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经性皮炎吃的那透明的小圆球是什么药
应该是维生素e,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主要是营养神经治疗,对症治疗。
Ⅱ 皮肤病图片大全
看下是不是跟这个图片的症状有点相似,如果是就表示这个是荨麻疹皮肤病,一般的药膏是不能治好的。
Ⅲ 皮肤上长了这么个圆圈。不痛不痒 会是什么
这个是体癣
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的光滑皮肤上(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及阴股部以外的皮肤)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统称为体癣。当致病性真菌侵犯人体表面的角质层后,可引起很轻的炎反应,发生红斑、 丘疹、水疱等损害,继之脱屑,常呈环状,故俗称圆癣或钱癣。
英文名称:tineacorporis
治疗就诊科室:皮肤科
常见发病部位: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及阴股部以外的皮肤
常见病因:致病性真菌
常见症状:红斑,丘疹,水疱,脱屑
传染性:有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病因
本病在我国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等所引起。发病可由于患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患者污染的澡盆、浴巾等引起。更可由患者原有的手癣、足癣、股癣、甲癣、头癣等蔓延而来。发病与机体抵抗力密切相关。糖尿病、消耗病等患者较易患体癣。
临床表现
由于致体癣的病原真菌种类较多,每个患者的体质与抵抗力又不相同,加上卫生习惯的差别等因素,体癣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当致病性真菌侵犯人体表面的角质层后,可引起很轻的炎反应,发生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继之脱屑,常呈环状,故俗称圆癣或钱癣,开始时损害分开散布,当逐渐扩大后,可互相融合重叠,有时甚至犯发至全身,尤其是一些患有免疫缺陷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抗肿瘤药物等患者,皮损可很广泛。由于机体防御能力的作用,环形损害的中心可自愈脱屑,边缘高起成圈状,也可有活动性红斑、丘疹及水疱或脱屑,中央则平坦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儿童的体癣可呈几个圈,彼此重叠成花环状,形态甚为特殊。
手癣、足癣、甲癣主要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引起,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体癣常较迁延泛发,在腰腹部、臂、躯干等部较为多见,常伴痒感;由须癣毛癣菌所致的体癣好侵犯面颊部及下腿部,常呈环状或不规则形,一般炎症较显著,由于搔抓可产生脓疱或深位的损害,且局部可发生环状隆起的硬结。引起股癣的絮状表皮癣菌有时也可引起体癣。铁锈色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等除引起头癣外,有时也可引起体癣。前三种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好发于前额、面颊、颈、上肢以及躯干部,常呈环状或多环形;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者损害较散发,炎症显著,常呈潮红色;紫色毛癣菌所致体癣初发损害常呈淡红色小丘疹,逐渐扩张蔓延呈不规则形,形成地图样外观。
鉴别诊断
有时应与湿疹、神经性皮炎、叠瓦癣等鉴别。
治疗
各类体癣的治疗,原则上以外用药物为主。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苯甲酸软膏、复方间苯二酚涂剂、1%益康唑霜或克霉唑霜、20%土槿皮酊、2%咪康唑霜、联苯苄唑、酮康唑、特比萘芬等。
对全身犯发性体癣尤其是红色毛癣菌所致者的治疗,除外用药外,可以适当内服短程灰黄霉素,剂量与头癣相同,必要时也可短程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特比萘芬等。
预防
体癣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原有的手、足癣、股癣、甲癣、头癣等进行积极的治疗,要尽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有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要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等,并对该类公共用具作定期的清洗消毒,尤其是托儿机构、机体生活的人员更应注意。
一些可能影响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应尽量避免滥用,以免因机体抵抗力减弱而易致继发感染。对患者原有的消耗病如糖尿病等应予及时治疗。
Ⅳ 神经性皮炎临床表现为圆形的扁平丘疹,多发于青年、中年或老年人
导语:神经性皮炎患者常出现阵发性剧痒,常有烦躁、焦虑、失眠等伴随症状。本病多发于青年、中年或老年人,儿童少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精神神经因素、免疫与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功能障碍、饮酒、局部刺激等因素是本病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
一、神经性皮炎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医和西医对其认识有所不同,需了解
1、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外因风、湿、热邪侵袭,内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心火炽盛,血热生风,或嗜食肥甘厚腻,脾胃受损,湿热内生与风邪相搏,凝滞经络,日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发为本病。分型主要有风湿蕴肤证、肝郁化火证、血虚风燥证。
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在改善皮损,缓解瘙痒,调节情绪方面优势明显,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来治疗本病,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外用、针刺、拔罐等。
本病分为三型:风湿蕴肤证、肝郁化火证、血虚风燥证。风湿蕴肤证治宜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用自拟祛风止痒汤,由消风散化裁而成;肝郁化火证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用自拟疏肝泻火汤,由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成;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用自拟养血止痒汤,由当归饮子化裁而成。
