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中医能根治特应性皮炎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中医能根治特应性皮炎

发布时间: 2023-12-08 11:26:36

❶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尽量寻找和避免可能诱发加重的刺激因素和致敏原,使用润肤保湿剂版及抗炎止痒治疗权。平时注意加强局部皮肤保湿润肤护理。
外用药治疗:急性期可外用0.05%盐酸小檗碱溶液或0.1%~0.5%依沙吖啶溶液冷湿敷,待分泌物减少再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和40%氧化锌油或氧化锌糊剂。慢性期皮损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和20%氧化锌软膏或青鹏软膏等。
顽固的患者可以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0.1%他克莫司软膏。出现皮肤感染时需要外用抗生素软膏或系统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使用光疗、抗生素、抗组胺药物及系统免疫抑制药物。
中药治疗:婴儿期相当于中医“奶癣”,“胎癀疮“,治疗以散风清热、利湿消导。儿童期、成人期以清热除湿,健脾利湿为主。

❷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和护理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也叫特应性体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湿疹皮炎皮损,急性期有渗出倾向,部分患者病程中会合并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因其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长造成很大的困扰。

不过婴幼儿期AD选择适合药物治疗,积极主动地护理与预防,可以缓解和控制临床症状。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体质、免疫、皮肤屏障功能等多因素有关。

特应性皮炎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丝聚蛋白(FLG)表达异常,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的降低、皮肤干燥,易受环境因子的刺激及抗原物质的侵入,使皮损再发、加重。尤其是儿童,因皮脂腺发育不够成熟,常伴有皮肤干燥。


特应性皮炎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通常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1、婴儿期以出生2个月以后为多。初发皮损为面颊部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搔抓、摩擦后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

2、儿童期多在婴儿期AD缓解1-2年后加重,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等处,暗红色,渗出较轻,常伴抓痕、苔藓样变等继发皮损。

3、青年成人期是12岁以后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AD,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躯干,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皮损。

儿童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详细分析寻找其发病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做到有效回避,可以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 基础治疗

1. 洗浴:每日或隔日1次洗浴,洗浴温度不宜过高,在32 ~ 37 ,洗浴时间5 ~ 10 min。可以有效去除皮肤表面污秽痂皮,降低皮肤表面细菌定植数量。

2. 常规使用含有恢复皮肤屏障、抗炎成分的功效性护肤品。足量多次外用保湿护肤品不仅能阻止水分丢失,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度。不建议使用含有燕麦成分的润肤剂,可能增加患儿致敏风险。新生儿期应尽早外用保湿剂,可减少和推迟 AD 的发生。

3. 改善环境:避免搔抓、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环境,室温18 ~ 22 为宜;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接触尘螨、动物皮屑的几率。

4. 食物干预:儿童临床症状符合,经过检查过敏原,明确有食物过敏者需进行食物规避,一般建议避食4 ~ 6周。家长可以每日记录孩子的食物日记。不推荐盲目避食。




(二) 外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丙酸氟替卡松等软性弱效激素药膏。目前推荐保湿润肤剂+外用糖皮质素联合治疗,可推迟AD的复发时间和减少复发次数。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1%吡美莫司乳膏和0.03%及0.1%他克莫司乳膏,用于特殊部位,如面部、皱褶处。

(三) 系统性治疗 :主要是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常选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口服,主要对症缓解患儿瘙痒不适,不过目前此类药物在AD治疗中的使用还有争议,请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10余年间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受累及的人群涉及各年龄段,尤其是儿童。


目前医学还没有确切手段能彻底根治特应性皮炎,但幸运的是国内外研究表明,新型的靶向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不仅可显著改善AD患者症状,还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度普利尤单抗在国内的三期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获得了中国FDA的充分认可,从专业人士到广大患者,从使用效果到长期控制,度普利尤单抗给特异性湿疹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一种选择。但是无论什么方法治疗都需要家长能了解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使特应性皮炎消退和改善。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和讲解,对患儿和家长有所帮助,解决家长关于孩子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烦恼。



❸ 我儿子有特应性皮炎,湿疹,谁有根治湿疹的办法啊帮帮我们吧谢谢啊!

慢性过敏急性复发,要根治还得从体质入手,慢慢调养吧.

