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蠓虫与蚊子的区别
蠓俗称黑蚊,蠓皮炎是蠓虫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人被蠓叮咬后可出现多种类型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以两小腿、前臂及耳郭为多见。皮损常为红斑、风团、水疱或血管性水肿样等急性期表现;当急性期过后,由于搔抓或蠓的反复叮咬,使病程延长,皮损表现为丘疹性荨麻疹的亚急性期表现,此期常发生在被叮咬后1个月;3~4个月后,由于反复叮咬和搔抓,皮损可呈结节性痒疹型的慢性期表现,可数年不退。在后2期阶段,容易继发湿疹样变、苔藓化或继发感染。在整过病程中均有剧痒感。
消灭蠓类孳生地,对可疑的蠓类孳生地及栖息场所喷洒杀虫剂,有良好杀虫效果。捕杀成虫可用蜘蛛丝网或在面盆内涂以肥皂沫粘连之。亦可用γ-六氯环己烷烟剂熏杀。
个人防护采用穿长袖衣及鞋袜,尽量减少皮肤外露;午睡及夜间睡觉时要放好蚊帐;白昼不要在河边洗衣、洗澡,需要时可利用早晚进行;亦可涂搽防蠓油、防蚊油或1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醇溶液,可防护1~4h;在皮肤上涂一层肥皂沫亦可防蠓。用上述方法可使蠓皮炎的发病率降到最低限度。
慢性期治疗较困难,可选用手术切除、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亦可采用结节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一般2~4次可治愈。选用肤疾宁贴膏或皮炎灵膏外贴亦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急性期可外搽各种止痒剂,如樟脑、薄荷脑、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剂;亦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当大批人员被叮咬时,可用热水浸泡。有水疱者可用2%甲紫液涂搽,以防止继发感染。有继发感染时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汁外搽。
2. 神经性皮炎有哪些西医药治疗法
①内服抗组胺药(见荨麻疹)和镇静药,如安定5毫克或舒乐安定1毫克、多虑平25毫克,每晚睡前口服。
②封闭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可用0.25%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限型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可选用去炎松或强的松龙,并加入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皮下封闭。以强的松龙为例,每次用量不超过25毫克,每周1~2次。
③外用药物:可选用地塞米松煤焦油搽剂、地塞米松丙二醇、肤轻松醑、氢万等;各种皮质激素霜剂等;5%~10%糠馏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等;肤疾宁、皮炎灵贴膏等。
3. 一种黑色小虫子咬人特别痒,不知道这叫什么虫
这个叫小咬,即蠓 。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我国报告近320种,成虫体小约1~4mm呈黑色或褐色,常孽生水塘、沼泽、树洞、石穴的积水及荫蔽的潮湿土壤,寿命约1月,以幼虫或卵越冬。
(3)皮炎灵膏外贴扩展阅读:
被蠓咬后,应以消炎、止痒、防治继发感染为原则。
1.立即措施当被蠓叮咬后,立即用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外搽,可大大减轻局部反应的程度。
2.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可外搽各种止痒剂,如樟脑、薄荷脑、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剂;亦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当大批人员被叮咬时,可用热水浸泡。有水疱者可用2%甲紫液涂搽,以防止继发感染。有继发感染时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汁外搽。
3.慢性期该期治疗较困难,可选用手术切除、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亦可采用结节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一般2~4次可治愈。选用肤疾宁贴膏或皮炎灵膏外贴亦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4.内用药物某些被咬后症状明显的患者是由于皮肤较敏感所致,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对皮损广泛者可选用抗组胺制剂内用;对急性期尤以血管性水肿型,可选泼尼松内服有良好效果,常在用药1昼夜内迅速消除症状;对泛发性慢性患者可试用沙利度胺内服。对反复发作者可用人工免疫疗法进行脱敏治疗。继发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