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面部皮炎的治疗方法
面部皮炎是皮肤科门诊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接回触性皮炎答(比如使用化妆品或祛痘霜导致的过敏)等。虽然每种皮炎都有其相对的临床特征,但由于面部暴露在外,加上之前不恰当的处理,容易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比如日光、辛辣食物、化妆品和治疗药物的使用)而反复发作。面部皮炎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影响患者的美观并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抑。
由于涉及面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用药问题,如果出现了“面部皮炎”,最好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治。一些患者贪图方便,自行到药店买药,反复或长期使用激素(有些所谓的复方中药软膏可能含有激素),尤其是含氟激素,很容易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或激素性玫瑰痤疮。
面部皮炎的复发性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棘手,特别是到了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时候。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同医生可能对疾病的最后诊断有一定差异。但对于这一类疾病,医生一般是应根据患者的病因、诱因、皮疹形态、既往治疗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阿治疗方案。
⑵ 真菌性皮炎有什么症状,该如何治疗
真菌性皮炎主要是皮肤痒,严重的会有溃烂的情况,建议尽快就医治疗,通过西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
⑶ 头皮上孢子菌能治愈吗
孢子菌 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
它灵床特点有:
一、病因:多有外伤史,
二、好发部位:四肢和头面部等暴露部位。
三、皮疹特点:皮下结节或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可呈轻度疣状增生,挤压有少许分泌物,逐渐扩大与皮肤粘连,并沿淋巴管蔓延。缺大
四、自觉症状:轻微。
五、分型:淋巴管型、固定型、播散型。
〖组织病理〗组织细胞为主的肉芽肿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的化脓性炎症。在脓肿和多核巨细胞中PAS染色有时可找到孢子或星状体。
〖实验检查〗脓液或组织真菌培养有孢子丝菌生长。
有以下治疗方法:
一、10%碘化钾溶液为首选携枣药物,10~20ml 口服3/日,饭后服药,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如病人可以耐受,治疗应延长至临床治愈后4~6周。
二、伊曲康唑100mg口服1/日,连续个月以上伏隐竖。
三、特比萘芬250mg口服1/日,连续3个月。
四、5-FC口服 1.5~2g/日,可与酮康唑合用,200mg/日,连续2~3个月。
五、二性霉素B适用以上药物治疗无效者,静滴,还可配成0.25%的溶液局部损害内注射。
局部损害可考虑切除治疗,或采用物理疗法、热疗或冷冻治疗。
⑷ 狗得了真菌性皮炎症怎么治疗
深部真菌病是指侵害皮肤、粘膜和内脏的真菌所引起的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有很多种。这些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动物粪便、乳汁中,犬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或经呼吸道、消化道而感染,只有少数真菌具有接触传染性。深部真菌病可发生于体内各脏器,其病变特征是:肉芽肿性炎症、坏死、脓肿、溃疡、痿管、结缔组织增生和形成结节。饲料中广泛添加抗菌药物,可能是犬发生深部真菌病的重要原因。
犬易发生的几种主要深部真菌病是:
1.组织胞浆菌病
其病原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生长在土壤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病犬主要呈现持久、不易治愈的顽固性咳嗽和腹泻,无痰液排出。病犬厌食、消瘦、不—规则发热、呕吐、皮炎,腹壁触诊常可发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慢性病例有时可见颊粘膜发生溃疡,扁桃体肿大。
