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异地性皮炎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异地性皮炎

发布时间: 2023-08-10 17:28:22

❶ 异位性皮炎吃什么药

时至今日,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方法已经有很多种,不是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是可取的,专但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治属疗方法是彻底的修复皮肤过敏 ,从根源上改善皮肤继发炎症。治疗异位性皮炎的药物也很多,但激素类药物不要选用,虽然此类药物能够减轻症状,但是过段时间病情又会加重。 患者要想快速治愈异位性皮炎,除了积极治疗外,日常的预防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异位性皮炎的预防方法: 1、患者忌食易过敏、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吸烟酗酒,患者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患者不要频繁的清洗患处,如果患处出现瘙痒的症状时,患者不可随意搔抓,更不可暴力搔抓,以免皮肤破损而感染,导致病情恶化。 3、患者要调整好心态,积极的治疗疾病,日常勤加锻炼,改善体质,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专家提醒:如果患了异位性皮炎,没有及时治疗,此病不仅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更加危害着患者的心理健康。 更详细的内容,点击免费咨询 << 作为北京第一皮肤病专科医院,北京 京城皮肤病医院 根据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开通了全国首家特需专家远程诊断窗口,通过网络视频,实现患者与专家即时面对面交流,解决了异地患者找知名专家看病难的问题。

❷ 播散性单纯疱疹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疾病分类
  • 4 疾病概述
  • 5 疾病描述
  • 6 症状体征
  • 7 疾病病因
  • 8 病理生理
  • 9 诊断检查
  • 10 治疗方案
  • 11 相关出处
  • 附:
    • 1 治疗播散性单纯疱疹的中成药
    • 2 播散性单纯疱疹相关药物

1 拼音

bō sàn xìng dān chún pào zhěn

2 英文参考

Disseminated herpes simplex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播散性单纯疱疹本症多好发于6个月至3岁 的儿童,也可发生于营养不良、淋巴肉瘤,Wiskott-Aldrich综合征,异位性皮炎、严 重灼伤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初起表现为严重性疱疹性口龈炎或外阴 *** 炎,高热,甚至惊厥,继而全身发生广泛性水疱,,水疱顶部可有脐窝状凹陷,同时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疱疹性肝炎、脑炎、胃肠炎以及肾上腺功能障碍等内脏损害,常因之而死亡。

5 疾病描述

播散性单纯疱疹本症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也可发生于营养不良、淋巴肉瘤、WiskottAldrich综合征、异位性皮炎、严重灼伤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患者。

6 症状体征

初起表现为严重性疱疹性口龈炎或外阴 *** 炎、高热,甚至惊厥,继而全身发生广泛性水疱,水疱顶部可有脐窝状凹陷,同时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疱疹性肝炎、脑炎、胃肠炎以及肾上腺功能障碍等内脏损害,常因之而死亡。

7 疾病病因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8 病理生理

1、发病机理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是双链DNA病毒四周包以立体对称的蛋白质衣壳,其外围再包以类脂质的囊膜,直径约为150~200nm,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砖形。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Ⅰ、Ⅱ型(简称HSVⅠ及HSVⅡ)。HSVⅠ与大多数非生殖器感染有关,感染后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但机体可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有临床表现的约占10%左右。HSVⅡ通常发生于青春期以后,多通过 *** 而传染,损害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近来发现HSVⅡ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实验证明,宫颈癌患者血清中有HSVⅡ的补体结合抗体,免疫荧光检查,在宫颈癌的剥脱细胞中发现HSVⅡ的抗原,但未能直接发现HSVⅡ。HSVⅠ可能与唇癌有关。另外近来一些研究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多形红斑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中回顾性检测HSVDNA,其阳性率为35%~72%,说明HSV感染可能是多形红斑的主要促发因素。

原发性HSVⅠ的感染,主要发生于5岁以内的幼儿,但很少发病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此乃因其体内有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IgG),而使之免于感染。此病毒可存在于病人、恢复者或健康带菌者的水疱疱液、唾液及粪便中。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病毒经鼻、咽、眼结膜及生殖器等粘膜或皮肤破损处而进入人体,在人口处生长繁殖,后经血行或神经通路播散。在原发性感染消退后病毒可潜居于人体内。近来认为,感染后的病毒可能以某种形式潜伏于局部感觉神经节细胞中,当某些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日晒、情绪激动、消化不良、月经或机械 *** 等,使机体细胞发生生理变化,则可使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致活而发病。

