 儿童季节性荨麻疹怎么办

荨麻疹大多是由于外界或内在的过敏因素引起,与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如花粉过敏有关。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的症状及特点
一、持续时间:皮疹常突然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又逊速消退,以后不断成批发生,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每天发一次或数次,约一周左右停止发作。慢性者,反复发作,长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二、皮损大小:皮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鲜红或苍白色风团,边界清楚,瘙痒剧烈,多时会融合成大片。
三、伴随症状:荨麻疹发病快,消落也快,一般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儿童常伴有发热和胃肠道症状,有些还伴有手足、眼睑甚至整个面部局限性水肿。有的可出现皮肤划痕症。皮疹见于口唇和眼睑,则出现肤色淡红色局限性宣肿边界不清。此皮疹在唇周、面部游走者为面游风(西医称血管性水肿)。若正常皮肤上受到机械性触抓则此部位有抓痕样水肿隆起者,则称人工荨麻疹或叫皮肤划痕。
四、发作原因:急性发作,常有进食,荤腥之物,如鱼、虾、蟹等某种海鲜,或服用某种药物,或受风寒刺激,或有肠道寄生虫病史等。
诱发荨麻疹的免疫学发病机理
科学证明:荨麻疹患者免疫系统IgE免疫球蛋白 要比正常高出1-10倍,这些高出的IgE会紊乱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敏感性体质,从而导致荨麻疹的产生。
荨麻疹是典型的IgE介导型,由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了风团。血管扩张引起红斑、炎症介质刺激感受器引起瘙痒。经典学说是抗原与皮肤肥大细胞表面受体上的特异性IgE结合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目前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最多的是IgE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学说,已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多数荨麻疹患者的体内存在能够使皮肤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脱颗粒的功能性抗IgE受体的抗体和抗IgE抗体,血清免疫学检查总IgE高出正常,或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偏高,通过对皮肤组织提取液的检查,发现皮疹和非皮疹区的组胺水平均增高,组胺释放因子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活化释放组胺。
因荨麻疹其特征为瘙痒性风团,随起随消,消退后不留痕迹。有些反复发作的患者提起荨麻疹就心有余悸,也有部分患者认定荨麻疹反正可以自然消退便不以为然。事实上,如果忽视荨麻疹的治疗,会症状加重,反复发作,难以恢复健康皮肤,严重时会威胁生命。所以,一定要及早治疗。

荨麻疹反复发作应如何治疗呢
【日常的体外护理】
1、 减少搔抓,避免热敷、热水泡澡,以上做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瘙痒,但搔抓或热刺激会使局部血管扩张,渗出增多,从而加重荨麻疹的病情。
2、 控制饮食,饮食因素常常是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许多患者症状缓解后,又开始不注意饮食不忌口,从而导致荨麻疹再次发作。春天尽有可能避免进食鱼、虾、蟹、羊肉等高蛋白和辛辣、酒等刺激性食品。
3、 避开过敏原。绝大多数的荨麻疹都是因为接触过敏物质引起的,寻找过敏源然后尽量避免与其接触,是防止荨麻疹复发的重要方法。
4、 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者服药,有的患者口服药物后,病情好转或者没什么改善,就自行停药了,往往会使得荨麻疹再次复发,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如果急性的时候没有重视变成慢性,常常需要6个月到一年不间断治疗才能稳定病情,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会变化的,医生需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而调整用药的种类和用量,最好定时就医、按时服药。
5、 保持健康的心态。约15%~20%的患者一生中都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很多患者都可自行缓解。精神紧张也是荨麻疹的促发因素之一,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对预防荨麻疹是有益处的。
【抗IgE免疫治疗】