任何源发皮肤问题专,都是形于外而实于属内的。如果不是环境问题,就是内脏排毒出了问题,有风湿热发于体表,引发皮肤角质化,湿疹蜕皮,需要对症下药(从滋补内脏开始)找个好中医调理调理。(起码半年)

体痒问题,可以用少量的无激素药膏,或者干脆拍打,不要抓;
治疗期间,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多吃祛风除湿的食物,不吃湿热性食物,杜绝“发物”;
从长期调理的角度,湿疹患者应该注意排毒代谢能力的增强。比如运动出汗,喝水排泄,多吃香蕉,西瓜皮,冬瓜皮等清热祛湿的食物

更进一步长期巩固,则要注意健脾胃,去心火。多吃红豆等。很多食物在中医表述中都有性状,多查一查就知道自己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要不断改善体质才能杜绝慢性顽固性皮肤病。

注意休息,睡觉是最好的排毒之一。

❹ 【小儿特应性皮炎,中医调治有妙方】特应性皮炎能根治吗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陈秀华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症状可见多种多样,以严重的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伴有皮肤瘙痒、苔藓化及瘢痕化。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多数在1周岁前发病,皮肤皮损首发于脸部双颊、前额、头皮部,对称发生,以渗出为主,部分会波及躯干和四肢。皮损开始为红斑、干燥、丘疹或鳞屑状,其后可融合成高出皮肤的斑片。大部分婴儿会于2周岁左右痊愈。
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与湿疹的表现大致相同,两者区别在于是否存在遗传性过敏体质。大量临床研究中发现,患儿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对某些过敏源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在儿童期,多见于婴儿期持续演变,侍磨滚或婴儿期湿疹预后至6~10周岁间再次发病。皮损以丘疹和苔藓化为主,分布主要分布在肘窝和腘窝,中医称为“四弯风”。
立秋已过,秋季燥邪当令,人体容易因气温、湿度的改变而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不适,小儿娇嫩的肌肤尤为明显,季节的更替对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影响更甚。颜面、躯干及肘膝关节皮肤变得透红,常因瘙痒难耐而抓得身上伤痕累累,不但影响外观,连学习、生活、交友,甚至情绪、睡眠都会受到影响,其父母亦会为之寝食难安。
根据炎症分期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
急性期:皮肤以红斑基础上的剧痒性丘疹和水泡为特征,常伴有广泛抓痕和严重的渗出、糜烂。
亚急性期:皮肤以红斑、抓痕及鳞屑为特征,瘙痒较急性期轻,常因搔抓继发细菌感染。
慢性期:以皮肤增厚性板块,色素沉着,苔藓样变以及纤维化丘疹为特征,伴皮肤干燥。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本病属于皮肤过敏反应,因此也有“特应性皮炎马拉松”的老余说法,即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先后出现特征性的变态反应临床表现,并持续多年。随着患儿的成长,某些症状可能占主导地位,而其他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通常儿童特异性皮炎和食物过敏是首发症状,逐渐发展为过敏性鼻炎,最终导致哮喘。
中医认为,小儿“心常有余,脾常不足”,本病病因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衡,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湿邪犯肤所致。因脾虚、心火旺的病因病机贯穿始终,湿邪粘游瞎滞缠绵,故容易反复发作。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心火亢盛,应重于清心火,在慢性期则重于健脾祛湿。
若不幸家中小儿患有特应性皮炎,应及时就医,在医师的指导下口服药物及使用外用药物治疗。
由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饮食、环境、生活方式等由密切关系,因此,患儿的日常起居护理异常重要。
中医特色治疗——药线点灸
药线点灸,是用壮药泡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银屑病等皮肤疾病,瘙痒、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畏寒、发热等症状效果显著,尤其是小儿特异性皮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作用机理】壮药药效、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温热刺激、经络传导、平衡气血、调节免疫、通龙路火路气机等,均为药线点灸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有祛风止痒、消炎止痛、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灸后药粉对破溃皮肤更有收敛止血、促进创口愈合等作用。
【操作方法】
1.取穴:用背八穴(肺俞双、心俞双、脾俞双、肾俞双)、天应穴(瘙痒或破溃皮肤)等。
2.持线:用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3.点火:即将露出的线端在灯火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炭火星即可;
4.施灸:将有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进行多次快速点灸直至火星熄灭,一按火来即起为一壮,以患者有轻微灼热感或痒感为度,遗留药粉不必扪去。一般一穴点灸一壮,可根据天应穴皮损面积大小加灸1-2壮。
【注意事项】
1.持线的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太长不便点火,太短易烧着术者指头;
2.操作时必须掌握火候,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不要平按,要使火星着穴,
3.施灸时,要注意手法轻重,一般是以轻对轻(轻手法对轻病)、以重对重(重手法对重病),或以快对轻(快手法对轻病)、以慢对重(慢手法对重病)为原则;
4.灸后局部有灼烧感或痒感,不要用手抓破,以免感染;
5.灸前宜定好体位,一般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6.眼部禁灸,实热者慎用。
亲子按摩
小儿推拿按摩不但对患儿有调理身体的功效,而且通过身体接触,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掌握好适当手法,对于小儿身心成长百利而无一害。
1、准备工作:避风,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全身(包括皮损区和非皮损区)涂抹润肤剂后,辅予以按摩手法。
2、基本手法:
(1)发作期:清天河水,揉中脘,沿两侧膀胱经抚背;
(2)慢性期:摩腹,捏脊,揉按足三里。
(3)随症加减:疹红,渗液明显者,加强清天河水;皮肤干燥者,揉按三阴交;瘙痒明显,揉按曲池,揉按风池,三阴交;夜眠差,猿猴摘桃;便溏,揉脐,加强摩腹;便干,揉天枢。每个手法操作3-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注意事项:
(1)因推拿要充分暴露皮肤,请注意保暖,可覆一层布单,在布单里的空间进行操作;
(2)按摩前,一定涂抹润肤剂。最好在睡前或常规涂用润肤剂后进行,一定避免直接摩擦皮肤,如有皮损,请暂停皮损部位的操作;
(3)小儿皮肉娇嫩,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奏,以小儿舒适为度。

