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麦粒肿痒皮肤痒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麦粒肿痒皮肤痒

发布时间: 2023-10-05 09:38:14

『壹』 眼上起了个小疙瘩,有点痒,一挤还疼,该怎么治疗.

分类: 医疗/疾病 >> 急症急救
解析:

这种小疙瘩叫麦粒肿,我小外甥女上礼拜还去医院看呢!不要担心,过几天就会好,

麦粒肿即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称为针眼。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屈光不正、糖尿病、消化功能紊乱、体质虚弱及不良卫生习,惯者易患此病。有内外之分,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本病为常见病,多见于青少年,预后较好,无损于视力。但反复或多发者,日后可能影响眼睑外观或功能。 [临床表现]

初起有眼睑痒、痛、胀等不适感觉,之后以疼痛为主,少数病例能自行消退,大多数患者逐渐加重。检查见患处皮肤红肿,触摸有绿豆至黄豆大小结节,并有压痛。如果病变发生在近外眼角处,肿胀和疼痛更加明显,并伴有附近球结膜水肿。部分患者在炎症高峰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外麦粒肿3~5日后在皮肤面,内麦粒肿2~3日后在结膜面破溃流脓,炎症随即消退。也有部分麦粒肿既不消散,也不化脓破溃,硬结节长期遗留者。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局部湿热敷,用干净毛巾或纱布,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

(2)抗菌素眼药水如氯霉素或利福平或氧氟沙星点眼,每日4~6次。抗菌纱眼膏如金霉素或红霉素涂眼,每日1~2次。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个别重症,可肌注青霉素或口服抗生素。

(3)脓肿成熟,出现黄色脓头,可切开排脓。但切忌挤压局部。 2.中医药治疗

(1)外治法:外涂玉枢丹或清火眼丸。取药研磨成汁,涂于结肿部位。

(2)内治法:

①风热外侵: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金银花、连翘15克、桔梗12克、薄荷6克(后煎)、淡竹叶10克、甘草6克、防风10克、大花 粉12克、牛蒡子10克、芦根10克。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

②热毒壅盛: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

治法:泻火解毒。

方药:穿山甲12克、栀于10克、连翘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天花粉12克、皂角刺12克、归尾12克、甘草6克、赤芍12克、金银花各15克、大黄5克、芒硝10克。

中成药:连翘败毒丸或牛黄解毒丸。 [预防与调养]

本病局部切忌挤压,以免炎症扩散,甚至造成海绵窦栓塞,危及生命。

中药治疗麦粒肿共18方

方剂1

金银花、地丁、蒲公英各15克,连翘、赤芍、夏枯草各10克,黄连6克,生苡仁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麦粒肿早期

方剂2

生地黄、金银花各30克,白菊花20克,大黄10克,枯矾2克

制用法:取上药一半剂量水煎顿服。取另一半剂量研末,用蛋清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麦粒肿早期

方剂3

生芪12克,当归10克,金银花15克,川芎、白芷、陈皮、皂角刺、山甲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麦粒肿化脓期

方剂4

黄连3克

制用法:泡入人乳内,2小时后即可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涂红肿处,每日6 -8次,两天即可消散。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5

芙蓉花、薄荷叶各5克

制用法: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3次。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6

鲜生地50克

制用法:捣烂取汁,与醋同量调匀。外敷患处。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7

黄柏、大黄、生地各2份,红花、白芷各1.5份,薄荷叶0.8份,冰片0.2份

制用法:先将生地用竹刀切片晒干研粉,再将红花、大黄、黄柏、白芷、薄荷叶研极细末,后田中冰片混和均匀,瓶装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8

甲珠、金银花、天丁各12克,僵蚕、白芷、丹皮各9克,酒洗全蝎、甘草各6克,生地15克,细辛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风热重加连翘12克,牛蒡子9克;口渴加花粉15克,葛根12克;大便干结加大黄6克,枳实6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9

木通3克,滑石、瞿麦各15克,黄芩9克,连翘12克,大黄(后下)、生甘草各6克,蝉衣4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顽固性、屡发性麦粒肿

方剂10

党参、黄芪、银花、赤芍各15克,连翘、防风、皂刺各10克,白芷、川芎各6克,蒲公英2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顽固性、屡发性麦粒肿

方剂11

羌活、防风、荆芥、白芷、归尾、川芎、甲珠、酒大黄各10克,生地、赤芍各15克,金银花20克,皂角刺12克,黄连3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12

黄芪、皂刺、银花、桔梗、白芷、川芎、当归、白术、白芍、茯苓、人参、炙甘草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老年麦粒肿

方剂13

荆芥3克,蝉蜕6克,桑叶、菊花、忍冬藤、败酱草、蒲公英、赤芍、决明子、白蒺藜、女贞子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麦粒肿反复发作

方剂14

夏枯草、蒲公英各20克,穿心莲、野菊花各15克,鱼腥草25克

制用法:煎液。熏洗患处。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15

白菊花10克

制用法:头煎内服,第2煎洗眼,每日2剂,分早晚用。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16

玉枢丹9克

制用法:醋调成膏状。涂患处。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17

枯矾5克

制用法:研末,用鸡蛋清调匀。涂患处。

适应症:麦粒肿

方剂18

薄荷、甘草、枳壳、陈皮、藿香各10克,防风、栀子、赤芍、黄芩各15克,石膏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麦粒肿

『贰』 眼皮上面长了好多小红点还痒痒

你那是麦粒肿。

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称土疳或土疡。

麦粒肿分为内外两种:眼睑皮脂腺或睫毛毛囊的感染为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内麦粒肿。由于小儿免疫机能差,对感染的抵抗力不强,加上本性好动,若同时伴有卫生习惯不良,脏手揉眼等,易致细菌侵入腺体而发病。

外麦粒肿病变部位初起时红肿、疼痛、近睑缘可摸到硬结,形如麦粒,3~5天后脓肿软化,7天左右可自行穿破皮肤,脓液流出,红肿消失,有的也可不经穿破皮肤,脓液流出,红肿消失,有的也可不经穿破排脓或因排脓不畅自行吸收消退。

内麦粒肿:因其炎症部位在坚实的睑板内,一般范围较小,看起来不重,但疼痛却明显,近外眦部(小眼角)的重症麦粒肿可引起白眼球(球结膜)水肿,呈水泡样,甚至突出于睑裂之外。在睑结膜上的病变区呈红色或紫红色中心部有黄白色脓点,脓肿自结膜面自行溃破,脓液可排出,症状消失。

麦粒肿早期可热敷,每日三次,每次20分钟左右,以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消散肿物,晚期可待脓肿肿局限化后切开排脓或让其自溃。千万不要用手挤压或用没有消过毒的针去挑,因为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网,直接和颅内的血管相通,再加上面部的静脉无静瓣膜,挤压后炎症易向颅内扩散,可引起后果严重的海绵窦炎或脑膜炎等。重症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眼局部用一般浓度的眼药水和眼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