荨麻疹的严重性和临床类型变化很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目前,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物是抗组胺药,第1代如扑尔敏等可有效减轻症状和皮损数目,但有嗜睡和抗胆碱等不良反应;第2代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镇静作用弱,是目前临床一线药物。研究发现,抗组胺药物对荨麻疹起效很快,可是吃上药就能控制,不吃药依然会起荨麻疹,从急性荨麻疹到慢性荨麻疹,药物治疗断断续续,依然是无法摆脱荨麻疹困扰。
我们从荨麻疹发作的免疫学变化中找到了引起荨麻疹发作的根本原因---IgE致敏抗体,IgE主要在变应原入侵部位如鼻咽、支气管、胃肠道以及皮肤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合成,在各类免疫球蛋白中,-IgE是合成率最低的,如果自体合成-IgE的能力过高,与过敏原结合物就越多,引起的组胺等炎性介质就越多,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那么,控制-IgE的合成率就成了预防荨麻疹的关键!近几年医学界通过对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已开始将抗IgE抗体免疫疗法介入到了一些慢性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常年性鼻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疾病的治疗当中。
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益生菌菌株。欣敏康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

③ 长春市看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长`春`肤`康`同`济`医`院0431灬8591灬4788
.
.
.
.
.
.
.
.
.
.
.
.
取,缺少计划性,盲目性膨 ,资源枯竭的危险一天天的向人们逼近,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将是猛烈的,不知不觉的。如何保护环境,使退耕还林的伟大决策成为千家万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壮大道,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大事。

从五马创办药物种植场的38年实践中,充分证明了中草药的种植是环境保护和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也是自然资源良性循环的最好形式。

一、引进中草药种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憗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第一次用大量事实雄辩地证明了生物的适应性,以及在外部条件影响下野生动植物发生变异,经人类长期局部无意识和有计划的选择,使变异逐惭积累加强而成为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通过同一途径又可获得它们的新品种。

达尔文的发现正确地揭示了有机界发展的规律。也证明了中草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

黄连是一种名贵短缺的中药材。原产地在四川省石柱,那里是冬暖春早,日照较少的气候使黄连养成了喜冷怕热的习性。而五马药场却是冬寒春迟,但是由于山高林远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域特点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那样。黄连生长有它相对适应的一面喜冷凉并非越冷越好,怕酷热也不是一点光照也不需。药场经过对比考察研究和分析选择了半山向阳,50度的沙质土壤,采用了搭棚遮荫办法,照应黄连喜冷凉怕酷热的习性。又根据黄连生长的不同时期的需要,幼年期娇嫩怕热就减少光照增大阴度,中年期期枝叶繁茂,根茎快速生长,需要大量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就疏棚增大光照到70-80度之间。又依据每年的四季变化及时调节光度,保证了黄连生长的良好态势。在黄连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它的根部不断往地面上延伸,而药用的主要部分是根,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护根并促进其茁壮,便是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为此通过实践探索出往根部培土的一般规律,从生长的第三年起培土5分,第四年培土8分,第五年培土1寸。一至二年培土根会长的又细又长。如遇大雨冲涮根部,雨停后就要及时培土。

黄连试栽成功,可是一亩黄连要毁三亩林搭棚遮荫的现实很使人耽心。我们联想到杜仲也是一种名贵紧缺药材,它的生长特性是春未夏初枝叶繁茂,恰好和黄连大量需要遮荫相吻合,在杜仲荫下间种黄连,以杜仲林代替搭棚试验成功获198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提高黄连产量和质量为药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我们从“砍倒老树发新枝,生长更快”的现象中受到启示,进行了大胆实验,将4-5年的黄连采收80%的根株为商品,对保留的20%的根系切除毛根,再培上腐殖土,促使它迅速分蘖,把这种方法命为“黄连疏根续连法”,使亩产达到1207斤比原产地的亩产高出4倍以上,又获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引进黄连在五马药场落户繁衍,并逐年向邻近的省、市、县、村、社推广,提供给他们一万余公斤药籽,800多万株药苗,培训技术人员500多名,答复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群众咨询来信600余封。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并使陇南地区成为全国三大黄连生产基地之一。事实胜于雄辩,只要创造出或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引种外地中药村完全是可能的。药场又引进种植了西洋人参、西红花、洋地黄、浙贝母、山茱萸等54种。不仅栽培成功,而且产量和质量都比原产地有所提高。

