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猪渗透性皮炎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猪渗透性皮炎

发布时间: 2023-10-27 18:23:37

① 仔猪渗出性皮炎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预防大于治疗,在养猪过程当中想要预防体内疾病,那么就应该要注意卫生。养猪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对于注射一定要干净卫生,如果猪舍脏兮兮的,猪屎也不冲也不洗,苍蝇到处乱飞,蚊虫也有,排水沟也变成了乌黑的水沟,臭烘烘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从而会影响到小猪会出现这种皮炎。对于养小猪的围栏一定要光滑一些,不要有一些尖的,甚至凸出的部位,因为小猪特别喜欢动,也喜欢去磨蹭一些墙面甚至磨蹭一些比较突出的物体,毕竟痒的时候就喜欢去磨蹭,一旦磨蹭导致皮肤破损,就容易导致感染。

最后也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已经发病的小猪注射青霉素大概是5万单位,早上注射一次,晚上注射一次,连续三天,如果没有好的话再增加两天。一般来说5天以后就可以有效的好转,不会再感染这个皮炎,对于比较严重的还应该要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比如说在破损的皮肤表面撒一些土霉素来进行消除相应的症状,因为局部的处理能够很好的避免继发感染,土霉素可以很好的抑制杀菌,抑制病毒的再生。

② 仔猪渗出性皮炎症状有哪些

猪舍卫生条件差,容易发生疾病。如房屋内通风不良,地面普遍潮湿,房屋内污水不扬,污水滞留,房屋结构不合理,水泥隔墙粗糙,南乳仔猪经常拥挤划伤皮肤,为油性皮肤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经验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这种疾病的发生表明该农场的猪中存在圆环病毒病。仔猪渗出性皮炎(油性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00单位0.1ml/kg体重,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注射一次,共3天。将盐酸林可霉素添加到所有仔猪的饮用水中7-8天;在混合庆大霉素、青霉素和地塞米松后,将其应用于病变或碘伏应用于病变。或10%磺胺甲氧嘧啶钠0.1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3天。所有仔猪用阿莫西林和复合维生素B喂养7-8天。外用0.25片/片,5片四环素片与福清混合均匀涂抹于皮损处。

③ 猪渗出性皮炎特效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猪渗出性皮炎特效药有庆大霉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时可以在猪皮肤患病的地方先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涂擦干净后再用碘伏或用云南白药喷雾剂喷洒。本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尤其是刚出生3-5天的仔猪发病率高,且传染迅速,死亡率也高,只要有1头仔猪发病,1-2天全窝都会被传染。

一、猪渗出性皮炎特效药

1、猪渗出性皮炎特效药有庆大霉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氧氟沙星等。治疗时先将猪皮肤患病的地方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洗干净后再用碘伏或云南白药喷雾剂喷洒。一般用云南白药喷雾剂比较好,因为操作简单而且效果理想,每天使用1次即可。然后用板蓝根注射液(0.1ml/每千克体重)加头孢噻呋钠(5mg每千克/体重),混合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使用1次,连续用3-4天即可。

2、此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尤其是刚出生3-5天的仔猪发病率比较高,而且传染迅速、死亡率也高。因此一定要将产舍保持干净、干燥、通风,刚出生的仔猪要将体表粘液擦干净,放在松软的干草或统糠垫料上。

2、此病传染速度非常快,只要有1头仔猪发病,过1-2天全窝的猪都会被传染,3-5天就会扩散到整座产仔舍。发病时一定要将猪及时隔离,病猪可以由专门饲养员饲养,各种用具应与健康猪隔离使用。病猪栏及走道也要彻底消毒,病猪可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减少损失。

二、猪渗出性皮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猪渗出性皮炎也叫做溢脂性皮炎或煤烟病,本病主要是由皮炎葡萄球菌严重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上叫猪的葡萄球菌病。近年来这种疾病在个别猪场会有发生,但发病次数比较少,很多猪场遇到这种病会误诊为疥蛾病或维生素A缺乏症,从而延误了正确治疗时间,造成较严重的损失。

2、仔猪发病时吻突及眼脸会出现点状红斑,然后慢慢的转变为黑色航皮,接着全身就会出现油性粘液。这种粘液气味恶臭,干燥后会结块贴在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猪的外观就像是全身涂上一层煤烟,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更加严重。

3、发病时一定要对病猪严格隔离,然后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用0.1%高锰酸钾水浸泡发病仔猪的身体1-2分钟,头部用药棉沾高锰酸钾水清洗病灶,然后擦干涂上龙胆紫。对初发这种病的猪直接涂上龙胆紫,效果会很好。