在原发性感染后4~5d,体内产生中和性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这些血清中抗体可使复发性单纯疱疹的临床症状减轻及不发生病毒血症,但不能防止单纯疱疹的复发。另外,许多事实也证明,单纯疱疹的复发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如有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的WiskottAldrich综合征、胸腺发育不全或不发育、淋巴瘤以及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病人,皆易并发单纯疱疹。

2、病理变化

原发型单纯疱疹与复发型者的病理变化相同。表皮细胞发生气球变性、网状变性和凝固性坏死,表皮细胞棘刺松解,导致细胞彼此分离而形成水疱。由于气球状变性比较明显,且多发生于疱底部,故水疱常为单房性。在水疱的上部及周围可见网状变性,陈旧的水疱内可见有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气球状细胞的胞核中,常可见到病毒包涵体(Lipschuntz小体)。此包涵体早期呈嗜堿性,Feulgen反应阳性,但后期则变为嗜酸性,Feulgen反应阴性。真皮 *** 层有轻度水肿,有轻重不等炎性浸润。在反应严重时,真皮有严重的血管炎,表现在血管壁内及其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淀及致密的中性粒细胞的炎性浸润。此外,可有红细胞外渗,中性粒细胞的核碎裂,偶尔有纤维蛋白样血栓形成而致坏死。

9 诊断检查

1、疱液涂片检查

取新鲜水疱疱底的疱液作涂片,用Giemsa染色,一般可见许多棘刺松解、一个或数个核的气球状细胞以及嗜伊红性核内包涵体。有条件时,可用电镜直接寻找疱液中的病毒颗粒。

2、疱液病毒培养与接种

取材时要用醋酮(不能用酒精)消毒水疱,然后用干燥的细针吸取疱液置于消毒的试管内,立即送往化验室进行培养和接种。若将疱液接种于家兔的角膜,能引起树枝状角膜炎。

3、免疫荧光检查

刮取疱底部疱液置于玻璃片上,再加上2滴磷酸缓冲液的生理盐水,混合,空气中干燥,固定,用兔抗疱疹病毒血清及荧光素标记抗兔球蛋白染色,则可见阳性荧光。其敏感性较高且迅速,但只适用于早期损害。

4、血清抗体测定

对原发性单纯疱疹的患者,测定其血清中和抗体的效价,对诊断有帮助,在血清中亦可发现IgM抗体。

5、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

用鉆孔或手术方法取皮损放入离心管中,20℃冰箱保存待行PCR检测。1987年Cao等研究证实用HSV共同型引物可从皮肤及石蜡组织标本中迅速、简单、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皮肤和粘膜HSV感染,并且证实该引物对HSV的扩增是特异的。

常见的单纯疱疹多为复发型,根据其临床特点,如成群的水疱,好侵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及消化障碍的疾病中,自觉有灼热及痒感等,即可诊断。对某些少见的原发型者,有时需配合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以助诊断。

10 治疗方案

文献上曾报道很多防治单纯疱疹的方法,如左旋咪唑、疫苗(牛痘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和热杀灭的HSV)、疱疹净、冷冻疗法、硫酸锌、补骨脂素加紫外线、聚烯吡酮碘溶液、α脱氧右旋葡萄糖和L赖氨酸等,但均无肯定的临床效果。

(1)目前尚没有理想的防止单纯疱疹复发的方法,有人用单纯疱疹I型和Ⅱ型灭活疫苗皮下注射来预防同型单纯疱疹的复发。

(2)对少数严重原发型单纯疱疹,除给予积极的支持疗法与对症疗法外,可选用以下一些药物治疗,如阿糖胞苷、嗜酸性乳酸杆菌片、干扰素、胎盘或丙种免疫球蛋白制剂等。阿昔洛韦(acyclovir)、伐昔洛韦(valaciclovir)及泛昔洛韦(famcyclovir)等被认为是目前抗HSV最有效的药物,对发病1周的早期原发型患者,治疗后可减轻全身症状,缩短病程,但不能防止复发。最近新的抗疱疹的药物如溴乙烯去氧尿苷(BVDU)、磷酰甲酸(PFA)及异丙肌苷等均可试用。

