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肺癌病人服用靶向药身上出现红疹怎么办
出现皮肤过敏很正常的,用点药涂抹即可
饮食上清淡,多吃果蔬
可以看看/刘也癌之坚持到底/
对抗癌有帮助~
㈡ 过敏反应
过敏医学上称变态反应(allergy)又称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种表现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也可以说,变态反应是异常的、有害的、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allergen)。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寄生虫、花粉、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药物和一些化学制剂)。有时变性的自身成分作为自身抗原,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发生。变态反应的发生可分为两个阶段:致敏阶段,当机体初次接触变应原后,需要有一个潜伏期(1~2周),免疫活性细胞才能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此期间机体无任何异常反应,但已具备了发生变态反应的潜在能力。变态反应发生阶段,当致敏机体再次与同一变应原接触,变应原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也就是异常免疫反应出现,此过程出现较快,少则几秒至几十秒,多则2~3天。变态反应发生的原因一是个体的免疫机能状态;二是进入机体的抗原的性质、纯度及途径等。这两个因素中主要因素是前者,即个体免疫应答的差异。使用同一种药物后发生变态反应者只是少数,而且出现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轻者出现荨麻疹。但也有些变态反应类型,如结核菌素迟发型变态反应与个体差异关系不大。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是:必须有变应原的刺激;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即两次接触的变应原必须相同;有一定的潜伏期,必须经历从致敏到变态反应发生两个阶段;必须有过敏体质者存在。变态反应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十分复杂,对其分类曾有不同的观点。但目前大多按照造成免疫病理的机制,将变态反应分为四类:Ⅰ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
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亦常渗入赋形剂等,如胶囊的染料常会引起固定性皮疹。青霉素过敏反应是因制品中含微量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引起的。
青霉素过敏发生率约为用药人数的0.7%~10%,而且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最高,这是青霉素的一大缺点。该反应大多发生在已往接受过该药治疗的患者,但也可在首次用药后发生,后者可能与“隐性接触”有交,如饮用注射青霉素奶牛的牛奶,使用污染青霉素的注射器,经常在有青霉素环境中工作,或患有皮肤霉菌病(可产生类似青霉素的物质)造成机体致敏。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敏感个体在接触微量的青霉素后即可发生,通常由青霉素本身及降解产物(青霉素噻唑酸、青霉烯酸)产生不同抗原决定簇引起,当其进入机体后,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打开与血浆和组织蛋白结构中的氨基共份结合,形成青霉素噻唑蛋白,并且相互聚合形成青霉素噻唑聚合物,由半抗原形成全抗原。其中一种是主要决定簇(亦称大抗原决定簇),它诱导产生的抗体为Igg、igm和少量Ige,与形成ⅱⅲ型变态反应中的溶血性贫血、血清病样反应有关。另一种为次要决定簇(亦称小抗原决定簇),其产生的抗体为Ige,与形成i型变态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有关。其中青霉素烯酸还可与体内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结合,生成青霉素烯基蛋白,是引起迟发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这些抗体可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酸碱性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到青霉素抗原时,两者相互作用(一分子抗原上所含两个以上抗原决定簇与两分子抗体形成桥式结合),最终导致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产生各种不同过敏反应。青霉素及基降解产物还可通过接触,与表皮蛋白结合,产生皮肤过敏症状(如皮疹、皮炎),此型以细胞免疫为主,与抗体无关。
㈢ 每次吃抗生药之类的药物都会过敏出现眼睛红肿是什么原因
我告诉你几种对眼睛有伤害的药物,你查查看有你吃的那种吗
磺胺类可引起一过性近视、视神经炎、结膜炎甚至眼肌麻痹等。
抗结核药链霉素有神经毒性作用,可引起突发性球后视神经炎或渐进性视神经萎缩。
(1)抗生素类:氯霉素、多粘菌素可引起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小儿尤为敏感。四环素可引发视乳头水肿,特别是与维生素A合用时更易发生,以儿童多见。磺胺类可引起一过性近视、视神经炎、结膜炎甚至眼肌麻痹等。抗结核药链霉素有神经毒性作用,可引起突发性球后视神经炎或渐进;性视神经萎缩。异烟肼可使视神经损害和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等。乙胺丁醇(消旋型)易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还可致视网膜充血、视野缩小、中心盲点及绿视等。
(2)糖皮质激素类:加强的松等,可使眼内压增高、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还可引起眼球突出、角膜增厚及眼色素层炎,儿童尤应注意,青光眼患者忌用。对诊断未明的红眼病使用可的松软膏有时可引起虹膜炎或使感染扩散。
(3)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可致复视、视力减弱及模糊,可致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消炎痛长期服用易引起弥漫性视网膜病变,可致视野缩小、畏光、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布洛芬可引起视力减退和色觉障碍。