④ 仔猪渗出性皮炎怎么治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起,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常寄居于猪的皮肤、黏膜上,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肤、黏膜破损时,病菌便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一般多发生于仔猪,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睑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接着全身出现油性黏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黏液与皮屑、污物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像全身涂上一层煤烟,手触之黏手如接触油脂样感觉,故称之为“油皮病”。之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颤,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患猪常出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剖检病猪全身黏胶样渗出,恶臭,全身皮肤形成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黏液样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预防应注意搞好圈舍卫生,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先清洗、消毒,然后进入清洁、消毒过或熏蒸过的圈舍。母猪产仔后10日龄内应进行带猪消毒1~2次。
(2)接生时修整好初生仔猪的牙齿,断脐、剪尾都要严格消毒,保证围栏表面不粗糙,采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能降低发病率。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立即进行治疗,有助预防本病的发生。
(3)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猪,尽早治疗。皮肤有痂皮的仔猪用45℃的0.1%高锰酸钾水或1∶500的百毒杀浸泡5~10分钟,待痂皮发软后用毛刷擦拭干净,剥去痂皮,在伤口涂上复方水杨酸软膏或新霉素软膏。对于脱水严重的病猪应及早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并保证患猪清洁饮水的供应。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偏远地区猪场可尝试应用青霉素、三甲氧节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抗生素肌内注射,连用3~5天。

⑤ 猪渗出性皮炎怎样防治

猪的渗出性皮炎是一种扩散性的真皮炎,波及全身体表,是由猪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仔猪高度接触性皮肤疾病,以皮肤大面积出现渗出黏液并结痂为特征,死亡率高达50%。

(1)发病原因 地板粗糙不平或有刺造成仔猪外伤,或地板太滑仔猪在吮奶时过度用力,造成四肢擦伤,引起葡萄球菌感染;剪牙不彻底或未进行剪牙,仔猪在争斗过程中咬伤,引起葡萄球菌感染;未能按“四加一”模式驱虫,使哺乳仔猪过早感染疥螨造成皮肤损伤,引起葡萄球菌感染;缺锌引起皮肤角化不全,葡萄球菌乘机感染。仔猪生后剪牙、断尾、断脐、打耳号、阉割时,对用具和创口没有进行彻底消毒,导致葡萄球菌感染;更主要的原因是猪舍内没有彻底消毒,造成环境中葡萄球菌污染。

(2)预防措施 加强消毒,减少病原菌污染。用0.3%的卫康或0.5%的特灭杀,每周对产房消毒两次。严格按照“四加一”模式驱虫,减少疥螨感染机会。四加一驱虫模式:种猪每年驱虫四次,每隔3个月驱一次;生长育肥猪在保育结束时驱虫一次;每次在饲料里加药7天;驱虫药为帝诺芬或虫力黑。在给仔猪剪牙、断尾、断脐、打耳号、阉割时,对用具及创口要彻底消毒,减少污染机会。用具可用0.1%的新洁尔灭浸泡,创口可用5%碘酊涂擦。为避免地板过滑或粗糙不平,应给仔猪栏舍内垫上麻袋等物。

(3)治疗措施 感染后可注射庆大霉素或阿莫西林。体表感染处用1%的卫康擦洗消毒,每天3~4次。每千克饲料里加入阿莫西林300毫克。

⑥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正确防治措施,养殖户快收藏!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性皮炎、皮脂溢性皮炎,俗称“猪油皮”。是一种仔猪全身性皮肤传染病,夏秋季节高发,严重危害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近年来由于生产规模化、早期断奶以及饲养密度大、空气污浊、卫生状况差等原因,导致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不少人对该病缺乏认识,甚至将其误诊为猪疥癣、皮炎肾病综合征、猪痘、湿疹、缺锌症等等引起的皮肤症状,延误了治疗时机而影响了防治结果。

临床表现症状

最急性型症状,全身皮脂渗出、湿润、体重迅速减轻并在24小时内死亡,也有的可拖到2-3天内死亡。急性型发生稍慢,皮肤形成水疱及脓疱,破裂后流出渗出液和皮脂,发生糜烂,消瘦、厌食、脱水,通常在4-10天内死亡。本病的其他症状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渴欲增加,但体温一般不高。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废食、迅速消瘦、脱水和濒临死亡。

预防

此病主要是由于皮肤损伤引起的,因此防治外伤是关键。要想彻底净化预防此病,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

1、产房要加强消毒,保持清洁重视母猪产后乳房的消毒。

2、确保卧床围栏表面的光滑,地面不可太粗糙。

3、初乳的被动免疫对仔猪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仔猪出生后要尽快吃组初乳。

4、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并严格消毒。

治疗方案

1、对病情严重的仔猪应隔离治疗,同窝或同群仔猪进行全身预防性涂抹,严重爆发时应注射3天以上的抗菌药物。

2、治疗时应采用内外兼治的原则,步骤如下;一清洗;二涂抹;三是打针加药,病情严重的仔猪注射敏感药物如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青霉素钠3万IU/kg体重,2-3次/天,;连用5天以防复发),在易感猪群料中加药预防,四是补充体液,对症状严重的仔猪灌服糖盐水加电解质多维加辅酶A。