❺ 良医 | 痒到无法自拔,这种皮肤病还有治吗

AD不仅仅是皮肤病,患者常常合并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其他特应性疾病。

文 | 舍文


在杭州一家跨国企业工作的吴女士,平常非常注意个人形象,但无奈,一个“难言之隐”一直困扰着她——后背皮肤剧烈的瘙痒!

痒!痒!痒!谁痒谁知道这有多难受。

四处没人的时候,吴女士会去挠,多年下来挠破的皮肤形成了色素沉着,一次和闺蜜外出 旅游 ,闺蜜关切地问:你是不是被家暴了?

吴女士之前一直觉得这个毛病不需要去医院,但闺蜜的这声关切促使她去看了医生。经过诊断,吴女士患上的皮肤疾病叫做特应性皮炎(AD)。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顾军教授说,吴女士这样的经历在他的门诊很常见。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患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增加的原因一个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个是更多的患者走进医院得到了诊断。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顾军教授

2021年5月是中国第一个“AD关爱月”,专家提醒, 网络上有关皮肤瘙痒的知识鱼龙混杂,大家不要根据网上的信息擅作判断,特应性皮炎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戴尔红教授则提醒,婴幼儿中间特应性皮炎(AD)的患者也不少,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有一部分孩子因为皮肤瘙痒而产生自卑感,甚至有抑郁的倾向。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皮肤情况,及时到医院咨询和诊断。

小孩容易“中招”,同时伴有其他过敏

戴尔红教授的门诊,小患者不少。据介绍,特应性皮炎(AD)的确“偏爱”婴幼儿和青少年。 每3个婴儿就有1个患有AD,儿童发病率正持续上升,成人AD的患病率为4.6%。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戴尔红教授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伴有明显的瘙痒和皮肤干燥。因剧烈瘙痒而抓挠更容易使病情恶化,表现为皮肤皲裂、鳞屑、渗出等。

AD不仅仅是皮肤病,患者常常合并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其他特应性疾病。

儿童患者中,大约有70%属于轻度患者,多数情况下,儿童AD症状会随着进入成年而缓解,但部分患儿可持续缓慢进展,到成年仍可以反复发作,不能治愈,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全程管理。

问题是,家长缺少专业知识,很难判断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治疗。戴尔红教授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皮肤异常,最好是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请医生做专业的诊断。“医生诊断后,可能有些孩子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只要平常做好保湿就行了。但有一些孩子就要接受治疗,如果不及早治疗,病情会变得更加严重,而且会反复发作。”

AD为什么越来越多?