(4)心血管类药:洋地黄可直接作用于视觉锥细胞,中毒时早期症状是视觉障碍和色觉紊乱,可出现阅读困难,眼前点状阴影伴有红、黄、黑色光辉等。心得安长期服用可引起视觉障碍。利血平、心痛定长期服用可诱发青光眼。
(5)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可致幻觉、复视、眼球震颤、双侧瞳孔大小不均和调节失常。卡马西平可致结膜炎和晶状体混浊。
(6)抗疟药:氯喹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因药量大,时间长,易使药物沉积角膜产生视网膜病变。
(7)抗精神失常药:奋乃静、氯丙臻等长期服用可引起眼睑皮肤过敏和视网膜变性。
(8)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等可致瞳孔散大及睫状肌麻痹、视力模糊,并可诱发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急性发作。抗巴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苯海索等,抗组织胺药苯海拉明、扑尔敏等,三环抗抑郁剂丙咪臻等也有类似作用。
(9)抗癌药:环磷酚胺可致视网膜血管炎而失明。白消安可致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长春新碱可致眼肌麻痹。
如果对你有益,请给个最佳答案吧,谢谢
㈣ 长期吃抗肿瘤药对人体有伤害吗
肿瘤通常是化疗 也就是化学治疗,也就是常说的药物治疗了,但是抗专肿瘤药的副作用非常大 杀死属癌细胞的同时也能杀死正常的细胞;有畸形 致癌 免疫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等 肿瘤药还有可能导致肿瘤的 不能长期用的;所以要慎用 最好让病人心情舒畅 有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肿瘤慢慢就好了 千万不要让病人感到恐惧 .
㈤ 吃药物过敏的急救措施 怎样预防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的急救
①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此药,并尽快送医院治疗或抢救,离医院远的可先就地治疗并抢救。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检查与处置。
②如果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应给抗组织胺药物,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如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地塞米松、赛庚啶、扑尔敏、敏迪、息斯敏、皮炎平霜、1%氢化可的松软膏、樟脑酊等。
③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分秒必急地抢救,立即使病人头低位躺下,皮下注射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0毫克(小儿酌减),也可用0.1~0.5毫克缓慢静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毫升)。
若皮下注射或肌注肾上腺素疗效不好,可改用4~8毫克静滴(溶于5%葡萄糖500~1000毫升)。呼吸困难时可缓慢静脉注射氨茶碱0.25~0.5克,同时人工呼吸,按病怀需要可给氧、保温,并注意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在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氟哌酸等高致敏药物前,必须进行皮试,绝不可因过去不过敏而忽略。此外,曾有过药物过敏史的人,在医生开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
药物过敏的预防
1.在用药前,首先明确诊断,不要在病情未搞清前,采用多种药物围攻,以为总有一种药物会产生效用,这样易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反应。
2.对所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配伍禁忌等应全面熟习掌握,做到不滥用,错用,多用药物。
3.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有过敏性体质者更不可忽视,对有过药物过敏反应者,应注意交叉敏感或多源笥敏感反应的发生。
4.用药应有计划性,剂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久,并定期观察,特别是应用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等,更应严密观察,经常检查血象等。
5.某些器官有功能障碍时,常对某些药物不能耐受,如患肾病者需慎用重金属药物。
6.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一些警告症状或不耐受现象,如皮肤瘙痒,红斑或发热等,一旦出现应考虑立即停药。
7.凡已发生过敏性药物反应者,都应发给药物禁忌卡,注明致敏药物名称及反应类型,以供复诊时参考。
8.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药政管理,药品在出厂投放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把好的药品质量关。
㈥ 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是什么
抗肿瘤的药物有西药和中药之分,中药一般没有副作用,西药每种药物的副作用都不同。
㈦ 接受化疗、标靶治疗时,记得要呵护肌肤!
「标靶药物治疗了我的癌症,但用药的同时也让我全脸、前胸长满了痛痒的痘痘,怎么办?」「用了抗癌的这些药物之后皮肤好干好痒啊,该怎么做好皮肤的照护?」
「我知道这是救命的药,但抗癌药物带来的甲沟炎让我好难受,该怎么办?」
李先生是一位大肠癌病患,曾接受过手术治疗及化学治疗,由于癌症复发所以开始服用标靶药物,但在他服用后2星期左右,脸上、前胸后背甚至头皮都开始长出大大小小的痘痘,有的还化脓破裂,令他十分困扰,白天觉得难看不想出门,晚上又痛痒得睡不安稳。随后被转介到皮肤科给予口服抗生素、外用抗生素和外用类固醇合并使用,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加上积极且正确的皮肤自我保养,皮肤的状况好转,让他在抗癌治疗的同时也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质。
抗癌药物会伴随哪些皮肤副作用?