外地名贵药材引进种植成功,更验证了生物和适应性及其规律。西部广袤地区的农村有着药物生长的良好植被、土壤、气候等条件,大力推广和种植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由于引进的名贵中药材市场价格看好,呈逐年上涨趋势,繁荣市场

经济。广大农户最易接受和形成共识,确实是农户致富的门路。

二、野生中草药变家植的广阔前景及紧迫性

西部贫困山区由于发展缓慢,经济滞后,生产条件简陋,广大民受传统影响,“靠山吃山”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外商对本地野生资源无计划,盲目地收购。诱使百姓,“杀鸡取蛋”式的采挖,致使中草药资源和其他绿色资源濒临灭绝的厄运。因此大力开展野生中草药的人工种植不仅仅是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门路,更为长远的是,关系着千秋大业挽救濒临物种,维护生态平衡,造福人类,还地球本来面目。

野生中草药变家种前景十分广阔,五马药物截止目前,已成功种植野生中药材150多种。

象天麻这种名贵中药材。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天生神麻”“天麻会走种下没有”。药场从1969年春天开始试种,连续三年都未成功。后来我们对于天麻生长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走访了千家万户向群众请教,总结失败的教训,牢牢掌握住民间说的“青 树底卧天麻”即砍了青 树的树桩旁边易生天麻的蛛丝马迹。于1971年7月试种成功,成活率达20%。正在这个时候日本科学家揭示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对药场的实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1975年获得大面积的天麻无性繁殖成功。平均亩产比野生天麻增产5倍以上有的高达20倍左右。从实验失败到稳产高产共经历了七年之久。时间是漫长的,工作是艰苦的,探索的足迹是沉重的。但也证明了一条真理,只要不怕失败,勇于奋斗和努力规律是可以发现和掌握的。随即向周围省、市、县、乡、社推广,包括技术转让,一时出现了种天麻热,因种天麻成了专业户,万元户者比比皆是,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天麻退化,块茎形状变细长。我们又看到这样一情景,天麻在地面上有茎、花、果实。有了果实就一定会进行有性繁殖,于是我们在蜜环菌上进行接种天麻果实的实验,果然成功。这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有效地防止了天麻退化,保证了天麻种植的质量。1982年12月4日的《甘肃日报》上披露了这一消息。

猪苓也是一种奇缺的名贵中药材。其功能为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经中外医药专家的研究测定还有防癌、抗癌之作用。猪苓的生长也有神密难测的特点,从盘古开天到今是靠天然野生供给。因为它也和天 麻一样深睡地下,地面不露踪迹采药者全凭经验寻找。药场从天麻和蜜环菌的共生关系中得到启发,把蜜环菌和猪苓栽培在一起,经过多次实验,选择不同的地理条件,又取得猪苓人工种殖的有性繁殖的成功,每窑的产量高过野生的20倍以上获省科学成果二等奖。

此外本地野生的钮子七、竹节参、羽叶三七均有滋补强壮、散淤止痛,止血之功效,它们的总皂甙都比西洋参、人参高的多,据崔德先生著《西洋参专辑》记载:西洋参的总皂甙为7.06%,人参为4-7%而三七则为10,9%,钮子七9.62%。竹节参13.66%。这三种药材。我场均以野生家种成功。如果能开发利用将会发挥更大的医药效应。因为这三种药材种植起来比起西洋参、人参来要容易的多。那么其他草木或木本药材种植更易家种成功。

综上所棕在西部贫困山区广泛开展中草药种植是农业走向市场,农民脱贫的理想项目,应大力倡导,建议列为西部开发和实施十五计划的项目之一。最近甘肃省省长宋照肃在讲话中把发展中草药的研究和种植作为甘肃开发的三大计划之三,是颇有见地的,是结合西部农村实际的。