3、体表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高锰酸钾水溶液浓度高一点(0.2%)且温热疗效较好。

4、中药疗法:取紫草50g烘干,,磨粉后混入青油拌匀,涂抹患处,每天3-4次,一般两天即可治愈。

⑦ 仔猪为什么容易患渗出性皮炎怎么治疗

仔猪的渗出性皮炎是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细菌能在环境中存活6~9个月,猪场需要两种以上的合格消毒液消毒,对环境、器械、带猪消毒。对患病猪肌注盐酸头孢赛夫钠,氟苯尼考注射液交替使用,3~5天即可恢复。对潜在感染的用氟苯尼考预混剂,阿莫西林预混剂交替拌料给药3~5天,可有效预防。

⑧ 猪的渗透性皮炎如何用药

渗出性皮炎是一种扩散性的真皮炎,波及全身体表。急性性常侵害哺乳仔猪,慢性则多见于较大的猪,断奶猪。

渗出性皮炎由猪葡萄球菌引起,这种菌可产生热敏感性表皮脱落毒素等。在田间,从皮肤病变处分离到的其他细菌有链球菌和脓细胞素菌性秘菌和其他附加因素,如营养,卫生,免疫,皮肤擦伤,猪变种疥螨感染均可影响该病的严重和病程。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猪只对渗出性皮炎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从老龄猪的皮肤,母猪的阴道以及公猪包皮憩室里都能分离到猪葡萄球菌。仔猪出生时可被感染,感染后12小时内全身出现干燥的膦霄或鳞片,这些动物经常脱毛。哺乳期或产房脏乱时易被感染。进入仔猪等,断奶仔猪与其他带菌猪混养后可发生感染。

1~4周龄的哺乳仔猪为最易感猪群,且感染后病情重。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在10~90%之间,死亡率为5~90%(平均20%)。在有些猪群中3~6周令的断奶仔猪发病率高达80%,但死亡率较低。根据作者的经验,损害见于老龄动物,尤其是自然免疫的小母猪群。

本病有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之分。在急性型,损害首先见于眼周围,鼻,唇,牙床和耳后皮肤呈现红色斑点,斑点变大,可发展为水泡或脓疱。由于皮肤,汗液和浆液相互混合形成的油状渗出物使皮肤很快变得潮湿,油腻。红斑呈现,覆盖全身,皮肤表面的渗出物变厚,结痂皮肤显得更干燥。这个阶段可能出现酸败的恶臭味。当结痂脱落 后,露出粗糙而高度红肿的皮肤,脚部冠状带和足跟常出现糜烂。损害可发生于眼结膜周围,引起眼脸肿胀,相互粘连。患畜便秘,偶尔可见腹泻伴有消瘦。脱水症状,常于最初出现症状3~5天死亡。渗出性皮炎还与波及到肾盂及肾小管的肾脏损害有关。

6~10周龄大到5月龄猪感染后多呈慢性型。断奶仔猪偶尔见到散在,圆形隆起丘疹,呈红褐色。在头,面部丘疹较多,躯干部少见。

渗出性皮炎应与疥螨病,锌及营养缺乏引起的角化不全,玫瑰糠疹和廯菌病进行鉴别诊断。通过活组织检查和猪葡萄球菌培养可确诊。

发病早期,通过胃肠道外途径给于抗生素能有效缓解病情,缩短病程,减低死亡率。尽管常有猪葡萄球菌产生的报道,但存在地域差异。可以选择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泰乐菌素,TMP增效剂和庆大霉素。据报道,猪葡萄球菌对林可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有抗药性。患处局部治疗或全身使用抗菌性溶液或皮肤消毒剂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可使用的制剂包括洗必泰碘附和氯胺。据报道,应用阿莫西林,土霉素或TMP增效磺胺拌料或饮水给药治疗大量的感染猪获得成功。

疾病暴发时,应注意搞好卫生,尤其是产房和仔猪舍卫生。增加日粮中锌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的含量有利于该病的治疗与预防。消除可能使皮肤受伤的因素及严格的卫生管理对本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仔猪断奶混群饲养时连续3天喷洒皮肤消毒剂(如氯二甲苯酚)。控制蚧螨对防治该病也是很有必要。

⑨ 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病症状

一般多发仔猪,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脸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航皮,接着全身出现油性粘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粘液与被行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象全身涂上一层煤烟,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擅,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