随着医学的进步,除了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各种癌症开始进入使用「标靶药物」的时代。无论是化疗、放疗或是新的标靶药物,这些治疗在破坏和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我们的皮肤也连带遭受抗癌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异常反应,虽然大部分并不严重到危及生命,但却可能影响生活品质,严重时抗癌治疗甚至必须被迫暂停。
化学治疗常见的表皮系统副作用
以位置而言[1] :
1. 皮肤:皮肤干糙粗燥(Asteatotic dermatitis)、对光敏感(Photosensitivity)、皮肤色素沈淀(Hyperpigmentation)、手足症候群(Hand-foot syndrome)以及少部分病患会有皮肤过敏或药物疹的情形。
2. 毛发:掉发(Alopecia),甚至是眉毛、眼睫毛、腋毛、胡须、 *** 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 黏膜:口腔黏膜发炎溃疡(Mucositis),其严重度和注射药物的量以及频率有关。
4. 指甲:指甲剥离症(Onycholysis)、指甲的色素与角质改变(Beau’s line,Melanonychia)。
以上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度,因化疗的药物种类、药物剂量而异,也因个人体质而有所不同,严重时会需要皮肤科医师的介入并给予药物治疗,但正确的皮肤清洁、保湿和手足护理,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皮肤照护,对于抗癌药物造成皮肤副作用的预防和治疗都十分重要[2] 。
标靶药物常见的皮肤副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EGFR抑制剂)主要是将表皮生长因子讯息传递路径做阻断,抑制酪胺酸酶,进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用在治疗肺癌、大肠癌、乳癌等。区分为两大类药物:
A. 大分子单株抗体药物,如Cetuximab (Erbitux,尔必得舒)、Trastuzumab (Herceptin,贺癌平)。
B. 小分子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Gefitinib(Iressa,艾瑞沙)、Erlotinib(Tarceva,得舒缓)、Afatinib(Giotrif,妥复克)以及治疗转移性乳癌的Lapatinib(Tykerb,泰嘉锭)。
以下是标靶治疗常见的表皮系统的副作用[3-6] :
1. 丘疹脓疱疹或称痤疮型红疹(Papulopustular rash,aeiform eruption)
好发时间多在用药后1-2周左右,症状常在脸部、头皮、前胸后背出现有如青春痘般,又痛又痒的皮肤红疹或脓疱。不同于一般的青春痘,不会有粉刺的出现。
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doxycycline)、外用抗生素(tetracycline或fusidic acid)和外用类固醇药膏,严重发炎时,甚至要短期使用口服类固醇或是暂时停止标靶药物。要避免使用一般的痘痘常用药,如A酸、果酸、杜鹃花酸或含酒精成分的产品,这些产品反而会 *** 皮肤。正确保养和治疗后,约2-3个月逐渐改善。
日常保养十分重要,从使用标靶治疗的第一天开始,就养成自我保养的好习惯,正确清洁、保湿、防晒以及避开皮肤 *** 物,避免日晒、热水泡澡、辛辣油炸食物和饮酒[5,6] !
2. 皮肤干燥+发痒
在年纪较大,或是先前接受化学或放射治疗的患者,使用标靶药物后较容易出现四肢脱屑和皮肤干燥发痒,搔抓破皮后甚至会引起细菌感染。
治疗就等于保养,勤擦无香精、无酒精的油性保湿乳液(含有尿素或是燕麦胶等),若出现皮肤炎就须要寻求皮肤专科医师协助治疗,需要油性类固醇于红疹处、油性抗生素于龟裂处以及口服抗组织胺来止痒。
3. 甲沟炎(paronychia)
用药4-8周后才出现,可能持续3-6个月以上才会逐渐改善,就算停药后也要数月后才会痊愈。症状是手脚指甲周围会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红色肉芽组织增生。
治疗常需要转介到皮肤科医师,开立外用抗生素或优碘药膏、口服消炎药、口服抗生素,肉芽组织则以液态氮冷冻、电烧或硝酸银烧灼的局部治疗。
手足保养十分重要,请尽量减少手足的摩擦 *** ,尚未发炎前,预防性每天两次使用凡士林或者护手霜来保养指甲及周围的皮肤(如果已经明显红肿发炎,则应涂抹抗生素软膏)。
4. 毛发改变
部分标靶药物会影响皮发生长异常,头发生长变慢、变快、变硬、变少、变多、变卷都是可能出现的,大多数在标靶治疗结束的2-3个月后,毛发会慢慢恢复正常。
5. 手足皮肤反应(Hand foot skin reaction)
治疗肾脏癌和肝癌的Sunitinib和Sorafenib这类多重激酶抑制剂[4] ,使用约2周左右之后,可能会在手指尖、脚底、脚指、脚外侧等受压处,皮肤疼痛发红、起水泡或角质增厚,影响日常起居行动。治疗包括尿素乳霜、外用类固醇、外用麻醉剂、口服止痛药物、水杨酸药膏等。
接受抗癌治疗时,皮肤照护很重要!