(3)局部疗法

忌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因可抑制血清中干扰素,应以收敛、干燥和防止感染的药物为主,可外用2%硫酸锌溶液或1%醋酸铝溶液湿敷,氧化锌软膏、5%阿昔洛韦霜、3%酞丁胺霜外涂,继发感染时可用0.5%新霉素霜、莫匹罗星软膏等。对原发性齿龈口腔炎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中药金银花、连翘煎水含漱,以减少继发感染,对疱疹性角膜炎可用0.1%~0.5%疱疹净溶液滴眼。对生殖器疱疹可用2%~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患部,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或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4)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本症发病系体内蕴热,外感时邪,热毒相结,阻于肺胃,上蒸头面或下注二阴而致。故发于头面部者,一般以清解肺胃热毒而治,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若发于外阴者,则以清热利湿解毒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11 相关出处

现代皮肤病学

治疗播散性单纯疱疹的中成药

  • 大补阴丸

    含的芒果苷除可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外,还有显著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因而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蜂蜜对上述大部...

  • 更多治疗播散性单纯疱疹的中成药

播散性单纯疱疹相关药物

  • 泛昔洛韦胶囊

    (1)本品对预防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眼部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及免疫缺陷患者疱疹的疗效尚未得到确认。...

  • 泛昔洛韦片

❸ 【这是什么虫子,求解】最近在外地,租了间房子,身上被咬了好多疙瘩

您的图片不是很清楚,有可能是以下中的一种:

  1. 隐翅虫:


蠼螋是一种昆虫纲革翅目的杂食性昆虫,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头部扁而宽,复眼较小无单眼;触角丝状,一般由25节组成;口器咀嚼式。

蠼螋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如果在家里一般都会在卫生间。

虫体长10-16毫米,体宽2-2. 5毫米,体形狭长而扁平,胸部近于方形,腹部共有九节,外观黑褐色,有光泽.成虫前翅短小,呈截断状,革质无脉纹,缺后翅;臀板较大,尾节较小,前胸背板后部不狭窄;中胸背板后部截直形。足三对相似,跗节为三节,腹部末端有一对不分节的尾须,呈坚硬的铁状,一般雄虫的夹尾比雌虫长,并且尾须内侧长有一齿,一旦受惊动,爬行迅速,窜入土缝或砖瓦杂草中,是一种杂食性的昆虫.

❹ 请问皮肌炎弱阳性什么意思

皮肌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你说的弱阳性应该是血清学检查的一些抗体弱阳性。
皮肌炎是一种皮肤和肌肉的弥漫性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皮肤发生红、水肿,肌肉发生炎症和变性引起肌无力,疼痛及肿胀。可伴有关节,心肌等多种器官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

1. 肌无力、肌肉疼、运动障碍、活动受限,四肢上举和下蹲步行困难,吞咽、呼吸困难,严重时肌肉可萎缩变形、纤维化及硬化。

2. 上眼睑淡紫色红色水肿性斑,逐渐向前额、颊、胸等不扩散。肘、膝关节伸侧的对称性红斑和糠状鳞屑性皮疹。指关节伸侧紫红色或扁平隆起的丘疹,覆细小鳞屑。

3. 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疼痛,疲倦无力,食欲不振。

4. 并发恶性肿瘤,约5%~44%,40岁以上患者为52%。

[治疗原则]

1. 抗感染治疗。

2. 激素治疗。

3. 免疫抑制剂。

4. 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

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皮损变化,肌肉受累程度。长期大量应用皮质激素副作用,如各种感染,应激性溃疡,药物性糖尿病,激素性精神病及骨折的发生。

3.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维生素高旦白低盐饮食。

4. 呼吸机麻痹时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

5. 鼻饲者按鼻饲常规护理。

6. 按时翻身,拍背,鼓励咳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 鼓励患者加强肌力锻炼,同时行按摩,然裕,电疗等,以防肌肉萎缩和挛缩。8.做好心理及出院指导。

摘自《新编疾病护理》
多肌炎和皮肌炎

多肌炎为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特点是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等改变(皮肤也常同样受累,即皮肌炎),结果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主要在肢带肌.