临床上发现犬呈现难以治愈的咳.嗽或腹泻时,即应考虑本病。如有条件应以荚膜组织胞浆菌素做皮内试验,还可做胸部X线透视、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进行诊断。
两性霉素B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总用量为4毫克/千克体重,分为Io次,每隔两日注射1次,临用前先以注射用水溶解,再用葡萄糖盐水稀释成o.1%(毫克)后静脉注射。总量不能超过5毫克/千克体重,否则可损害肾脏。克霉唑(抗真菌 1号)对本病也有良好的疗效,剂量为0.‘75~1.5克,分两次内服。
2.球孢子菌病
其病原为球孢子菌。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病犬的肺脏及支气管或纵隔淋巴结发生肉芽肿,病犬呈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侵害关节时,即呈现跛行和肌肉萎缩。
本病在犬群中传播迅速。当犬中出现可疑症状时,应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照相,有条件时可做球孢子菌素皮内试验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
治疗方法同组织胞浆菌病。
3.芽生菌病
其病原为皮炎芽生菌。
本病可分为全身型和皮肤型两种。全身型主要表现为肺脏的疾病,病犬精神沉郁、发热、厌食、消瘦及咳嗽。剖检病死犬时,肺脏各叶都有结节和脓肿,肺脏呈现灰白色或淡红色斑纹状,并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硬变。肉芽肿结节的中心发生坏死,但不钙化。病变向周围蔓延时,可使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化脓,甚至引起胸膜炎。皮肤型芽生菌病表现为单发性或多发性皮肤肉芽肿,最后则在中心液化坏死和发生溃疡。
胸部X线照片所见到的肺部未钙化结节或硬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最好对皮肤结节做活组织检查。从脓汁、痰液中镜检时,发现有单个的或出芽的球形细胞且细胞壁厚而有折光性(双层轮廓)时,即可确诊。 本病一旦扩散,难以治愈。早期可用两性霉素B治疗。对皮肤结节可施行手术摘除。
4.隐球菌病
其病原为新型隐球菌.它存在于泥土中,可从土壤、鸟粪、水果和乳汁中分离到。
犬的隐球剪病主要侵害脑、脑膜、鼻旁窦以及肺、脾、肌肉、关节、皮肤等部位,引起病犬的运动失调,转圈运动,行为异常,跛行,感觉过敏和鼻漏。剖检时,于鼻旁窦、鼻甲骨,鼻腔以及脑有小的化脓灶,脑膜有粘液脓性炎症。耳、眼险和脚等部位可见皮下肉芽肿。
在临床上发现病犬有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时,应考虑到隐球菌病的可能性。如能进一步做病原检查、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治疗方法同组织胞浆菌病。
5.孢子丝菌病
病原为申克氏孢子丝菌.经创伤感染。
病变主要侵犯皮肤,常发生于肢端,并沿淋巴管蔓延,形成典型的带状肿。原发部位为坚实、无弹性、可移动、无压痛的结节或肉芽肿,结节部被毛脱落后,可看到附有渗出物,干涸后形成结痂,有的结节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
根据上述症状可怀疑为本病.为了确诊,可从未破溃的脓肿内采取病料,进行分离培养,若分离到病原菌,即可确诊。
碘化物对本病有特效。可用碘化钾内服,日量4.4毫克/千克体重.也可静脉注射碘化钠。口服灰黄霉素,剂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日,连用2~3周.皮肤溃疡处可用0.2%碘溶液(加2%碘化钾)温敷。局部涂敷5—10%碘化钾软膏常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6、念珠菌病(鹅口疮)
其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健康动物的消化道内。幼龄和体质衰弱,特别是长期饲喂抗菌添加剂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动物,都易感染发病。
病犬的临床特征是在口腔和食道粘膜上形成一个大的或数个小的隆起的软斑,软斑表面覆盖有黄白色伪膜,剥离后露出容易出血的充血面。
对有上述症状的病犬,从粘膜和皮肤病变处刮取标本镜检,如发现酵母细胞和缠结的苗丝体,即可确诊。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其治疗方法可参照组织胞浆菌病。为了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是除去各种诱因,长期使用抗菌添加剂的应停止饲喂。抗苗剂使用时间过长的也应停止使用,以避免念珠菌的生长。也可不定期口服制霉菌素,剂量为60万一100万单位/日,连续服用5~7天。