接受抗癌治疗之后的皮肤是非常脆弱敏感的,无论是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是标靶治疗,以下是通用的日常皮肤照护的建议,正确地、轻柔地照护自己的皮肤,想像你在对待初生婴儿的肌肤一般照护你的皮肤。勿听信来路不明的偏方、谣传,在采用任何日常保养、照护品前,可以先寻求医护同仁的建议。
温和清洁
宜使用温水及温和无香料偏中性洁肤液,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温泉、泡汤、过热的水会使皮肤油脂流失,让皮肤变得更红更干燥),应避免选用含防腐剂(MI/MCI)或对羟基苯甲酸(paraben)等成分的产品。清洗时应尽量避免搓揉皮肤,使用柔软材质的毛巾以轻拍或轻按的方式吸除水分。
千万不要因为头皮发炎渗液或脱屑会痒,就过度搓揉或清洗,反而会加重发炎,建议接受皮肤科药物治疗并使用温和洗发精(不建议使用抗屑薄荷清凉洗发精,反而容易头皮 *** )。
加强保湿
接受化疗或标靶治疗的同时,就建议开始皮肤保养,至少早晚涂抹保湿乳霜或乳液加凡士林,加强皮肤的锁水保溼,维持肌肤屏障。不要等到皮肤变红变黑、干燥发痒才涂,效果将大打折扣。
洗澡后身体还带有些许水分,是涂抹保湿剂的最佳时段,局部使用凡士林或医疗级皮肤保湿产品,可以在皮肤表层形成油膜屏障,减少水分从皮肤表面蒸发。有病灶的区域,先擦药,再将保湿剂涂抹在所有的皮肤上。
至于保湿剂的选择上,则应选用成份简单、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剂。化疗或标靶治疗后的干燥敏弱肌肤,建议油性保湿剂(balm,cream)或乳液(lotion)加凡士林,不要只有喷保湿活泉水,反而越喷越干。
彻底防晒
对于上述的丘疹脓疱疹、皮肤干燥发痒、光敏感、色素沈淀,防晒都是很重要的预防和保养原则。不管阴晴雨天、春夏秋冬、室内或室外都建议防晒,早上十点到下午两点避免出门日晒,并搭配使用衣物或遮蔽物(伞、帽子、口罩、袖套等),防晒产品的选择(紫外光宽频防护)、正确用量和勤补擦都很重要。(皮肤科医师教您看懂防晒乳、防晒迷思大破解)。
手部与足部照护
请在一开始接受化疗或标靶治疗的同时,就开始注意手足的照护。不要等到现甲沟炎或是手足泛红疼痛才开始注重保养。
• 请穿着舒适弹性良好的鞋子,减少手足的摩擦 *** (少做家事、提重、打字、碰水、过度走路或运动等等)。
• 避免风吹日晒、暴露在温差太大的环境(例如:极冷、过热)。
• 减少洗手次数,必须要碰水做事时,先擦护手霜-->戴上棉质手套-->再加上塑胶手套。一旦碰水过后就要重新补充护手霜。
• 甲沟炎发作前,预防性每天两次使用凡士林或者护手/ 足霜来保养指甲及周围的皮肤或软化旧角质(但如果已经明显红肿发炎,则应涂抹抗生素软膏)。
• 若有严重疼痛红肿或水泡时先予冰敷,并寻求皮肤专科医师协助治疗,并与肿瘤科医师讨论考虑减量或暂停标靶药物。
做个总结
从开始使用抗癌药物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重新调整照护自己皮肤的方法,提高警觉注意皮肤方面的变化,即时用药、持续保养、避免皮肤症状扩大,尽量降低抗癌药物对皮肤的伤害,让我们能在对抗癌症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质!
参考资料:
1. Reyes-Habito CM, Roh EK. Cutaneous reactions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targeted therapies for cancer: part I.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eutic drugs. J Am Acad Dermatol. 2014;71(2):203 e201-203 e212.
2. Bensadoun RJ, Humbert P, Krutman J, et al. Daily baseline skin care in the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supportive care of skin toxicity in oncology patients: remendations from a multinational expert panel. Cancer Manag Res. 2013;5:401-408.
3. Peuvrel L, Dreno B. Dermatological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argeted therapies in cancer: optimal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4;15(5):425-444.
4. Reyes-Habito CM, Roh EK. Cutaneous reactions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targeted therapy for cancer: Part II. Targeted therapy. J Am Acad Dermatol. 2014;71(2):217 e211-217 e211.
5. Dreno B, Bensadoun RJ, Humbert P, et al. Algorithm for dermoco *** etic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side-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argeted therapy in oncology.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3;27(9):1071-1080.
6. 朱家瑜医师著。2017。标靶药物治疗的皮肤照护。台北市。健康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