AD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机制也极为复杂。研究认为免疫异常是A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特应性皮炎(AD)”这个名称大家非常陌生,倒是“湿疹”大家都听到过。顾军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的教科书里,AD被归为湿疹里的一个特殊类型,此前病人比较少。“到2005年我们做临床研究时,要找到成人AD患者都不太容易。”

但现在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中国AD患者有800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轻中度患者。他认为,患者增加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上升,AD的发病率会上升,另外一个就是医疗界对AD认识提高。

顾军教授介绍了AD临床诊断中的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患者的湿疹性皮炎病史超过6个月;

第二是患者的家族病史,家族成员里有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

第三是实验室检查结论。

顾教授说,AD的诊断技术并不算难,但皮肤科医生里有一些医生对AD的认识还比较少,因此容易忽略。“我们一直在对皮肤科医生做关于AD的培训,希望更多的医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另外,AD的遗传倾向比较明显。顾军教授把银屑病和AD做了比较。

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银屑病,子女患病的概率大约是14%,如果双方都患有银屑病,子女患病的概率是42%。

而AD,父母一方如果患有AD,子女患病的概率是5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AD,文献数据显示子女患病的概率是79.8%。

前面提到,AD这种疾病婴幼儿容易“中招”, 这种疾病的另一个好发高峰是老年人,老人也需要注意。

顾军教授说,AD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因此需要对公众进行更多的科普。

怕激素?规范治疗听医生的


这些年经过不断的科普宣传,很多人对激素有了一些了解,但也有人对激素产生了过分的担心。

皮肤疾病的外用药中,有的药物的确含有激素。到底用什么样的药更好?专家强调,必须根据病情由医生做判断。现在,特应性皮炎(AD)有了创新的药物,医生会根据治疗需要给出方案。

顾军教授指出,外用糖皮质激素是AD的一线疗法,短期内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减轻症状,但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和系统不良反应,如局部的多毛现象、血管的扩张等。

过去由于药物种类有限,一些害怕使用激素的患者干脆就不用药,这给AD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困难。

随着创新机制的PDE-4抑制剂的上市,现在治疗的药物有了更多选择。据顾军教授介绍,创新PDE-4抑制剂属于小分子、非激素抗炎药,可以通过降解环磷酸腺苷及提高其细胞内水平,参与调控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促炎症递质的产生,从而达到控制AD炎症反应的效果。

PDE-4抑制剂分子量低,容易经皮肤渗透吸收,可避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为AD患儿及成人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带来可能,进而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修复肌肤屏障、减少复发。

谈及AD的治疗,顾军教授强调,目前临床倡导长期管理,目的是达到缓解或消除瘙痒、皮疹、诱发或加重炎症的因素,从而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

具体而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先有效地控制皮损,急性期之后进行主动维持治疗。特应性皮炎虽然难以根治,但通过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及疾病管理,AD症状能够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

戴尔红教授常常遇到不能好好坚持给孩子用药的家长。“这里要纠正一个概念,看上去孩子皮疹好了,其实并没有好,它和正常的皮肤相比还是有点问题的,下面还有微小的炎症,保湿功能缺失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缓慢的减量的过程。”

这样看,特应性皮炎(AD)还是能治的,但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维持,患者得对自己耐心一点。




· 清华毕业生就能做好“保姆”吗?· 深挖 | 甜瓜院士吴明珠:择一业,终一生,成一事· 熊孩子打坏影院银幕之后,家长的回应更气人!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❻ 湿疹(特应性皮炎)用什么方法治疗(中医或西医)能喝冻的吗

避免使用止汗剂:止汗剂所含的活性成分会刺激敏感性的皮肤,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应避免使用止汗剂。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还有,千万不可以用含有激素的药。很容易反弹的,建议你可以使用 洁草J清 ,效果蛮好。

❼ 特应性皮炎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

特应性皮炎(AD)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征,具有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特点,常表现为局限性慢性苔藓样变,部分患儿皮损表现为干皮和丘疹,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或痒疹样改变,严重者可以出现红皮病。主要累及面颊、颈部和四肢屈侧,也可累及躯干、眼睑、手等部位。
说白了,疾病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特应性皮炎如果不治疗会继续加重,并且症状会引起瘙痒,尤其很多患者都是小孩子,皮肤娇嫩,稍不留神可能就毁容了。而且还会引起多种皮肤特征性改变,比如干皮症、毛周隆起、眼睑湿疹等等。
目前特应性皮炎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可以使用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如爱宁达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相较于使用激素,爱宁达可以安全用于面颈部、褶皱、乳房等敏感部位,长期使用不会引起皮肤屏障破坏、皮肤萎缩等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