肌炎分类包括原发性特发性多肌炎;儿童型皮肌炎或多肌炎;成人型原发性特发性皮肌炎;包涵体肌炎(IBM);合并恶性肿瘤的皮肌炎或多肌炎;多肌炎或皮肌炎合并各种结缔组织病的重叠综合征,包括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见下文)和硬化性皮肌炎.多肌炎和皮肌炎的某些临床表现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相同,有时与SLE或血管炎相同.

病因学和发病率

病因不明.可能是由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已经发现在骨骼肌血管内有IgM,IgG,C3 的沉积,特别是儿童型皮肌炎阳性率更高.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肌肉起着重要作用.病毒也可能参与致病:在肌细胞内业已发现微小RNA病毒样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还在皮肤和肌肉血管壁的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发现了类似副粘液病毒核壳体的管状包涵体.恶性肿瘤与皮肌炎(多肌炎要少得多)的相关现象提示肿瘤可以引起肌炎,这是由于针对肌肉和肿瘤的共同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

本病并不少见,发病率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但比结节性多动脉炎高.男女之比为1:2.任何年龄组的人都可以发病,但发病率最高的是40~60岁者,或为5~15岁的儿童.

病理学

皮肤镜检所见为非特异性,诸如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血管扩张及淋巴细胞浸润.受累肌组织病变差异很大.常见的改变有坏死,吞噬现象,肌纤维再生,肌细胞具嗜碱性,核肥大且呈空泡状,核仁突出,肌纤维萎缩与变性,尤其在皮肌炎病人的肌束周围;细胞核内移,空泡形成;肌纤维大小变异;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周围特别显著);肌内膜与以后在肌束膜内结缔组织增多.包涵体肌炎-炎症性肌病的又一种亚型,肌活检示肌纤维坏死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常见肌纤维肥大时含嗜碱性颗粒在周边的空泡.在电镜下能最特异地辨别包涵体,在儿童(皮肌炎较多肌炎多见),由于坏死性动脉炎,胃肠道内广泛形成溃疡和梗塞.

症状和体征

发病可以呈急性或隐匿起病.急性感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发病的诱因.成人与儿童症状类似,但儿童发病往往很急,而成人多为隐匿发病.早期症状通常为近端肌无力或皮疹.(在包涵体肌炎,远端肌也累及甚至比近端肌更重).肌肉触痛和疼痛明显少于肌无力.皮疹,多关节痛,雷诺现象,吞咽困难,肺部疾病及全身不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均可出现.

肌无力可突然发生,并持续进展数周到数月以上.它能破坏50%肌纤维,从而引起肌无力(肌无力说明进展性肌炎).病人将上肢举过肩部,上台阶及从坐位站起时感到困难,由于骨盆带和肩带肌群无力,病人需要坐轮椅或卧床不起.颈屈肌可严重受累,不能从枕头上将头抬起.喉部肌肉无力是造成发音困难的原因.胸壁肌肉和膈肌的受累可引起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咽,食管上端横纹肌受累引起吞咽困难和反流.食管下段和小肠蠕动减弱与扩张,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所见难以区别.手,足,面部等肌肉一般不受累.肢体挛缩可发生在疾病后期的慢性阶段.

皮疹一般发生于皮肌炎,多为微暗的红斑,伴淡紫色的眶周水肿为本病的特征性皮肤改变.皮损稍稍高出皮肤,表面光滑或有鳞屑,可发生在额,颈三角区,肩,胸,背,前臂,小腿,肘,内踝以及近端指间关节附近的背面.甲床及甲缘充血.一种伴皮肤裂开的特征性的脱屑性皮炎往往可累及手指桡侧.皮肤损害常可完全消退,但亦可残留带褐色的色素沉着,萎缩,瘢痕或白斑.皮肤钙化也可发生,特别是儿童.其分布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类似,但趋于更加广泛(普遍性钙质沉着),尤其是那些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病人.

约30%多肌炎和皮肤炎病人常发生多关节痛,伴有关节肿胀,关节渗液以及非致畸性关节炎等其他表现,这些风湿性病痛一般都很轻微,更多地发生在J o -1抗体阳性人群中.多肌炎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同时存在的患者,雷诺现象的发生率特别高.