2、西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西医认为本病属于精神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可能的暴露因素如生活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模式、生活习惯以及方式;精神心理情况,如睡眠质量、心理紧张、抑郁焦虑等。
3、中药治疗
中医的治疗重在辨证论治,鉴于临床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在自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收效甚好。肝郁化火之像明显加用龙胆草、泽泻、栀子等清热疏肝,患者心烦失眠严重可加用磁石、牡蛎等重镇安神;痒剧者加白鲜皮等祛风止痒。
风湿蕴肤证加用防风、荆芥、地肤子等散风祛湿止痒,兼有内热者,可酌加黄芩、茵陈、虎杖等清热利湿,乏力、倦怠气虚者,可酌加太子参、黄芪,炒白术等补气健脾;腹胀,纳呆者,可酌加炒麦芽、莱菔子等健脾行气和胃;大便溏,次数增多者,可酌加薏苡仁、茯苓等健脾止泻。
血热风燥者加用生地、玄参、茜草、大青叶、鸡血藤、牛膝、防风等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热邪耗伤阴血,心烦不寐,加酸枣仁、合欢皮等养心安神;火热伤津,口干,手足心热者,加用麦冬、玉竹、天花粉等滋阴润燥。根据皮损部位:在颈项者加用菊花、升麻、葛根等上行发表;在肘部者加桑枝、姜黄等引药达上肢;在下肢者加川牛膝、黄柏等引药下行。
二、了解不同中药的药物作用,以下这6种中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1、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的作用,小剂量的柴胡可以升提气机,中剂量可疏肝解郁,大剂量解表退热。味辛行散,苦能泄,本方中取其善于疏肝,条达肝气之功,《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促进免疫功能、保肝利胆等作用。
2、郁金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肺经。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之功。本药为纯阴之品,气性清扬上升,即可入气分,散肝郁,又可入血分,凉血破瘀,为行气活血凉血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郁金具有抗菌、消炎、保肝、降血脂、抗癌等作用。
3、佛手
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气味芳香,辛行苦泄,主疏肝理气,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本草从新·佛手》云之善于“治气疏肝,和胃化痰”,《本草再新》谓之:“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佛手柑内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和抗癫痫的作用,佛手挥发油有抗抑郁作用。
4、赤芍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之功,总体功效与牡丹皮相似,两者常相须为用,共奏清热凉血活血的作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赤芍长于活血散瘀。其外观色红,入血分,能活血化瘀,味苦性微寒。
能清血分之热,入肝经,调理肝经气血,使其疏泄有度。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赤芍化学活性成分有芍药总苷、鞣质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具有保肝、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抗肿瘤、神经保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5、丹参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除烦,凉血消痈。其气平而降,味苦微寒,破宿血,瘀去而新血生,《本草汇言》云:“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具有改善血管微循环、抗菌、抗炎及抗肿瘤作用。
6、地骨皮
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甘寒质润,可清虚热除蒸,尚能生津,本品入血分,可凉血热。《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骨皮及其提取物有抑菌、调节免疫、抗自由基、降血糖等作用。
三、患者除了科学服药之外,还需要注重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身心医学认为,心理与情绪对人体的生理有密切的联系,持久不良情绪会导致或加重疾病。神经性皮炎患者因皮损肥厚粗糙,病情缠绵,久治不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尤其发于面部颈项者,常因自身的形象受损,怕人嘲笑而自卑、抑郁。
不愿与人接触,长期治疗用药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使患者紧张、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加重病情,故导师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强调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经常宽慰患者,嘱其多进行室外运动,舒畅身心,可以更好的缩短病程。
结语:神经性皮炎患者常有紧张、压抑、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不仅是神经性皮炎发病的诱因,又能加重病情。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时,在情志护理方面通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嘱其多参与集体活动,多进行跑步、书画等活动使患者心情愉悦,减轻其心理负担。
Ⅳ 腿关节一到夏天就起圆圈的小疙瘩特别痒不知道是什么
这种有可能是过敏反应,就是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而且身上会出现一些小疙瘩,这个就是过敏或者是体内湿气比较重,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痒痒的疙瘩,这种情况建议你去医院里面配个药膏,抹在上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