⑸ 孢子菌是什么东西什么药物可以灭杀
表1 各国和各地区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疾病统计情况 略
Hay〔13〕经统计欧共体中19国家的92个真菌研究实
验室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在1987~1997年期间欧共体在加勒比地区儿童患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发病率有大幅增加,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癣。因此,欧共体各国希望共同进行以预防为目的的头癣普查工作。综上所述,除了个别地区或国家发病率较低外,犬小孢子菌在世界范围流行,发病率基本在浅部真菌病的前四位,在许多国家占首位,而且总体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2 临床学方面研究
犬小孢子菌作为亲动物性真菌,在动物身上可以长期存在而不致病(尤其在猫、狗身上),而犬小孢子菌一旦感染人便造成皮肤或毛发的损害,危及人类健康。在意大利〔13〕,犬小孢子菌是头癣最主要的病原菌(占90.5%),由此可见头癣是其首要临床表现,同时也有些临床表现较为特殊,Zoror〔14〕报道1例犬小孢子菌所致的脓拦渣癣。为一8岁儿童,在头颈部形成一3cm×5cm大小的脓肿,无明显脱发,有触痛。同时,亦有婴儿和成人头癣临床表现可为糠疹样皮损的报道〔15〕。同时犬小孢子菌也可以感染光滑皮肤及指(趾)甲引起体癣和甲癣(极为少见),当感染有系统疾病或免疫力受损的患者时可出现一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HIV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等〔16〕,可出现多形红斑样皮损,伴有散在小丘疹,边界可不清晰,可无或稍有皮屑。在心肺移植手术后的犬小孢子菌感染者可出现红斑基础上的脓疱并伴有散在的丘疹〔17〕。而当患有血管性疾病导致局部的皮肤抵抗力下降时,皮损可表现为紫红色斑片,有时伴有剧烈瘙痒,皮屑较少,边界不清。当患有遗传
性代谢性疾病时犬小孢子菌也可导致头皮足菌肿〔18〕,但十分少见。当免疫力正常的患者感染犬小孢子菌时,由于病变在皮肤较为薄嫩的部位,表现亦可不典型。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真菌性包皮炎,表现为钱币大小的红斑,边界不清,稍微隆起同时伴有包皮垢增多。而有的患者可表现为类似念珠菌所致的龟头包皮炎,在冠状沟处可见散在小皮疹 。还有关于犬小孢子菌导致外耳道炎的报道。局部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可导致犬小孢子菌感染〔19〕,皮损类似顽固性皮炎,皮屑较多可伴有瘙痒,边界不清。
3 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各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同时也为广大真菌学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不少真菌学家已开始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犬小孢子菌的生物学和基因特征,以了解犬小孢子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致病机制的关系并为临床快速确诊提供实验室依据。就较新研究论述如下:Papini〔20〕将从70只猫狗身上分离得到的犬小孢子菌通过Api-Zym试验对其19种胞外酶进行分析。实验中发现碱性磷酸酯酶、β-葡糖苷酶、脂肪酶(C14)、胰蛋白酶、糜蛋白酶、β-葡糖醛酸酶、α-岩藻糖苷酶不表现活性;而酸性磷酸酶在64例中表现其活性占91%,酯酶(C4)在57例中表现其活性占81%,α-甘露糖苷酶在51例中表现其活性占73%,锋衡返N-乙酰-β-葡糖胺酶在41例中表现其活性占58%,亮氨酸芳基酰胺酶在35例中表现其活性占50%,质粒脂肪酶(C8)在31例中表现其活性占44%,α-葡糖苷酶在25例中表现其活性占36%,缬氨酸芳基酰胺银饥酶和胱氨酸芳基酰胺酶各在7例中表现其活性占10%,α-半乳糖苷酶在5例中表现其活性占7%。较特殊的β-半乳糖苷酶在6例中表现活性占8%,其在犬小孢子菌中的表现活性是首次报道。有真菌学者研究〔21〕犬小孢子菌所产生的胞外酶与其致病力的关系,发现角蛋白酶的活性与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临床表现程度呈正相关。