同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内脏病变发生率相比,多肌炎的内脏并发症(除了咽和食管外)较少见,但偶有内脏累及的表现出现在肌无力之前.可发生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及咳嗽),且可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据报道,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在渐渐升高,主要为心电图异常,如心律失常,传导障碍,收缩间期异常等.有的病例因严重横纹肌溶解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伴有肌球蛋白尿(挤压综合征).部分病人出现Sjogren综合征.腹部症状较多见于儿童,可有呕血或黑便,系由胃肠道溃疡所致,能发展成穿孔,因而需要进行外科治疗.

近15%50岁以上男性和少数女性病人并发恶性肿瘤.其类型和发病部位无明显特征.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有帮助,但缺乏特异性.血沉常常增快.少数病人有抗核抗体或狼疮细胞,尤其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者阳性率更高.约60%的病人抗胸腺核抗原(RM-1)抗体阳性或抗全胸腺核提取物(Jo -1)抗体阳性.这些抗体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尚不清楚,虽然Jo -1抗体是一个与纤维性肺泡炎与肺纤维化相关的重要标志物.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转氨酶,肌酸激酶(CR)和醛缩酶.定期检查CK水平有助于指导治疗;采用有效治疗可使升高的酶下降.然而在慢性肌炎和广泛肌肉萎缩病人,即使在活动期,肌酶的水平也可正常.

诊断

主要有五项诊断标准:(1)近端肌肉无力;(2)特征性皮疹;(3)血清肌酶含量升高;(4)肌活检改变(往往具有决定性);(5)特殊的肌电图三联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及插入激惹增多;主动收缩时呈多相短时限电位;受机械刺激时反复出现紊乱的高频放电.肌电图检查一般为单测性的,故应选择肌电图出现异常的肌肉进行活检,通常为三角肌和股四头肌,但为了避开曾经被肌电图探针刺激过的部位,应在对侧肢体上取材.即便是典型的皮肌炎,多肌炎患者,肌活检对于最终诊断仍是必需的,需与一些较罕见的疾病如包涵体肌炎和病毒感染后横纹肌溶解相鉴别,在提供组织学的明显诊断后,医生才能对一些激素不敏感者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时需重复活检以鉴别多肌炎复发与皮质类固醇诱发的肌病.MRI有时可区别水肿炎症区域从而给出一个肯定的结果,尤其是儿童.对每个成年皮肌炎病人都必须仔细检查有无恶性肿瘤,但不提倡进行全身的,损伤性的盲目检查.

预后

已有报道,本病可获得比较满意的较长时间的缓解,尤其是在儿童.成人患者可死于严重的进行性肌无力,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或反复的肺内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多肌炎并发心,肺病变者,病情往往严重,而且治疗效果不好.儿童通常死于肠道的血管炎.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病人的预后,一般取决于恶性肿瘤的预后.

治疗

必须限制病人活动,直至炎症消退.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对急性病人给予强的松40~60mg/d或更大剂量.连续测定血清肌酶活性为观察疗效的最好方法.大多数病人于治疗后6~12周内肌酶下降,接近正常水平.随之肌力得到改善.肌酶含量一旦恢复正常,即应慢慢减小强的松剂量;反之,如果肌酶升高就要加大剂量.对于成人,通常需要强的松10~15mg/d长期维持.有人曾尝试停药但很少成功,然而一些病人在有效治疗后可维持数年,并可在严密监测下逐渐减量.儿童初始剂量宜大(强的松每日30~60mg/m2 ).在病情缓解1年以上可以停用强的松.有些长期使用大量激素治疗的病人变得日益衰弱,这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肌痛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停止或减少使用激素,改用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代替.对于肿瘤不能切除或肿瘤已经转移的肌炎或包涵体肌炎病人,一般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和环孢菌素等,对仅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人有益.有的病人为控制该病已单用甲氨蝶呤(通常剂量比RA用的大)达5年以上.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正在评价之

中,最初资料令人鼓舞,但过高的价格阻止了进一步对照研究试验.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病人,如果切除肿瘤,病情可自然缓解.