三、开展中草药种植与环保之间关系

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首先为退耕还林的大政方针带来新的希望。树木和草同生于大地之上,中药材就是树和草中的绝大部分,所以发展中药材实际上也就是退耕还林,保护环境还大自然本来面貌。况且林和草有互补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药场所创造的杜仲树荫下间作黄连就是一例,黄连在杜仲下生长五年后采收,这时的杜仲已长成直径为5寸的高大乔木,继续生长在适当的时机再收药用部分。

根据我们对药场周围,幅射五十公里的山山岭岭的调查勘探,发现林下间作药材的潜力很大的,如野生茯苓就生长在松树林下,灵芝草就生长在青 树下等,种药可以使广大农民脱贫,从全国范围来讲,粮食生产已基本过关,市场粮价呈下降趋势,靠粮出售增加收入已相当困难,有计划地带领他们通过种植中草药为他们走出困境提供了可能性。这种计划如果能实施将可能性变成增收的可靠的保证。农民手中有了足够数量的钱,退耕还林和环境保护才能落到实处。

现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计划,花费巨额资金埋设地下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从青海经甘肃到四川是解决能源,保证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的实施。对于西部地区广大农民来讲,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谁都要吃饭穿衣,饭要用燃料煮熟,在用钱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只有靠砍柴伐树、铲草解决,有了钱才有可能购买天然气,住房也是同理。家家户户都去这样做,退耕还林也难保证青山常在。自然环保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若要良性循环,就要构成这样的模式:发展中草药种植解决农民用钱问题,保证退耕还林战略计划落实,环境保护自然永续发展,反回来产生中草药效应,在广大群众中转变传统意识为“靠山养山”形成青山常存,绿水长流的美丽环境和鸟语花香的四季风光。

从市场经济的观点看,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就是粮、油籽、棉。那么第二需要莫过于医药了,而中草药在医药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引起全世界人们的观注和青睐。将会在世界医药市场上独占鳌头。朱总理在访泰国时签订了发展中药的协议书,可见其重要意义。

根据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草药大辞典》的统计被编入的植物药4773味。这数字并不能囊括所有的中草药,已经是个很宠大的数目了,可见我国的中草药资源的丰厚繁多。加上传统的中医学。中药学和针炙、气功,成为世界医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无论生产、市场前景都是十分广阔的。如能纳入国家的十五计划。形成中草药生产、加工成产品(办工厂)有人专门组织管理,销售,指导科研一条龙。绿化了荒坡、荒山,还愁什么退耕还林不能实现,环境保护得不到治理呢?

可悲可怕的是中草药也是和其他环境资源遭受污染破坏一样,而面临灭顶之灾。一是中草药市场非常混乱,从收购、采挖都是采取一次性灭绝的掠夺方式,假定某种中药材市场紧俏,该药材几乎就要灭绝,其中繁殖旺盛者要恢复至少得十年。生命力相对脆弱者就此终止生命,永远从地球中消失。将来仅存在于文献记载中。如金钗石斛,又名金耳环(土名)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之功能。60年代外地客商进入产区连根采挖,再加之森林采伐了原始生态,以后再没发现。娑罗子别名索罗果,高大乔木树龄可达千年以上树形、花、叶都 具有观赏价值。果实入药有甘、温、理气止痛之功用。60年代陇南年产量80_100吨,而在1999年,总产量下降到1000斤左右,由于价格高出核桃10多倍,采摘的人们往往伐倒大树而得果实,面临灭绝危险。再如珠儿参,养阴清火生津功能胜过西洋参,而因无人研究培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还有多种不再一一赘述。挽救濒临中药材只有发展人工家植,在西部贫困山区欲采用高科技手段,时机还不成熟。
关于保护国家珍稀动物,国家早已采取了保护措施,对于珍稀木本植物也有相应的若干规定,而对于草本类就很少提及了,自然不包括濒临灭绝的中草药及中草药资源。笔者认为这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事。中草药的作用不仅仅是治病了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去。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中草药牙膏驻颜养生的各种面友、各种香皂、化妆品等,人们对于中草药的认识和不断发现也是无穷无尽的,可以说每一味中草药就是一座绿色工厂所生产的人们需要的各种产品,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是人为的任何企业所不能替代的。(二)是缺乏管理和研究,现有的药场属于国家办的尚少,集体办的大部分都因人员更换而倒闭,原有种植成功的药材几乎被采尽挖绝,中草药的种植也并非人们想象那么容易,从我们实验中如羌活、桃儿七、天麻的有性繁育等都有种籽发芽,接种困难等问题,需要研究的课题实在太多,也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处理探究。对于中药市场的管理也只能在大量栽种有了足够数量的药源之后,自然就纳入合乎良性发展的渠道。种药的群众也会由自发行动渐进为自觉行动,(三)是药场的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如五马药场38年无人过问,一旦有了高效益:每年纯收入在 60多万元之后,有人开始害红眼病了,千方百计挤走原工作人员,换上新手之后毁灭性掏尽挖绝。现在的药场不过是一片荒山秃岭,使实验中断,科研成果化为泡影。