Mignon〔22〕通过研究感染犬小孢子菌的荷兰猪了解犬小孢子菌的细胞外抗原。应用ELISA技术测定实验组荷兰猪的血样本,并与对照组(注射了纯化31.5kD角蛋白酶的荷兰猪)的血样本进行比较。实验组在感染后第14天和第57天可发现迟发型超敏反应,21天可测到针对天然菌表面抗原的特异性IgG,而未测到抗角蛋白酶的IgG。对照组在注射了纯化31.5kD角蛋白酶的第14天和第57天仅有少数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由此可说明犬小孢子菌主要抗原不是31.5kD角蛋白酶。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兔子进行类似实验得到与以上一致的结论。
基因水平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Charles〔23〕应用PCR和RT-PCR的方法研究多种真菌的ACT(Actin)的基因序列,希望通过ACT的基因测序以达到快速检测真菌病原菌的目的。经过对多种致病性真菌(包括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ACT的研究发现犬小孢子菌的ACT基因序列与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致病性真菌的基因序列不同,可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真菌病原菌。该方法虽可在较短时间内诊断病原菌(48h),但操作繁琐,费用高,实验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国内不易推广。而有人认为可应用PCR技术测定标本中犬小孢子菌的几丁质合酶1基因存在与否来快速诊断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24〕,该方法的有效性有待于临床检测。
治疗孢子菌与真菌感染可以用以下药物:
【英文名】 Ketoconazole
【类别】抗真菌药
【别名】 康特;里素劳;酶康灵;尼唑拉;酮基咪唑 ,酮康唑
【外文名】Ketoconazole
【适应症】
临床用于治疗表皮和深部真菌病,包括皮肤和指甲癣(局部治疗无效者)、胃肠道酵母菌感染、局部用药无效的阴道白色念珠菌病,以及白色念珠菌、类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尚可用于预防白色念珠菌病的再发,以及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真菌感染。可降低血清睾丸酮水平,可用于前列腺癌的缓解疗法。
【用量用法】 一般感染的用量:1日200mg,顿服,在餐间服用吸收最好。直至症状消失,微生物培养结果阴性为止。通常疗程:真菌性口炎10日;皮肤和毛发真菌病1~2个月;曲菌病和全身白色念珠菌病1~2个月;类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2~6个月;球孢子菌病、甲癣和慢性粘膜皮肤白色念珠菌病可长达6~12个月。当疗效不好时也可加倍量,即1日400mg,顿服:阴道白色念珠菌病:1次400mg,1日2次,连用5日。儿童用量:1~4岁每日50mg;5~12岁每日100mg。前列腺癌:1日量为800~1200mg。
【注意事项】
1.吸收和胃液的分泌密切相关,因此不宜与抗酸药、抗胆碱药或H2ˉ阻滞药合用。如必须服上述药物,则在服本品至少2小时后再用。 2.很少渗入脑脊液,不适用于酶菌性脑膜炎。 3.有恶心、瘙痒、呕吐、腹痛、头痛、嗜眠等反应。偶见血清肝酶升高,应警惕必要时停药。 4.妊娠禁用。 5.据报道,咪唑类抗真菌药与两性霉素B有拮抗作用,合用时疗效减弱。
【规格】 片剂:每片200mg
总之,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新,真菌学工作者对犬小孢子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更了解犬小孢子菌,并发明快捷方便的检测方法。
⑹ 头皮炎怎么治疗
头皮皮炎,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头癣,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外用特比萘芬喷剂治疗。
二、头皮糠疹,头皮糠疹多合并有糠秕孢子菌感染,可以外用复方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洗头。
三、头皮银屑病可以口服消银颗粒、复方甘草酸苷片、氯雷他定片等,局部外用曲安奈得溶液治疗。
四、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易合并糠秕孢子菌感染,亦可用复方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外洗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