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全身皮肤过敏会休克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全身皮肤过敏会休克

发布时间: 2023-08-31 09:32:29

Ⅰ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就地抢救;转危为安。 (一) 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病员采取休克卧位,给以氧气吸入并保温。在病员为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病员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 (二) 给予抗过敏药物 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 ②地塞米松5~10mg氢化可的松200mg加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点。 ③ 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内注射。 (三) 抗休克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给予低分子右糖酐500ml或4%碳酸氢钠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点。 ②如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200ml,内加入去甲肾上腺素1~2ml,或多吧胺20mg。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一般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 ③加大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的计量加糖液内静点。 ④针刺人中、十宣、涌泉、足三里、曲池等穴。 (四) 呼吸受抑制时 可给予可拉明、洛贝林、苯甲酸钠卡啡因等呼吸兴奋剂肌肉注射,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出现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或借助人工呼吸机被动呼吸。 (五) 心脏骤停时 立即施行体外心脏按摩术;心腔内注射0.1%盐酸肾上腺1ml;必要时可行胸腔内心脏挤压术。 (六) 肌肉瘫痪松弛无力时 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0ml。但哮喘时禁用。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过敏性休克容易与哪些病混淆 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本病发生很快,因此必须及时作出诊断。凡在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抗原性物质或某种药物,或蜂类叮咬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而又难以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故在诊断上一般困难不大。但应除外如下情况。 (一)迷走血管性昏厥(或称迷走血管性虚脱,vasovagal collapse) 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是病人有发热、失水或低血糖倾向时。患者常呈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继而可昏厥,很易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但此症无瘙痒或皮疹,昏厥经平卧后立即好转,血压虽低但脉搏缓慢,这些与过敏性休克不同。迷走血管性昏厥可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症(hereditary angioedema) 这是一种由常染色体遗传的缺乏补体C1酯酶抑制物的疾病。患者可在一些非特异性因素(例如感染、创伤等)刺激下突然发病,表现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性水肿。由于气道的阻塞,患者也常有喘鸣、气急和极度呼吸困难等,与过敏性休克颇为相似。但本症起病较慢,不少病人有家族史或自幼发作史,发病时通常无血压下降、也无荨麻疹等,据此可与过敏性休克相鉴别。 过敏性休克的特异性病因诊断对本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唯进行过敏原检测应该 ①在休克解除后; ②在停用抗体克及抗过敏药物后; ③如作皮肤试验,最好必要的抗休克药物。少数皮试阴性患者仍有发生本症的可能。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Ⅱ 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一是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

1、呼吸道阻塞:由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重要的死因,患者会出现喉头阻塞、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窒息、发绀等症状。
2、循环衰竭:心悸、苍白、出汗、脉速而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有冠心病背景者在发生本症时由于血浆的浓缩和血压的下降,常易伴发心肌梗死。
3、神经系统症状: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4、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管梗阻感、腹胀、肠鸣、腹绞痛或腹泻等。
5、皮肤黏膜症状: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一过性的皮肤潮红、周围皮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等。

Ⅲ 过敏性休克问题


述:
过敏性休克(心血管内科)是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如异体血清)或药品(如青霉素、含碘造影剂)过敏而产生的一种急性全身性反应。是由于速发型抗原抗体反应中所释放的组织胺、血清素和其他的血管活性物质所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同时常伴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腹痛、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严重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在5-10分钟内死亡。
症状表现:
1.皮肤瘙痒、荨麻疹;
2.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3.腹痛、恶心、呕吐;
4.出汗、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诊断依据:
1.有过敏原接触史;
2.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3.腹痛、恶心、呕吐;
4.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疗:
治疗原则
1.立即平卧,肌注肾上腺素;
2.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以维持组织灌注;
3.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应用支气管解痉剂;
5.早期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
6.严重喉头水肿者须作气管切开术;
7.尽早去除病因。
用药原则
1.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抗组织胺类药物;
2.病情较重者迅速补充血容量如右旋糖酐、生理盐水、人体白蛋白等。
3.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术。
预防常识:
本病是由于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或药品过敏而产生的全身性反应,病情进展迅速,可在很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因此应以预防为主。用药前详询过敏史,阳性病人应在病史首页作醒目而详细的记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对过敏体质病人在注射用药后观察15-20分钟,在必须接受诱发本症可能的药品(如碘造影剂)前,宜先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强的松20-30mg。先作皮内试验,尽量不用出现阳性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可试行“脱敏试验”。其原则是在抗组胺等药物的保护下,对患者从极小剂量逐渐增加被减敏药物的用量,直至患者产生耐受性为止。在减敏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并准备好肾上腺素、氧气、气管插管和静脉注射用皮质激素等一切应急措施: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给药,同时马上就地抢救,肌注肾上腺素等抗过敏类药物,并吸氧及迅速输注生理盐水、右旋糖酐或白蛋白等以补充有效血容量,有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