如何开展中草药种植,就我们药场38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可供参考。(一)转变观念承认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宇宙规律:中药市场的混乱,农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民,大多数还处在贫困状态之中,这是客观存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要立足于实地,这就需要进行卓有成效的论证与考察。这些地方形成的虚报浮夸作风往往不可信。有了这样一个立足点回过头来看中草药的种植的伟大意义和价值的份量不在其他事业之下。农民的经济基础发生改变之后,环保意识自然增强,所产生的效应来促进环境保护。

(二)把中草药的种植和研究,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来看待,这是对十五计划相对而言,也许经过十五计划的具体实施之后,环境保护已经成了广大农民的共识只有另作他论了。

上文已用大量篇幅论述种植中草药对环保的作用和意义,其内涵不仅如此,在百姓中牢固的树立环保意识,仅仅依靠口头说教则远远不够。要使他们心灵震动,产生环保激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以后的发展他们是会尽力的,忠诚的,会产生创造性的奇迹的。如何创造基础条件,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之外,还要有人管理、组织、指导,同时科研工作也要相继跟上去,才能保证种植中草药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创新,保证质量。从我们38年的实践中深切领悟到,只有科研工作不断有新成果,新创造才能使中草药种植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建立中草药种植和探索的科研机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种植和研究中草药必须有配套的科研机构。据我们所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的省市、自治区尚少。据2001年报刊分类目录中统计554种医药药学杂志中只有一种是中草药杂志。可见其薄弱程度,因此建议在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成立相应的中草药科研机构。从事药理、药学和攻关高难度的中草药栽培技术,如虫草、天麻的有性繁殖以及南药北调,东药西移,野生家植中的果实发芽难,生长缓慢等问题,还有一些亟待研究和发现可以利用的野生中药材。

(四)首先办好一批示范药场,作为带动和推广的基地,为周围群众提供药籽、苗、科研成果的推广,另一方面种植中草药创造市场价值,并把科研创新大力开展起来,为永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边种药边进行研究是可行的办法,但是必须和中草药的科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配合,一方面提供最为可靠的实践数据,另一方面溶入高科技成果,二都是互为补充,构成不断发展的框架,所产生的效应是十分可观的,永久性的。

(五)要有适当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保证启动。当然必须在决策者的心目中,要把此项事业当成系统工程看待,不能低估其作用,这是利国(环保)利民的大事。

(六)开展中草药种植,还必须创造销售环境,药生产出来必须成为商品才有经济效益,除了整顿中草药市场之外,还必须考虑就地消化的问题。如果千家万户都种植起来,一般市场的吞吐量是难以适应产地需要的。就需要开办加工,甚至生产成品的工厂即发展中药材工业。不仅解决了药材的销售,还能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安排下岗人员。

总之对于中草药的种植,有理论指导,引进和野生变家植都有可靠性,必要性;有经验可鉴,药场38年的种药实践;有技术指导;药场已为临近县市村社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更为重要的是有国家开发西部的机遇。确实是一项富民、环保、退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