❺ 水土不服皮肤过敏

在异地,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土壤的酸碱度及有机物含量,与原居住地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的机体暂时不能适应气候、水质、饮食等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食物或水中的锌缺乏会影响食欲,铁过量会导致头晕乏力。另外,当地的水质及饮食结构还会改变人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类别及数量,破坏肠道菌群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胃肠道紊乱,使人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初到外地时,如果身体不适,不妨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睡前饮用蜂蜜。中医认为,水土不服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蜂蜜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因为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维生素以及磷、钙等物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促进睡眠。
而且,因环境改变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引起便秘,适当饮用蜂蜜也是不错的办法。
第二,常喝茶。茶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及时补充当地食物、水中所含微量元素的不足;茶叶还具有提神利尿的作用,能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致敏物质排出体外,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第三,品尝风味特产要适量,多喝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菌有助于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能最大限度避免胃肠道紊乱诱发的腹痛、腹泻等不适。如果不慎出现了腹胀、腹泻,必要时可服用吗叮啉或黄连素片,恶心呕吐者可服胃复安。
第四,很多人还会出现咽喉疼痛、口腔溃疡、鼻出血、便秘等上火症状。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作息正常;选择与原来口味相近的食物;少食辛辣,多吃清淡的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多喝水。
1、要远离过敏原。因为过敏症状会永远存在,不可能根治,只能随时小心防范,避免接触有可能导致过敏的过敏原。
2、要清楚了解你所使用的护肤品和它们的用法。避免使用疗效强、过于活性和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的物质。过度不当的使用强效清洁用品会破坏皮肤表层天然的保护组织;过于活性,会使血液循环加速的化妆品也会刺激皮肤造成伤害。洗脸不要用药皂等皂性洗剂,因界面活性剂使分解角质的高手,要极力避免。最好使用乳剂,或非皂性的肥皂,可以调节酸碱度,适应肌肤。磨沙膏去角质剂等产品更应该敬而远之。采用简单的洁肤爽肤润肤程序。
3、注意使用防晒产品。敏感性肌肤的皮层较薄,对紫外线比较没有防御能力,容易老化,所以在擦上基础保养品作为隔离之后,再用防晒品会比较好,但防晒品的成分也是易造成刺激的因素之一,因此最好不要直接涂抹在皮表上。近来有些厂商推出含较少化学成分,具有物理成分的防晒品,对皮肤的刺激相对要少。同时避免过度曝晒,因为紫外线穿透力特别强,经常曝晒会使皮肤变薄,更容易受到刺激。
4、谨慎使用化妆品。对于肌肤容易敏感的人而言,用惯了的化妆品最好不要随便更换,若要使用新的化妆品,应先做皮肤试验,方法是将要使用的化妆品涂抹在手腕内侧皮肤比较细嫩的地方,留置一晚或2-3天,以观察其

❻ 皮肤过敏和敏感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别

敏感性皮肤目前不少见,而且以女性最多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面部,在受到一些刺激,比如说物理、化学、精神刺激等以后皮肤出现烧灼感,刺痛,瘙痒、紧绷感这些主观的一些症状,同时有或者没有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的客观指证。
敏感性皮肤,实际上就是我们皮肤处在一个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皮肤感觉综合征,皮肤处于一种高反应的状态。我们正常人在常规的这些刺激时是不会出现敏感性肌肤所表现出来的不舒服的感觉,有没有红斑也不是敏感性肌肤的必要条件。我们也要知道,敏感性皮肤可以累及全身的任何部位,只不过最常见的只是面部皮肤而已。
皮肤过敏,实际上就是皮肤的变态反应,或者称之为超敏反应,是对各种各样的过敏原引起的异常的免疫反应,结果导致我们皮肤组织出现了炎症或者器官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皮肤,呼吸系统,以及消化道。而过敏性皮肤病就是指各种过敏原通过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皮肤病,包括皮炎湿疹类的皮肤病,荨麻疹类的皮肤病,药物变态反应,食物变态反应以及其他。
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来过敏反应至少要包括四个要素,也就是过敏原、易感者、变态反应机制和过敏结果。
过敏原是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而过敏原的种类非常非常复杂,有植物性的,有动物性的,有微生物性的,也有化学性的,通常我们把它分为四类,即吸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注射性过敏原和接触性过敏原,祛除过敏原可以根治过敏性疾病;